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看得见的声音 解码网络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邹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ISBN:978750436420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6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175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传播媒介-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看得见的声音 解码网络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舆论”的含义与舆论研究回顾1
一、舆论的概念及研究概述1
二、舆论、舆情和民意:概念辨析6
第二节 “网络舆论”的含义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现状7
一、网络舆论的含义7
二、关于中国网络舆论的国内外研究综述8
第三节 本文的理论框架、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15
一、理论框架与核心概念15
二、研究方法16
第二章 作为民间表达的网络舆论18
第一节 网络舆论主体的“草根性”18
一、网络舆论主体的总体特征19
二、网络舆论主体的倾向20
三、对网络政治舆论主体的重点考察24
第二节 网络舆论的民意彰显28
一、网络舆论是民意表达的重要形式29
二、网络舆论的民粹主义、非理性和全球化特征32
本章小结37
第三章 多样化与直观性:网络舆论的形态和生成38
第一节 网络舆论的主要形态38
一、以新闻跟帖为代表的传统网络舆论形态39
二、以“人肉搜索”为代表的“另类”网络舆论形态44
三、以博客为代表的传统Web2.0网络舆论形态50
四、以微博客为代表的新型Web2.0舆论形态52
第二节 网络舆论的生成:“可视化”的意见汇聚54
一、网络舆论的生成路径:基于信息来源与流动的考察54
二、网络舆论的触发机制和生成标志58
本章小结61
第四章 互动与提升:网络舆论与当代中国市民社会62
第一节 网络公共领域的局部呈现63
一、公共领域的概念及其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63
二、“华南虎风波”:网络狂欢背后的理性表达67
三、互联网公共领域的初步形成71
第二节 互联网与中国市民社会的相互作用74
一、市民社会的基本概念及中国的市民社会74
二、网络表达对市民社会的提升79
三、市民社会的发展促进网络舆论的进一步繁荣82
本章小结84
第五章 呈现与建构:协商民主实践中的网络舆论85
第一节 互联网对协商民主的拓展85
一、协商民主的一般理论85
二、网络公共领域对协商民主的有限推进89
第二节 网络协商的实现:以中国公众假期调整为例92
一、背景92
二、网络协商的主要形式:网上调查和网络讨论93
三、协商过程:被建构的舆论与自在的民意97
第三节 网络协商:在理性与非理性、开放与封闭之间100
一、理性协商与非理性宣泄并存100
二、网络参与的开放与限制102
三、网络协商的前景102
本章小结104
第六章 动员与抗争:社会运动中的网络舆论106
第一节 社会运动与传媒:中西对比106
一、西方社会运动对传统媒体的依赖106
二、互联网等新媒体构成中国社会运动的重要因素109
第二节 案例解析:对三起社会运动的考察110
一、三起社会运动的概况110
二、博客与QQ群在运动动员中发挥重要作用113
三、网络签名促成跨国公共领域的出现121
第三节 社会运动中的网络表达:官—民的互动与博弈123
一、网络舆论的表现形态和作用受制于运动的性质及其目标123
二、网络动员有效性的前提是网络舆论话语与国家保持一致126
三、网络表达的弹性自由与刚性控制128
本章小结131
不是结语的结语:网络舆论的过去与未来133
一、从“一帖成名”到“围观中国”:中国网络舆论小史133
二、国家—社会关系中的互联网及网络舆论的走向148
参考文献153
后记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