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斯密到马克思 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性诠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从斯密到马克思 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性诠释](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3281113.jpg)
- 唐正东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05908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3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48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从斯密到马克思 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性诠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作者的话1
导论1
一 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沿革3
二 学界对经济哲学方法的不同理解10
三 本书的话语言说背景及工作目标13
第一章 古典历史主义的经济哲学方法——亚当·斯密及苏格兰历史学派16
第一节 斯密经济哲学方法中的历史性维度17
一 历史性研究范式的形成18
二 古典历史主义方法的深刻性与肤浅性24
三18世纪的苏格兰与斯密35
第二节 斯密经济哲学方法中的社会性维度38
一 社会性思维范式的形成39
二 社会性维度在具体经济观点中的体现50
三 启蒙思想在经验性社会观中的承载53
第三节 经济学与伦理学思路的兼容——大卫·休谟的经济哲学方法58
一“社会”:一个亚经验性的概念59
二 作为经济学思路之补充手段的伦理学65
三 不同的经验现实造就不同的经验主义70
第四节 弗格森:“另类”的历史学派思想家73
一 独特的人本主义经济哲学方法74
二“历史”在上帝的帮助下凸显自己81
三 弗格森、黑格尔与马克思88
第二章 李嘉图及李嘉图派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哲学方法92
第一节 李嘉图的唯物主义经济哲学方法93
一 古典经济学视域中最深刻的唯物主义者94
二 经济学“革命性突破”的哲学意义106
三 忽略了李嘉图意味着什么:以卢卡奇为例113
第二节 汤普逊的功利主义经济哲学方法126
一 从古典自然主义到功利主义127
二 从李嘉图水平的倒退136
三 表面上的唯物主义143
第三节 霍吉斯金的自然主义经济哲学方法148
一 抽象自然主义与抽象主体主义的结合148
二“李嘉图派社会主义者”:一个伪概念161
三 对经济现实的存在论解读之“非法”性168
第三章 李斯特及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哲学方法172
第一节 李斯特:读不懂历史的历史学派思想家173
一 历史的和唯物的,却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175
二 实践的,但不是实践唯物主义的190
三 历史、实践概念掩盖下的自然主义198
四 李斯特、马克思与我们:一点理论反思206
第二节 罗雪尔的经验历史主义经济哲学方法209
一“唯实的”历史方法之形而上学本质211
二 修昔底德、萨维尼与罗雪尔219
三 面向社会本身抑或解剖社会生活的本质225
第三节 施穆勒的新历史学派经济哲学方法231
一 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统计学方法232
二 新历史学派:历史的伦理学派238
三 历史性思维拒斥拜物教的理论视域241
第四章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方法(上)247
第一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复调式经济哲学方法249
一 经验实证主义与抽象人本主义的并存250
二 从经验实证主义转向经验历史主义258
三 经验历史主义不排斥抽象人本主义267
四 实践:一个“后市民”意义上的概念271
第二节《穆勒评注》:经济哲学方法发生突变了吗?280
一“劳动异化”是以孤立人的逻辑为基础的吗?281
二“交往异化”的实质284
三 基始性的主体际性关系与历史性的社会关系289
第三节“布鲁塞尔时期”经济哲学方法的焦虑态势294
一“布鲁塞尔时期”之前的方法论视域296
二 经济哲学方法滞后于政治批判的热情306
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方法论焦虑321
第四节 重新评价《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地位332
一“交往形式”:一个具有局限性的概念333
二 经验历史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异质性340
三“历史”在何种意义上能成为“科学”?347
第五章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方法(下)353
第一节《哲学的贫困》与经济哲学方法的解困354
一 蒲鲁东:读不懂社会关系的思想家355
二 蒲鲁东的理论缺陷对马克思的思想触动361
三 走向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科学把握363
四 经济学研究的滞后对哲学思想的影响369
第二节《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哲学意义375
一 科学的生产关系概念的彻底浮现376
二 用马克思的方法来解读马克思的文本385
三 马克思对资本的剥离393
第三节《资本论》:经济哲学方法的具体演绎401
一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与历史性生产关系视域402
二 对历史性生产关系视域的两种误读408
三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就是马克思的哲学415
结束语 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坚持的两个原则420
主要参考文献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