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国学知识全读本 超值白金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曾爱仕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978750647863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146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国学-通俗读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国学知识全读本 超值白金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民俗·礼仪1
伦理常识1
001 “仁”,儒家学说的核心1
002 “义”,含义极广的一种道德范畴2
003 “礼”,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观2
004 “智”,儒家倡导的价值范畴3
005 “信”,人与人交往的起码准则3
006 “孝”,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3
007 儒家为何重视“悌”4
008 “一夫一妻多妾制”是怎样的一种形式4
009 “忠”,儒家提倡的道德规范5
010 “三纲领”说的是哪三者5
011 “孔门三戒”是指哪“三戒”6
012 “三不朽”是指哪三种人生6
013 “三从四德”是指哪“三从”,哪“四德”6
014 “五伦”指的是什么7
015 何谓“五礼”7
016 何谓古代婚姻的“六礼”8
017 一般说的“五服”是指什么9
018 “五祀”包括哪些内容9
019 “七出”是指哪七种理由10
020 “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11
021 “礼义廉耻”,古代治国的四大纲纪11
022 “寡欲”是说要减少人的欲望吗11
023 “知耻”,儒家的修身主张12
024 何谓儒家的“忠恕”之道12
025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信条12
026 “孔颜气象”是什么精神13
027 “节烈”对古代妇女有哪些毒害13
028 古人为何讲究“男女授受不亲”14
029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什么意思14
030 古人如何“服丧”14
031 古人“守制”的生活是怎样的15
032 “夺情”现象是怎么回事15
礼制民俗16
001 什么是封禅?封禅包括哪些仪式16
002 祭祀“社稷”有什么意义17
003 什么是宗庙17
004 古代礼器有哪些17
005 古代宫室建筑要遵循什么格局18
006 古代车马的礼仪有哪些18
007 古代帝王为何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19
008 宫廷朝会规则是怎样的19
009 古代宫中实行怎样的后妃制20
010 古代帝王“立子杀母”的由来21
011 古人的避讳制度是怎样的21
012 古代帝王为何祭孔21
013 古人如何定“谥号”22
014 帝王赐姓有哪些情况22
015 帝王葬仪都有什么样的规格23
016 “报生礼”有什么讲究23
017 “三朝礼”有什么讲究24
018 “满月礼”有什么讲究24
019 “百日礼”有什么讲究25
020 “周岁礼”有什么讲究25
021 “冠礼”,古代男子成人的标志26
022 “笄礼”,古代女子的成人礼26
023 古人的生日与祝寿有哪些讲究27
024 古人的饮酒习俗是怎样的28
025 “磕头”的由来28
026 “跪拜”礼是怎么出现的28
027 “九拜”是说连续拜九次吗29
028 “拱手”的姿势为何与带手枷的奴隶相似29
029 “作揖”有哪些讲究30
030 “长跪”有哪些讲究30
031 古代男子见面怎样“唱喏”问候31
032 “投刺”(投递名片)有什么讲究31
033 古人对见面礼也有规定吗32
034 古人的谦称因身份不同而有什么差别32
035 古人的尊称又因身份不同有何差别33
036 姓和氏最初是一回事吗34
037 郡望和姓氏有什么关系34
038 名、字和号有什么区别35
039 “行辈”能看出一个人的长幼次序35
040 古人如何确定座次位置36
041 结发礼有什么讲究36
042 “拜堂”的习俗有什么讲究37
043 “盖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37
044 “乘花轿”的习俗是怎么来的38
045 为什么会有“闹洞房”的习俗38
046 新娘拜见舅姑(公婆)有什么讲究39
047 古代的婆媳礼有何讲究39
048 古人斋戒有哪些禁忌40
049 古时丧葬习俗大概情形如何41
050 古人棺椁制有什么规定41
051 何谓“墓庐”41
岁时节令42
001 元旦是怎么定下来的42
002 过年的由来及习俗43
003 除夕的由来及习俗43
004 元宵节的由来及习俗44
005 中和节的起源44
006 上巳节的由来45
007 寒食节源于何时45
008 清明节扫墓源于何时46
