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性别与法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性别与法律
  • 刘明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32939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性别与法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3

第一章 社会性别研究导论3

第一节 社会性别和社会性别体制4

一、性别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4

二、等级化的社会性别体制5

三、社会性别研究面临的挑战9

第二节 社会性别的分析方法12

一、社会性别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12

二、社会性别的研究方法16

三、本土化的社会性别研究19

第二章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法律22

第一节 法律与社会性别的内在联系23

一、法律在社会性别建构中的作用23

二、社会性别视角提供了衡量法律规范公正性的新尺度24

三、法律中性别平等的含义26

第二节 性别平等法律的实现途径27

一、在立法中构建社会性别影响评价制度27

二、国家暂行特别措施31

三、社会性别预算35

第三章 致力于性别平等的女性主义法学40

第一节 女性主义法学概论41

一、女性主义法学的产生背景41

二、女性主义法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43

第二节 女性主义法学的主要流派44

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法学44

二、文化女性主义法学50

三、激进女性主义法学57

四、后现代女性主义法学63

第三节 女性主义法学对西方立法、司法的影响71

一、在平等就业方面74

二、在女性生育权方面75

三、在性骚扰方面76

分论81

第四章 妇女的参政权81

第一节 妇女参政概述82

一、妇女参政的概念82

二、女性赋权与性别平等参政指标83

第二节 中外妇女参政状况85

一、中国妇女参政现状85

二、全球妇女参政现状86

第三节 妇女参政的法律保障91

一、通过宪法或法律来制定并实施“最低比例制”91

二、通过政党来制定和实施“最低比例制”92

三、对中外妇女参政比例差距的思考93

第五章 生育权99

第一节 生育权的概念、主体及性质100

一、生育权的概念100

二、生育权的主体101

三、生育权的性质101

第二节 对我国有关生育权法律规定的社会性别分析104

一、我国有关生育权的现行法律规定104

二、对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社会性别分析105

第三节 生育权的内容106

一、生育选择权106

二、生育信息知情权107

三、生育安全权108

第四节 生育权的冲突及法律救济109

一、生育权的冲突109

二、生育权冲突的法律救济110

第六章 夫妻财产权114

第一节 夫妻财产权的一般理论115

一、关于夫妻财产权的立法沿革115

二、夫妻财产权的概念及类型117

第二节 女方财产权实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8

一、夫妻共同财产被单方赠与他人118

二、男方在离婚时隐匿财产120

三、剥夺丧偶妇女的继承权121

第三节 对夫妻财产制法律规范的完善思考123

一、对法定夫妻财产权的规范123

二、对约定夫妻财产权的规范127

三、对离婚阶段夫妻财产权的规范128

第七章 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133

第一节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现状分析135

一、农村妇女依法可以享有的土地权益135

二、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需要通过村民自治机制而实现136

三、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落实状况137

四、失地妇女的困境140

第二节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难以得到落实的原因分析142

一、国家法律实体规范层面上的缺失142

二、对村规民约等村民自治规范进行调适机制的缺失147

三、传统习俗和文化对妇女实现土地权益的影响150

第三节 完善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机制的探索与思考153

一、关于成员身份界定问题153

二、关于承包地调整、分割、补偿等问题154

三、关于对村规民约等的纠错机制问题157

第八章 家庭暴力159

第一节 关于家庭暴力的理论160

一、父权制根源160

二、公/私二元划分161

三、排除法则162

四、受虐妇女综合征理论163

第二节 家庭暴力基本知识168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170

二、男人为什么殴打妻子172

三、分手暴力是常见现象173

四、加害人的类型和特征174

五、受害人的行为模式176

第三节 对相关法律的社会性别分析180

一、对相关社会法的社会性别分析180

二、对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的社会性别分析181

