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目的性”与环境伦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目的性”与环境伦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0305035.jpg)
- 原华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110978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人口生态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态目的性”与环境伦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本卷提要3
16“自然的秩序”31
16.1“能量法则”和临界不确定性31
16.1.1“正态分布”和“能量法则”31
16.1.2自组织和临界不确定性:“耗散”与“协同”34
16.1.3临界不确定性之源:“蝴蝶”与“网络”36
16.2生态系统39
16.2.1生态因子、营养和时空结构39
16.2.2能量流转和物质循环41
16.2.3群落演替与生态演替43
16.3系统的平衡与稳定45
16.3.1生态原理45
16.3.2种群的增长与调节47
16.3.3“饱和效应”与“生态链效应”49
16.3.4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抵抗力和恢复力51
附录1:关于平衡54
参考文献55
17生命原理59
17.1“生存适应”59
17.1.1生存原则和“生殖使命”59
17.1.2“生存适应”62
17.1.3“惰性原理”和“适应等价”64
17.2“适应”与“选择”66
17.2.1“获得性遗传”与“自然选择”66
17.2.2“人”成为人:“生存适应”还是“自然选择”?68
17.2.3环境的“各态历经”和生物进化的“预适应”72
17.2.4“选择”:自然无力承受的代价和进化难以逾越的障碍73
17.3生命原理74
17.3.1多样性、复杂性:“应答”和限制74
17.3.2“需要”:“节约”和“冗余”78
17.3.3“平衡原理”:自律、他律和“前限制”80
17.4生命的维持与消亡82
17.4.1协同演化82
17.4.2合作与竞争84
17.4.3海陆差异和生命的维持86
17.4.4物质循环的中断和生命的消亡88
附录1:对地球生命的挑战90
参考文献91
18“生态目的性”97
18.1退化与进化97
18.1.1两种时间箭头:退化与进化97
18.1.2“免费午餐”:“退化是进化之梯”99
18.2“生态目的性”102
18.2.1“自为目的性”和“自在目的性”102
18.2.2“生态目的性”105
18.2.3“生态目的性”的贯彻107
18.3资源的自然配置109
18.3.1资源的自然配置:“最小化”和差异利用109
18.3.2生态对策的“关联一限制”和数量规定111
18.4生物平等和“体能适应”114
18.4.1“种际平等”:“生态目的性”的规定114
18.4.2“小种群”和“短存活”:“代际平等”的保证115
18.4.3“伦理硬壳”:“种内平等”的守护神116
18.4.4“体能适应”与“生存智慧”118
附录1:动物的智慧和英雄行为120
附录2:植物的智慧121
参考文献123
19人与自然127
19.1人与自然127
19.1.1“自然的进化”与“反自然的进化”127
19.1.2适应与和谐128
19.1.3“零和”还是“双赢”?130
19.2生境冲突132
19.2.1多样性危机132
19.2.2“阈空间”和“阈密度”138
19.2.3生境冲突和“斩首行动”139
19.3演化的危机142
19.3.1地质灭绝142
19.3.2人为灭绝143
19.3.3演化的危机146
附录1:伦理的“困惑”150
附录2:地质灭绝与生物进化的“悖论”151
附录3:生物灭绝:“人为说”与“气候说”151
附录4:第六次物种大灭绝152
附录5:“拯救”生命的努力154
附录6:人类消失后的地球155
参考文献155
20人类的本质161
20.1人类的外部性161
20.1.1外部性的不同观点161
20.1.2外部性的边界和本质判断163
20.1.3生物界外部性的消解164
20.1.4人类在本质上的外部性165
20.2“文化适应”168
20.2.1“文化适应”:“驯化”与退化168
20.2.2“浮士德式”的交易170
20.2.3资源的人类配置:“全方位”和“最大化”173
20.3人类社会的不平等175
20.3.1人类不平等的起源175
20.3.2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扩大178
20.3.3人类社会不平等的“画面”181
20.4人类的本质183
20.4.1“认识自己”183
20.4.2反自然:人类的本质184
20.4.3人类存在的理由187
附录1:人与人的“双赢”和“社会和谐论”189
附录2:人类的“原罪”191
附录3:财富价值观的倒置191
附录4:劳动与分配的“2080/8020规则”193
附录5:“托夫勒-弗里德曼的神话”194
参考文献200
21环境伦理205
21.1人类中心主义205
21.1.1人类中心主义205
21.1.2“人是自然的目的”207
21.2动物保护伦理和生物中心主义211
21.2.1动物保护伦理211
21.2.2“敬畏生命”211
21.2.3生物中心主义214
21.3生态中心主义216
21.3.1“自然价值论”216
21.3.2“深层生态学”218
21.4“大地伦理”220
21.4.1“大地伦理”221
21.4.2“生态学意识”222
21.4.3伦理责任和伦理教育225
附录1:日本为何不顾声讨热衷捕鲸?226
附录2:“丛林法则”与“社会达尔文主义”228
参考文献232
22整体主义237
22.1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237
22.1.1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237
22.1.2生命之链、死亡之网238
22.1.3信息化、智能化的生态系统239
22.2生态整体主义和道德关系241
22.2.1分歧、论争和判断是与非的共同尺度241
22.2.2生态整体主义和道德关系243
22.3道德选择与道德权利246
22.3.1“性”、习得性和道德选择能力的获得246
22.3.2理性和道德选择能力:人类做错事的缘由248
22.3.3人类并不比动植物“智慧”249
22.4道德权利的“意蕴”和回应250
22.4.1道德权利的“意蕴”250
22.4.2回应:并非优越的理性和道德选择能力251
22.5个体权利的“恰当位置”254
22.5.1个体与整体254
22.5.2个体权利的“恰当位置”255
22.5.3“外在价值准则”258
22.6“颠覆性的”生态学259
22.6.1“生态学上的怪胎”259
22.6.2“颠覆性”的生态学261
附录1:人类的“智慧”264
附录2:人类和动物的道德心265
参考文献266
23“生物圈伦理”271
23.1“最高伦理主体”和“最高伦理尺度”271
23.1.1人是生物圈“无缝之网”上的一个“节”吗?271
23.1.2“最高伦理主体”和“最高伦理尺度”273
23.2自然“本善”,人性“本恶”277
23.2.1善恶的行为和本质判断277
23.2.2自然“本善”278
23.2.3人性“本恶”280
23.3“天赋生存权”和“生态义务权利”282
23.3.1“天赋生存权”282
23.3.2“生态义务权利”——“天赋生存权”的基石284
23.3.3“生态义务权利”——对传统伦理观的“颠覆性”挑战284
23.3.4“道德披风”该为谁披上?286
23.4“生物圈伦理”287
23.4.1“生物圈伦理”287
23.4.2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288
23.4.3“种内平等”、“代际平等”,和“种际平等”的优先性290
23.5“伦理的规模危机”291
23.5.1“伦理的规模危机”291
23.5.2人类的伦理责任:缩减人口规模292
附录1:受害者无权要求处死老虎294
附录2:狗的礼赞294
附录3:自然的故事与人类的故事295
参考文献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