009 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46
010 七夕节有哪些习俗46
011 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47
012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48
013 腊八节为何要吃腊八粥49
014 古代冬至都有哪些习俗49
015 十二生肖是如何起源的50
016 日、气、朔如何区分50
017 古人如何计时50
018 何谓三垣二十八宿51
019 天干地支分别指什么51
020 “皇历”和“黄历”有什么区别52
第二章 哲学·思想53
哲学流派53
001 诸子百家共有多少种53
002 儒家何以被称为“百家之首”53
003 墨家为何是儒家的最大反对派54
004 道家提倡怎样的哲学思想55
005 杨朱学派如何冲击君主专制制度55
006 法家有哪些思想理念56
007 名家为何也叫“辩者”57
008 阴阳家怎样解说事物的发展变化57
009 纵横家,早期的外交家58
010 兵家主张以武力统一国家59
011 杂家:兼儒墨,合名法59
012 农家的主张反映了农民的什么理想60
013 小说家只是一个著述的流派吗60
014 黄老之学是否本源于道61
015 宋学是如何发展变化的61
016 经学就是对儒家经典的解读62
017 董学是谁的思想学说62
018 魏晋玄学是否“玄之又玄”63
019 理学为何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63
020 道学提倡“道统”说吗64
021 陆王心学怎样与理学分庭抗礼64
022 明清实学:儒学发展的新形态65
哲学大家66
001 孔子为何又是“至圣先师”66
002 子思为何被尊称为“述圣”67
003 孟子为何又称“亚圣”67
004 老子为什么成了“道家祖师”68
005 庄子为何被封为“南华真人”69
006 墨子如何建立自己的学说70
007 荀子是怎样维护儒家传统的71
008 李悝,法家的创始人71
009 韩非,法家集大成者72
010 邹衍怎样发展了阴阳家的思想72
011 邓析为什么被视为“名家之祖”73
012 惠施,名家学派的主要代表73
013 王充为什么被称为“无神论斗士”74
014 董仲舒促成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政治格局74
015 王弼,“贵无论”的创始人75
016 周敦颐与太极图有什么关系76
017 张载在哲学上有哪些重要贡献77
018 “二程”,理学的创始人78
019 朱熹为什么被称为“理学大师”79
020 陆九渊,“心学”的创始人80
021 王守仁为什么被称为“心学大师”81
022 李贽何以称自己为“异端”82
023 王夫之是怎样的一位哲学家83
024 戴震在哲学上有什么贡献83
哲学名著84
001 “群经之首”《周易》84
002 《大学》,科举考试的必读书85
003 《中庸》对古代教育有什么影响85
004 《论语》为什么是“四书之首”86
005 《孟子》如何“拟圣而作”87
006 《荀子》反映了荀况怎样的思想87
007 《老子》为什么是“道教圣经”88
008 《庄子》为何是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89
009 《商君书》,商鞅派法学思想的汇编89
010 《韩非子》为何代表了法家理论的最高峰90
011 《公孙龙子》,名家唯一传世的著作90
012 《孙子兵法》包含了哪些哲学思想91
013 《墨子》,墨翟言行的写照91
014 《吕氏春秋》,先秦思想文化的总结92
015 《春秋繁露》是怎样解释《公羊春秋》的93
016 《淮南子》的主题是什么93
017 《论衡》,东汉著名的无神论作品94
018 《神灭论》,古代无神论的哲学名篇94
019 《原道》提出了“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思想95
020 《复性书》是反佛的产物96
021 《二程全书》第一次将“理”作为宇宙本体96
022 《朱子语类》,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97
023 《陆子全书》反映了陆九渊的哪些思想97
024 《近思录》为什么是理学入门书98
025 《传习录》包含了王守仁哪些哲学思想98
026 《焚书》为什么取“书出则被焚禁”之意98
027 《日知录》包含了顾炎武哪些哲学思想99
028 《大同书》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世界99
哲学观点100
001 儒家如何看待“天与人”100
002 先秦诸子如何看待“义和利”的关系101
003 什么是“和同之辨”101
004 “夷夏之辨”为何成了争论不休的话题101
005 人的本性、禀性、天赋是善还是恶102
006 什么是“形神关系”103
007 “中庸”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104
008 理气、道器是什么哲学范畴104
009 “体用”关系有什么含义105
010 古代是怎样阐释“有无”的105
011 先秦诸家如何探讨“名实”问题106
012 古代哲学如何看待“动静”观106
013 “慎独”是怎样的一种修身方法107
