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广州市白云区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广州市白云区志
  • 苏展炽,伍岳良主编广州市白云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1803816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068页
  • 文件大小:504MB
  • 文件页数:11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广州市白云区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11

第一篇 建置与区划48

第一章 建置48

第一节 建国前的建置48

第二节 建国后的建置49

第二章 行政区划52

第一节 建国前的行政区划52

第二节 建国后的行政区划53

第二篇 自然地理58

第一章 地质 地貌58

第一节 地质58

第二节 地貌62

第三节 主要山岭64

第二章 气候64

第一节 气候特征64

第二节 气候要素65

第三章 水文71

第一节 地表水71

第二节 地下水73

第三节 潮汐74

第四章 土壤74

第一节 土壤特点74

第二节 土壤类别与分布75

第五章 自然资源77

第一节 土地资源77

第二节 气象资源80

第三节 水资源82

第四节 矿产资源84

第五节 生物资源85

第六章 自然灾害87

第一节 水灾88

第二节 旱灾90

第三节 风灾和雹灾93

第四节 寒灾95

第五节 地震灾害96

第三篇 人口98

第一章 人口发展98

第一节 人口数量98

第二节 人口变动98

第三节 人口分布99

第二章 人口结构100

第一节 民族结构100

第二节 性别结构100

第三节 年龄结构102

第四节 文化结构104

第五节 职业结构105

第六节 家庭结构106

第七节 方言人口情况106

第八节 外来人口状况107

第三章 计划生育107

第一节 管理机构107

第二节 政策措施108

第三节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109

第四节 外来人口计生管理110

第四篇 镇 街111

第一章 镇111

第一节 新市镇111

第二节 石井镇114

第三节 神山镇117

第四节 雅瑶镇120

第五节 江高镇123

第六节 人和镇126

第七节 蚌湖镇129

第八节 龙归镇131

第九节 太和镇134

第十节 竹料镇137

第十一节 良田镇140

第十二节 钟落潭镇142

第十三节 九佛镇145

第十四节 同和镇147

第十五节 萝岗镇149

第二章 行政街152

第一节 松洲街152

第二节 三元里街154

第三节 矿泉街157

第四节 景泰街160

第五节 同德街162

第五篇 农业164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164

第一节 建国前的封建生产关系164

第二节 土地改革165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165

第四节 人民公社167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69

第六节 农村股份合作制170

第二章 种植业171

第一节 蔬菜171

第二节 粮食176

第三节 油料179

第四节 蔗麻180

第五节 水果182

第六节 花卉184

第七节 农业科研186

第八节 管理188

第三章 养殖业189

第一节 畜牧业190

第二节 水产193

第三节 其他养殖195

第四节 饲料195

第五节 疾病防治197

第六节 畜牧、水产科研199

第七节 管理201

第四章 林业204

第一节 面积及林种分布204

第二节 植树造林207

第三节 林木经营209

第四节 森林保护210

第五节 管理机构213

第六节 驻区农场214

第五章 农机与农具215

第一节 传统农具215

第二节 农业机械217

第三节 经营与管理219

第四节 农机科技与培训223

第六章 水利225

第一节 灌溉工程225

第二节 防洪排涝工程234

第三节 小水电和输变电工程236

第四节 防讯、防旱、防风工作237

第五节 水政管理240

第六篇 工业与乡镇企业246

第一章 工业246

第一节 概况246

第二节 工业体制248

第三节 行业结构257

第四节 工业管理261

第五节 企业选介263

第二章 乡镇企业264

第一节 沿革264

第二节 企业形式266

第三节 产业结构269

第四节 经营管理282

第五节 产品销售和名优产品284

第六节 企业选介286

第七篇 交通 邮电289

第一章 交通运输289

第一节 概况289

第二节 公路运输290

第三节 水路运输293

第四节 铁路运输294

第五节 民航296

第六节 交通运输管理297

第二章 邮电298

第一节 邮政298

第二节 电信300

第八篇 商业303

第一章 国营商业303

第一节 行业结构303

第二节 网点建设307

第三节 经营销售308

第四节 管理310

第五节 名店介绍312

第二章 供销合作社商业314

第一节 行业结构314

第二节 网点分布321

第三节 经营销售322

第四节 管理325

第五节 名店介绍328

第六节 合作商店329

第三章 粮油购销管理332

