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法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翁岳生等著 著
- 出版社: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ISBN:978986727978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706页
- 文件大小:203MB
- 文件页数:7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行政法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行政的概念与种类&翁岳生1
第一节 行政的意义1
一、概说1
二、向来行政法学对行政的界定2
三、本书见解:行政法总论的学科关怀与行政概念的界定7
第二节 行政的特徵10
一、行政是广泛、多样、复杂且不断形成社会生活的国家作用——形成性与整体性10
二、行政是追求公共利益的国家作用11
三、行政是积极主动的国家作用12
四、行政应受法的支配——合法性与合目的性之兼顾13
五、行政的运作应注重配合及沟通15
六、行政系作成具体决定的国家作用17
第三节 行政的种类17
一、公权力行政及私经济行政17
二、干预行政、给付行政与计画行政22
三、内部行政与外部行政27
四、其他分类28
第四节 行政法学的研究方向28
一、宪法理念的落实28
二、行政法的专业化29
三、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兼容与调和29
四、行政法的本土化29
五、行政效能的重视与兼顾29
第二章 行政法的发生与发展&黄锦堂31
第一节 行政法之概念31
一、概念界定31
二、常见分类31
第二节 外国行政法之发生与发展33
一、行政法之发展受到思潮与政经变迁的影响33
二、德国行政法之发展大要34
三、德国行政法总论改革之讨论48
第三节 我国行政法之发生与发展72
一、我国行政法发展大要72
二、我国政经社文变迁73
三、公共行政学门的贡献:「治理」理论与模式的提出74
四、我国行政法学的发展方向85
第四节 行政法之体系85
一、行政法之理念85
二、行政法学与相关学门86
第五节 行政法之公法属性以及公法与私法之区别89
第三章 行政法的法源&陈清秀95
第一节 概说95
第二节 成文法源96
一、宪法96
二、法律96
三、行政命令98
四、自治法规114
五、国际条约116
第三节 不成文法源117
一、习惯法117
二、解释与判例119
三、一般法律原则与法理122
第四节 法源的位阶141
一、概说141
二、习惯法的位阶141
三、效力优先原则与适用优先原则142
第四章 依法行政与法律的适用&陈清秀145
第一节 依法行政原则145
一、意义145
二、依法行政原则的内容146
三、依法行政的实践165
第二节 行政法的解释适用166
一、概说166
二、行政法的解释168
三、行政法的漏洞补充176
四、行政法的适用原则187
五、行政法的效力193
第三节 不确定法律概念195
一、意义195
二、不确定法律概念之适用与法院之审查196
三、判断馀地之类型199
四、行政法院的审查界限204
第四节 行政裁量205
一、行政裁量的概念及其种类205
二、行政裁量的前提要件206
三、行政裁量的意义及其机能209
四、裁量拘束211
五、裁量处分之瑕疵212
六、裁量收缩216
七、无瑕疵裁量请求权216
八、裁量与行政救济217
九、不确定法律概念与裁量之区别218
第五章 行政法律关系与特别权力关系&法治斌(张明珠修订)221
第一节 概说221
第二节 公权利222
第三节 公义务227
第四节 行政法律关系之主体228
第五节 行政法律关系之成立、变更与消灭230
第六节 特别权力关系233
第六章 行政组织法之基本问题&黄锦堂241
第一节 行政组织法之任务与体系241
第二节 行政组织之类型242
一、常见类型242
二、源自机关性质与权限之分类243
三、关于公营造物之概念244
四、行政助手与公权力行使之委托246
第三节 行政组织法与宪法248
一、宪法之直接规定248
二、民主原则249
三、权力分立原则251
四、行政一体性原则253
五、人权保障、基本国策、效率考量:行政组织并非目的,而须回应政经社文变迁之治理需要256
六、中央与地方之分权256
第四节 政经变迁与行政组织法的发展:政府改造所推动的议题259