014 “法先王”与“法后王”有什么不同107
015 “大一统”思想为何受到推崇108
016 古人如何理解“格物致知”108
017 王守仁是怎样理解“知行合一”的109
018 忠与孝可以两全吗109
019 治国方略——“无为而治”110
020 “小国寡民”又是怎样的一种理想社会111
021 “阴阳”包括了哪些含义112
022 “气节”是怎样的一种道德操守112
023 “三纲五常”是指哪“三纲”,哪“五常”113
024 “贵信”是一种什么美德113
025 什么是“道法自然”113
026 何谓“兼爱”、“非攻”114
027 法家的“法”、“术”、“势”各是什么意思114
028 “民贵君轻”是说人民比皇帝还宝贵吗115
029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什么意思115
030 “而立、不惑、知天命”是什么意思116
031 “内圣外王”是一种什么思想116
032 存在既“坚硬”又“洁白”的石头吗117
第三章 宗教·神话118
神灵崇拜118
001 帝王与龙是怎样合而为一的118
002 凤凰真的存在吗119
003 麒麟有什么吉祥寓意119
004 传说中的饕餮是怎样一副形象120
005 蟾蜍也是吉祥物吗120
006 鱼为什么被寓为和谐与自由的象征121
007 鹿在古代都有哪些吉祥意象121
008 鹤为什么被称为“古之仙物”121
009 龟有哪些寓意象征122
010 财神的原型是谁122
011 福、禄、寿三星的原型各是谁123
012 古人是怎样祭祀灶神的123
013 传说中的“雷公”是谁的化身124
014 城隍是什么样的神灵124
015 土地神的地位为何由高变低125
016 八仙是指哪些人125
017 十殿阎王传说的由来126
018 古代人有狐仙崇拜吗126
019 嫦娥奔月传说的由来127
020 盘古是中国最原初的神吗127
021 伏羲为何成了人文始祖128
022 女娲是人类创世神吗128
023 祝融为何被尊为“火神”129
024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的由来129
佛教130
001 佛教是何时传入中国的130
002 佛教是如何中国本土化的130
003 大肚弥勒佛的原型是谁131
004 观音菩萨因何得名?原型是谁131
005 文殊菩萨的身世形象是怎样的132
006 “南无阿弥陀佛”是一尊什么“佛”132
007 佛家“四谛法”是指哪“四谛”133
008 五欲和六欲各指哪些133
009 佛教“六字真言”是哪六字133
010 佛语中的“机锋”说的是什么134
011 “缘起而不真”是什么意思134
012 怎样才能“由苦入空”135
013 法显是怎样西行求法的135
014 鸠摩罗什如何揭开中国译经史新的一页136
015 弘忍达到了怎样的一种禅学境界136
016 神秀为什么被推为“两京法主,三帝门师”137
017 六祖大师慧能如何创立了“南宗”138
018 玄奘是怎样西行求法的139
019 鉴真为何一定要东渡140
道教141
001 道教是如何起源的141
002 道家功是怎样的一种功法141
003 “太极”是什么142
004 “八卦”是怎样来的?有什么意义143
005 “炼丹”的由来143
006 五斗米道为何又叫“天师道”143
007 张角如何创立了太平道144
008 全真教是如何创立的145
009 古人是怎样尊崇玉皇大帝的145
010 太上老君就是老子吗146
011 陶弘景本是道士,为何又是“山中宰相”147
012 吕洞宾为何成了“八仙”之一147
013 陈抟老祖有何贡献?为何被称为“睡仙”148
014 王重阳与“活死人墓”是怎么回事148
015 张三丰本为“张邋遢”,为何成了著名道士148
016 丘处机为何被尊为“长春真人”149
第四章 政制·吏制150
制度措施150
001 先秦部落首领怎样实行“禅让制”150
002 “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度150
003 女主临朝称制始于谁151
004 商周时期怎样实行“分封制”151
005 较为简单的商周官制152
006 九品中正制如何品评和使用人才152
007 郡县制源于何时152
008 “三省”、“六部”各有什么职能153
009 魏晋时期的士族占有哪些特殊地位153
010 八旗制度是社会组织还是军事组织154
011 秦国是如何实行客卿制度的154
012 土司制度是管理少数民族的吗155
013 天朝田亩制度具体有哪些内容155
014 历朝历代实行怎样的兵役制度156
015 古代采取怎样的宦官制度157
016 锦衣卫有什么特殊职能157
017 明朝为什么要设置东厂和西厂157
018 御史台,古代最高的监察机关158
019 翰林院的职能是什么158
020 军机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吗159
021 秘书省,管理图籍的官署159
022 都护府,设在边区的军政机构160
023 尚书省,古代最高的政府机构160
024 门下省是怎样的政府机构161
025 中书省是怎样的政府机构161
026 枢密院,我国古代的国家军政机构161
027 路、州、府各是什么行政单位162
028 “省”是怎样成为行政区划的162
029 在古代,“卖官”也是一种制度吗162
030 古代王朝如何为功臣皇族封爵163
031 古代的官吏也有休假吗164
