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学物理课程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学物理课程论
  • 高凌飚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40624248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学物理课程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课程与物理课程1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1

第二节学校课程的类型2

一、学科课程2

二、综合课程3

三、活动课程4

四、核心课程5

第三节制约课程的各种因素6

一、教育的宗旨和方针对学校课程的制约6

二、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化对课程的制约8

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课程的制约9

四、青少年发展规律对课程的制约10

五、教育哲学观对课程的制约13

六、制约课程的其他因素15

第四节 课程论与物理课程论15

一、课程论研究的目的和对象15

二、物理课程研究的方法18

第二章 中学物理课程22

第一节 物理科学与物理课程22

一、物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23

二、物理科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6

三、中学物理课程的产生和意义27

第二节 物理课程的历史演变29

一、国外物理课程的历史概况29

二、我国物理课程的历史概况34

三、物理课程的现状38

四、物理课程的演变特点40

第三节 当今世界知名物理(理科)课程介评41

一、哈佛物理课程41

二、奈菲尔高级物理课程计划45

三、苏格兰物理课程55

四、纳波希比斯克(Novosibirsk)课程57

五、工程技术型的课程——《人类创造的世界》68

六、为非理科学生编的物理科学课程——PSNS课程76

七、奈菲尔高等物理科学课程计划80

八、奈菲尔中学理科课程计划84

九、奈菲尔组合理科课程计划89

十、QSP课程计划93

十一、自然科学入门——INS课程96

十二、波特兰综合理科课程98

第四节 物理课程的发展与未来103

一、科学大众化(Science For All)运动对物理课程的影响103

二、物理课程内涵的扩大——STS教育问题110

三、综合,还是分科?113

第三章 中学物理课程的理论基础121

第一节 认识论与物理课程121

一、影响物理课程发展的主要认识论观点及流派122

二、物理科学的认识过程125

三、物理科学认识过程的特点及其对课程设计的启示130

第二节 心理学原理与物理课程150

一、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对物理课程的影响150

二、掌握学习理论及其对物理课程的启示154

三、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其对物理课程的启示158

四、发生学习理论及其对物理课程的启示165

第三节 文化与物理课程173

一、文化与教育及课程的关系174

二、文化与物理课程178

第四章 中学物理课程的编制与实施191

第一节 课程编制的逻辑与原则191

一、课程编制的逻辑191

二、物理课程编制的指导原则195

第二节 中学物理课程的目标206

一、物理课程的意义和目的206

二、设计物理教学目标的意义与原则214

三、教学目标的体系与分类215

四、物理学科的智能发展要求225

五、物理教学目标的分类体系235

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实例239

一、智能领域的物理教学目标239

二、非智能领域的物理教学目标280

第四节 中学物理课程的结构与内容282

一、物理课程的外部结构282

二、物理课程的内部结构287

第五节 教学计划、大纲与教材294

一、教学计划的编写295

二、教学大纲的编写295

三、教材的编写296

第六节 中学物理课程的实施303

一、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303

二、物理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07

第五章 物理课程的评价317

第一节 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与范围317

一、评价工作的意义与目的317

二、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318

三、课程评价的范围326

第二节 课程评价的方法与工具331

一、课程评价的模型331

二、课程评价的方法与工具335

第三节 考试与测验的设计346

一、测验的品质要求346

二、测验结果的解释349

三、成绩测验350

四、学能测验362

第四节 教材的分析与评估364

一、分析评估教材的意义364

二、分析评估教材的方法364

三、其它评估方式372

四、关于教材分析评估的几点建议3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