一、台湾面临政经社文变迁259
二、行政组织法之应有回应260
三、我国政府改造之进行260
四、关于行政法人262
五、独立机关268
六、关于中央与地方之关系271
七、私营化274
八、关于「公法人」278
第五节 行政组织之立法:中央行政机关组织基准法280
一、双重松绑280
二、主要的概念与制度281
第六节 行政机关、管辖、行政委托、行政委任285
一、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之意义285
二、行政机关与内部单位之区别286
三、管辖287
四、行政委托、行政委任、公权力行使之委托288
第七节 私法方式之行政组织290
一、广义之行政组织290
二、公设财团法人290
三、公营企业292
第七章 公务员法 林明锵、蔡茂寅前言——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299
第一节 公务员之概念与分类300
一、公务员之概念300
二、公务员之分类302
第二节 公务员法之主管机关305
第三节 公务员关系之性质、成立与消灭307
一、公务员关系之性质307
二、公务员关系之成立309
三、公务员关系之消灭310
第四节 公务员之义务314
一、服勤务义务314
二、忠实义务315
三、公正中立之义务315
四、服从义务316
五、保密义务317
六、保持品位义务318
七、不为一定行为之义务318
第五节 公务员之权利320
一、公法上之财产请求权320
二、休假权323
三、服公职之权利324
四、集体劳动权324
第六节 公务员之责任326
一、行政责任326
二、民事责任331
三、刑事责任332
第七节 公务员保障制度333
一、保障对象333
二、保障内容334
第八章 公物法李惠宗339
第一节 公物之意义339
一、最广义的公物339
二、广义的公物340
三、狭义的公物340
第二节 公物之分类340
第三节 公物之特性341
一、融通性之限制341
二、强制执行之限制342
三、取得时效之限制342
四、公用徵收之限制343
第四节 公物法于行政法上之地位344
一、属于行政组织法344
二、属于给付行政法344
三、属于公共设施法344
第五节 公物之成立与废止345
一、公物之成立345
二、公物之公用地役权取得时效347
三、公物之消灭348
第六节 公物利用之类型350
一、公物利用之意义350
二、利用之类型352
第七节 公物利用规则制定权与警察权357
第八节 公物利用之法律性质357
一、私法利用之性质357
二、特许利用与习惯利用之性质357
三、一般利用与许可利用之性质358
第九章 公营造物法·公企业法&蔡茂寅367
第一节 公营造物的概念与种类367
一、营造物之概念367
二、营造物之种类371
第二节 营造物之成立、管理与消灭372
一、营造物之成立372
二、营造物之管理373
三、营造物之消灭374
第三节 营造物利用关系375
一、营造物利用关系的法律性质375
二、营造物利用关系的成立与终止376
三、营造物利用关系的法律效果与课题377
第四节 公企业法379
一、公企业的概念与种类379
二、公企业的利用关系与雇用关系383
三、公企业的民营化课题385
第十章 行政命令&葉俊荣390
第一节 行政命令的意义、名称与类型390
一、行政命令的意义390
二、行政命令的名称393
三、行政命令的类型395
第二节 行政命令的合法性407
一、行政命令的生效时日407
二、行政命令的合法要件408
第三节 行政命令的功能415
一、定义与解释415
二、法律的具体化与补充416
三、统一个案的执行417
四、政策方案418
五、管制标准418
六、费率标准419
第四节 行政命令的授权与国会监督419
一、行政命令的授权420
二、行政命令订定的国会监督428
第五节 行政命令的订定程序与内部控制433
一、行政命令的订定权限与裁量433
二、订定行政命令的内部控制441
第六节 行政命令的订定程序与民众参与443
一、行政命令与民众参与的关系444
二、行政程序法有关行政命令的订定程序及其民众参与444
三、美国行政命令订定程序与民众参与法制的借镜446
四、行政命令订定程序中民众参与的难题454
第七节 行政命令的司法审查458
一、审查要件459
二、审查的对象461
三、审查标准463
四、审查效力466
第十一章 行政处分&许宗力475
第一节 行政处分的建构与功能475
第二节 行政处分的概念478
一、行政机关的行为478
二、直接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481
