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监测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监测 第2版
  • 梁红主编;吴风林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93029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环境监测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监测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2

1.1.1 环境监测的目的2

1.1.2 环境监测的分类2

1.2 环境监测对象的特点与选择5

1.2. 1环境监测对象的特点5

1.2. 2监测对象的选择6

1.3 环境监测技术8

1.3.1 化学分析法8

1.3.2 仪器分析法8

1.3.3 生物技术10

1.4 环境监测网络与环境自动监测11

1.4.1 环境监测网络11

1.4.2 环境自动监测13

1.5 环境标准14

1.5.1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14

1.5.2 环境质量标准18

1.5.3 污染物排放标准21

1.5.4 环境标准体系27

1.6 环境监测课程的学习导航28

1.6.1 明确环境监测的内容28

1.6.2 坚持环境标准28

1.6.3 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29

1.6.4 重视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29

习题30

2 水和废水监测31

2.1 概述31

2.1.1 水和水体污染31

2.1.2 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33

2.1.3 监测项目34

2.1.4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37

2.1.5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39

2.2 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47

2.2.1 地表水样的采集47

2.2.2 废水样品的采集50

2.2.3 地下水样的采集51

2.2.4 底质(沉积物)样品的采集51

2.2.5 流量的测定52

2.2.6 水样的运输和保存53

2.2.7 水样的预处理59

2.3 物理性质的检验63

2.3.1 水温63

2.3.2 颜色64

2.3.3 臭64

2.3.4 残渣65

2.3.5 电导率66

2.3.6 浊度67

2.3.7 透明度67

2.4 无机物的测定68

2.4.1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68

2.4.2 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81

2.5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94

2.5.1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94

2.5.2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96

2.5.3 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98

2.5.4 总有机碳(TOC)的测定101

2.5.5 总需氧量(TOD)的测定102

2.5.6 挥发酚的测定102

2.5.7 矿物油的测定104

2.5.8 其他有机污染物的测定105

2.6 水质污染生物监测105

2.6.1 生物群落法106

2.6.2 细菌学检验法109

2.7 底质监测111

2.7.1 底质监测的意义及采样方法111

2.7.2 底质样品的制备和分解111

2.7.3 污染物质的测定112

2.8 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网络112

2.8.1 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112

2.8.2 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网络简介121

习题123

3 大气和废气监测125

3.1 概述125

3.1.1 大气及其组成125

3.1.2 大气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126

3.1.3 大气污染源127

3.1.4 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128

3.1.5 大气污染监测和监测项目129

3.2 大气采样点的布设和采样频率130

3.2.1 大气监测采样点的布设130

3.2.2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133

3.3 大气样品的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133

3.3.1 直接采样法133

3.3.2 富集(浓缩)采样法134

3.3.3 采样仪器138

3.3.4 采样记录142

3.4 大气采样效率和气体换算142

3.4.1 采样效率及评价142

3.4.2 大气中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与气体体积换算143

3.5 颗粒物的测定144

3.5.1 自然沉降量的测定144

3.5.2 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146

3.5.3 可吸入颗粒物147

3.6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148

3.6.1 二氧化硫的测定148

3.6.2 氮氧化物的测定154

3.6.3 一氧化碳的测定159

3.6.4 臭氧的测定162

3.6.5 总烃的测定165

3.6.6 氟化物的测定167

3.7 污染源监测170

3.7.1 概述170

3.7.2 固定污染源监测170

3.7.3 流动污染源监测187

3.8 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192

3.8.1 概述192

3.8.2 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193

3.8.3 空气污染指数(API)199

习题201

4 固体废物监测203

4.1 概述203

4.2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204

4.2.1 样品的采集205

4.2.2 样品的制备208

4.2.3 样品水分的测定209

4.2.4 样品的运送和保存210

4.3 危险废物的定义和鉴别210

4.3.1 腐蚀性(Corrosivity,C)210

4.3.2 急性毒性(Toxicity,T)211

4.3.3 浸出毒性214

4.3.4 易燃性(Ignitability,I)217

4.3.5 反应性(Reactivity,R)217

4.3.6 感染性(Infectivity,In)220

4.4 生活垃圾特性分析220

4.4.1 垃圾的粒度分级220

4.4.2 淀粉的测定220

4.4.3 生物降解度的测定221

4.4.4 热值的测定222

4.4.5 渗沥水分析222

4.4.6 渗沥试验223

习题224

5 土壤污染监测225

5.1 概述225

5.1.1 土壤的组成225

