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 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的新考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勇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8258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06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 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的新考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研究5
第一章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框架5
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概念5
一 相关概念5
二 简要评论7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标准:反思与重构8
一 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核心标准:理论基础8
二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具体标准的探讨:重构12
第二章 关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思想史梳理及已有研究述评15
第一节 马克思及其继承者对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研究15
一 马克思对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论述15
二 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研究:马尔库塞、波德里亚20
三 简要评论26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者对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思想发展27
一 古典经济学家关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思想27
二 发展经济学关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29
三 信息社会理论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31
四 后工业社会理论33
五 知识经济理论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作用34
六 小结35
第三节 西方社会学者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思想36
一 韦伯/波兰尼37
二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42
三 卡斯特:网络社会46
四 小结47
第四节 关于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47
一 吉登斯:后匮乏经济社会48
二 对资本主义社会未来的思考51
三 后经济社会理论关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视角56
第五节 对已有研究的一个简要评论57
第三章 社会经济发展三阶段论的理论基础59
第一节 三阶段论提出的背景59
一 现有理论研究的缺陷59
二 三阶段论对现有研究的包容与扬弃61
三 三阶段论的理论贡献与超越62
第二节 三阶段论的主要内容63
一 三大阶段的时期划分:从全球史的视野63
二 三大阶段的制度特征64
三 三大阶段的进化动力66
第四章 三大阶段的产品与生产特征70
第一节 三大阶段的主导产品及其进化:历史的视角70
一 三大阶段的主导产品及其演化70
二 三大阶段主导产品的比较:总结72
第二节 三大阶段人的需求拓展73
一 三大阶段人的需求拓展73
二 三大阶段需求拓展的比较:总结75
第三节 三大阶段的生产过程75
一 生产方式的变化75
二 生产要素的演进77
三 生产组织形式的进化80
四 三大阶段的生产过程:小结83
第五章 三大阶段的劳动力特征84
第一节 三大阶段劳动的意义84
第二节 三大阶段的劳动者人力资本特征86
一 产品经济状态下劳动者人力资本的特征86
二 商品经济状态下劳动者人力资本的特征86
三 服务经济状态下劳动者人力资本的特征87
第三节 三大阶段人类群体智慧的分布89
第四节 三大阶段的人的发展90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及其启示91
二 三大阶段人的发展92
第五节 三大阶段劳动者特征:小结93
第六章 三大阶段的经济生活特征95
第一节 三大阶段的交易过程95
一 交换的扩展及市场规模的扩张95
二 交易组织形式的进化97
三 交易媒介的发展98
第二节 三大阶段的分配过程98
一 分配模式的进化98
二 参与分配的要素的变化99
三 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演进100
第三节 三大阶段的消费过程100
一 需求的变化100
二 消费行为的特征102
三 消费关系的演进103
第七章 三大阶段的社会关系特征106
第一节 社会关系网络的演进106
第二节 三大阶段的人际关系特征108
第三节 三大阶段的信任关系112
下篇 服务经济阶段的研究119
第一章 服务经济的理论渊源119
第一节 服务经济思想的起源119
一 古典经济学家关于“服务”及“服务业”的论述119
二 马克思及其继承者关于“服务”及“服务业”的论述121
第二节 服务经济思想的形成122
一 服务经济概念理论:费希尔—克拉克122
二 服务经济的基本形成:富克斯、鲍莫尔、格沙尼等123
第三节 学术界关于“服务经济阶段”的研究综述124
一 关于服务经济阶段的各种论述124
二 “服务型社会”理论126
第二章 服务经济阶段的核心产品:“服务”128
第一节 服务的泛在128
第二节 服务产品特色:以人为本131
第三节 服务的体验化133
第四节 服务的心理化135
第三章 服务经济阶段的“人”137
第一节 人的社群化137
第二节 人的中心化与协调化139
一 人成为社会的中心139
二 人处于持续协调过程之中140
第四章 服务经济阶段的生产过程141
第一节 作为快乐传递、幸福共享过程的服务劳动141
一 服务劳动的特征141
二 服务劳动的双重性142
第二节 服务对生产过程的组织与引领作用:以服务方式分配资源143
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泛化:心理资本的引入145
一 服务生产要素的扩展145
二 人力资本的泛化145
第四节 人力资本作用模式的变化:知识生产与用心服务146
一 知识生产146
二 用心服务147
第五节 人力资本的拓展:人文因素与社会责任149
一 人文因素149
二 社会责任150
第六节 信用资本化150
一 关于信用经济的理论渊源150
二 服务经济阶段信用的重要意义150
三 信用资本化151
第七节 知识产权的变化152
一 商品经济阶段知识产权的意义与作用152
二 服务经济阶段的知识产权:免费使用、模式创新与新的垄断156
第五章 服务经济阶段的经济生活过程162
第一节 服务经济阶段的交易关系162
一 交易范围的拓展162
二 交易模式的变化:参与式消费及体验式消费163
三 互助与分享模式164
四 免费模式166
第二节 服务经济阶段的消费关系167
一 服务消费成为消费的主导167
二 服务消费的互动性168
三 服务消费的无限性与有限性170
四 服务消费的心理特征170
第六章 服务经济阶段的社会特征174
第一节 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174
一 社群的兴起174
二 阶层的扁平化177
三 网络社会的崛起179
第二节 社会关系特征的进化181
一 互动关系的兴起181
二 信任模式的进化182
第三节 社会与经济的“嵌入”与“脱嵌”182
一 社会对经济的“嵌入”182
二 社会对经济的“脱嵌”184
第七章 迈向服务经济时代的动力机制186
第一节 社会机制186
一 技术进步的方向186
二 技术赋权的意义187
第二节 经济机制189
附录 服务经济阶段的中国机遇:“中国服务”的崛起191
一 中国进入服务经济阶段的必然性191
二 实施“中国服务”战略,是中国步入服务经济阶段的必然宿命193
三 “中国服务”战略的内涵197
参考文献200
后记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