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级计算机网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级计算机网络
  • 李向丽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2861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160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级计算机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TCP/IP技术回顾3

第1章 TCP/IP协议3

1.1 TCP/IP层次结构3

1.2 TCP/IP工作原理4

1.3 网络接口层8

1.3.1 以太网协议8

1.3.2 串行线网际协议10

1.3.3 点对点协议10

1.4 网际层10

1.4.1 IP协议11

1.4.2 IP地址14

1.4.3 地址解析协议18

1.4.4 逆向地址解析协议19

1.4.5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20

1.4.6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24

1.4.7 因特网的路由技术24

1.5 传输层29

1.5.1 端口和套接字30

1.5.2 用户数据报协议31

1.5.3 传输控制协议32

1.6 应用层38

1.6.1 应用层的客户/服务器方式38

1.6.2 域名系统39

1.6.3 文件传输协议43

1.6.4 电子邮件44

1.6.5 万维网45

1.7 本章小结46

1.8 习题47

第二部分 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

第2章 IPv6概述53

2.1 IPv4的局限性53

2.2 IPv4的改进措施55

2.3 IPv6的产生56

2.4 IPv6的特点57

2.5 本章小结63

2.6 习题63

第3章 IPv6编址技术64

3.1 IPv6地址表示形式64

3.2 IPv6的地址结构和类型66

3.2.1 相关概念67

3.2.2 IPv6地址结构67

3.2.3 单播地址69

3.2.4 任播地址76

3.2.5 多播地址77

3.3 必需的IPv6地址81

3.4 IPv4地址与IPv6地址的比较82

3.5 本章小结82

3.6 习题83

第4章 IPv6分组及协议机制85

4.1 IPv6分组格式85

4.1.1 IPv6分组的基本首部85

4.1.2 IPv6分组的扩展首部86

4.2 IPv6分组扩展首部使用的TLV可选项88

4.2.1 TLV可选项及格式88

4.2.2 TLV可选项的对齐表示90

4.2.3 设计新的TLV可选项91

4.3 跳到跳选项扩展首部93

4.4 源路由选择扩展首部94

4.5 分片扩展首部98

4.6 目的选项扩展首部101

4.7 IPv6的安全体系IPsec102

4.7.1 计算机网络安全简介102

4.7.2 IPsec通用操作、组件和协议103

4.7.3 IPsec的认证机制104

4.7.4 IPsec的加密机制107

4.7.5 AH和ESP保护区域的差别110

4.8 IPv4分组与IPv6分组首部的比较111

4.8.1 简化的首部111

4.8.2 修改的字段112

4.8.3 新导入的字段113

4.9 IPv6下的域名系统DNS扩展113

4.9.1 新的资源记录类型AAAA113

4.9.2 逆向指针资源记录PTR114

4.9.3 对查询过程的修改114

4.10 本章小结115

4.11 习题115

第5章 ICMPv6及应用117

5.1 ICMPv6概述117

5.2 ICMPv6报文的基本格式119

5.2.1 ICMPv6报文校验和的计算119

5.2.2 封装ICMPv6报文的IPv6分组的源地址120

5.2.3 ICMPv6报文的处理规则120

5.3 ICMPv6差错报告报文121

5.3.1 目的不可达ICMPv6报文122

5.3.2 分组过大ICMPv6报文123

5.3.3 超时ICMPv6报文124

5.3.4 参数错误ICMPv6报文124

5.4 ICMPv6信息报文125

5.5 邻结点探测协议NDP126

5.5.1 邻结点探测协议NDP概述126

5.5.2 邻结点探测协议定义的ICMPv6报文128

5.5.3 替代ARP139

5.5.4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141

5.5.5 前缀重新编址146

5.5.6 路由器重定向146

5.5.7 NDP总结147

5.6 本章小结147

5.7 习题148

第6章 IPv6过渡机制149

6.1 双协议栈149

6.2 隧道技术151

6.3 IPv4/IPv6协议转换154

6.4 本章小结155

6.5 习题155

第三部分 多播技术159

第7章 多播技术基础159

7.1 单播、多播和广播159

7.2 硬件广播160

7.3 多播的硬件起源160

7.4 以太网多播161

7.5 多播和广播的区别161

7.6 IP多播的特征162

7.7 多播的应用163

7.8 多播的概念性组成部分163

7.9 IP多播地址164

