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3285078.jpg)
-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0465456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157MB
- 文件页数:290页
- 主题词:科学研究-文化交流-学术会议-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学术会议质量国内外比较研究1
引言3
第一章 学术会议质量比较的基本理论问题5
一、学术会议质量比较的若干概念界定5
二、学术会议质量的比较分析8
三、学术会议质量比较的变量分析10
四、学术会议质量比较的复杂系统论分析11
第二章 学术会议质量的国内外比较研究设计14
一、研究构思与假设14
二、比较研究双方的界定15
三、研究对象及样本情况15
四、研究工具16
五、问卷质量分析17
第三章 学术会议质量影响因素的国内外比较研究20
一、学术会议质量的影响因素综述及评价体系的建立20
二、学术会议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思路及方法28
三、学术会议质量影响因素的国内外比较28
四、结论44
第四章 学术会议质量影响方式的国内外比较46
一、学术会议质量影响方式的研究思路及方法46
二、学术会议质量影响方式的国内外比较47
三、结论64
第五章 学术会议质量表现形式的国内外比较66
一、学术会议结果质量与过程质量的国内外比较66
二、学术会议主观质量与客观质量的国内外比较71
三、学术会议硬件质量与软件质量的国内外比较75
四、结论82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83
一、研究结论83
二、研究建议85
三、研究创新点及不足89
参考文献89
附录91
附录一:国内会议质量调研问卷91
附录二:国外会议质量调研问卷94
学术交流形式与机制创新研究97
引言99
第一章 学术交流形式与机制创新研究的理论依据99
一、学术交流过程是一个知识转移过程99
二、知识转移过程相关机理的知识管理学理论分析100
第二章 科技创新对学术交流的要求分析108
一、学术交流的定义108
二、学术交流的本质108
三、科技创新对学术交流的要求108
第三章 当前学术交流存在问题分析110
一、市场经济下权力和物质对学术产生一定不利的影响110
二、权力主导下的科技评价对同行认可产生了一定影响110
三、价值观念错位导致学术交流动机的异化110
四、学术交流活动主题的随意化、空洞化111
五、学术交流缺乏应有的民主机制和氛围111
六、网络学术交流的知识产权立法不够完善111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学术交流的形式分析112
一、学术交流形式的演变及其规律分析112
二、基于网络环境的学术交流形式分析114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学术交流的特点分析117
四、网络环境下学术交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119
第五章 学术交流形式与机制创新的成功案例分析121
一、传统学术交流方式的形式与机制创新案例分析122
二、网络环境学术交流形式与机制创新案例分析127
第六章 学术交流形式与机制创新探索133
一、学术交流形式和机制创新的目标133
二、学术交流形式创新——开放性与多元化133
三、学术交流机制创新——以知识创新为导向135
第七章 加强科技社团学术交流形式与机制创新的建议138
一、强化学术交流质疑功能,还原学术交流的本质和目的138
二、注重学术交流文化建设,优化学术交流的生态环境139
三、建立完善科技社团学术交流的同行认可价值体系139
四、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对学术交流形式创新的正面效用139
五、完善科技社团学术交流开放式互动平台建设140
六、加强科技社团学术交流创新的人才培养140
七、学术交流形式与机制创新应遵循学术交流规律140
参考文献141
基于学术交流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究143
引言145
第一章 学术交流的本质与意义147
一、我国学术交流综述147
二、学术交流的定义148
三、学术交流的本质152
四、学术交流的特点154
第二章 技术创新人才的内涵和特点157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及演化157
二、技术创新人才的含义162
三、我国技术创新人才的现状165
四、技术创新人才的成长过程分析168
第三章 学术交流与技术创新人才的关系173
一、学术交流对技术创新人才成长的影响作用174
二、技术创新人才对学术交流的作用175
三、创建有利于技术创新人才成长的学术交流环境176
第四章 学术交流视角下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78
一、“三位一体”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78
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黑箱模式”183
第五章 实证分析:广东省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案例188
一、广东省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189
二、广东省光电子产业发展、合作及案例198
第六章 基于学术交流的技术创新联盟(科技创新联盟)的理论与实践203
一、技术创新联盟的理论探讨203
二、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机理、案例208
第七章 重视学术交流,加快我国技术创新人才成长的对策及措施212
一、重新认识学术交流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213
二、以学术交流为契机,建设有利于技术创新人才成长的学术交流生态环境215
三、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217
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219
五、以技术创新联盟为依托,加快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221
参考文献224
学术会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27
引言229
第一章 学术会议效果及其评价的研究综述230
一、学术会议及其本质研究230
二、学术会议的价值与效果231
三、学术会议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233
四、学术会议效果的测度研究234
五、小结236
第二章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学术会议效果评价指标框架237
一、平衡记分卡的模型与维度237
二、学术会议的平衡记分卡维度238
三、基于平衡记分卡模型的学术会议评价指标框架241
第三章 学术会议效果评价的实证分析243
一、学术会议效果评价的方法论243
二、调研对象分析245
三、学术会议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248
四、学术会议目标的分析与讨论249
五、学术会议效果的全流程评价254
六、学术会议的资源与能力评价265
七、基于目标的会议效果评价269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272
一、我国学术会议存在的主要问题272
二、影响学术会议效果的关键因素277
三、我国学术会议的评价指标框架构建278
四、问题与讨论278
参考文献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