032 古代也有人才招聘吗164
033 古代也有官员退休制度吗165
034 古代的官服有什么考究165
古代吏制166
001 “官”的本义是什么166
002 “僚”如何有了官员的含义166
003 “吏”指的是什么官166
004 “丞相”的权力有多大167
005 历代宰相之名与职权有什么不同167
006 “太尉”是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吗168
007 “尚书”职权是怎样越来越大的168
008 历代御史大夫都有哪些职权168
009 “三公”分别是指哪“三公”169
010 “九卿”是指哪些机构和官职170
011 两汉“郎官”地位很重要吗170
012 “侍中”就是皇帝的侍从吗171
013 古代将军有多大的权力171
014 古代刺史有多大的权力171
015 知府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172
016 什么时候开始称一州行政长官为“知州”172
017 “使节”的本义是什么173
018 “钦差大臣”的称呼源于何时173
019 “总督”具体负责什么173
020 “巡抚”是如何成为官号的174
021 清代“道员”是怎样的一种官职174
022 南洋、北洋大臣有何区别174
023 节度使的由来175
024 “祭酒”是什么官职175
025 绍兴师爷为何那么有名175
026 古代任官授职有哪些称谓176
帝王将相176
001 商汤是怎样推翻夏朝的176
002 周武王,周王朝的初创者177
003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177
004 汉高祖如何推翻了强秦178
005 汉武帝创造了“六个第一”178
006 恢复汉室政权的光武帝179
007 北魏孝文帝,北魏汉化的主要倡导者179
008 唐太宗是怎样开创“贞观之治”的180
009 武则天如何成了“一代女皇”180
010 宋太祖是怎样建立宋朝的181
011 宋仁宗为何成为了“千古仁君”182
012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征服了哪些地方182
013 明太祖是如何建立明王朝的182
014 明成祖与《永乐大典》183
015 康熙都有哪些功绩183
016 乾隆开创了哪些文治武功184
017 伊尹是如何受到商汤重用的184
018 姜尚是如何辅佐武王灭商的185
019 周公是如何辅政的185
020 管仲怎样助齐国成为“春秋五霸”186
021 李斯推行过哪些措施强秦187
022 诸葛亮在蜀汉政权中起了哪些作用187
023 谢安在东晋政权中有哪些功绩188
024 王猛如何成就了前秦的霸业188
025 何谓“房谋杜断”189
026 魏征是如何谏诤的189
027 为何说赵普靠半部《论语》为相190
028 王安石为什么要推行新法190
029 张居正推行过什么改革191
第五章 军事·兵制192
兵器阵法192
001 弓箭如何变成了作战兵器192
002 弩的形制和特点是什么192
003 殳的形制是怎样的192
004 戈的形制是怎样的193
005 匕首有什么优势193
006 朴刀是一种什么刀194
007 矛的形制是怎样的194
008 枪的形制、种类和用法各有哪些194
009 剑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195
010 戟的形制是怎样的195
011 硬鞭和软鞭各有什么特点196
012 槊是怎样的一种兵器196
013 锏是怎样的一种兵器197
014 斧是怎样的一种兵器197
015 钺是怎样的一种武器197
016 金瓜是一种什么武器198
017 火铳,现代枪炮的“祖先”198
018 炮是一种什么武器199
019 火炮源于何时199
020 战车的种类有哪些199
021 鱼丽阵,最早的古代阵法200
022 六花阵有何特点200
023 鸳鸯阵有何特点200
024 八阵法各阵名称是什么201
古代名将201
001 主持变法的军事家吴起201
002 一生从无败绩的白起201
003 西楚霸王项羽为何没能称霸天下202
004 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军事遗产的韩信202
005 李广为何被誉为“飞将军”203
006 曾经七次击退匈奴的卫青203
007 英年早逝的青年统帅霍去病204
008 郭子仪对巩固唐王朝起了哪些作用204
009 狄青本是罪犯,他是如何成名的205
010 岳飞与金军战,未尝一败205
011 韩世忠是怎样的一位抗金名将206
012 徐达,明朝第一开国功臣206
013 抗倭名将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207
014 保护明朝边关的袁崇焕208
兵家谋略208
001 假道伐虢208
002 远交近攻209
003 围魏救赵209
004 破?沉舟209
005 暗度陈仓210
006 背水一战210
007 以逸待劳211
008 反间计211
009 知己知彼211
010 兵不厌诈212
古代兵书212
001 《孙子兵法》为何被誉为“兵家圣典”212
002 《孙膑兵法》包含哪些军事思想213
003 《六韬》论述了哪些军事观点213
004 为什么说《三略》是论述政治与军事的关系的兵书214
005 《吴子》体现了吴起的哪些主张214