7.9.1 IP多播组地址格式164

7.9.2 IP多播组地址到以太网多播地址的映射166

7.10 IP多播分组在网络上的传送167

7.11 多播作用域167

7.12 本章小结168

7.13 习题168

第8章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169

8.1 IGMP概述169

8.1.1 IGMP的功能170

8.1.2 IGMP在TCP/IP协议栈的位置170

8.2 IGMPv1171

8.2.1 IGMPv1的报文格式171

8.2.2 IGMPv1查询—响应过程172

8.2.3 报告抑制172

8.2.4 查询路由器选举173

8.2.5 主机加入组和离开组的过程173

8.3 IGMPv2174

8.3.1 IGMPv2的报文格式174

8.3.2 查询—响应过程175

8.3.3 主机加入多播组和离开多播组的过程175

8.3.4 选举查询路由器177

8.3.5 IGMPv1与IGMPv2的互操作性178

8.3.6 IGMPv2的操作178

8.3.7 IGMPv2的实现178

8.4 IGMPv3183

8.4.1 IGMPv3的报文格式183

8.4.2 IGMPv3的主要改进187

8.5 本章小结188

8.6 习题188

第9章 多播路由技术190

9.1 在局域网上的多播190

9.2 多播转发和路由选择信息191

9.3 多播转发树192

9.4 多播路由算法195

9.4.1 最短路径树算法196

9.4.2 最小生成树算法196

9.4.3 Steiner树算法196

9.5 多播路由协议197

9.6 距离向量多播路由协议DVMRP198

9.6.1 逆向路径转发RPF198

9.6.2 逆向路径广播RPB与截尾逆向路径广播TRPB200

9.6.3 逆向路径多播RPM201

9.6.4 剪枝和嫁接203

9.6.5 DVMRP的协议行为205

9.7 多播开放最短路径优先MOSPF207

9.8 基于核心的树CBT208

9.8.1 树的形成208

9.8.2 发送多播分组210

9.9 PIM-DM210

9.10 PIM-SM211

9.10.1 汇聚点RP的选定211

9.10.2 RP共享树的构建213

9.10.3 共享树的剪枝216

9.10.4 发送多播分组216

9.10.5 从共享树切换到基于源的树219

9.10.6 多播源到多播组成员的SPT树的建立220

9.10.7 PIM-SM的特点221

9.11 域间多播技术222

9.11.1 域间多播问题222

9.11.2 MSDP协议223

9.11.3 MBGP协议225

9.11.4 域间多播示例225

9.12 多播主干MBone227

9.13 IPv6多播技术228

9.13.1 IPv6多播新特性228

9.13.2 IPv6多播接收者发现协议MLD229

9.13.3 IPv6多播路由协议232

9.13.4 IPv6试验网中的多播232

9.14 本章小结232

9.15 习题233

第四部分 无线网络与移动IP技术237

第10章 无线网络237

10.1 无线网络概述238

10.2 无线局域网240

10.2.1 IEEE 802.11协议栈241

10.2.2 IEEE 802.11服务集和关联242

10.2.3 IEEE 802.11物理层243

10.2.4 IEEE 802.11 MAC子层245

10.2.5 IEEE 802.11 MAC帧252

10.2.6 IEEE 802.11无线LAN提供的服务256

10.2.7 IEEE 802.11无线站点接入过程257

10.2.8 IEEE 802.11协议标准259

10.3 无线个人区域网261

10.4 无线城域网技术264

10.5 无线Ad hoc网络264

10.5.1 无线Ad hoc网络协议的分层结构265

10.5.2 无线Ad hoc网络的特点267

10.5.3 无线Ad hoc网络关键技术268

10.5.4 无线Ad hoc网络按需路由协议279

10.5.5 无线Ad hoc网络表驱动路由协议292

10.6 本章小结297

10.7 习题298

第11章 移动IP技术299

11.1 引言299

11.2 移动IP的基本原理300

11.3 移动IP的控制报文304

11.3.1 代理发现305

11.3.2 注册310

11.4 移动IP的安全机制319

11.4.1 安全认证319

11.4.2 注册报文的重发保护320

11.5 移动IP的隧道技术321

11.5.1 IP in IP封装321

11.5.2 最小封装322

11.5.3 GRE封装323

11.6 路由转发323

11.6.1 单播分组的路由323

11.6.2 广播分组的路由324

11.6.3 多播分组的路由324

11.6.4 移动路由器325

11.6.5 ARP、代理ARP和无偿ARP326

11.7 移动IPv6327

11.7.1 移动IPv6的工作原理328

11.7.2 移动首部334

11.7.3 家乡地址选项341

11.7.4 第2类路由首部341

11.7.5 ICMP家乡代理地址发现报文342

11.7.6 对IPv6邻结点发现报文的若干修改346

11.8 移动IPv6与移动IPv4的比较349

11.9 本章小结352

11.10 习题352

参考文献3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