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创造何以可能 起端于形而上的追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创造何以可能 起端于形而上的追问](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3474059.jpg)
- 王习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ISBN:780170115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57页
- 主题词:现代文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学创造何以可能 起端于形而上的追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内容提要1
Abstract1
在时尚与落伍之间(代序)1
上篇:追问本体3
第一章 自在的自然如何存在3
第一节 宇宙原始3
一、神创说4
二、玄创说5
三、物创说5
第二节 混沌及其演化9
一、混沌的涵义9
二、混沌的演化11
三、有序之后13
四、两种有序15
第三节 序的图景17
一、序的界说17
二、序的种类18
三、序的结构19
四、序的元哲学考察25
本章小结28
一、关于宇宙原始探索的真理性问题29
二、人类为什么对有序情有独钟30
三、我们对自在自然存在方式的看法32
第二章 自由的思维如何运演35
第一节 对思维运演的不同方法的研究36
一、功能方法的研究37
二、结构方法的研究41
第二节 思维的材料49
一、表象、意象及组块50
二、选择59
三、材料的存储62
第三节 思维运演的一般描述64
一、始于问题64
二、问题解决66
三、思维运演中的特殊现象和环节77
本章小结83
一、对自由思维机制的简要总结83
二、关于自由思维研究的形而上学方法问题85
第三章 创造在那儿87
第一节 思维创造的必然性87
一、思维创造的客观可能:自在自然的有序存在87
二、思维创造的逻辑必然:人类思维中的幻想与想象91
三、思维创造的生理基础:传承文明的大脑93
第二节 思辨与实证的解释96
一、哲学家们的解释96
二、有创造性的人怎样思维100
第三节 思维的创造在哪儿102
一、感知觉的创造性102
二、被加工的思维材料106
三、想象是思维创造的关键108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机制解析109
一、语言的构造109
二、虚概念的生成111
三、理想实验的进行113
四、逻辑语形学的学理116
本章小结120
一、人类能够创造吗120
二、思维的创造究竟在哪儿及其研究的方法问题120
三、思维创造研究方法上的悖论121
中篇:审视方法125
第四章 创造技法与创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25
第一节 创造技法与创造教育的产生125
一、起始于应用领域125
二、受实业界的推动126
三、学术界的参与128
第二节 创造技法与创造教育的发展128
一、美国创造力的研究与创造教育的发展129
二、日本的创造技法和创造力开发131
三、我国的创造力研究与开发132
本章小结134
一、我们对创造力研究新方向的看法134
二、创造力开发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137
第五章 典型技法评介139
第一节 一些经典的创造技法140
一、头脑风暴法140
二、检核表法141
三、形态分析法143
第二节 创造技法的反思145
一、为什么需要创造技法145
二、创造技法的创造意义147
三、需要不需要那么多的创造技法148
四、现代科学创造呼唤高效率的创造方法149
五、一种值得注意的提法151
六、一种值得重视的思维方式154
本章小结157
科学创造有否可循的规律或方法157
下篇:叩问动力166
第六章 遗传的天才166
第一节 从高尔顿的研究说起166
一、高尔顿的研究166
二、创造性才能遗传研究的合理性问题167
第二节 遗传学说与基因工程171
一、遗传学说的简要历程171
二、基因工程174
三、人类基因组计划175
第三节 种种优生的说法176
一、亲代的最佳生育年龄178
二、受孕时机问题179
三、生物节律问题179
本章小结180
遗传、优生与创造180
第七章 创造的动力182
第一节 关于动机的研究182
一、本能论183
二、驱力论185
三、认知论185
四、社会学习论187
五、需要层次论188
第二节 创造的动力191
一、人的创造本能191
二、遗传的创造性人格192
三、内化的外在压力193
本章小结195
一种新的创造动力的研究视角195
第八章 教育与培养198
第一节 创造的教育理念与原则198
一、理念199
二、原则201
第二节 智力与创造力204
一、要素与结构204
二、模型206
第三节 创造力开发的障碍211
一、思维与观念因素211
二、教育与社会规范因素214
第四节 促成高创造性才能发挥的因素215
一、环境因素215
二、人格因素217
第五节 创造力开发的模式与方法219
一、生物模式及其开发219
二、教育训练模式及其开发220
三、创造性人格模式及其培养226
四、社会环境模式及其开发227
本章小结229
一、辩证地看待传统教育229
二、当前创造力开发活动中的种种不足230
三、创造力培养与开发的“创造”意义231
本著出版前已发表的背景文章232
主要参考文献233
后记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