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法治文化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运声,易孟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群众出版社
- ISBN:978750145473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606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632页
- 主题词:法治-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法治文化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为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而努力&陈冀平1
上篇 法治文化基础理论研究导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3
第一节 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先导和灵魂4
一、法治文化包含六大要素4
二、构建中国法治文化的三个基本点5
三、法治文化是法律不受主观愿望影响的理性文化5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形成是重大历史进步6
一、法治文化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6
二、内因决定中国法治文化的形成7
三、中国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10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涵和外延11
一、法治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集中体现在四个层面12
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内涵与外延的关键点14
第一章 法治文化的相关概念22
第一节 法、法律、法制、法治22
一、法与法律22
二、法制与法治23
第二节 法治意识与法治信仰27
一、法治意识27
二、法治信仰28
第三节 法治精神与法治原则31
一、法治精神31
二、法治原则35
第四节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38
一、法治思维38
二、法治方式39
第五节 法治组织与法治文化载体42
一、法治组织42
二、法治文化载体43
第二章 中华法治文化的源流47
第一节 中华法治文化:对神治的超越49
一、中华法治文化的特质与历史功能49
二、中华法治文化的发展轨迹53
第二节 中国近代法治文化:引进西方法理法系60
一、清末:《大清新刑律》的修订与礼法之争61
二、《六法全书》:中西法典各取其长的产物62
三、“瑞金宪纲”:工农红色根据地的根本大法64
第三节 共和国法治文化:从《共同纲领》到“八二宪法”65
一、新中国的《共同纲领》65
二、我国现行宪法:“八二宪法”66
三、明确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新目标67
第四节 近现代中国法学界对西方法学的吸纳68
一、西方法治文化的流变68
二、中国法学界对西方法学的吸纳76
第三章 法治文化的研究现状79
第一节 法治文化研究的基本状况80
一、研究论文与文章大量发表80
二、研究著作陆续出版81
三、研究机构逐渐增多82
四、研讨会、座谈会和论坛经常举办82
五、网站、专栏与专刊相继创立83
六、征文、讲座不断举行84
第二节 法治文化研究的特点84
一、法治文化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84
二、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系统高度重视85
三、司法机关等实务部门较之学术机构动作大、行动快86
四、实务界有更多人士参与到法治文化研究队伍之中86
第三节 法治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87
一、法治文化概念的研究87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研究90
三、法治文化内涵与特征的研究93
四、法治文化与法律文化关系的研究96
五、法治文化构建及其路径的研究98
第四节 法治文化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101
一、法治文化的泛化:研究范畴无边无际101
二、相关概念混乱102
三、论述肤浅,重头论文少102
四、专业性研究队伍尚未形成103
第四章 中国法治文化的架构原则104
第一节 科学立法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106
一、科学立法的科学性106
二、科学立法的法治方向109
第二节 严格执法是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111
一、严格执法的含义112
二、严格执法是个历史问题也是个现实问题113
三、如何推进严格执法115
第三节 公正司法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环节117
一、司法与执法的联系与区别117
二、正确认识公正司法119
三、公正司法的现状和实现途径120
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给司法公正指明了方向133
第四节 全民守法是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135
一、全民守法是构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里程碑135
二、两个“十六字方针”的辩证关系138
三、全民守法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140
第五章 中国法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14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基本特征143
一、坚持党对法治文化建设的领导144
二、充分实现人民当家做主146
三、坚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148
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51
五、根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153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取向155
一、法律至上157
二、权力制衡158
三、维护人权160
四、公平正义162
五、程序公正165
第六章 中国法治文化建设路径168
第一节 以阳光心态深度开发本土法治文化资源168
一、本土法治文化资源集中表现在儒、法、道三家的法治思想观念中169
二、本土法治文化资源主要表现为制度资源175
第二节 以全球视角与域外法治文化共同发展179
一、重视地方性法规181
二、引入判例法182
三、遵循罪刑法定原则183
四、明确无罪推定原则183
五、实行陪审制184
六、健全听证制184
七、强化行政诉讼制184
八、完善国家赔偿制185
九、确立无过错责任185
十、接轨专利法186
十一、完善司法考试186
第三节 法治文化应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推手189
一、针对目前法治建设存在问题找准工作着力点189
二、增强全民法治意识是重要抓手191
三、打造法治文化品牌是有效办法193
