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3290085.jpg)
- 唐凯麟,曹刚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2303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关于儒家思想现代价值评估的方法论问题1
第一节 历史中的儒学:评价对象的判定及其方法论研究1
一、经典中的思想:儒家思想的原义2
二、历史中的变异:儒家思想的它义8
三、创造性的阐释:儒家思想的今义15
第二节 世界中的儒学:评价范式及其立场的批判19
一、西化模式:韦伯模式及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批判19
二、儒化模式:新儒家模式及对儒家救世论的批判30
三、本土化模式: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40
第三节 实践中的儒学:评价主体及评价尺度的确立46
一、评价主体:新生文化主体的确立47
二、评价尺度:社会实践的三重需要50
第二章 人类走向自我的最初理论省思——儒家人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67
第一节 人学是儒学的主旨68
一、儒学之以人学为主旨的社会动因69
二、揭开儒学之以人学为主旨的历史隐祕71
三、从比较中看儒学中的“人”75
第二节 对人的存在的整体思维:和谐的人77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77
二、人与人的和谐82
三、身与心的和谐90
第三节 对人的本性的价值判断:性善的人93
一、性善与性恶94
二、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102
第四节 对人的意味的探寻:理想的人106
一、儒家理想人格的特点107
二、儒家理想人格的类型113
第五节 儒家的人学思想与现代人的发展120
一、当代新技术革命与人的社会责任120
二、新技术革命呼唤新型的“创造着的人”124
三、儒家人学的历史资源与现代人的发展127
第三章 “人对人的依赖关系”的理论升华——儒家伦理思想和现代市场经济135
第一节 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135
一、儒家伦理思想的宗法基础136
二、儒家伦理思想和哲学的一体化141
三、儒家伦理思想的世俗性和实践性145
第二节 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理论149
一、天人合德:儒家的道德形而上学149
二、重义贵和:儒家道德的价值模式和目标指向159
三、尊德重行:儒家道德的实践理性169
第三节 儒家伦理思想和现代市场经济175
一、儒家伦理思想与市场经济的异质冲突176
二、儒家伦理思想与市场经济的同构契合180
三、儒家伦理思想与市场经济的互补优化184
第四章 人类精神自律的历史建构——儒家道德观念和现代道德建设187
第一节 儒家的道德基本原则188
一、仁:处理人际关系的情感基础190
二、义:处理人际关系的价值准则195
三、礼: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200
四、智:处理人际关系的理性原则204
五、信:处理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208
第二节 儒家道德观念和现代道德建设213
一、儒家仁爱思想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214
二、儒家人伦道德与社会主义的“三德”建设219
第五章 宗法社会中权利和义务的失衡——儒家法律思想及其现代观照241
第一节 儒家法理念的确立243
一、天人和合:儒家礼法思想的形上基础244
二、礼由义出:儒家礼法思想的价值理念254
第二节 儒家经邦济世的治国主张258
一、礼治:立人、治世、安国261
二、德治:治心为治世之本266
三、人治:贤君为安国之本271
第三节 以礼入法:法律的道德化274
一、德体法用:儒家的德法关系论276
二、引礼入法:立法的道德化279
三、原心论罪:司法的道德化283
第四节 儒家礼法思想的现代观照290
一、现代视域:儒家礼法思想的价值问题291
二、社会转型:儒家礼法思想可资利用的前提293
三、法德并举:儒家礼法思想的法文化资源304
第六章 经济和德性整合的历史形态——儒家经济思想和现代市场理性的建构309
第一节 儒家经济思想的德性本质论309
一、经济的道德本质310
二、经济的道德价值313
第二节 儒家的基本经济主张315
一、崇本逐末的生产观315
二、诚信为本的交换观320
三、“均无贫”的分配观322
四、尚俭去奢的消费观325
第三节 儒商:德性经济理论的实践者328
一、关于儒商及其形成概说329
二、儒商的经营价值观330
三、儒商的经营伦理观333
四、儒商的经营管理方式338
第四节 建构现代中国的市场理性344
一、市场理性的建构原则345
二、现代中国市场理性的基本构成351
第七章 传统和现代抉择中儒学的历史命运——关于儒学的死亡与再生问题的反思376
一、儒学的历史蜕变及其衰竭376
二、儒学当代命运的三种判定382
三、关于儒学的再生是否可能387
主要参考文献396
后记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