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高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10714892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思想(前16世纪—1840年)3
第一章 夏、商、西周的高等教育思想3
第一节 初民的教育观念及传说中的古代学校3
一、初民的教育观念3
二、传说中的古代学校5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思想的产生6
一、夏、商时代的“大学”6
二、西周的高等教育7
三、高等教育思想的产生11
第三节 《尚书》中的德治和彝教思想12
一、德治和彝教思想的提出12
二、德治思想——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12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思想14
第一节 官学衰落、私学兴起和高等教育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4
一、奴隶主大学教育的衰落15
二、高等教育性质的私学之兴起15
第二节 孔子的私学及高等教育思想16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16
二、孔子私学的特点17
三、孔子的高等教育思想18
第三节 墨子的高等教育思想27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27
二、墨子的高等教育思想27
第四节 孟子的高等教育思想32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32
二、孟子的高等教育思想32
第五节 荀子的高等教育思想39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39
二、荀子的高等教育思想40
第六节 《大学》、《中庸》、《学记》中的高等教育思想45
一、大学的社会职能46
二、大学教育的任务46
三、大学的培养目标47
四、大学的修业年限及对各阶段的具体要求48
五、大学的教学制度48
六、教学的原则与方法49
七、对大学教师的要求49
第七节 道家、法家思想对高等教育的影响50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高等教育思想55
第一节 秦至西汉初年的高等教育政策55
一、秦王朝的文教政策及禁私学55
二、西汉初年的教育政策及高等教育57
第二节 汉武帝的文教政策及汉代教育体制57
一、汉武帝的文教政策57
二、汉代高等教育体制59
第三节 董仲舒的高等教育思想62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62
二、董仲舒的高等教育思想62
第四节 王充的高等教育思想67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67
二、王充的高等教育思想67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高等教育思想73
第一节 魏晋社会大动荡在教育思想领域引起的反响73
一、文教政策的变化73
二、玄学、清谈对高等教育思想的影响74
第二节 魏晋之人才观与九品中正的选士制度75
第三节 高等专科学校的建立、私学及科技教育的发展77
一、高等专科学校的建立77
二、高等私学教育的发展78
第四节 嵇康的高等教育思想79
一、生平79
二、嵇康的高等教育思想79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高等教育思想83
第一节 隋代的文教政策及高等教育83
一、隋代的文教政策83
二、科举制度的创立84
第二节 唐代的高等教育政策与高等教育85
一、唐代的文教政策85
二、唐代的高等教育制度86
三、科举制度对高等教育思想之影响90
第三节 五代的高等教育92
第四节 韩愈的高等教育思想93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93
二、韩愈的高等教育思想93
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高等教育思想97
第一节 北宋的高等教育思想和高等教育改革97
一、范仲淹的教育思想和“庆历兴学”中的高等教育改革97
二、王安石的教育思想和高等教育改革99
三、崇宁兴学101
第二节 宋代及辽金的高等教育体制和科举制度102
一、宋代高等教育体制与科举制度102
二、辽金的高等教育103
第三节 宋代的书院与理学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05
一、书院兴起的原因105
二、书院的教学思想及其特点107
第四节 胡瑗、李觏的教育思想109
一、胡瑗的教育思想109
二、李觏的教育思想111
第五节 张载的高等教育思想112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112
二、张载的高等教育思想113
第六节 朱熹的高等教育思想118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118
二、朱熹的高等教育思想119
第七节 元代的高等教育政策及高等教育125
一、元代的文教政策125
二、元代的高等教育126
三、元代的科举制度129
第七章 明代和清代前期的高等教育思想130
第一节 明代和清代前期强化对高等教育思想控制的文教政策130
一、尊孔读经,尊崇理学130
二、免其丁粮,厚以廪膳,颁定学规131
三、强化科举制度,控制学校133
四、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134
第二节 明代和清代前期的学校制度及高等教育136
一、明代的学校制度和高等学校136
二、清代前期的学校制度和高等学校139
第三节 王守仁的高等教育思想140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140
二、王守仁的高等教育思想141
第四节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教育思想146
一、对专制主义皇权的抨击,具有民主色彩的学校观147
二、对人性解放的观点148
三、“经世致用”之学的提倡149
第五节 颜元的高等教育思想150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150
二、颜元的高等教育思想151
小结157
第二编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思想(1840年—1949年)163
第八章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思想163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高等教育的概况和改革教育的思想163
一、高等教育的空疏腐化163
二、龚自珍的教育思想166
第二节 鸦片战争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及近代高等教育的发轫170
一、鸦片战争对中国教育的影响170
二、魏源的教育思想171
第三节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思想对儒学教育的冲击176
一、太平天国的文教政策176
二、太平天国的高等教育和科举制度178
三、对文学的改革180
四、洪仁玕《资政新篇》中学习西学的思想180
第九章 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时期的高等教育思想183
第一节 19世纪60年代关于教育发展方向的论争183
一、京师同文馆的建立和“义礼”之学与“技艺”之学之争183
二、各类洋务学堂的建立和“本末”、“体用”之争188
第二节 近代分科大学思想的产生及分科大学的建立193
一、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分科大学思想的产生193
二、改革书院的思想及书院改革195
三、改革科举的观点及清政府对科举制度的改革198
四、留学教育思想及清政府对留学生的派遣199
第三节 维新派的教育改革思想201
一、改科举、废八股、兴学校思想的提出202