中篇 法治组织文化研究197
第七章 人大法治文化197
第一节 地位和作用197
一、人大立法文化是中国法治文化的基础和前提198
二、人大立法文化对中国法治文化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198
第二节 现状与对策200
一、立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00
二、加强立法工作对策201
第三节 构建以良法为核心的人大立法法治文化204
一、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205
二、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207
第四节 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的内容、关系及实现途径209
一、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210
二、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的关系216
三、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实现途径219
第八章 政府法治文化222
第一节 地位和作用223
一、政府法治文化的推进与发展是时代赋予政府的重任223
二、政府法治文化是促使政府工作人员行为方式法治化的重要保障225
第二节 政府法治文化内涵227
一、政府法治文化的基本内容227
二、政府法治文化的特征231
第三节 依法行政是政府法治文化的关键233
一、我国依法行政取得了明显成效233
二、政府法治文化通过促进法治政府的构建体现政府的权威233
三、政府法治文化建设要求培育政府人员七个方面的法治理念234
第四节 建设法治政府是政府法治文化的目标238
一、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发展进程239
二、政府法治文化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作用246
第九章 法院法治文化250
第一节 地位和作用250
一、西方法院在法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251
二、中国法院法治文化在法治文化体系中的地位253
三、中国法院法治文化在法治文化体系中的作用257
第二节 法院法治文化现状260
一、物质文化成果显著260
二、积极锻造制度文化、精神文化262
第三节 建构以审判为中心的法院法治文化264
一、以审判为中心的法院法治文化内涵265
二、以审判为中心丰富了法院法治文化的核心价值268
三、建构以审判为中心的法院法治文化任重道远270
第四节 应以筑牢司法正义最后一道防线为己任272
一、司法正义的丰富内涵273
二、筑牢司法正义最后防线的基本要素275
三、建构法院法治文化的目标是达成司法正义279
第十章 检察法治文化284
第一节 地位和作用285
一、检察法治文化的地位285
二、检察法治文化的作用286
第二节 概念、范围和特征292
一、检察法治文化的概念292
二、检察法治文化的范围294
三、检察法治文化的特征296
第三节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99
一、检察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299
二、检察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300
第四节 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302
一、检察法治文化的发展目标302
二、检察法治文化的实现途径303
第十一章 公安法治文化309
第一节 地位和作用310
一、公安法治文化的内涵310
二、公安法治文化在中国法治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311
第二节 公安法治文化建设的成就313
一、公安执法思想与观念实现了历史性转变313
二、公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314
三、公安执法能力明显提高317
四、公安执法监督体系完备有效319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20
一、公安法治文化存在的问题320
二、解决公安法治文化存在问题的对策322
第四节 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法治文化的基础326
一、警民关系与公安法治文化326
二、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327
第五节 构建平安社会是公安法治文化的核心330
一、平安社会与公安法治文化330
二、应对安全挑战,构建平安社会330
第十二章 司法行政法治文化334
第一节 地位和作用334
一、我国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及其地位334
二、司法行政法治文化是中国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38
第二节 监狱文化是衡量司法行政法治文化的风向标340
一、监狱文化及其重要作用340
二、监狱文化应突出法治主题342
三、监狱法治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343
第三节 强化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法治文化的要领347
一、司法行政法律服务的概念及其特征347
二、当前我国司法行政法律服务存在的问题349
三、强化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法治文化的本质要求351
第四节 律师文化是司法行政法治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353
一、律师角色的转变:从法律服务提供者到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必要组成部分353
二、律师文化内涵及其主要内容356
三、律师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面对的角色定位挑战358
四、推进我国律师文化建设,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359
第五节 以法治宣传营造全民守法氛围361
一、全民守法是先进法治文化的集中体现361
二、法治文化建设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新的要求363
三、立足法治宣传教育实际,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365
第十三章 仲裁法治文化368
第一节 地位和作用369
一、仲裁法治文化源远流长369
二、我国涉外仲裁制度的建立与发展370
三、我国国内仲裁制度的建立与发展372
第二节 仲裁法治文化的特点374
一、仲裁协议独立有效性374
二、经济效益性375
三、商业保密性376
四、法律权威性376
五、适用法律之国际性377
第三节 仲裁的法治原则378
一、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379
二、独立仲裁原则381
三、公正仲裁原则381
四、一裁终局原则384
五、司法监督原则385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87
一、仲裁协议的有效条件388
二、仲裁协议无效的法律后果388
三、对仲裁协议效力的司法审查389
四、建立临时仲裁制度391
五、对仲裁裁决的司法监督391
六、内地与港澳台仲裁的协调发展393
第十四章 纪检监察法治文化395