006 《尉缭子》提出了哪些军事思想215
007 《司马法》的核心是什么215
008 《李卫公问对》总结了哪些军事思想216
009 为什么说《太白阴经》是一部综合性的军事著作216
010 《虎钤经》大概的内容是什么216
011 为什么说《武经总要》是古代第一部官修兵书217
第六章 经济·贸易218
经济制度218
001 井田制是一种怎样的土地制度218
002 初税亩是什么形式的田赋制度219
003 屯田制是何种农业生产组织形式219
004 占田法如何管理土地220
005 均输、平准如何掌控流通领域220
006 均田制是怎样的土地管理制度221
007 庄田制如何占有土地221
008 租庸调制是何种赋役制度222
009 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22
010 一条鞭法有何积极意义223
011 摊丁入亩是怎样的赋税制223
012 市舶制如何管理海外贸易223
013 为什么说常平仓是建仓储粮调节粮价的经济措施224
014 为什么说榷法是古代的国家专卖制度225
015 漕运是何种运输途径225
016 钱法是怎样的货币制度226
017 公债是何种钱币形式227
018 五铢钱是什么钱227
019 为什么说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28
020 古代是如何管理户籍的228
021 古代如何征收赋税229
022 明清时期的四大商帮230
023 为什么说票号是清代最重要的信用机构230
经济主张231
001 “食货”为什么用以代表经济231
002 四民分业是种什么规定231
003 恒产论,孟子提出的经济观点232
004 富民论体现了儒家什么经济思想232
005 节用论如何提倡节制消费233
006 耕战论是怎样的政策主张233
007 本末论是怎样的一种经济主张234
008 贵粟论是怎样的一种经济思想234
009 轻重论是什么样的货币价格理论235
010 司马迁的崇富论235
011 古代都有哪些“人口论”236
012 “先富后教”是什么意思236
013 谁最早提出了“商战”236
014 “耕者有其田”是怎样实施的237
015 为什么说“子母相权”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理论237
016 “虚实相权”是怎样的一种货币理论238
017 《盐铁论》是怎样的一部经济著作238
018 为什么《天下郡国利病书》是专门论述地理经济的著作239
第七章 教育·科举240
教育学府240
001 我国的学校的由来240
002 义塾,古代的免费私塾241
003 私塾,旧时私人办的学校241
004 蒙学,对儿童实行启蒙教育的学校242
005 稷下学宫是怎样的高等学府242
006 鸿都门学,我国最早的专科大学243
007 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243
008 “杏坛”,孔子兴教的象征244
009 太学,古代设于京师的最高学府244
010 书院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245
011 同文馆,清末官办的第一所外语专门学校245
012 通儒院,中国早期设想中的研究生院246
013 洋务学堂主要教授什么内容246
014 京师大学堂,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246
015 古代实行的学分制247
016 在古代,教师有哪些称谓247
017 为什么把弟子称为“桃李”248
018 “门生”的称呼始于何时248
019 怎样才算是“入室弟子”248
020 古代什么人可称为“博士”249
021 中国最早的一次学生运动249
人才选拔250
001 “察举”,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250
002 “孝廉”与“举孝廉”是怎么回事250
003 汉代如何通过“贤良方正”选拔人才251
004 古代科举大致情形如何251
005 常科考哪些科目252
006 制科考哪些科目252
007 童子科主要考哪些内容252
008 “会试”的大致情形如何253
009 “殿试”,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级253
010 何谓“乡试”253
011 我国古代共有多少状元254
012 “榜眼”一词什么时候用以称进士第二名254
013 如何算是考中了“进士”254
014 “举人”的称呼是怎么来的254
015 “贡生”都有哪些名目255
016 “贡院”,举行乡试会试的场所255
017 科举考试的“八股文”体例有什么特点255
018 帖经、帖括指的是什么256
019 古代的武举制度256
020 古代考试也会密封试卷吗257
021 “科举四宴”是指哪“四宴”257
022 “雁塔题名”,新科进士及第后的一种习俗257
023 “同年录”,同榜录取者的全编本258
024 “公车”如何成了应试举人的代称258
蒙学读本258
001 《三字经》,古代私塾的启蒙教材258
002 《百家姓》的排列有规律吗259
003 《千字文》,唯一能确定作者和年代的蒙学经典259
004 《千家诗》收录了哪些诗作260
005 《弟子规》包括哪些内容260
006 《增广贤文》,中国古代的民间谚语集260