三、对刑法相关规定及其适用的社会性别分析185

第四节 关于家庭暴力的法律适用190

一、裁判遵循的逻辑公式190

二、裁判的思路191

第九章 强奸196

第一节 强奸罪定义中的“违背妇女意志”197

一、“妇女意志”及其在认定强奸罪中的地位197

二、妇女对个人意志的表达方式201

三、认定“违背妇女意志”的思维模式202

第二节 嫖宿幼女罪的存废问题204

一、嫖宿幼女罪存在的缺陷205

二、取消嫖宿幼女罪的建议210

第三节 奸淫幼女罪与强奸罪的罪名分立问题212

一、奸淫幼女罪与强奸罪的区别212

二、奸淫幼女罪独立成罪的必要性214

第四节 性犯罪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217

一、性犯罪被害人遭受损害的特征217

二、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219

第五节 域外防治性侵害犯罪的相关立法简介220

一、美国防治儿童性侵害的法律221

二、我国台湾地区“性侵害犯罪防治法”225

第十章 性骚扰229

第一节 性骚扰的界定230

一、性骚扰和职场性骚扰的概念230

二、性骚扰的构成要件233

三、对性骚扰的认知误区234

第二节 性骚扰的分类238

一、职场性骚扰的分类238

二、公共场所性骚扰的分类239

第三节 对性骚扰行为的社会性别分析242

一、性骚扰行为的属性243

二、对性骚扰不同定性的根源及后果245

第四节 我国反性骚扰立法模式的选择248

一、关于我国反性骚扰立法模式之争248

二、《劳动法》规制工作场所性骚扰的法理基础251

三、在侵权法中明确性骚扰的民事赔偿责任257

第十一章 就业性别歧视263

第一节 就业性别歧视的概念、分类和构成要件263

一、就业性别歧视的概念和分类263

二、就业性别歧视的构成要件266

第二节 就业性别歧视的现象及其法律根源270

一、就业性别歧视的现象270

二、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严重的法律根源272

第三节 建构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体系289

一、单性别保护立法模式遭质疑290

二、暂行特别措施不可或缺290

三、设置有效的预防和制止就业性别歧视的机制291

四、充分发挥相关司法解释和判例指导的作用295

第十二章 性倾向歧视298

第一节 性倾向歧视与恐同现象298

一、性倾向歧视的概念298

二、恐同心态及其影响300

第二节 同性恋的罪与非罪302

一、中国的“鸡奸”和西方的“反自然性行为”302

二、国外同性恋非罪化的历程与中国废除“流氓罪”的意义305

第三节 性倾向歧视与性别歧视的关系及立法进路309

一、性倾向歧视与性别歧视的关系309

二、性倾向歧视的立法进路310

第四节 性倾向平等的诉求315

一、平等的表达自由权315

二、同性婚姻合法化316

三、其他平等权319

第十三章 性别视角下的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324

第一节 女性进入法学教育、法律职业的历史325

一、女性被长期排除于法学教育、法律职业之外的原因326

二、女性进入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缓慢进程328

第二节 女性在法学教育、法律职业中的发展331

一、女性在法学院中的人数增加,地位提升331

二、女性在法律职业中的人数不断增加333

三、在学术研究和法学院课程体系及教材方面发生变革333

第三节 法学教育、法律职业中的性别偏见336

一、女性在法律职业中仍属于少数群体336

二、女性在法学教育、法律职业中仍处于金字塔的底部337

三、女性仍是法学教育、法律职业中的“他者”340

第十四章 媒体中的性别歧视349

第一节 媒体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根源351

一、媒体中的性别歧视现象351

二、媒体出现性别歧视的根源352

第二节 消除媒体性别歧视的法律措施355

一、立法明确媒体中性别歧视的定义355

二、健全对于媒体性别歧视的监督机制356

三、增设集团公益诉讼制度对于消除媒体性别歧视意义重大359

第十五章 性别歧视诉讼中的证明361

第一节 性骚扰案件中的证据收集与认定问题362

一、性骚扰案件证据的收集363

二、性骚扰案件证据的认定366

第二节 性别歧视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369

一、性骚扰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370

二、就业歧视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371

第三节 美国相关法律规定借鉴374

一、否定被告提供的证明原告以前性行为历史的证据资料之可采性374

二、强化对于律师取证权的制度性保障375

三、确定当事人的证据出示义务377

第十六章 性别歧视的公益诉讼和集团诉讼380

第一节 公益诉讼与集团诉讼的基本知识381

一、什么是公益诉讼381

二、什么是集团诉讼382

三、公益诉讼与传统民事诉讼的区别383

四、公益诉讼产生的重要背景385

第二节 外国性别歧视公益诉讼的法律保障387

一、欧盟反性别歧视公益诉讼的法律保障387

二、美国反性别歧视公益诉讼的法律保障389

三、外国反性别歧视公益诉讼的普适经验390

第三节 中国性别歧视公益诉讼面临的困境及出路392

一、中国性别歧视公益诉讼面临的困境392

二、我国建立性别歧视公益诉讼需要破解的基本问题393

主要参考书目399

后记4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