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毛泽东著作选读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毛泽东著作选读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3684302.jpg)
-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1001·1383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89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毛泽东著作选读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七部分)1
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一九二一年一月)1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九二六年三月)4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九二七年三月)11
农民问题的严重性11
组织起来12
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13
“糟得很”和“好得很”14
所谓“过分”的问题16
所谓“痞子运动”17
革命先锋18
在中央紧急会议上的发言(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23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25
关于单纯军事观点26
关于极端民主化28
关于非组织观点30
关于绝对平均主义31
关于主观主义32
关于个人主义33
关于流寇思想35
关于盲动主义残余36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九三○年一月五日)37
反对本本主义(一九三○年五月)48
一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48
二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49
三 反对本本主义50
四 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51
五 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52
六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54
七 调查的技术56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59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65
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65
民族统一战线75
人民共和国80
国际援助86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三六年十二月)88
第一章 如何研究战争88
第一节 战争规律是发展的88
第二节 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92
第三节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93
第四节 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97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102
第三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106
第一节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106
第二节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是什么107
第三节 由此产生我们的战略战术111
第四章 “围剿”和反“围剿”--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112
为徐特立六十岁生日写的贺信(一九三七年一月三十日)118
实践论(一九三七年七月)120
矛盾论(一九三七年八月)137
一 两种宇宙观138
二 矛盾的普遍性143
三 矛盾的特殊性147
四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160
五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68
六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175
七 结论178
反对自由主义(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180
给雷经天的信(一九三七年十月十日)184
论持久战(一九三八年五月)186
问题的提起186
问题的根据195
驳亡国论198
妥协还是抗战?腐败还是进步?203
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206
为什么是持久战?209
持久战的三个阶段212
犬牙交错的战争221
为永久和平而战225
能动性在战争中228
战争和政治230
抗日的政治动员231
战争的目的233
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235
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239
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250
消耗战,歼灭战254
乘敌之隙的可能性258
抗日战争中的决战问题260
兵民是胜利之本263
结论268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271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272
共产党员在民族战争中的模范作用273
团结全民族和反对民族中的奸细分子275
扩大共产党和防止奸细混入276
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党的独立性277
照顾全局,照顾多数及和同盟者一道工作278
干部政策279
党的纪律281
党的民主282
我们的党已经从两条战线斗争中巩固和壮大起来283
当前的两条战线斗争285
学习286
团结和胜利289
中国的特点和革命战争(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290
青年运动的方向(一九三九年五月四日)295
《共产党人》发刊词(一九三九年十月四日)305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一日)319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九年十二月)322
第二章 中国革命322
第一节 百年来的革命运动322
第二节 中国革命的对象323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任务327
第四节 中国革命的动力328
第五节 中国革命的性质338
第六节 中国革命的前途341
第七节 中国革命的两重任务和中国共产党343
纪念白求恩(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345
新民主主义论(一九四○年一月)348
一 中国向何处去348
二 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349
三 中国的历史特点349
四 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352
五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359
六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365
七 驳资产阶级专政367
八 驳“左”倾空谈主义371
九 驳顽固派374
一○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378
一一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384
一二 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特点386
一三 四个时期389
一四 文化性质问题上的偏向394
一五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97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一九四○年三月十一日)401
论政策(一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411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九四一年三月、四月)465
序465
跋468
改造我们的学习(一九四一年五月)471
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六日)481
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一九四一年)485
整顿党的作风(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487
反对党八股(一九四二年二月八日)506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九四二年五月)523
引言523
结论529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一九四二年十二月)557
必须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一九四二年十二月)563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567
学习和时局(一九四四年四月十二日)573
为人民服务(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587
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589
愚公移山(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一日)596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600
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一九四六年八月)613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618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624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九四八年四月二日)644
关于健全党委制(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日)649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651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668
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674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689
不要四面出击(一九五○年六月六日)694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698
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九五三年十二月)704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一九五四年六月十四日)706
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714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五日)717
论十大关系(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720
一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721
二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723
三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724
四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726
五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729
六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32
七 党和非党的关系733
八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735
九 是非关系738
十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740
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一九五六年八月二十四日)745
纪念孙中山先生(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754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756
一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756
二 肃反问题770
三 农业合作化问题773
四 工商业者问题776
五 知识分子问题778
六 少数民族问题781
七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782
八 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783
九 关于少数人闹事问题791
十 坏事能否变成好事?793
十一 关于节约795
十二 中国工业化的道路796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一九五七年三月)799
又红又专(一九五八年一月)803
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一日)806
党内通信(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九日)810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六二年一月三十日)814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九六三年五月)839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一九六五年)842
采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842
向群众的实践请教844
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845
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846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847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一九六三年九月、一九六四年十二月)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