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岭南武术文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岭南武术文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0032193.jpg)
- 李吉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6693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408页
- 主题词:武术-文化研究-广东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岭南武术文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研究缘起及其目的、意义1
二 已有的学术启示7
三 研究思路31
四 研究方法33
五 理论假设34
六 调研准备工作35
上篇 追根溯源39
第一章 岭南地域界定及其地理环境与民性39
第一节 岭南疆域及其历史沿革39
第二节 岭南历史地理人文环境43
一 蛮烟瘴雨,蛮夷宝地——相对封闭而又开放的自然地理44
二 化外之地——相对安定、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50
第三节 “锐兵任死”——岭南百越先民及其民性52
一 岭南百越先民52
二 “锐兵任死”的百越民性54
第四节 岭南地理环境的内部差异比较55
本章小结56
第二章 粤人好技击58
第一节 岭南民间武风民俗58
一 岭南民间“武”俗58
二 野史透露的岭南“武”林59
三 少数民族之“武”俗63
四 文物映射的岭南“武”风65
第二节 吉光片羽中的岭南古代武将72
一 勇抗秦戈的译吁宋、杰骏72
二 和辑汉越的赵佗73
三 破秦封侯的梅鋗74
四 隋朝麦铁杖74
五 唐朝阳山两虎将76
六 南汉智勇双全的良将苏章77
七 明朝东莞“好书剑”的何真77
第三节 建功立业的科举武将78
一 岭南武举科考史上的武状元78
二 从民间遗存的清代练武石看武举对民间武风的影响83
三 晚清“大内高手”的辉煌历史显现的岭南武术根基88
四 其他县志中散记的武科举及武将94
第四节 巾帼不让须眉——岭海武林中的女英雄95
一 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95
二 威震倭胆的壮族巾帼英雄——瓦氏夫人97
本章小结102
第三章 岭南武狮、武戏、武踪104
第一节 “武狮合一”的南狮武技104
一 南狮(又称为“醒狮”)的起源104
二 南派武术与舞狮的“武狮合一”105
三 “武狮合一”是南狮武技蕴含的文化信息108
第二节 “武、戏结合的梨园子弟”——岭南粤剧艺术之中的武术113
一 粤剧的历史沿革113
二 粤剧艺术与岭南南派武功的文化渊源120
三 粤剧艺人“反清复明”的政治背景及其深厚的思想历史文化基础125
第三节 客家民俗中的武术遗踪130
一 吃夜粥——客家集族而居的乡村习武之风131
二 迎神赛会、转火安龙——客家宗族祭祀仪式中的武术式样132
三 舞狮及舞麒麟133
第四节 英歌——潮汕传统民俗中的武术134
一 潮汕英歌的多元起源134
二 英歌中隐藏的南派武术式样135
三 英歌民俗活动折射的潮汕民众文化心理136
第五节 蚂拐武术——壮族图腾崇拜中的武术文化遗存138
一 图腾崇拜——青蛙138
二 蚂拐节——青蛙图腾崇拜民俗活动中的蚂拐武术139
三 壮族图腾崇拜中武术遗存的族群文化透视140
本章小结142
第四章 穿越历史烽烟:军事战争洗礼的岭南武术144
第一节 壮族武术在抗倭战争及其与吴越文化的交流144
一 “狼兵”的起源144
二 从文献看狼兵的武艺及其在作战时的威力146
三 狼兵抗倭战争的时代背景及其在抗倭战争中的武艺表现148
四 狼兵万里抗倭的壮族文化与吴越文化的多元交流与融合153
第二节 太平天国起义中的武术163
一 “大馆”聚众习武,传播革命思想163
二 “团营”筹备起义时的军阵武艺训练165
三 革命领袖倡武术,太平将领多高手169
四 太平天国起义中的巾帼英雄172
五 太平军中的“童子军”175
本章小结176
第五章 移民、民族碰撞中的岭南武术文化演进178
第一节 广府武术的兴盛178
一 佛山岭南南派武术中兴之地的确立178
