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3284401.jpg)
- 叶霞飞,顾保南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84232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城市铁路-铁路线路-设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轨道交通的定义及基本类型1
1.1.1 轨道交通的一般定义1
1.1.2 轨道交通的基本类型1
1.2 轨道交通基本建设程序3
1.2.1 铁路基本建设程序3
1.2.2 城市轨道交通基本建设程序4
1.3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基本任务5
1.4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应遵循的规程和规范5
1.4.1 铁路线路设计中应遵循的规程与规范5
1.4.2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应遵循的规程与规范6
2 运输需求与能力7
2.1 线路设计的运量参数与设计年限7
2.1.1 线路设计的运量参数7
2.1.2 设计年限9
2.2 运量预测方法9
2.2.1 货运量的预测方法11
2.2.2 客运量的预测方法14
2.2.3 高速客运专线的诱发客流量模型31
2.3 运输能力32
2.3.1 运输能力32
2.3.2 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32
2.3.3 普通铁路输送能力的计算35
2.3.4 高速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的计算36
2.3.5 城市轨道交通通过能力的计算39
2.4 影响运输能力的主要因素42
2.4.1 影响列车容量的主要因素42
2.4.2 影响区间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43
2.4.3 影响车站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47
3 牵引计算50
3.1 概述50
3.2 作用于列车上的力50
3.2.1 牵引力50
3.2.2 阻力54
3.2.3 制动力57
3.3 列车运动方程式60
3.3.1 列车运动状态分析60
3.3.2 列车运动方程式60
3.4 牵引质量与功率的计算61
3.4.1 牵引质量计算61
3.4.2 牵引净载、牵引辆数及列车长度计算62
3.4.3 高速列车的功率计算63
3.5 运行速度与运行时间64
3.5.1 单位合力64
3.5.2 运行速度与时间的计算公式65
3.5.3 行车速度与行车时分的近似计算公式65
3.5.4 利用均衡速度法计算运行时分66
3.5.5 制动距离69
3.6 能耗计算70
3.6.1 电力机车的耗电量计算70
3.6.2 内燃机车燃油消耗量计算72
4 选线设计73
4.1 线路走向选择73
4.1.1 客货列车共线铁路的线路走向选择73
4.1.2 高速客运专线的线路走向选择77
4.1.3 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选择80
4.2 区间线路平面设计85
4.2.1 圆曲线86
4.2.2 缓和曲线94
4.2.3 缓和曲线间夹直线和圆曲线的最小长度97
4.2.4 线间距98
4.3 区间线路纵断面设计106
4.3.1 线路的最大坡度107
4.3.2 坡段长度115
4.3.3 坡段连接117
4.3.4 客货列车共线铁路线路最大坡度的折减123
4.4 车站正线平面和纵断面设计127
4.4.1 站坪长度127
4.4.2 站坪的线路平面128
4.4.3 站坪的线路纵断面129
4.4.4 站坪两端的线路平面和纵断面130
4.5 桥涵、隧道、路基地段的平纵断面设计131
4.5.1 桥涵处的线路平纵断面设计131
4.5.2 隧道处的线路平纵断面设计132
4.5.3 路基对纵断面设计的要求132
4.5.4 线路平面图和纵断面图132
4.6 定线方法136
4.6.1 客货列车共线铁路的定线方法136
4.6.2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定线方法143
4.7 车站分布152
4.7.1 客货列车共线铁路的车站分布152
4.7.2 高速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车站分布155
5 站场165
5.1 站场类型165
5.1.1 铁路站场分类165
5.1.2 城市轨道交通站场分类166
5.2 客货共线铁路中间站设计167
5.2.1 中间站类型167
5.2.2 中间站的作业和设备167
5.2.3 中间站设计168
5.2.4 中间站平面计算174
5.3 城市轨道交通中间站设计179
5.3.1 中间站类型179
5.3.2 中间站平纵断面设计179
5.3.3 中间站设计180
5.4 高速客运专线车站布置186
5.4.1 高速站与既有站的位置关系186
5.4.2 不同类型车站的布置187
5.5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布置193
5.5.1 同站台换乘193
5.5.2 结点换乘195
5.5.3 站厅换乘197
5.5.4 通道换乘198
5.5.5 其他换乘方式199
6 辅助线与车辆段线路设计200
6.1 辅助线设置200
6.1.1 折返线200
6.1.2 停车线202
6.1.3 渡线206
6.1.4 联络线208
6.1.5 存车线210
6.1.6 安全线211
6.1.7 车辆段出入线213
6.2 车辆段线路设计215
6.2.1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线路设计215
6.2.2 高速客运专线动车段线路设计要求221
7 既有线改建技术223
7.1 加强既有线能力的措施223
7.1.1 提高区间通过能力的措施223
7.1.2 增加列车质量的措施226
7.1.3 运输能力加强措施的选择227
7.2 既有线提速技术227
7.2.1 国内外既有铁路列车提速概述227
7.2.2 制约列车提速的线路因素与技术措施233
7.2.3 武九铁路扩能提速工程案例分析241
参考文献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