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
  • (美)洛林·W.安德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ISBN:978756009110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292页
  • 主题词:教育目的-分类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分类学:教育的目标与学生的学习1

第一章 引论3

第二章 目标的结构、具体性及相关问题10

第二部分 修订版分类体系的结构19

第三章 分类表21

第四章 知识维度30

第五章 认知过程维度48

第三部分 分类学的应用71

第六章 使用分类表73

第七章 教学案例引言84

第八章 《营养》教学案例92

第九章 《麦克白》教学案例106

第十章 《加法事实》教学案例124

第十一章 《国会法案》教学案例135

第十二章 《火山?在这里?》教学案例150

第十三章 《报告写作》教学案例166

第十四章 论述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183

第四部分 分类学展望201

第十五章 相异分类框架203

第十六章 关于原版分类体系结构的实证研究227

第十七章 有待解决的问题234

附 录241

附录A 对原版框架所作修订的总结243

附录B 原版《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之纲要249

附录C 用于第十六章元分析的数据255

参考文献257

其他引用文献267

第一部分 分类学:教育的目标与学生的学习1

第一章 引论3

分类的必要性3

使用分类表5

分类表、目标与教学时间5

分类表与教学6

分类表与测评7

一致性概念8

结语:作为课程制订者的教师与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8

第二章 目标的结构、具体性及相关问题10

目标的结构10

内容与知识10

行为与认知过程11

目标的具体性12

总体目标12

教育目标12

教学目标13

目标层次的总结13

什么不是目标14

变化的目标词汇14

与目标有关的问题16

具体性与包容性16

目标的同步性17

目标描绘什么——学习还是表现?17

目标使用的局限性18

结语18

第二部分 修订版分类体系的结构19

第三章 分类表21

知识的类别21

认知过程的类别23

分类表与目标:一个图解式总结24

为什么将目标分类?27

使用多种定义形式28

文字描述28

目标实例28

测评试题实例28

教学活动实例29

结语29

第四章 知识维度30

知识与学科内容的区别:四位教师的故事30

知识的种类31

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的区分32

为什么包括元认知知识33

知识维度的类别35

A.事实性知识35

AA.术语知识36

AB.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37

B.概念性知识37

BA.分类和类别的知识38

BB.原理和通则的知识39

BC.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40

C.程序性知识40

CA.具体学科的技能和算法的知识41

CB.具体学科的技术和方法的知识41

CC.确定何时使用适当程序的准则知识42

D.元认知知识42

DA.策略性知识43

DB.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包括情境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44