二 佛山成为岭南南派武术中兴之地的历史文化分析179
第二节 修文讲武:客家武术形成的历史渊源183
一 迁徙:客家“尚勇好武”的生存需要184
二 农隙讲武:“客人多精技击”的尚武传统185
三 土客之争:客家生存的社会环境186
第三节 好勇斗械:潮汕武术文化形成与发展187
一 好勇之习:潮汕地区的自然、社会环境187
二 械斗之风:潮汕尚武的根源之一188
三 内盗外倭:潮汕武术发展的内在动力189
本章小结190
第六章 国家兴亡,武夫有责——近代革命中的岭南武术及社团191
第一节 岭南武术在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中的表现191
一 三元里人民抗英吼声震天地191
二 寸金桥起义风起云涌194
三 浩气长存、碧血倾洒黄花岗195
四 国内革命及抗日战争中活跃的岭南武林志士197
五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武术的推崇198
第二节 近代岭南武术社团及其对武术的传播199
一 精武思潮下的北拳南传199
二 北拳南传的两广国术馆204
三 近代岭南精武思潮影响下成立的其他各地精武会及武术社团205
四 精武思潮南下涌现的武术精英谱207
本章小结210
中篇 岭南武术文化形成的地域特征及其文化诠释215
第七章 岭南武术典型拳种的个案分析215
第一节 神秘的洪拳215
一 洪拳“神秘”之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215
二 洪拳在岭南传播与发展的历史分期218
三 洪拳的传统技法220
四 洪拳三宝及其技击理论232
五 黄飞鸿、林世荣一脉洪拳的当代传承234
第二节 刚猛的蔡李佛拳235
一 蔡李佛拳产生的地域及历史文化背景235
二 蔡李佛拳的传承及国际传播241
三 蔡李佛拳技法246
第三节 深藏的咏春拳251
一 扑朔迷离的咏春拳源流251
二 咏春拳传承的几大支流251
三 咏春拳技术风格、技法及理论253
四 咏春使者:叶问宗师与咏春拳的世界传播256
第四节 古朴的客家拳——李家教257
一 客家武术概况257
二 古朴的客家拳——李家教258
第五节 岭南武术的独特练功器具——木人桩264
一 南派功夫最优秀的练功器具——木人桩264
二 岭南各家木人桩探奥265
本章小结275
第八章 岭南武术文化地域特征、文化心理及理论构建277
第一节 岭南武术文化的地域特征277
一 岭南武术文化形成的历史分期277
二 岭南武术技术特征形成的地域文化影响279
三 岭南武术套路蕴含的地域文化密码284
第二节 岭南武术文化形成的深层文化心理288
一 宋、明两朝灭亡及其移民众多、民族冲突与融合288
二 宋、明两朝灭亡积淀的深层岭南武术文化心态291
第三节 岭南武术文化心理的外在表现293
一 负面:暴动迭起与会党云涌293
二 正面:抵御外辱的反帝斗争与民主革命294
第四节 岭南武术文化的多元理论构建295
一 “中心与边缘”——岭南武术文化圆周理论295
二 岭南武术文化结构的“四层分”理论299
本章小结304
下篇 合乎逻辑的历史轨迹:岭南武术文化的当代发展309
第九章 当代岭南武术文化的革新与发展309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岭南武术文化的新气象309
一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观摩交流中的岭南民间高手309
二 当代岭南武术的革新:竞技南拳311
第二节 岭南武术学术研究及交流活动314
一 捷足先登的广东20世纪80年代武术挖掘整理314
二 岭南出版的武术著作及报纸杂志316
三 岭南举办的武术擂台赛等交流活动320
本章小结321
第十章 当代港、澳武术的发展及香港功夫电影对武术国际化的影响323
一 当代香港、澳门武术的发展323
二 岭南武术文化传播的艺术天使——香港功夫(武侠)电影327
本章小结335
第十一章 岭南武术文化对外交流与武术国际传播综合创新论336
第一节 岭南武术文化的对外交流及其文化心理336
一 岭南珠三角武术的地域传承336
二 情感纽带:海外华侨华人传播武术的文化心理342
第二节 综合创新——武术文化国际传播论344
本章小结348
结论349
主要参考文献357
附录368
后记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