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三农”问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三农”问题](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0275377.jpg)
- 成德宁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905166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1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农业经济-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三农”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1
第一章 “三农”问题的起源与演变1
一、现代化类型及城乡发展模式2
(一)现代化及其类型比较2
(二)城乡发展模式的比较5
二、中国“三农”问题溯源13
(一)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发展14
(二)中国“三农”问题发展演变概览17
三、“三农”问题与中国的现代化24
第二章 “三农”问题的表现及特征28
一、农业问题的表现及特征29
(一)农业生产效率问题及特征30
(二)农产品生产与供应问题及特征34
(三)农产品流通问题及特征38
(四)农业科技进步问题及特征42
二、农民问题的表现及特征46
(一)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及特征47
(二)农民的分化与流动问题及特征50
(三)农民组织与权利保障问题及特征55
(四)农民的现代化问题及特征57
三、农村问题的表现及特征59
(一)农村贫困问题及特征59
(二)农村治理问题及特征62
(三)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及特征65
(四)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特征68
第三章 “三农”问题的症结与根源72
一、自然资源的制约与中国“三农”问题73
(一)人口与资源的调节机制74
(二)中国人口与资源(土地)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77
(三)人均农业资源短缺与中国的“三农”问题83
二、城市(工业)偏向政策与中国的“三农”问题87
(一)城市(工业)偏向政策及其根源87
(二)中国的城市(工业)偏向政策与城乡差距90
第四章 农村土地制度和经营形式的改革与创新98
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问题及创新99
(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历程99
(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103
(三)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方向的争论105
(四)农村土地产权结构的优化111
二、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形式的选择113
(一)世界农村土地经营的主要类型比较113
(二)家庭承包经营是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116
(三)新型农业合作化是中国农业经营发展的方向119
第五章 解决“三农”问题的宏观战略122
一、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发展框架123
二、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营方式创新125
(一)农业产业化及其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125
(二)推进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130
三、非农化与工业反哺农业135
(一)工业反哺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137
(二)工业反哺农业的模式和路径141
四、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147
(一)城镇化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148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155
第六章 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与措施168
一、经济发展新阶段“三农”政策的转变169
(一)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及面临的新问题169
(二)发展新阶段需要新的“三农”政策170
二、解决农业问题的主要对策175
(一)兼顾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农民增产与增收176
(二)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实现由资源型农业向科学型农业的转变178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与经营的条件182
(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农业的竞争力184
(五)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88
三、解决农民问题的主要对策189
(一)继续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工市民化190
(二)加大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培育新型农民192
(三)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保障农民生存与发展的权利194
四、解决农村问题的主要对策195
(一)进行农村地区的金融创新,引导资本流入农业和农村地区196
(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提高农村治理水平198
(三)调整农村工业发展定位,着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199
(四)创新农村环境治理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0
参考文献202
后记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