DC.关于自我的知识45

涉及元认知知识的目标测评46

结论47

第五章 认知过程维度48

三种学习结果的故事48

零学习48

机械学习49

有意义学习49

建构知识框架的有意义学习49

保持和迁移的认知过程50

认知过程的类别50

1.记忆/回忆50

1.1 识别53

1.2 回忆53

2.理解54

2.1 解释54

2.2 举例55

2.3 分类55

2.4 总结56

2.5 推断56

2.6 比较57

2.7 说明57

3.应用58

3.1 执行59

3.2 实施59

4.分析60

4.1 区别61

4.2 组织61

4.3 归因62

5.评价62

5.1 检查63

5.2 评论63

6.创造64

6.1 产生65

6.2 计划65

6.3 生成66

去情境化的认知过程与情境化的认知过程66

一个具体情境中的教育目标例子67

回忆所学的东西67

领会和运用所学的东西68

结论69

第三部分 分类学的应用71

第六章 使用分类表73

使用分类表分析自己的工作73

使用分类表分析他人的工作74

重温分类表74

学习问题74

教学问题75

测评问题77

一致性问题78

目标分类中的问题79

目标的具体程度问题80

关于学习经历的问题80

区分目标与活动81

一些有益的提示81

考虑动词一名词组合81

把知识类别与认知过程联系起来81

确保你找对了名词82

依赖于多种信息来源83

第七章 教学案例引言84

教学案例的特性84

课程单元85

教学案例的核心部分86

使用分类表分析教学案例87

分析过程的总结89

教学案例的组织和结构90

结束语91

第八章 《营养》教学案例92

第一部分:目标92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93

第三部分:测评98

第四部分:结束语99

学习问题99

教学问题99

测评问题100

一致性问题100

第五部分:结束问题101

附件103

第九章 《麦克白》教学案例106

第一部分:目标106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107

第三部分:测评111

第四部分:结束语113

学习问题113

教学问题113

测评问题114

一致性问题115

第五部分:结束问题115

附件117

第十章 《加法事实》教学案例124

第一部分:目标124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125

第三部分:测评130

第四部分:结束语132

学习问题132

教学问题132

测评问题132

一致性问题133

第五部分:结束问题133

第十一章 《国会法案》教学案例135

第一部分:目标135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136

第三部分:测评142

第四部分:结束语143

学习问题143

教学问题143

测评问题144

一致性问题145

第五部分:结束问题145

附件146

第十二章 《火山?在这里?》教学案例150

第一部分:目标150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151

第三部分:测评158

第四部分:结束语160

学习问题160

教学问题161

测评问题161

一致性问题162

第五部分:结束问题162

附件164

第十三章 《报告写作》教学案例166

第一部分:目标166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167

第三部分:测评173

第四部分:结束语175

学习问题175

教学问题177

测评问题177

一致性问题178

第五部分:结束问题178

附件179

第十四章 论述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183

关于学习问题的通则184

使用复杂认知过程去帮助实现较简单的目标184

选择多种知识186

关于教学问题的通则188

认识知识类别与认知过程之间的联系188

区分教学活动与目标189

关于测评问题的通则192

使用终结性测评与形成性测评192

处理外部测评194

关于一致性问题的通则195

使测评与目标保持一致195

使教学活动与测评保持一致197

使教学活动与目标保持一致199

结束语199

第四部分 分类学展望201

第十五章 相异分类框架203

一维分类系统203

格拉克和沙利文的常见教学行为分类系统204

奥苏贝尔和鲁宾逊按层级顺序排列的六个类别204

梅特费塞尔、迈克尔和柯尔斯纳的同义词205

加涅的学习层级结构208

斯塔尔和墨菲的认知领域209

布鲁斯对知识类别与其他类别所作的整合211

罗米佐斯基对知识和技能的分析212

比格斯和科利斯的SOLO模型213

奎尔马尔兹的认知过程分类法214

豪恩施泰因关于教育目标的概念性框架214

赖格卢特和穆尔的对照框架216

多维分类系统216

德布洛克的三维框架216

德科尔特对吉尔福德智力结构模型的修改217

奥米尔对原版分类体系的修改219

汉纳和米凯利斯的教学目标综合框架220

威廉斯的教育目标行为类型学221

马扎诺的学习维度框架222

梅里尔的成分显示理论223

哈拉戴纳与威廉斯和哈拉戴纳的高阶测验试题类型学225

本修订版的修订与19种相异框架的相似之处226

第十六章 关于原版分类体系结构的实证研究227

累积性层级结构问题的研究227

检查累积性层级结构的弱实证方法227

检查累积性层级结构的强实证方法228

对所获得的类别之间的相关性数据所作的元分析229

评价(评价)与综合(创造)两个类别的排序231

来自线性结构方程建模研究的证据231

结论232

第十七章 有待解决的问题234

课程、教学和测评之间的关系234

课程关注点234

教学关注点235

测评关注点236

本框架对学生的用途237

本框架与学习和认知理论的关系238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之间的关系238

结论239

附 录241

附录A 对原版框架所作修订的总结243

在重点方面的四处修订243

在术语方面的四处修订244

在结构方面的四处修订245

纳入“理解”并省略“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247

附录B 原版《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之纲要249

知识249

智力能力和技能251

附录C 用于第十六章元分析的数据255

参考文献257

其他引用文献2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