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日常叙事的体裁研究 以京西燕家台村的“拉家”为个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日常叙事的体裁研究 以京西燕家台村的“拉家”为个案
  • (日)西村真志叶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0125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日常生活社会学-研究;民间文学-体裁-研究-北京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日常叙事的体裁研究 以京西燕家台村的“拉家”为个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对体裁批评的再批评1

(一)我们还需要体裁吗?1

(二)关于体裁的三种批评2

二 写作目的与研究对象7

(一)写作目的7

(二)研究对象11

三 理论与研究方法14

(一)常人方法论15

(二)会话分析18

四 资料说明20

(一)文献资料20

(二)声音资料22

五 主要术语简释26

(一)拉家(Lajia)26

(二)日常叙事27

(三)体裁(Genre)29

(四)其他术语34

第一章 从体裁学到体裁研究36

一 体裁学的研究概况与问题的指出36

(一)体裁概念的经验性理解36

(二)体裁系统的确立与失效38

(三)走向两极的体裁特征研究43

二 体裁研究的研究模式与努力方向48

(一)从体裁学到体裁研究48

(二)体裁研究的四种研究模式49

(三)体裁研究的努力方向57

小结59

第二章 回到田野——燕家台人的生活世界60

一 燕家台的空间框架60

(一)位于“山里头”的燕家台60

(二)“山里头”与“山外头”的区分62

(三)村内与村外的区分64

(四)燕家台人与外界之间的接触68

二 作为“乡土”的燕家台74

(一)传说中的燕家台75

(二)个人经历中的燕家台80

三 燕家台人的生活现场93

(一)“现在这候儿”的燕家台94

(二)燕家台人的山里生活99

小结108

第三章 体裁概念的共同理解及其位相——燕家台人眼中的拉家109

一 燕家台人的拉家概念110

(一)基本分析工具的导入——非拉家110

(二)拉家的概念外延112

(三)拉家的概念内涵117

二 拉家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位相131

(一)拉家场地在燕家台的布局131

(二)拉家在日常节奏中的安排133

(三)拉家群体与成员类型139

小结144

第四章 体裁的实践——拉家的开始·展开·结束146

一 拉家的开始147

(一)相遇147

(二)“打招呼”151

(三)拉家的空间及其操作159

二 拉家的展开170

(一)话语角色与话轮替换170

(二)话题的组织方式186

三 拉家的结束203

(一)可结束标志及其运作204

(二)拉家的结束环节212

小结224

第五章 互动中的体裁——拉家与非拉家“调查”226

一 体裁的距离:燕家台人与“公安局”的“调查”227

(一)非拉家的标志化228

(二)体裁概念的习得与生成230

(三)从“调查”到拉家234

(四)体裁的距离236

二 体裁的界限:燕家台人与“电视台的”的“调查”240

(一)“被调查者”的筛选240

(二)不被允许的拉家243

(三)秩序的分裂245

(四)体裁之间的界限249

三 体裁的区分:燕家台人与“搞民俗的”的“调查”255

(一)角色的模糊化255

(二)对知识结构差异的隐藏与暴露257

(三)“哥儿们”261

(四)从“调查”到拉家264

(五)体裁的区分依据与日常话语秩序265

小结270

结语274

一 体裁研究是什么274

二“民间社会”的重新定位277

三 对体裁的再认识278

四 从科学概念到日常概念282

五 回顾与展望287

主要参考文献291

附录 资料一览296

后记3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