三、公法行为488
四、单方行为490
五、外部行为491
六、针对特定具体事件的行为497
第三节 行政处分的分类501
一、下命、形成与确认处分501
二、授益与负担处分504
三、规制公法关系的处分与规制私法关系的处分507
四、须当事人参与的处分与片面处分509
五、要式处分与非要式处分509
六、裁量与羁束处分510
七、单阶处分与多阶段处分510
第四节 行政处分的生效与拘束效力511
一、行政处分的生效511
二、行政处分对人民的拘束效力513
三、行政处分对国家的拘束效力514
四、行政处分的执行力522
第五节 合法的行政处分523
一、行政处分的合法要件523
二、行政处分的废止527
第六节 违法的行政处分532
一、概说532
二、行政处分的无效533
三、瑕疵的补正539
四、行政处分的转换540
五、行政处分的撤销541
六、行政处分的一部瑕疵547
第七节 行政处分的附款548
一、概说548
二、附款的种类549
三、附款的容许性与限制555
四、附款可否独立被废弃?556
第十二章 行政契约&林明锵559
第一节 绪论559
第二节 行政契约之概念及其类型561
一、概念561
二、类型565
第三节 行政契约在中德实务上之应用571
一、建设法571
二、地方自治法577
三、公务员法及教育法577
四、社会法578
五、租税法579
六、环保法581
七、其他领域582
第四节 行政契约之功能583
一、保护功能583
二、补充及取代单方高权行为583
三、解决问题功能584
四、提升人民地位功能584
第五节 公行政契约法中之其他重要规定585
一、参考之外国立法体例问题585
二、许可性问题587
三、瑕疵效果规定之问题588
四、行政契约之调整与终止591
五、行政之指导与监督特权594
六、行政契约之强制执行595
第六节 结论596
第十三章 行政计画&董保城599
第一节 绪论599
第二节 行政计画之种类及其法律性质599
第三节 行政程序法所规制之行政计画600
第四节 确定计画程序为特别要式程序602
第五节 确定计画程序之五大步骤604
一、拟定计画之提出604
二、拟定计画之公开与异议之提出605
三、预告听证期日606
四、听证之进行606
五、确定计画之裁决607
第六节 确定计画裁决之法律效果及不服之救济608
第七节 计画之变更及废止610
第八节 行政程序法确定计画程序与现行法有关「计画程序」彼此普通法、补充法适用关系?611
第九节 追求集中事权单一窗口之效能(代结论)614
第十四章 行政罚&洪家殷617
第一节 行政罚之意义及特徵617
一、行政罚之意义617
二、行政罚之特徵618
第二节 行政罚之种类623
一、行政罚法之规定623
二、判断行政罚之参考624
三、罚锾627
四、没入629
第三节 行政罚之重要法律原则632
一、法定原则及便宜原则632
二、明确性原则636
三、比例原则637
四、有责性原则638
第四节 行政罚之效力638
一、时的效力638
二、地的效力640
三、物的效力641
第五节 行政罚与刑罚之区别641
一、在德国法制上之发展641
二、我国之情形643
第六节 一行为不二罚原则在行政罚上之适用644
一、一行为不二罚原则之意义及其宪法根据644
二、行政罚与刑罚之竞合646
三、行政罚与行政罚之竞合647
四、行政罚与惩戒罚之竞合649
五、行政罚与行政强制执行之竞合650
第七节 行政罚之处罚对象651
一、单一行为人651
二、多数行为人653
三、并同处罚656
第八节 行政罚之责任要件659
一、责任条件659
二、责任能力661
三、阻却违法663
第九节 违反行政法上义务之行为664
一、违反行政法上义务行为之概念664
二、行为之个数及处罚665
三、连续处罚规定之检讨668
四、法律竞合670
五、未遂及预备行为671
第十节 行政罚之裁处程序671
一、出示证明文件及告知违反法规671
二、对现行违反行政法上义务行为人之处置672
三、物之扣留、处理673
四、意见陈述674
五、听证675
六、书面676
第十一节 行政罚之管辖676
一、地域管辖676
二、其他管辖677
三、管辖竞合677
四、管辖权之瑕疵679
五、原有管辖权之其他机关之处理679
六、行政罚与刑罚竞合之管辖680
第十二节 行政罚之时效680
一、行政罚时效之概念及种类680
二、行政罚时效之起算681
三、行政罚时效之停止682
第十三节 行政罚之救济682
一、行政罚法第35条683
二、行政罚法第41条683
本国基本参考文献687
事项索引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