第一节 粮油管理332

第二节 粮油加工337

第三节 粮油仓储339

第四节 管理机构341

第四章 旅游服务业342

第一节 概况342

第二节 重点企业介绍343

第九篇 对外经济贸易345

第一章 对外经济346

第一节 引进外资346

第二节 外经管理349

第三节 外商投资重点企业349

第二章 对外贸易351

第一节 外贸概要351

第二节 出口商品354

第三节 外贸企业355

第四节 对外加工装配业务355

第三章 境外企业357

第四章 管理机构358

第十篇 城乡建设360

第一章 城乡规划360

第一节 规划编制360

第二节 规划管理361

第三节 管理机构364

第二章 基础设施建设365

第一节 道路365

第二节 供水 排水370

第三节 供电371

第四节 市政建设管理373

第三章 建筑施工373

第一节 设计374

第二节 施工375

第三节 样板工程377

第四节 管理378

第四章 园林绿化382

第一节 园林建设和旅游景区382

第二节 道路绿化385

第三节 管理386

第五章 房地产管理387

第一节 土地管理387

第二节 房屋管理391

第三节 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经营399

第四节 行政管理404

第六章 环境卫生406

第一节 道路清扫与保洁406

第二节 废弃物清运处理408

第三节 粪便清运管理409

第四节 公厕建设与管理409

第五节 环卫经费及设施411

第六节 管理413

第七章 环境保护415

第一节 环境状况415

第二节 环境综合整治417

第三节 环境监测419

第四节 管理420

第十一篇 财税 金融424

第一章 财政税收424

第一节 机构424

第二节 财政425

第三节 农业税收435

第四节 工商税收442

第五节 债券444

第二章 金融管理446

第一节 存款446

第二节 贷款449

第三节 农村现金管理452

第四节 结算方式452

第五节 国际业务453

第六节 信用卡业务453

第七节 电子化建设453

第八节 保险454

第九节 管理456

第三章 审计461

第一节 财政金融审计462

第二节 企业审计463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465

第四节 运用外资审计465

第五节 专项审计466

第六节 审计调查467

第七节 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469

第八节 管理471

第十二篇 经济管理472

第一章 计划管理472

第一节 计划编制472

第二节 计划执行473

第三节 管理机构481

第二章 统计管理482

第一节 统计调查482

第二节 资料整理与汇编486

第三节 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488

第四节 统计技术现代化489

第五节 管理490

第三章 物资管理491

第一节 物资计划491

第二节 物资资源492

第三节 物资供应494

第四节 生产资料市场496

第五节 综合利用497

第六节 物资储运497

第七节 管理498

第四章 劳动管理499

第一节 劳动就业499

第二节 用工制度501

第三节 计划与调节502

第四节 劳动工资503

第五节 劳动保护505

第六节 社会劳动保险508

第七节 劳动争议与仲裁509

第八节 劳动监察与检查510

第九节 管理510

第五章 物价计量管理512

第一节 物价管理512

第二节 计量管理513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514

第一节 企业登记管理514

第二节 市场管理518

第三节 个体私营工商业管理520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522

第五节 经济检查524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525

第七节 管理机构与队伍528

第十三篇 重大决策与施政纪略530

第一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530

第一节 支援南下大军与接管国民党政权530

第二节 民主建政531

第三节 抗美援朝531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运动532

第五节 肃清土匪533

第六节 土地改革534

第七节 “三反”运动536

第二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536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536

第二节 肃反运动537

第三节 整风和反右派斗争538

第三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539

第一节 “大跃进”539

第二节 人民公社化539

第三节 “反右倾”斗争540

第四节 “五反”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541

第四章 第三、四个五年计划(“文化大革命”)时期542

第一节 郊区“文化大革命”概况542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郊区的工农业生产543