007 《声律启蒙》,培养儿童应对的启蒙读物261
008 《幼学琼林》,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261
009 《龙文鞭影》,一本典故与格律的蒙学教材261
010 《列女传》,古代女子的家教读物262
011 《蒙求》,第一部将识字与掌故相结合的孟学课本262
012 《五字鉴》,专述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蒙学读物262
013 《颜氏家训》是谁的家训262
014 《曾国藩家书》,一部为人处世的教科书263
第八章 文词·诗赋264
文学体裁264
001 诗是如何产生的264
002 古体诗有何特点264
003 近体诗有何特点265
004 骚体有什么主要特征265
005 赋、比、兴,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表现手法266
006 乐府诗来源于民歌266
007 “歌行体”是何种诗歌体裁267
008 律诗的格式是怎样的267
009 绝句的格式是怎样的267
010 何谓回文诗268
011 诗话是一种什么文学体裁268
012 词是如何产生及定型的268
013 词牌的由来有几种形式269
014 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69
015 散文是如何产生及定型的270
016 骈文是怎样的一种文体270
017 散曲是什么样的诗歌体裁271
018 什么是诸宫调271
019 传奇是何种小说体裁272
020 什么是笔记小说272
021 什么是志怪小说272
022 章回小说是如何发展起来的273
023 话本有何特点273
024 元杂剧是如何产生及定型的274
025 南戏的演变情况是怎样的274
026 评点是怎样的一种文体275
文学流派275
001 建安文学为何有“建安风骨”之称275
002 正始文学有什么特点275
003 南朝宫体诗有什么特点276
004 田园诗派的特点及代表作家276
005 山水诗派的特点及代表诗人276
006 边塞诗派的特点及代表诗人277
007 西昆体产生了哪些影响277
008 唐诗派为何推尊唐诗278
009 宋诗派为何推尊宋诗278
010 中唐文人为什么推行古文运动278
011 为什么会出现新乐府运动279
012 花间词派是如何形成的?代表人物是谁279
013 南唐词派因何得名279
014 婉约派有什么特点280
015 豪放派有什么显著特点280
016 江西诗派是什么样的诗文派别281
017 常州词派的主张是什么281
018 前七子都有谁281
019 后七子都有谁282
020 公安派是怎样的一种文学流派282
021 吴江派推崇哪种戏剧主张282
022 桐城派是怎样的一种散文流派283
023 讲史小说是什么小说流派283
024 神魔小说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284
025 公案小说和案件有关吗284
026 谴责小说是讽刺小说吗284
重要作家285
001 屈原,楚辞的创立者和伟大的诗人285
002 宋玉的辞赋成就286
003 贾谊的作品主要与政论相关286
004 司马相如的辞赋成就287
005 班固的文学成就288
006 曹植为何被称为“建安之杰”288
007 阮籍的诗作体现了哪些思想289
008 陶渊明为何被誉为“田园诗祖”289
009 谢灵运为何被称为“山水诗祖”290
010 庾信,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290
011 陈子昂的文学表现了革新精神291
012 孟浩然的诗作为何被称为“盛唐之音”第一声291
013 李白为什么会有“诗仙”之誉292
014 杜甫为何又称“诗圣”293
015 岑参的边塞诗作有何特点293
016 韩愈为何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294
017 刘禹锡为何得名“诗豪”294
018 柳宗元的文学成就294
019 王维为何得名“诗佛”295
020 白居易的诗作有何特点295
021 李贺为何得名“诗鬼”296
022 李商隐为什么会被视作朦胧诗鼻祖296
023 杜牧的作品体现了他的什么情思297
024 “郊寒岛瘦”说的是谁297
025 “大历十才子”都有谁298
026 温庭筠为何成为“花间鼻祖”298
027 李煜为何又是“千古词帝”299
028 “柳词”是谁的作品299
029 欧阳修如何“以文为诗”300
030 林逋作品有何特点300
031 苏轼的作品有何影响301
032 李清照在词界的地位301
033 辛弃疾生平及作品特点302
034 陆游为何被誉为“小李白”302
035 著名剧作家关汉卿303
036 金代最有成就的文人元好问304
037 明初最有成就的诗人高启304
038 袁宏道首创了“性灵说”304
039 “随园先生”袁枚305
040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305
041 曹雪芹,清代最杰出的小说家306
042 吴敬梓如何创作《儒林外史》306
043 龚自珍,中国近代文学的先驱307
文学典籍308
001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308