5.1.2 土壤的特性228

5.1.3 土壤污染源228

5.1.4 土壤污染的特点229

5.2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230

5.2.1 监测项目230

5.2.2 土壤样品采集230

5.2.3 土壤样品的制备与保存232

5.2.4 土壤样品测定233

习题237

6 生物污染监测238

6.1 概述238

6.2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239

6.2.1 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分布239

6.2.2 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240

6.3 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242

6.3.1 生物样品采集242

6.3.2 生物样品的制备244

6.3.3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245

6.4 生物污染监测方法247

6.4.1 光谱分析法247

6.4.2 色谱分析法247

6.4.3 测定实例248

习题249

7 噪声监测250

7.1 概述250

7.1.1 噪声的概念250

7.1.2 噪声的分类251

7.1.3 环境噪声的主要特征251

7.1.4 噪声的危害251

7.1.5 噪声监测参数及其分析253

7.2 噪声监测260

7.2.1 噪声测量仪器260

7.2.2 噪声监测262

习题264

8 放射性污染监测265

8.1 概述265

8.1.1 放射性265

8.1.2 放射性的来源265

8.1.3 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危害266

8.2 放射性监测方法266

8.2.1 监测对象及内容266

8.2.2 放射性测量实验室267

8.2.3 放射性检测仪器267

8.2.4 放射性监测方法269

8.3 电磁辐射污染监测273

8.3.1 电磁辐射273

8.3.2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274

8.3.3 电磁辐射监测275

习题276

9 室内污染物监测277

9.1 概述277

9.1.1 室内污染的来源278

9.1.2 室内污染的特征281

9.1.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282

9.2 室内空气监测采样条件283

9.2.1 采样点布置283

9.2.2 采样时间和频次283

9.2.3 采样条件283

9.2.4 采样方法283

9.2.5 监测项目284

9.2.6 采样体积换算284

9.2.7 采样记录284

9.3 室内环境有害物质监测分析方法285

9.3.1 选择监测分析方法的原则285

9.3.2 甲醛288

9.3.3 苯、甲苯和二甲苯293

9.3.4 氨295

9.3.5 苯并[a]芘297

9.3.6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301

9.3.7 新风量303

9.3.8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305

习题306

10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307

10.1 概述307

10.2 监测实验室技术要求308

10.2.1 实验用水308

10.2.2 化学试剂310

10.2.3 分析仪器310

10.2.4 实验室管理制度311

10.3 监测数据统计处理311

10.3.1 基本概念311

10.3.2 可疑数据的取舍——Q检验法312

10.3.3 监测结果统计检验——t检验法314

10.3.4 监测数据的回归处理与相关分析315

10.4 实验室质量控制317

10.4.1 全程序空白试验值控制317

10.4.2 平行双样318

10.4.3 加标回收318

10.4.4 标准参考物的使用319

10.4.5 方法对照319

10.4.6 质量控制图的应用320

10.4.7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324

10.5 环境标准物质325

10.5.1 环境标准物质325

10.5.2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样品326

习题327

实验328

实验一 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328

一、悬浮固体的测定328

二、浊度329

实验二 颜色的测定330

一、铂钴比色法330

二、稀释倍数法332

实验三 水中氨氮的测定332

一、水样的预处理332

二、纳氏试剂比色法334

三、电极法336

实验四 水中铬测定338

一、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338

二、总铬测定(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340

实验五 废水中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342

实验六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345

一、碘量法345

二、叠氮化钠修正法347

三、膜电极法348

实验七 水中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350

实验八 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352

一、重铬酸钾法(CODCr)352

二、库仑法355

实验九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358

实验十 废水中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363

实验十一 水中油的测定367

一、重量法367

二、非色散红外分光光度法368

实验十二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369

实验十三 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测定(大流量采样法)373

实验十四 污染源排放烟尘的测定(重量法)374

实验十五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377

实验十六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383

实验十七 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测定(酚试剂分光光度法)386

实验十八 室内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氡的测定(双滤膜法)389

实验十九 土壤中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90

一、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锌390

二、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镉393

实验二十 头发中汞的测定(冷原子分光光度法)396

实验二十一 植物中六六六和滴滴涕(DDT)的测定(气相色谱法)397

实验二十二 工业废渣渗漏模型试验400

参考文献4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