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544

第一节 落实政策 平反冤假错案544

第二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545

第三节 打击经济犯罪活动547

第四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548

第五节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552

第六节 企业体制改革554

第七节 实施科技兴区战略555

第十四篇 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白云区地方组织557

第一章 建国前的党组织及其活动557

第一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557

第二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558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559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560

第二章 建国后的党组织561

第一节 建国初期市郊各区党组织564

第二节 郊区党委564

第三节 中共郊区第一届委员会565

第四节 郊区建制撤销后市郊各区的党组织566

第五节 郊区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567

第六节 中共郊区第二届委员会567

第七节 中共郊区第三届委员会568

第八节 中共郊区第四届委员会568

第九节 中共郊区第五届委员会568

第十节 中共白云区第六届委员会569

第十一节 中共白云区第七届委员会569

第三章 重要会议570

第一节 党的代表大会570

第二节 区委全体委员会议573

第三节 区委常委(扩大)会议574

第三章 党务575

第一节 组织工作575

第二节 宣传工作591

第三节 纪律检查595

第四节 统战工作604

第五节 调查研究610

第六节 党史研究612

第七节 党校613

第八节 机关党务616

第十五篇 人民代表大会620

第一章 区人民代表大会620

第一节 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620

第二节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621

第三节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621

第四节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622

第五节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622

第六节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622

第七节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623

第八节 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623

第九节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624

第十节 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625

第十一节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626

第十二节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627

第二章 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629

第一节 机构629

第二节 主要工作630

第十六篇 人民政府636

第一章 区级政府机构636

第一节 建国初期市郊各区军管会636

第二节 建国初期市郊各区人民政府636

第三节 郊区人民委员会637

第四节 郊区军事管制委员会643

第五节 郊区革命委员会643

第六节 郊区一白云区人民政府646

第二章 区下辖地方政权机构652

第三章 专项政务657

第一节 人事与编制657

第二节 信访664

第三节 档案669

第四节 侨务与外事673

第十七篇 政协678

第一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白云区(郊区)委员会678

第一节 政协郊区第一届委员会678

第二节 政协郊区第二届委员会678

第三节 政协白云区第三届委员会679

第四节 政协白云区第四届委员会679

第五节 政协白云区第五届委员会679

第二章 机构设置683

第三章 重要活动685

第一节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685

第二节 委员学习活动687

第三节 文史资料工作688

第四节 联谊工作688

第五节 社团组织活动689

第十八篇 民主党派690

第一章 建国前民主党派在区境的活动690

第二章 建国后各民主党派的活动691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州市白云区支部692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广州市白云区支部693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广州市白云区支部693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州市白云区支部694

第五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广州市白云区支部695

第六节 中国致公党广州市白云区支部695

第七节 九三学社广州市白云区直属小组695

第十九篇 群众团体697

第一章 工会697

第一节 组织机构697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697

第三节 主要工作和活动698

第二章 农会701

第三章 共青团703

第一节 历史沿革703

第二节 组织建设704

第三节 历次代表大会705

第四节 主要工作和活动706

第三章 妇联709

第一节 历史沿革709

第二节 历届妇女代表大会711

第三节 主要工作与活动711

第五章 白云区工商联716

第一节 机构716

第二节 历次会员代表大会717

第三节 主要工作与活动717

第六章 其他社会团体719

第一节 白云区归国华侨联合会719

第二节 白云区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721

第三节 白云区科学技术协会722

第四节 白云区残疾人联合会722

第五节 白云区个体劳动者协会723

第六节 白云区私营企业协会723

第七节 黄埔军校同学会白云区联络组723

第二十篇 公安 司法726

第一章 公安726

第一节 机构726

第二节 清匪反霸727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728

第四节 扫荡社会丑恶现象729

第五节 反偷渡外逃730

第六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731

第七节 户政管理731

第八节 交通管理733

第九节 消防管理734

第十节 经济文化保卫735

第二章 检察736

第一节 机构736

第二节 刑事检察736

第三节 经济检察739

第四节 法纪检察741

第五节 监所检察741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743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744