002 《说苑》对后世的笔记小说有什么影响308
003 《楚辞》,我国诗歌发展的源头之一309
004 《世说新语》的文学成就309
005 《文心雕龙》,古代文论领域成书的始祖310
006 《诗品》是怎样品评诗歌的310
007 《玉台新咏》收录了哪些诗歌311
008 《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311
009 《搜神记》,我国现存最早的笔记志怪小说集312
010 《乐府诗集》是怎样收录乐府诗的312
011 《容斋随笔》是怎样的一部笔记小说313
012 《菜根谭》,一部论述为人处世的语录体文集313
013 《花间集》是怎样收录词作的314
014 《沧浪诗话》,是最负盛名的诗话著作314
015 《太平广记》,一部大型的文言小说总集314
016 《唐诗三百首》的选诗标准是什么315
017 《全唐文》,唐五代文的总集315
018 《全宋词》,收录齐备的宋词总集315
019 《西厢记》,曲词警人的言情传奇小说316
020 《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316
021 《水浒传》,我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317
022 《西游记》,艺术成就最高的古典神魔小说318
023 《红楼梦》,为何被列为“古典四大名著”之首318
024 《窦娥冤》,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319
025 《长生殿》寄托了作者什么理想319
026 《桃花扇》抒发了作者何种情怀320
027 《牡丹亭》为何能在昆曲舞台上长盛不衰320
028 《金瓶梅》,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321
029 《聊斋志异》,蒲松龄的孤愤之作322
030 《儒林外史》,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322
031 一“编”惊人的《古文观止》323
032 “三言二拍”是哪些小说的合集323
033 《全元散曲》,一部元代散曲的总集324
034 《古文辞类纂》为何被誉为“文章正宗”324
035 《太平御览》是怎样的一部综合性类书324
036 《永乐大典》,我国古代最大的类书325
第九章 史学·典籍326
史学体类326
001 正史,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326
002 杂史,我国古代私家著述的史书327
003 别史,正史之外最为齐整的史书典籍327
004 专史,专门记载某一学科领域的历史著作327
005 通史,连续地记述各个时代的史书328
006 断代史,记载单一朝代史实的历史著作328
007 野史,解读历史的另一种角度328
008 纪传体,正史的标准编纂体例329
009 编年体,我国最早的史书编纂体例329
010 纪事本末体,完整叙述历史事件的史学体裁330
011 典志体,典章制度的专史体裁330
012 会要,分门别类记述一代典章制度的史书体裁331
013 起居注,记录帝王言行的实录331
014 实录,记录皇帝在位时史实的资料性史书331
015 方志,记录某一地的综合性百科全书332
016 类书,辑录各门类资料的工具性书籍333
017 丛书,汇辑许多种书而成的书籍333
史学著作334
001 《国语》,国别体记言史书334
002 《左传》是怎样解说《春秋》的335
003 《战国策》,记录战国历史最完整的著作335
004 二十四史包括哪些史书336
005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37
006 《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337
007 《后汉书》,一部私人撰写的正史338
008 《三国志》,三国历史的真实记载338
009 《晋书》创制了“载记”的体例339
010 《宋书》,记述南朝刘宋历史的纪传体史书339
011 《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历史的纪传体史书340
012 《梁书》、《陈书》是否出于同一人之手340
013 《魏书》为何“毁誉参半”340
014 《北齐书》为什么多用口语341
015 《周书》为什么文字古奥341
016 《南史》和《北史》,记述南北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342
017 唐初名臣监修的《隋书》有什么特点343
018 《旧唐书》,最早记录唐代历史的史籍343
019 《新唐书》比之《旧唐书》有什么优缺点343
020 《旧五代史》有哪些历史价值344
021 《新五代史》,宋代唯一的私修正史344
022 《宋史》,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345
023 《辽史》、《金史》有什么独特之处346
024 《元史》为何受到学者非难346
025 《明史》,官修史书中历时最长的一部347
026 《清史稿》为什么未被列入正史347
027 《资治通鉴》,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348