二、“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与论争205
三、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及办学方针207
第四节 康有为的高等教育思想209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209
二、康有为的高等教育思想209
第五节 严复的高等教育思想212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212
二、严复的高等教育思想212
第十章 “新政”时期的高等教育思想224
第一节 清政府改革教育之缘由及方针224
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方针的确立224
二、癸卯学制中有关高等教育的规定225
第二节 张之洞的高等教育思想228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228
二、张之洞的高等教育思想228
第十一章 民国前期的高等教育思想235
第一节 辛亥革命初期和新文化运动中的高等教育思想235
一、辛亥革命初期的教育宗旨及高教方针235
二、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高等教育改革237
三、北京大学的改革242
第二节 壬戊学制中的高等教育思想248
一、壬戊学制中关于高等教育的规定248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250
第三节 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253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253
二、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254
第四节 张伯苓的高等教育思想264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264
二、张伯苓的高等教育思想266
第五节 胡适的高等教育思想273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273
二、胡适的高等教育思想274
第六节 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280
一、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教育思想与实践281
二、新民主主义教育纲领的提出288
三、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及其办学思想290
第十二章 民国后期的高等教育思想297
第一节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方针及干部教育297
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方针与教育体制298
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及办学思想301
第二节 徐特立的高等教育思想306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306
二、徐特立的高等教育思想308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教育方针及高等教育的实施315
一、国民政府的教育方针315
二、实行大学院制和大学区制318
三、通才教育思想与高等教育的实施320
第四节 竺可桢的高等教育思想324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324
二、竺可桢的高等教育思想325
第五节 梅贻琦的高等教育思想331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331
二、梅贻琦的高等教育思想331
第六节 陶行知的社会大学思想338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338
二、陶行知的社会大学思想339
小结342
第三编 中国当代高等教育思想(1949年—2000年)347
第十三章 新中国成立前党对新解放区的教育政策及转变高等学校办学思想问题的提出347
第一节 新解放区的教育政策347
一、保护学校,争取、团结、改造知识分子的文教政策347
二、人民革命大学的建立348
第二节 高等教育任务的变化及办学思想的改变350
一、问题的提出350
二、东北区关于整顿高等教育的决定351
第十四章 建国初期的文教方针政策及高等教育改革实践354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文教方针政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原则354
一、《共同纲领》关于文教方针政策的规定及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354
二、高等教育改革的原则357
三、1951年学制中关于高等教育的规定359
第二节 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措施361
一、收回教育主权361
二、高等学校院系调整363
三、高等学校教学改革366
四、高等学校附设工农速成中学368
五、团结、改造知识分子、双百方针和向科学进军369
第三节 吴玉章的高等教育思想371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371
二、吴玉章的高等教育思想372
第十五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的高等教育思想377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的指导方针377
第二节 关于高等教育改革问题的论争379
一、问题的提出379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有关高等教育的观点380
三、高等学校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观点382
四、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观点383
五、教学改革中的各种观点385
六、《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中的观点386
第三节 杨秀峰的高等教育思想388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388
二、杨秀峰的高等教育思想389
第四节 成仿吾的高等教育思想398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398
二、成仿吾的高等教育思想399
第十六章 十年动乱对高等教育的摧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高等教育思想的新发展406
第一节 十年动乱对高等教育的摧残406
第二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高等教育思想上的拨乱反正409
一、进一步确定高等教育的性质与任务409
二、高等教育应为多层次的、开放型的,要广开学路410
三、《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412
四、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新发展414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高等教育思想的变化418
一、“干部”教育观念的突破及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418
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423
三、我国教育的转型及高等教育思想的新发展425
结束语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