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苏发展研究报告 2001-2002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江苏发展研究报告 2001-2002](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3424852.jpg)
- 江苏省社会学院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751120968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江苏发展研究报告 2001-200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江苏现代化进程的评估与预测3
一、地区现代化评估的理论与指标体系3
1.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3
2.理论假设与指标体系的构建4
3.地区现代化阶段的划分8
二、江苏现代化进程实证分析9
1.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9
2.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不懈追求13
3.迈向第三步战略目标任重道远17
三、新世纪江苏现代化进程的预测21
城市化进程中的难点与对策24
一、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24
1.弱质工业化是城市化滞后的经济根源24
2.城乡分割是城市化滞后的体制根源25
二、如何正确评估撤乡并镇这一行政措施26
1.正确选择评估标准26
2.建设“半小时城市群”27
3.合理解决与使用城镇发展所需的土地问题27
三、如何增强城市要素集聚、辐射和带动力27
1.区域城市化27
2.发展复合城市29
3.提前郊区化29
四、如何选择重点发展的城市30
五、如何推进与城市化配套的制度创新32
1.选择适度超前与农民主体模式32
2.深化户籍制度改革33
3.建立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34
4.合理调整行政区划34
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难点和对策35
一、全省城市化的总体状况35
1.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但地区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35
2.全省城市体系基本合理36
3.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环境明显改善36
4.小城镇获得了应有的发展37
二、城市化进一步加速发展的主要难点分析38
1.经济增长乏力是制约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39
2.政策配套程度低是制约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制度原因41
3.农民的迁移心理和迁移方式是限制城市化发展速度的社会文化因素43
三、积极推进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对策44
1.明确城市(城镇)发展和建设的重点,有步骤地提升全省的城市发展水平44
2.继续深化制度创新,为城市化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政策环境和条件46
参考文献47
江苏城市社区建设的战略取向与对策研究48
一、江苏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进程48
二、江苏城市社区建设取得的成绩和主要经验50
1.各级领导重视,统一思想认识,调整工作思路,有力地推动全省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50
2.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构筑比较完整的、新型的社区建设的组织机构51
3.完善社区功能,不断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53
4.社区成员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推动全省社区建设不断发展54
三、江苏社区建设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7
1.社区建设的发展还不平衡57
2.社区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58
3.社区工作者队伍不稳定阻碍着社区建设顺利发展58
4.社区资源难以共享,缺乏科学性、计划性、规范性和双向性59
5.投入不足仍然制约着社区建设进一步发展59
四、面向21世纪的江苏社区建设的战略对策60
1.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将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十五”规划中61
2.制定社区发展规划,更好地促进社区建设的发展61
3.进一步建立健全新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提高社区管理机构的运行效率61
4.建立来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62
5.制定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活动的规章制度,培养社区参与意识,提高居民的素质62
6.加强理论研究,加大全省社区建设工作的理论指导力度62
参考文献63
建设新型高速宽带网络64
绪言64
一、发展背景:“大河网络”的历史方位与现实基点68
1.新型宽带网络发展的必然性源起于国际互联网的历史局限性68
2.信息产业界在规划与建设新型宽带网络上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过程69
3.在新型宽带网络建设上全世界都处于同一起跑线,我国有必要抓住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69
4.探索新一代的互联网结构,是解决信息传输可控性问题的一大关键70
二、技术构想:“大河网络”的内容简介与创新要点71
1.建设一个支持用户以视频流方式沟通的新型宽带网络,主要包括“用户接入网”和“骨干网”两大层面内容71
2.解决“用户接入网”的“宽带化”曾有多种实践,但与满足“视频流”发展要求仍有一定差距72
3.我国“骨干网”的“宽带化”已有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需加大发展力度73
4.利用光纤传输技术重构通信网络的设计理念,是“大河网络”的主要技术出发点75
5.基于有线电视网建设未来新型宽带网络,是“大河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76
6.网络系统技术与设备的创新,是“大河网络”产业化的首要前提77
7.推动有线电视系统的百万用户规模的城域网规划,是“大河网络”产业化的一项主要内容78
8.“大河网络”是一个富有创新的新型宽带网络,有助于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79
三、产业预期:“大河网络”的广阔前景与重点领域80
1.“大河网络”产业化将给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一个广阔的前景80