028 《史通》,集唐以前史论之大成348
029 《通典》,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专史349
030 《唐会要》,现存最早的会要体史书349
031 《通志》是怎样的一部通史350
032 《文献通考》是怎样的一部典志体史书350
033 《册府元龟》是怎样的一部史学类书351
034 《明儒学案》,中国第一部学术史专著351
035 《华阳国志》,地方志中最值得称道的一部352
036 《洛阳伽蓝纪》,我国早期地区专业志的佳作352
第十章 国粹·技艺353
琴棋书画353
001 “八音”是指哪八类乐器353
002 “八佾”,为天子跳舞的队列353
003 “十二律”是怎样的一种律制353
004 古代音乐都用“工尺谱”记谱吗354
005 古琴,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354
006 编钟,我国古代的槌击乐器355
007 筝,一种拨弦乐器355
008 琵琶是波斯传入我国的乐器355
009 古今的箫有何区别356
010 瑟,我国原始的丝弦乐器356
011 雅乐与俗乐有何不同357
012 《乐律全书》,一部古代的音乐理论文献巨著357
013 《广陵散》,古代的著名琴曲357
014 《霓裳羽衣曲》,唐朝歌舞的集大成之作358
015 《破阵乐》,唐代宫廷的乐舞大曲358
016 《阳关三叠》中“三叠”如何叠法358
017 《阳春白雪》有哪两种版本359
018 《胡笳十八拍》是怎样的一种乐曲359
019 《十面埋伏》,用音乐演绎楚汉相争的史诗场面360
020 围棋的起源360
021 象棋的起源361
022 五子棋的起源361
023 何谓碑、碣362
024 法帖,古人学习书法的范本362
025 榜书有什么特点362
026 “永”字有哪八法363
027 “颜筋柳骨”说的是谁363
028 钟繇创制了楷书364
029 王羲之为何被誉为“书圣”364
030 张旭的书法有什么特点364
031 以草书著名的怀素365
032 因“善行、草书,楷法自成一家”的黄庭坚365
033 被誉为“当世第一”的宋代书法家蔡襄366
034 以行书闻名的米芾书法366
035 《兰亭序》为何又称“天下第一行书”366
036 《中秋帖》为何被誉为“一笔书”之祖367
037 “写意”是怎样的一种中国画技法367
038 “工笔”是怎样的一种中国画技法367
039 “皴法”,表现粗糙脉络的中国画技法367
040 “泼墨”是怎样的一种绘画手法368
041 “白描”,一种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368
042 为何古代绘画中山水画影响最大368
043 古代人物画的特点369
044 古代花鸟画的特点370
045 顾恺之为何有“三绝”之称370
046 吴道子为何被称为“画圣”370
047 擅长画人物的阎立本371
048 “南宋四大家”是指哪四位画家371
049 “元四家”是指哪四位画家371
050 以画花鸟、山水知名“八大山人”372
051 唐寅,“江南第一风流才子”372
052 扬州八怪指哪些人373
053 《洛神赋》,早期人物画的精品373
054 《清明上河图》,宋代社会的民俗生活缩影373
中医养生374
001 何谓“养生”374
002 岐黄、悬壶、青囊、杏林各是什么意思374
003 望、闻、问、切“四诊法”374
004 针灸,中医颇具特色的重要发明375
005 经络学说是怎样形成的375
006 拔火罐作为医疗疗法,源于何时376
007 刮痧疗法起源于何时376
008 传统健身术“五禽戏”是谁创造的377
009 “方剂”的组成部分有哪些377
010 导引和养生有什么关系377
011 张仲景,辨证施治第一人378
012 《黄帝内经》为何有“医家之宗”之称378
013 《伤寒杂病论》创造了哪三个第一379
014 《肘后备急方》,一部著名的中医方书379
015 《千金方》,我国古代综合性临床医学著作380
016 《本草纲目》,不朽的中医本草学经典380
农业科技381
001 “五谷”、“六畜”各指的是什么381
002 《氾胜之书》,西汉晚期一部重要的农学著作381
003 《齐民要术》,中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381
004 《王祯农书》,我国第一部贯通南北的农业大书382
005 《农政全书》,集前人农业科学的大成之作382
006 《花镜》,我国较早的一部园艺学专著383
007 勾股定理为何又称“商高定理”383
008 古代最精确的圆周率是怎么发现的383
009 《九章算术》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些数学成就384
010 《畴人传》的内容及其贡献384
011 “司南”的构造是怎样的385
012 火药是怎么出现的385
013 印刷术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385
014 造纸术源于何时386
015 《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里程碑式的典籍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