第一节 地位和作用395
一、我国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及其地位396
二、纪检监察法治文化是中国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99
三、廉政文化是纪检监察法治文化的本质400
第二节 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是纪检监察法治文化的根基402
一、从严治党是执政党的永恒课题403
二、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规治党403
三、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建设党的重要法宝404
四、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405
五、党内法规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405
第三节 提升纪检监察法治文化的路径406
一、大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407
二、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建设和国家立法410
三、严格执行有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411
四、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417
第四节 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418
一、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418
二、完善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预防腐败制度419
三、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实施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420
四、推进形成“三不”有效机制,强化“不敢腐”氛围,逐步实现“不能腐”、“不想腐”421
五、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421
下篇 法治文化载体研究425
第十五章 法治语言425
第一节 立法法治语言426
一、立法法治语言的特性427
二、立法法治语言与国家传统文化密切相关428
第二节 司法法治语言430
一、司法语言是贯穿于司法行为过程中的语言文字表意体系430
二、司法法治语言的特性431
三、司法法治语言的现实要求及存在问题434
第三节 执法法治语言437
一、执法法治语言对执法活动的影响437
二、执法中的语言暴力与语言歧视438
三、规范执法用语是严格执法的前提440
第十六章 法治文本442
第一节 内涵和范围442
一、法治文本的内涵443
二、法治文本的范围444
第二节 作用和特点449
一、法治文本的作用449
二、法治文本的特点451
第三节 法治文本与法治文化的关系454
一、相互依存454
二、协调发展458
三、“双轮”互动461
第十七章 法治礼仪464
第一节 法治礼仪的文化定位465
一、法治礼仪的特性465
二、法治礼仪的基本要素467
第二节 法治礼仪的文化偏失469
一、偏简单移植,失文化底蕴469
二、偏形式主义,失实质内涵470
三、偏外在规范,失内在提升471
第三节 法治礼仪的文化归位472
一、加强内在素养提升472
二、注重法治理念培养473
三、强化法治礼仪符号建设474
四、深化法治礼仪制度构建476
第十八章 法治器物478
第一节 法治器物的类别478
一、法意建筑478
二、法意器具479
三、法意服饰480
第二节 法治器物的文化特征483
一、直观性483
二、专属性484
三、严肃性484
四、时代性485
五、象征性486
六、民族性487
第三节 现状与对策487
一、法治器物文化建设的现状487
二、强化法治器物建设的对策489
第十九章 法治文学492
第一节 法治文学的独特价值493
一、法典型文章493
二、政论型文章495
三、传记型文章496
四、案牍型文章497
五、申诉型文章498
六、演义型文章498
七、杂录型文章499
八、纯文艺型文章499
第二节 法治文学的核心任务500
一、令人瞩目的当代法治文学创作队伍501
二、法治文学已赢得全社会认可501
三、法治文学主体的阳光心态502
四、法治文学作品的鲜明主题503
五、法治文学的昂扬旋律504
第三节 法治文学评论的方法论504
一、突破思想魔障504
二、“萃精提纯”法——以科举制为例508
第二十章 法治艺术512
第一节 五彩缤纷的法治艺术512
一、法治造型艺术513
二、法治表演艺术516
三、法治实用艺术518
四、法治综合艺术519
第二节 法治艺术的现状523
一、从《柳树井》到《茶馆》523
二、依法治国带来法治艺术的普及与新生524
第三节 法治艺术的创作方向530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531
二、为法治中国鼓与呼是法治艺术创作的主旋律533
三、法治艺术应成为引导全民守法的生力军535
第二十一章 法治影视538
第一节 法治影视的独特作用538
一、法治影视搭建了普通民众参与国家法治建设的平台538
二、法治影视是普及法治文化的有效宣传手段540
第二节 法治影视创作应根植于现实社会土壤541
一、法治影视是一种影视艺术541
二、法治影视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的土壤生存542
第三节 让受众获得法治教育和启迪是法治影视的使命545
一、法治影视承担着让受众获得法治教育和启迪的历史使命545
二、要完成法治影视的使命必须注意两点545
第四节 法治影视应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547
一、法治影视的效果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整体效果决定547
二、把握好法治影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547
第二十二章 法治新闻出版551
第一节 法治新闻的导向作用553
一、对完善立法工作的导向作用554
二、对建设法治政府的导向作用555
三、对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导向作用558
四、对增强民众法治观念的导向作用559
第二节 法治出版的智库作用560
一、对领导层决策咨询的智库作用563
二、对推进法治现代化的智库作用564
三、法治出版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智库564
四、以法治出版为载体构建新型法治智库565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66
一、法治新闻出版存在的问题567
二、解决法治新闻出版领域问题的对策569
第四节 法治新闻出版市场化必须有利于法治中国建设572
一、法治新闻出版市场化必须推动法治中国建设573
二、法治中国建设为法治新闻出版市场化提供了有利机遇575
第二十三章 法治新媒体578
第一节 全面认识法治新媒体578
一、媒体的演变578
二、当代法治新媒体异军突起581
第二节 法治新媒体的特征583
一、突发性强且膨胀迅速583
二、波及面广且影响深远587
第三节 法治新媒体的发展趋势589
一、主流人群趋向成熟590
二、创新扩散和移动应用普及加速591
三、“泛自媒体”形成传媒“雨林生态”592
四、法治新媒体必将走向规范化593
第四节 让法治新媒体成为法治中国建设强大动力594
一、加强对法治新媒体的有效管理594
二、健全有关法治新媒体的立法596
三、培育法治新媒体自律意识598
后记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