第三章 审判744

第一节 机构744

第二节 刑事审判745

第三节 民事审判748

第四节 经济审判751

第五节 行政审判753

第六节 执行工作754

第四章 司法行政755

第一节 司法行政机构755

第二节 公证755

第三节 律师758

第四节 调解760

第五节 法制宣传教育762

第二十一篇 军事764

第一章 军事地理764

第一节 战略地位和军事要地764

第二节 军事设施764

第二章 军事机构765

第一节 清朝时期765

第二节 民国时期76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765

第三章 驻军767

第一节 清朝时期767

第二节 民国时期76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略)768

第四章 军事院校 部队医院768

第一节 军事院校768

第二节 部队医院768

第五章 地方武装769

第一节 清朝时期769

第二节 民国时期769

第六章 民兵770

第一节 组织建设770

第二节 军事训练771

第三节 政治教育771

第四节 武器装备772

第五节 主要活动772

第七章 兵役773

第一节 清朝、民国时期77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774

第八章 重要战事775

第一节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775

第二节 “洪兵”起义776

第三节 陈炯明围攻广州时的防卫战776

第四节 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777

第五节 长平遭遇战778

第六节 江高阻击战778

第七节 东江纵队二袭罗布洞779

第二十二篇 民政780

第一章 机构780

第二章 基层政权建设781

第一节 街道办事处781

第二节 乡镇政权782

第三章 优抚安置782

第一节 抚恤工作782

第二节 双拥工作783

第三节 安置工作784

第四节 革命老区工作786

第四章 救灾 救济787

第一节 灾害救济787

第二节 春夏荒和冬令救济788

第三节 社会救济789

第四节 最低生活保障790

第五节 扶贫791

第五章 社会福利事业791

第一节 福利机构791

第二节 福利企业792

第三节 社会募捐792

第四节 有奖募捐793

第六章 社会行政管理793

第一节 婚姻登记管理793

第二节 社团登记管理793

第三节 殡葬改革工作794

第七章 勘界工作794

第八章 民政事业费管理795

第二十三篇 文化艺术796

第一章 群众文化796

第一节 三级文化网796

第二节 各时期群众文化活动799

第二章 文艺创作801

第一节 建国前的创作活动801

第二节 建国后的创作活动801

第三章 报刊杂志805

第一节 《城北季刊》与《蚌湖月刊》805

第二节 《穗郊农民报》806

第三节 《穗郊文艺》806

第四节 《花地》806

第五节 《穗郊侨讯》807

第六节 《白云文学》807

第四章 图书馆807

第一节 区图书馆807

第二节 镇(街)、村图书馆808

第五章 电影事业809

第一节 电影公司809

第二节 电影放映810

第六章 艺术团体812

第一节 郊区文艺宣传队812

第二节 羊城粤剧艺术团813

第七章 文化管理814

第一节 机构沿革814

第二节 管理815

第二十四篇 广播电视817

第一章 机构沿革817

第一节 区广播站817

第二节 区广播电视局818

第三节 基层广播电视站818

第二章 广播821

第一节 有线广播821

第二节 调频广播824

第三章 有线电视825

第一节 电视新闻摄制825

第二节 有线电视网络建设826

第四章 音像827

第一节 音像管理827

第二节 录像投影及音像制品销售点828

第五章 队伍建设829

第一节 技术人员829

第二节 编播人员830

第二十五篇 教育834

第一章 普通教育836

第一节 幼儿教育836

第二节 小学教育838

第三节 中学教育842

第二章 专业教育846

第一节 中专和中技847

第二节 职业中学847

第三章 成人教育850

第一节 教育系统办学850

第二节 社会力量办学852

第三节 成人教育学校852

第四章 教育管理853

第一节 机构853

第二节 学校管理854

第三节 教育经费管理857

第四节 教学设施859

第五节 校舍建设860

第六节 教师队伍管理860

第五章 捐资办学863

第二十六篇 科学技术866

第一章 科技机构868

第一节 管理机构868

第二节 科研机构869

第三节 科技团体871

第四节 民营科技企业871

第二章 科技队伍872

