图书介绍
工程教育的创新奇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工程教育的创新奇葩](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3240846.jpg)
- 严岱年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1914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54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195页
- 主题词:高等教育-工科(教育)-研究-香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工程教育的创新奇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唐伟章校长序1
张曙教授序1
黄河清总监序1
前言1
第一篇 题外话3
1工程教育浅论3
1.1基础科学与工程科技3
1.1.1基础科学与工程科技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3
1.1.2工程教育的层次及共性4
1.2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浅析4
1.2.1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宏大4
1.2.2我国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5
1.2.3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需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继续以改革求发展5
1.2.4需要进一步认识和重视的几个问题8
1.3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现代工程师的素质要求与知识、能力结构9
1.3.1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9
1.3.2工程师及其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9
2现代工业训练的内涵和功能11
2.1现代工业训练的内涵11
2.2现代工业训练的特征11
2.2.1现代工业训练的实践性特征11
2.2.2现代工业训练的现代性和超前性特征13
2.2.3现代工业训练的综合性特征14
2.2.4现代工业训练的学科交叉特征15
2.3现代工业训练的功能15
2.3.1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15
2.3.2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15
2.3.3感悟和掌握新科技16
2.3.4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自信心17
2.3.5启迪创造意识,培养创新能力17
2.3.6交叉学科知识的获得17
2.3.7综合能力的培养18
3一个平台对工科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重要性20
3.1从大学的社会功能说起20
3.2对大学十分重要的一个平台20
3.3关于这个平台的名称22
第二篇 言归正题25
4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30年的发展历程25
4.1创建之初的工业基本技术训练工场(1976~1990)25
4.1.1创建工业中心的社会背景25
4.1.2工业中心创建之初的功能26
4.1.3工业中心创建之初的工业训练理念26
4.2由工业基本技术训练工场向学习工厂的演变(1991~2000)27
4.2.1 80年代后期工业中心面临的挑战27
4.2.2 90年代初工业中心的转机28
4.2.3基本技术训练向现代工业训练的转变30
4.2.4基本技术训练工场向学习工厂的转变34
4.2.5学习工厂的概念与使命34
4.2.6学习工厂是工业中心向多元化发展的开端37
4.2.7增值培训及其意义40
4.3由学习工厂向研习工厂的演变(2001~2007)42
4.3.1 21世纪香港面临的挑战42
4.3.2学习工厂向研习工厂的演变43
4.3.3研习工厂的概念与使命43
4.3.4研习工厂的运作45
4.3.5创值培训61
4.3.6将快速产品开发技术作为综合项目训练的主要模式65
4.4发生在梦工厂的故事66
4.4.1故事一 车辆司机自助出入境检查系统(e道)——该做的事便去做66
4.4.2故事二 火星岩芯取样器——全球华人的骄傲68
4.4.3故事三 太空钳初战告捷——第一次走进太空72
4.4.4故事四 伪件检测仪——想好的事就去做!73
4.5海内外对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的认同和赞誉75
4.5.1工业中心被誉为现代工业训练楷模和工程教育创新先锋75
4.5.2香港本地大学校长对工业中心的评价78
4.5.3香港政府官员和理大校董事会主席对工业中心的评价79
4.5.4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督导委员会领导人对工业中心的评价80
4.5.5海内外各界人士纷至沓来80
5创新和创造是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的主旋律84
5.1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今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84
5.1.1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84
5.1.2科技约束阻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84
5.1.3创新是我国解决科技约束问题的唯一选择85
5.1.4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今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85
5.2创新的内涵和自主创新的途径86
5.2.1创新的内涵86
5.2.2自主创新的途径86
5.3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之本87
5.3.1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87
5.3.2创新教育需要教育创新88
5.3.3工程教育的创新需要创新的工业训练88
5.4创新和创造是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的主旋律89
5.4.1创新和创造在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的全面体现90
5.4.2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的创新型工业训练90
5.4.3以创新和创造的精神进行科技开发98
6充满哲理催人奋进成就事业的工业中心文化104
6.1企业文化的内涵105
6.2企业文化的价值106
6.3工业中心文化解读106
6.3.1工业中心文化的特点106
6.3.2工业中心文化的体现108
6.3.3工业中心文化的建设112
6.4工业中心人的不了情116
6.4.1感恩与回报——“程源锴博士纪念奖学金”的创立116
6.4.2一位曾经在工业中心工作过的内地企业家的情怀116
7工业中心成功之道118
7.1工业中心成功的外因118
7.1.1工业中心是逢时而生118
7.1.2经济发达的香港有利于工业中心的发育成长118
7.1.3香港的人文环境有利于工业中心的发展118
7.1.4理大为工业中心选择了最佳的领头人119
7.2成功之道119
7.2.1对四个“决定”的认知和正确取向120
7.2.2一个团队的建设和形成122
7.2.3以启迪创意,推动发明为宗旨124
7.2.4以先进科技作为发展的加速器125
7.2.5与企业界的紧密联系、相互支持和合作125
7.2.6全方位开放,广结良缘126
7.3工业中心这个巨大的飞轮一定会持久快速运转128
8中国内地高校工业训练的发展130
8.1内地高校工业训练回顾130
8.2工业训练理念的转变131
8.3内地高校新型工业训练机构的设置与建设132
8.4内地高校工业训练取得的优异成绩133
9工业中心对内地现代工业训练事业的贡献135
9.1工业中心与内地高校交流合作的回顾135
9.1.1交流合作的背景135
9.1.2交流合作的开端136
9.1.3交流的主题136
9.1.4交流活动的简要回顾136
9.2国际现代工业培训学术会议——CMIT139
9.3工业中心发展之路研讨会139
9.4工业中心对内地工业训练事业的贡献140
10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发展前景之再展望142
10.1工业中心有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142
10.2发展前景之再展望143
10.2.1地区性工业训练中心的再确认143
10.2.2工业训练的多层次化143
10.2.3工业中心应成为香港地区高等学校的科技转化平台145
10.2.4工业中心应成为香港在职工程技术人员的进修基地146
10.2.5工业中心应成为中国内地高校工业训练教师的进修基地146
10.2.6工业中心应成为香港业界的技术后方147
10.3工业中心发展的当务之急148
10.4结束语149
附录1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组织架构150
附录2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员工构成151
附录3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工业训练阅读材料152
参考文献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