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佛教逻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俄)舍尔巴茨基著;宋立道,舒晓炜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78139;978710008242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679页
- 文件大小:101MB
- 文件页数:70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佛教逻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书名缩写1
前言2
绪论5
1.何谓佛教逻辑5
2.逻辑在佛教史上的地位7
3.佛教哲学的第一阶段8
4.佛教哲学的第二阶段12
5.佛教哲学的第三阶段16
6.佛教逻辑在印度哲学中的地位19
7.陈那之前的佛教逻辑34
8.陈那的生平39
9.法称的生平42
10.法称的著作44
11.《量评释论》各品的顺序45
12.释文派的诸注家48
13.迦湿弥罗派或阐义派48
14.第三派或明教派的注家51
15.后佛教逻辑和印度唯名论与实在论的斗争56
16.中国和日本的佛教逻辑62
17.西藏和蒙古的佛教逻辑64
第一部分 实在与知识71
1.佛教逻辑的范围和目的71
2.何谓知识来源74
3.认识和识别76
4.真理的检验78
5.实在论与佛教的经验观81
6.两种真实82
7.知识来源的两重性85
8.认识活动的界限——教条主义和批判主义89
第二部分 可感知的世界97
第一章 刹那存在论97
1.问题的提出97
2.实在是能动的99
3.从时空同一性而来的论证102
4.持续性与广延性是非实在的105
5.直接感知(现量)的论证107
6.识别并不能证明持续性108
7.从分析存在概念而来的论证109
8.从分析非存在概念而来的论证112
9.寂护的公式117
10.变化与消灭118
11.运动是非连续的120
12.消亡是先天规定的124
13.从矛盾律演绎出来的刹那性126
14.点刹那是一种实在吗——微分法129
15.瞬时性理论的历史132
16.欧洲的类似理论139
第二章 因果关系145
1.功能相依的因果关系145
2.因果律的公式148
3.因果性与实在性是同一的151
4.两种因果性152
5.因之多重性154
6.因的无穷性157
7.因果性和自由意志160
8.缘起的四种意义163
9.欧洲的类似理论170
第三章 感觉认识(现量)175
1.现量的定义175
2.法称的实验179
3.现量与虚妄(错乱)183
4.现量(直觉)的种类192
5.印度哲学中现量观的历史202
6.欧洲的类似理论208
第四章 终极实在216
1.何谓终极实在?216
2.个别者是终极的实在218
3.实在不可言说221
4.实在产生生动的表象222
5.终极实在是能动的225
6.单子与原子226
7.实在即肯定229
8.反对的意见230
9.实在观的演化233
10.欧洲的类似理论236
第三部分 构造的世界245
第一章 判断245
1.纯感知向概念活动的过渡245
2.知性的第一步250
3.何谓判断252
4.判断与概念的综合255
5.判断及命名256
6.范畴258
7.被视为分析的判断261
8.在客观上有效的判断263
9.判断论的历史266
10.欧洲的类似理论270
第二章 比量275
1.判断与推理275
2.三项278
3.关于比量的种种定义281
4.比量与比量果(推理与结果)283
5.比量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的知识285
6.理由的三个方面(因三相)288
7.法称论关系293
8.两种依赖关系296
9.分析的与综合的判断298
10.最终的范畴表300
11.范畴表中的各项是互相排斥的吗303
12.佛教的关系表是穷尽的吗305
13.共相一般与必然性判断309
14.纯知性的使用界限312
15.比量观的历史轮廓314
16.欧洲的类似理论319
第三章 为他比量(三段论式)327
1.定义327
2.为他比量的各支331
3.比量形式与归纳334
4.三支比量式的格336
5.三支比量式的价值341
6.对被视为为他比量的三支论式的历史简述345
7.欧洲的与佛教的推论式351
第四章 逻辑谬误380
1.分类380
2.与实在相违的谬误(不成因过)388
3.矛盾理由的谬误(相违因过)392
4.不确定理由的谬误(不定因过)395
5.二律背反的谬误(相违决定因过)399
6.法称的补充401
7.历史404
8.欧洲逻辑中的类似理论420
第四部分 否定433
第一章 否定性的判断433
1.否定的本质433
2.否定是一种比量437
3.否定性三支论式的格和简单否定格442
4.其他的十种格式448
5.否定的意义457
6.仅存于经验范围中的矛盾性与因果性459
7.关于超感觉对象的否定460
8.这种理论在印度的发展464
9.欧洲的类似理论468
第二章 矛盾律480
1.矛盾的起源480
2.逻辑矛盾482
3.能动的对立485
4.别性律490
5.对矛盾律和别性律的不同表述492
6.印度其他派别的矛盾观495
7.欧洲的类似理论498
第三章 共相(一般)531
1.事物的静止的一般性被行动的相似性所代替531
2.关于共相问题的历史537
3.欧洲的类似理论540
第四章 辩证法547
1.陈那的名言论547
2.胜主慧论名言的否定意义553
3.寂护和莲花戒论语词的否定意义565
4.佛教辩证法发展的历史简述572
5.欧洲的类似理论578
第五部分 外部世界的真实性611
1.何谓真实611
2.何谓外在613
3.三个世界615
4.批判的实在论616
5.终极的一元论619
6.观念论620
7.陈那论外部世界的非真实性627
8.法称破斥唯我论的短论630
9.外部世界的实在性问题的历史634
10.欧洲的类似理论640
11.印度—欧洲关于外部世界实在性的讨论会648
结论660
专用名索引662
逻辑主题索引669
附录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