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教育学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教育学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3288300.jpg)
- 叶澜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0741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教育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时代、教师与教育学1
一、古代社会中教师职业的出现与教育经验、教育思想的积累1
二、近代社会中师范教育的出现与作为学科的教育学的形成3
三、现代社会中教师职责的变化与教育学的发展7
第一编 学校教育功能论17
第一章 学校教育的产生及其功能的演变17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出现17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17
二、教育的起源19
三、学校教育的出现22
第二节 学校教育功能的演变25
一、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学校教育功能的演变25
二、进入20世纪以来学校教育功能的新发展29
第二章 现代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34
第一节 现代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34
一、现代社会政治对学校教育的作用34
二、现代学校教育政治功能的具体表现36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的经济功能40
一、现代社会经济对学校教育的作用40
二、现代学校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表现42
第三节 现代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44
一、现代社会文化对学校教育的作用44
二、现代学校教育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46
第四节 现代学校教育的生态功能48
一、现代社会的生态状况对学校教育的作用48
二、现代学校教育生态功能的具体表现50
第三章 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54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55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55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56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58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60
第二节 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64
一、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的分类64
二、个体的先天因素对自身发展可能性的影响65
三、个体的后天因素对自身发展可能性的影响66
四、环境因素对个体发展可能性的影响68
五、个体的实践活动在个体发展中的决定性影响69
六、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71
第三节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73
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73
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77
第二编 学校教育模式论86
第四章 学校教育模式构成的主要成分及其基本概念86
第一节 教育目的86
一、学校教育的目的的层次结构与学校教育的目的的意义86
二、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原理90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92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主要概念92
二、制定学制的原理97
第三节 课程与教材100
一、课程的概念与课程的类型100
二、教材的选择与组织102
第五章 理论上的学校教育模式10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中的学校教育模式107
一、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子女受教育状况107
二、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教育目的108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09
四、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110
五、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中的学校教育模式的意义112
第二节 实用主义的学校教育模式113
一、社会背景和学校教育的背景113
二、新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学校教育模式的共同特点115
三、实用主义的学校教育模式116
第三节 要素主义的学校教育模式122
一、要素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22
二、要素主义的学校教育模式124
第六章 国家的学校教育模式129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校教育129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教育的发展129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教育的特点133
第二节 美国的学校教育135
一、美国学校教育状况135
二、美国学校教育的特点137
第三节 英国的学校教育139
一、英国学校教育状况139
二、英国学校教育的特点143
第四节 印度的学校教育143
一、印度学校教育状况143
二、印度学校教育的特点148
第五节 巴西的学校教育148
一、巴西学校教育状况148
二、巴西学校教育的特点151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53
第三编 学校教育活动论158
第七章 学校教育活动概述158
第一节 学校教育活动的任务158
一、德育的意义与基本任务159
二、智育的意义与基本任务165
三、美育的意义与基本任务169
四、体育的意义与基本任务172
五、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与基本任务174
六、学校教育活动中“五育”的关联性176
第二节 学校教育活动的类型与基本结构178
一、学校教育活动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178
二、学校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180
第三节 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交往188
一、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中交往的基本类型188
二、教师在师生交往中使用的基本方式191
第八章 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196
第一节 教学过程196
一、教学活动的特点196
二、教学过程的结构202
第二节 教学原则205
一、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205
二、教师教的积极性与对学生学的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207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08
四、循序渐进与“高难度高速度”相结合的原则209
五、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210
第九章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213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213
一、备课213
二、上课216
三、作业的检查和批改220
四、课外辅导221
五、学业成绩的测量与评价221
第二节 教学的基本方法227
一、讲授法227
二、谈话法229
三、小组讨论法230
四、读书指导法231
五、演示法232
六、参观法232
七、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233
八、练习法234
九、模仿法234
十、记诵法235
第十章 现代教学模式237
第一节 我国的教学模式238
一、建国17年中形成的教学基本模式238
二、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模式240
三、青浦县的反馈—调节教学模式242
第二节 侧重于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246
一、归纳思维教学模式246
二、探究训练模式248
三、布鲁纳的发现法251
四、社会探究模式253
第三节 侧重于发展人际关系技能的教学模式255
第四节 侧重于适应学生需要与个别差异的教学模式257
一、设计教学法257
二、分组教学259
第十一章 学校课外活动与班级活动262
第一节 学校课外活动262
一、学校课外活动的含义262
二、学校课外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与地位264
三、教师与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267
第二节 建设与发展班级集体的活动271
一、建设与发展班级集体的意义与目标271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272
三、班主任与班级活动的开展284
附录二 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表287
附录三 单元进度计划表288
附录四 教案示范5例289
附录五 供答型试题编制的注意事项304
附录六 选答型试题编制的注意事项306
附录七 板书式样举例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