2.“大河网络”产业化将主要包括“基础产业”和“延伸产业”两大层面内容81
3.“大河网络”产业化将优先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若干网络产品,从而为我国网络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81
四、政策建议:“大河网络”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措施84
1.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络的战略资源与比较优势,将建设“三网融合”的新型宽带网络置于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议事日程84
2.进一步加快我国广电系统电视网与电视台分离,建设与运营分离的改革步伐,为新型宽带网络产业化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化经营载体和管理体制84
3.鼓励与促进各类跨行业、跨部门的战略联盟,有效突破公共电信市场的现行产业政策壁垒85
4.在建设中实行“骨干网”加强管制、“接入网”全面放开的组合政策,促进新型宽带网络产业化健康快速持续发展85
5.加快研制与推广数字电视、机顶盒、通信控制器等关键产品,尽快抢占新型宽带网络的技术制高点86
6.积极建立与完善全国性中文网络公共数据库,加大保护与开发中文资源的政策力度86
7.超前研究并力争形成我国的行业标准,最大程度地谋求新型宽带网络产业化的报酬递增效益86
8.成立由国务院主要领导挂帅的跨部门综合性权威指导机构,高起点地制定和实施新型宽带网络产业化规划和相关政策87
参考文献87
沿海五省市信息化态势及对江苏的启示89
一、上海:瞄准发达国家,信息化也要“三年大变样”89
二、浙江:加快创建“天堂硅谷”,形成全国重要的软件基地91
三、山东:变被动为主动,稳步构筑“网上山东”92
四、福建:打造“数字福建”,总揽信息化建设全局93
五、广东:全面推进信息化,实施“领跑”全国的大战略95
六、江苏:积极应对竞争态势,精心创造自己的发展空间96
江苏农业竞争力研究101
一、江苏农业竞争力现状101
1.江苏农业在全国所处的地位101
2.江苏主要农产品国内外贸易状况102
3.江苏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102
二、江苏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103
1.比较优势原理与测定方法103
2.江苏农业生产优势的国际比较103
3.江苏种植业生产比较优势及其与周边地区的差异103
4.江苏省饲养业生产比较优势及其与周边地区的差异104
5.江苏农业生产的效率及规模优势分析104
三、江苏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105
1.江苏有竞争力农业支柱产业的确立105
2.江苏农业战略调整方向和重点108
四、提升江苏农业竞争力的战略措施111
1.大力促进和扶持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111
2.加快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112
3.健全制度化的农业信贷渠道113
4.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114
5.积极引进国外优质品种资源114
6.推进标准化生产方式114
7.制定支持农产品出口的系列政策115
8.建立农产品加工出口的技术支持服务机构115
9.宣传普及农产品出口知识116
10.理顺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管理体制116
11.改善农业高新技术推广体系117
12.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18
江苏农业竞争力及发展对策研究119
一、江苏农业竞争力的具体评价119
1.农业竞争力的内涵和评价标准119
2.江苏农业产业结构及地区布局现状分析120
二、江苏农业竞争优势的发展变化123
1.平原地区农业向优质专用化、区域化方向发展124
2.丘陵山区从以小流域治理为主,转向重点发展经济林果业127
3.沿海地区,高起点发展滩涂农业129
三、江苏农业提高竞争力的对策措施131
1.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提高132
2.按市场需求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化发展133
3.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有效促成新科技生产力的形成134
江苏与沿海部分省市工业化比较研究136
一、江、浙、鲁、粤、沪工业化水平比较136
1.建国后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136
2.五省市工业化所处阶段的判断137
3.五省市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比较140
二、乡镇工业发展的比较141
1.沿海五省市乡镇企业比较141
2.江苏乡镇工业增长落后于兄弟省市的原因143
三、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国际经验145
1.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政府作用与地区协调145
2.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小工业企业的扶持政策146
四、加快江苏工业化发展的对策思路和建议148
1.加强宏观调控力度,以市场化、规模化、国际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148
2.积极扶植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149
3.实施创新工程,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151
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五省(市)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155
一、关于工业化的概念及有关理论155
1.关于工业化的定义155
2.地区工业化156
3.关于工业化程度的评价理论和标准156
二、五省市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演变的简要回顾156
三、对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五省市工业化程度和所处阶段的理论判断及比较157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的关系分析,对照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兹涅茨多国计算表157
2.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和工业化阶段,对照霍夫曼定理160
3.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与人均收入增长的关系,对照H·钱纳里的多国模型161
4.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对照H·钱纳里理论163
四、五省市工业经济综合实力的分析和比较164
1.国民经济整体实力的分析和比较164
2.工业经济综合实力的分析和比较166