第一节 科技队伍概况872

第二节 科技人员管理874

第三章 科技活动876

第一节 科技兴农876

第二节 工业技术进步881

第三节 科技横向联系883

第四节 学术交流883

第四章 科普活动884

第一节 科普宣传及活动884

第二节 技术推广和应用885

第三节 技术咨询服务886

第五章 科技管理887

第一节 计划管理887

第二节 经费管理888

第三节 成果管理889

第四节 信息和专利工作889

第五节 科技奖励工作889

第二十七篇 卫生894

第一章 卫生行政894

第一节 机构894

第二节 医疗保健制度895

第二章 医疗896

第一节 医疗机构896

第二节 医疗队伍905

第三节 医疗技术906

第四节 护理907

第三章 防疫908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908

第二节 慢性病防治911

第三节 食品卫生912

第四节 劳动卫生913

第五节 学校卫生914

第六节 计划免疫914

第四章 保健915

第一节 妇女保健915

第二节 儿童保健917

第五章 药政管理919

第六章 医学教育919

第二十八篇 体育921

第一章 机构921

第一节 区体育运动委员会921

第二节 基层体育机构与团体922

第三节 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922

第二章 体育活动923

第一节 建国前体育活动923

第二节 建国后体育活动923

第三章 学校体育928

第一节 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928

第二节 “两课两操一活动”929

第三节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概况929

第四章 体育设施930

第一节 区青少年射击训练基地930

第二节 重点项目与标准田径场930

第五章 体育竞技与人才输送931

第一节 体育竞赛931

第二节 人才输送933

第二十九篇 文物古迹936

第一章 文化遗址936

第一节 石器、陶器、青铜器遗址936

第二节 封建时代的文化遗址937

第三节 近代、现代文化遗址938

第二章 建筑941

第一节 古代建筑941

第二节 近代建筑942

第三节 纪念碑亭943

第三章 墓葬944

第一节 隋朝之前的古墓944

第二节 唐、宋期间的古墓945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墓葬946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墓葬947

第四章 石刻948

第一节 碑记948

第二节 墓志951

第三节 匾额952

第四节 摩崖953

第五节 石碑953

第五章 文物954

第一节 石器 铜器954

第二节 陶瓷954

第三节 工艺品954

第四节 书画955

第五节 抗英文物955

第六节 其他955

第三十篇 华侨 港澳同胞957

第一章 华侨957

第一节 出国原因957

第二节 主要侨居地侨胞简况958

第三节 侨团会所962

第二章 侨乡966

第一节 侨乡简介966

第二节 归侨 侨眷967

第三节 华侨对家乡的贡献968

第三章 港澳同胞971

第一节 移居原因971

第二节 生活概况972

第三节 同乡会所972

第四节 对家乡的贡献973

第三十一篇 人物975

第三十二篇 风俗1023

第一章 行业及职业习俗1023

第一节 农事习俗1023

第二节 工商业习俗1024

第三节 与教育有关的习俗1025

第二章 生活习俗1025

第一节 服饰1025

第二节 饮食1028

第三节 居住1031

第四节 行旅1033

第五节 医俗1033

第六节 陋俗与恶习1034

第三章 礼仪习俗1036

第一节 称谓1036

第二节 生育1037

第三节 婚嫁1038

第四节 寿诞1040

第五节 丧葬1041

第四章 岁时节令1042

第一节 春节1042

第二节 清明节1044

第三节 端午节1044

第四节 乞巧节1045

第五节 盂兰节1045

第六节 中秋节1045

第七节 重阳节1046

第八节 冬至1046

第五章 诞会习俗1047

第三十三篇 杂录1049

第一章 民间故事和传说1049

第一节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故事1049

第二节 民间故事1050

第三节 民间传说1055

第二章 歌谣 谚语1061

第一节 歌谣1061

第二节 谚语1064

编后记10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