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适灾理论与方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适灾理论与方法研究
  • 李云燕著;赵万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5753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29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42页
  • 主题词:城市空间-研究-西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适灾理论与方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

1.1.1 研究背景1

1.1.2 研究意义与价值10

1.2 研究范围的划定12

1.2.1 研究范围划定的意义12

1.2.2 我国西南地区范围的变化13

1.2.3 研究界定的“西南地区”范围14

1.3 研究相关基础理论16

1.3.1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及其发展16

1.3.2 环境承载力理论17

1.3.3 安全科学理论17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趋势18

1.4.1 国外城市空间适灾相关研究与实践18

1.4.2 国内城市空间适灾的相关研究24

1.4.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评述30

1.5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框架30

1.5.1 主要内容30

1.5.2 研究方法32

1.5.3 技术路线33

2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环境与灾害35

2.1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环境特点35

2.1.1 西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35

2.1.2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环境特点37

2.2 西南山地城市的主要灾害分析42

2.2.1 灾害类型42

2.2.2 灾害特征46

2.2.3 发展趋势分析48

2.3 西南山地城市灾害的空间作用特征50

2.4 小结51

3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适灾理念建构52

3.1 城市空间适灾的概念52

3.1.1 城市空间适灾的哲学基础52

3.1.2 城市空间的适灾特性53

3.1.3 城市空间适灾的主动作用54

3.1.4 城市空间适灾的基础条件54

3.1.5 空间适灾的内涵解释58

3.2 城市空间适灾与城市承载力的关系辨析60

3.3 山地城市空间适灾研究的思路63

3.3.1 城市外部环境适灾分析64

3.3.2 城市(内部)空间适灾分析64

3.3.3 城市空间适灾形态分析65

3.3.4 城市空间适灾的规划干预65

3.4 小结66

4 西南山地城市外部环境适灾研究67

4.1 城市空间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解析67

4.1.1 外部空间的范围界定67

4.1.2 城市外部环境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68

4.2 外部环境的适灾特性分析69

4.3 西南山地城市外部环境的特殊性70

4.4 山地城市外部环境承载力的作用75

4.4.1 外部环境的承载力机制75

4.4.2 外部环境承载力影响城市的发展规模76

4.4.3 外部环境承载力决定城市空间安全77

4.5 西南山地城市选址与城市安全77

4.5.1 城市选址安全意识78

4.5.2 城市选址的生态意识80

4.5.3 生态理念下的城市选址思考81

4.6 西南山地自然环境条件与城市安全82

4.6.1 山地生态环境脆弱性与复杂性82

4.6.2 山区道路系统联系的薄弱性84

4.7 西南山地城市外部空间环境适灾特性分析85

4.7.1 城市外部空间环境与城市的整体性85

4.7.2 城市外部空间环境的可容纳性88

4.7.3 城市外部空间环境的生态性88

4.8 小结92

5 西南山地城市(内部)空间适灾研究93

5.1 一般城市空间要素构成及其适灾内涵93

5.2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适灾要素提取95

5.2.1 提取原则95

5.2.2 要素类型划分96

5.3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适灾要素系统分析97

5.3.1 用地功能布局要素:城市空间适灾的功能系统97

5.3.2 道路系统要素:城市空间适灾骨架网络104

5.3.3 公共空间要素:城市空间适灾调节系统122

5.3.4 建筑环境要素:城市空间适灾实体系统129

5.3.5 基础设施要素:城市空间适灾支撑体系133

5.3.6 轴线要素:城市空间适灾引导系统136

5.4 小结139

6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形态适灾研究140

6.1 城市空间形态理论及其适灾内涵140

6.2 影响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关键因素146

6.2.1 动力因素分析146

6.2.2 阻力因素分析152

6.2.3 城市安全因素155

6.3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形态适灾机制156

6.3.1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形态与适灾效果对比分析156

6.3.2 典型山地城市空间形态适灾分析158

6.3.3 适应山地复杂地形的“多组团—有机分散”城市空间适灾形态169

6.3.4 适应山地盆地地形的“紧凑型—生态化”城市空间适灾形态170

6.4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形态适灾的特征规律172

6.4.1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形态与环境相适应的多组团特征规律172

6.4.2 西南山地城市的有机分散与紧凑集中特征规律172

6.4.3 西南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引导空间形态发展特征规律173

6.4.4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自组织特征规律174

6.5 小结176

7 规划干预与空间适灾优化模式177

7.1 基于CAS的空间适灾概念模型177

7.1.1 复杂适应性系统(CAS)177

7.1.2 概念模型的复杂性分析177

7.1.3 模型建构与要素体系分析179

7.2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适灾的规划干预实证185

7.2.1 灾前干预:破坏孕灾环境,防止灾害生成186

7.2.2 灾中干预:控制灾源,防止次生灾害危害194

7.2.3 灾后干预:空间重构,提升空间适灾能力199

7.3 西南山地城市适灾空间理想模式探讨207

7.3.1 空间形态适灾的组团化模式208

7.3.2 内部空间适灾的集约、紧凑性209

7.3.3 外部环境适灾的生态性210

7.3.4 其他方面211

7.4 小结211

8 结语212

8.1 研究主要结论212

8.1.1 城市空间适灾的概念212

8.1.2 城市空间适灾的特征规律213

8.1.3 城市空间适灾的规划引导与调控215

8.2 研究创新点215

8.3 研究不足之处216

参考文献217

致谢2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