3.五省市工业经济效益的分析和比较166
4.工业科技进步水平的分析和比较167
5.加快江苏工业化发展的对策思路和建议168
参考文献169
江苏与沿海部分省市乡镇工业发展的比较及对策研究170
一、沿海五省市乡镇企业比较170
1.经济总量增长:浙江、山东后来居上,江苏名列第三170
2.要素投入:浙江、广东快速增长,江办投入减少,后劲不足171
3.劳动生产率:上海居首位,浙江超江苏173
4.江苏乡镇企业现状分析174
二、江苏乡镇企业增长落后于兄弟省市的原因175
1.个体私营企业水平低发展不充分176
2.集体企业产权改革滞后及改制效应的滞后性176
3.投入乏力,科技创新步伐慢177
4.社区集体公有资本退出企业,严重削弱乡镇企业的整体实力177
三、新世纪初叶江苏乡镇企业再创辉煌的对策措施178
1.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体制创新工程178
2.围绕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178
3.围绕加工WTO,实施与国际企业接轨工程179
4.围绕网络经济,启动企业上网工程180
5.围绕智力投资,实施人才工程180
6.扬长避短,积极主动地加入农业产业化进程181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比较研究182
一、什么是工业化182
1.工业化的定义182
2.工业化的起点183
3.工业化程度的衡量184
4.工业化的终结和后工业化185
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比较186
1.平衡发展战略与不平衡发展战略186
2.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188
3.工业赶超战略和满足基本需要的战略189
三、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作用和影响191
1.政府政策在工业化中的指导作用191
2.经济杠杆在工业化中的运用193
3.为工业化提供保障——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194
4.直接介入——创办公营企业195
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地区协调发展问题197
1.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异197
2.寻找区域协调发展的正确途径198
3.知识化、全球化新形势下区域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新思路198
参考文献199
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及启示201
一、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201
1.促进经济增长202
2.创新就业机会202
3.促进创新203
4.培育人才203
二、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204
1.立法支持204
2.设立专门机构204
3.资金支持205
4.税收政策206
5.培植中介机构,提供中介服务206
三、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207
西部大开发对江苏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策210
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与重点210
1.背景210
2.战略重点212
二、西部大开发对江苏的影响和机遇分析213
1.江苏与西部区域差异和经济的互补性213
2.西部大开发对江苏的影响与挑战214
3.西部大开发是江苏新世纪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215
三、江苏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思路和对策218
1.鼓励和引导江苏企业和个人扩大对西部投资,开发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218
2.积极开拓“苏货”的西部广大市场,以西部中心城市为枢纽构建江苏产品的营销网络218
3.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跨地区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219
4.抓住机遇,全力配合积极参与西部地区重点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219
5.以江苏联系西部的三大通道为主轴,构建东西部经济合作走廊与双向开放走廊220
6.进一步加强江苏与西部科技、教育、人才、智力合作与交流221
7.大力支持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221
8.在对口支援、挂钩协作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江苏与西部的区域合作机制222
9.进一步加强规划和指导222
江苏富民战略研究报告227
一、民富的进程和现状227
1.民富的基本历程227
2.民富的现实状况228
二、富民的内涵、目标与前景232
1.富民的重要意义232
2.富民的深刻内涵233
3.富民的阶段转换与目标235
4.富民的检测评价指标及构建237
三、富民的战略思路及对策239
1.促进富民的基本思路与要点241
2.实现富民的主要战略及对策241
江苏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249
一、地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估方法249
1.对一个省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估249
2.主动进入国际竞争平台的紧迫要求251
二、江苏企业外部环境和内在能力的长处与差距251
1.传统企业的竞争力居我国沿海地区中上水平,参与国际竞争任务艰巨252
2.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力居全国第二方阵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254
3.江苏外贸企业的竞争力在全国居上游有实力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257
4.江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总体水平不高但潜力很大259
三、提高江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目标取向和对策思路261
1.目标取向一:确立全新的竞争—合作观念261
2.目标取向二:塑造与国际接轨的投资创业环境262
3.目标取向三: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262
4.对策思路一:调整衰退产业,创新创投体制264
5.对策思路二:形成集聚效应,完善区域布局265
6.对策思路三:让新兴企业家和新型企业家不断涌现266
7.对策思路四:重点是增强企业内生活力267
8.对策思路五:增强支撑力,提高市场占有率268
参考文献270
江苏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271
一、战略环境:江苏信息化发展的机会与威胁271
