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0032048.jpg)
- 居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1980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80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190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释义1
一、主体、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1
(一)主体2
(二)主体性5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14
二、主体间性17
三、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22
(一)何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22
(二)主体间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25
(三)借鉴主体间性理论的辩证分析28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特性30
(五)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困境36
第二章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43
一、主体间性哲学的凸现45
(一)主体间性的现象学解释46
(二)主体间性的解释学理解47
(三)主体间性的存在主义生存论阐释48
(四)主体间性的交往行为理论分析49
(五)主体间性的后现代主义解读51
二、交往理论的生成与发展52
(一)马克思的交往理论解读53
(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65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基石68
四、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借鉴70
(一)社会学的理论参照70
(二)心理学的理论借鉴72
第三章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生成75
一、关系中的人75
(一)人的本质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75
(二)人的关系性存在的形态76
(三)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人的共生性关系基础上82
二、对话与理解83
(一)对话83
(二)理解89
三、交往实践94
(一)交往实践的含义94
(二)交往实践的辩证逻辑95
(三)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交往实践基础上97
第四章 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考察102
一、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102
(一)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102
(二)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103
(三)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素关系104
二、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转向106
(一)从重“规范”灌输转向以“人”为本106
(二)从对象化活动到主体间交往活动107
(三)从单一主体性到主体间性108
三、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109
(一)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109
(二)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特征114
第五章 主体间性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成因119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19
(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不平等119
(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和融合120
(三)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过于单一120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现实问题关注不够121
(五)新媒体时代导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出现障碍121
(六)现行载体乏力所导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应难以发挥122
二、产生的主要原因122
(一)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122
(二)教育内容、方法方面的因素124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方面的因素125
(四)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方面的因素127
(五)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方面的因素127
(六)新媒体的影响因素127
第六章 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构建131
一、构建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131
(一)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共进131
(二)塑造具有主体间性品质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32
(三)注重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精神133
二、构建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133
(一)以人为本原则134
(二)生活世界原则136
(三)主体间性原则138
(四)交往理性原则139
(五)互动共赢原则140
三、构建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142
(一)树立平等交往意识142
(二)树立交互主体意识142
(三)树立包容理解意识143
四、构建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的问题144
(一)注意保留主体之间的差异性144
(二)处理好交往与灌输的关系145
第七章 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146
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系统146
(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场域价值147
(二)营造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152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构建机制154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与教育方法155
(一)转换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155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59
三、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交往关系166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交往关系的现状167
(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交往关系的必然要求168
参考文献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