1.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态势271
2.韩国——江苏信息化发展的国外参照系273
3.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态势274
4.山东——江苏信息化发展的国内参照系277
5.对江苏信息化战略环境分析的结论278
二、战略能力:江苏信息化发展的优势与劣势279
1.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快,创新能力仍然较弱279
2.通信网络建设进展较快,信息资源开发相对滞后281
3.企业信息化逐步推进,城市信息化发展不平衡281
4.江苏与山东信息化发展战略能力的比较283
5.对江苏信息化战略能力分析的结论285
三、战略目标:“信息化江苏”286
1.江苏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性框架286
2.新视角中的战略目标:“信息化江苏”287
3.“信息化江苏”与“富民强省”和“五大主战略”的关联288
四、战略选择:建设“信息化江苏”的主要途径289
1.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企业信息化战略289
2.集成化、大众化数字城市建设战略291
3.沿宁沪高速公路IT产业带发展战略293
五、战略控制:建设“信息化江苏”的保障措施296
1.加强政府对信息化发展的宏观管理与公共服务297
2.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制度与管理要素的升级298
3.加强“思想库”对信息化发展的决策咨询研究298
江苏三大城市圈建设思路300
一、关于城市圈的基本理论300
1.城市圈的内涵和类型301
2.城市圈和经济圈303
3.城市圈的功能304
二、南京城市圈的规划、建设思路307
1.南京城市圈的现状和规划建设的总体战略307
2.南京城市圈的城镇体系308
3.加强南京城市圈的经济联系309
4.南京城市圈规划的协调机制和原则311
三、徐州城市圈的规划、建设思路312
1.徐州城市圈的现状和规划建设的总体战略312
2.徐州城市圈江苏板块的城镇体系315
3.徐州城市圈江苏板块的经济发展316
四、关于苏锡常城市圈的规划、建设思路318
1.苏锡常城市圈的基本特征318
2.苏锡常地区的城市关系及其矛盾318
3.苏锡常城市圈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标320
沿海部分地区现代化进程比较研究325
一、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理论思考325
二、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现代化的现实基础与成功经验327
1.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现代化的基础比较327
2.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330
3.各地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实现步骤与对策措施334
三、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现代化进程与预测比较341
1.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现代化进程比较341
2.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现代化进程预测比较351
四、比较后对江苏的启示355
1.深化体制创新,提高江苏的市场化程度355
2.大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提高民间资本的经济参与度356
3.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企业,提高江苏支柱产业的产业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356
4.以高新技术促进经济结构升级357
5.加快城市化步伐,带动农村工业化、农民非农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358
6.积极应对加入WTO的挑战,提升江苏利用外资、对外贸易与海外投资的水平358
发展中国家加入WTO的应对策略研究360
一、WTO与发展中国家360
1.GATT的历史背景与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360
2.乌拉圭回合与WTO的建立361
3.发展中国家在GATT/WTO中的地位与作用361
二、发展中国家加入GATT/WTO的应对策略及经验教训363
1.韩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成效与经验教训363
2.墨西哥加入GATT/WTO后的政策体制变化及经验教训364
3.巴西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经验教训367
4.印度经济从保护到开放的艰难转型368
三、中国加入WTO后应对策略研究371
1.政府职能转变与体制创新371
2.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调整371
3.加强农业基础地位373
4.对外开放与国内产业合理保护374
5.国际反倾销发展趋势及我国反倾销对策376
6.企业发展与跨国经营377
7.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利用外资379
8.发展服务贸易,迎接WTO挑战383
9.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384
参考文献384
江苏农业现代化及其推进战略研究报告385
一、中外农业现代化条件比较385
二、中国农业现代化推进模式的选择388
三、农业现代化的评估指标390
1.国内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390
2.江苏曾采用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391
3.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改善392
四、江苏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估395
1.农民收入增长目标滞后于农业现代化总体目标实现进程395
2.江苏无形技术的发展滞后于有形技术的发展396
3.全社会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滞后于土地生产率提高396
4.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滞后于农产品的市场化399
5.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399
五、农业现代化推进战略399
1.把握入世机遇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399
2.技术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400
3.制度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402
4.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403
5.农村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