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浮游生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浮游生物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3749331.jpg)
- 袁浣编著 著
- 出版社:
- ISBN:9579511004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浮游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图 海洋生物生态分区图1
第一章 水产生物的生态3
第一节 水栖生物的生活方式3
第一篇 浮游生物学概说3
第2图 海洋及食物链6
第4图 植物性浮游生物7
第3图 动物性浮游生物7
第三节 浮游生物之分布8
第二节 浮游生物与水产业之关系8
第2图表 长须虫之昼夜垂直移动9
第1图表 纬度与浮游生物数量调查表9
第五节 浮游生物之繁殖10
第四节 浮游生物之营养10
第3图表 蒲林湖浮游生物数量之月变化11
第5图 微尘子母虫及其冬卵12
第六节 浮游生物之习性12
第二章 浮游的原理15
第一节 水界中的生活环境15
第6图 水中之物质循环模式图16
第二节 漂浮生活的理论20
第三节 浮游的生理适应21
第10图 Difflugia(原生动物浮游变形虫)22
第9图 Corethra(摇蚊幼虫)22
第8图 Chaetoceras socialis(矽藻类)22
第7图 Anabaena sp.(蓝色藻类)22
第11图 Arcella(原生动物浮游变形虫)23
第13图 银轮水母24
第12图 Coscinodiscus(矽藻类)24
第15图 Sagitta hexaptera(毛颚类)24
第14图 Synedra(矽藻类)24
第16图 Lucifer sp.(十脚目无鳃糠虾)25
第17图 Chaetoceras(矽藻类)25
第18图 Orni thocercus(带鞭类)25
第19图 Calocalanus(桡脚类)25
第20图 Asterionella(矽藻类)26
第21图 Melosira(矽藻类)26
第22图 海梭(皮囊类)26
第四节 浮游的生态适应27
第23图 英国Cardigan湾浮游生物之季节变化27
第五节 浮游的形态适应28
第24图 长角铠鞭虫(藻)29
第25图 龟甲轮虫之季节变异30
第27图 海水中盐分与叶脚类Artemia salina体形变异之关系31
第26图 微尘子之季节变异31
第4图表 叶脚类Artemia salina之腹长与头胸长之百分比和海水比重之关系32
第三章 浮游生物的立体分布35
第一节 垂直分布与垂直运动的形成35
第二节 光线垂直分布与浮游生物垂直分布之关系37
第5图表 地中海矽藻虫藻浮游生物之垂直分布38
第6图表 美国Maine湾之矽藻垂直分布39
第7图表 海水中光之垂直分布40
第8图表 Windermere湖上5米层内之浮游生物数与植物分布极限深度(4.3米)内光之强度比较曲线图表41
第9图表 Plymauth外海Macroplankton之白昼垂直分布42
第10图表 朴利茅斯外海长须虫及箭虫之垂直分布与日光之关系42
第11图表 百分照度曲线与浮游生物垂直分布的关系43
第28图 D.S.L.(深散乱层)44
第29图 裂脚目糠虾类Euphausia一种45
第12图表 D.S.L之白天变化45
第31图 长鳍鲔鱼场所现D.S.L与鲔群之日间变位46
第30图 D.S.L.与濑付性鲔群之位置关系46
第三节 垂直分布的概观47
第32图 冠水母(Atolla wyvillei)48
第33图 多毛类浮游沙蚕:赤眼浮蚕(Alciopa Cantrainni)49
第34图 浮蚕Tomopteris pacifica49
第35图 菱贝(Clio pyramidatu)与龟贝(介)(Cavo-lina trispinosa)50
第38图 原索动物半筋目大海梭 Salpa vagina51
第36图 发光海鞘 Pyrosoma at lanticum51
第37图 原索动物环筋目:海樽 Doliolum nationlis51
第四节 水流与浮游生物之分布52
第39图 涌流区域之生产状态53
第五节 浮游生物的水块标示54
第13图表 海流水系之浮游植物指标56
第六节 浮游生物形成的特殊水块57
第14图表 台湾沿岸内湾之养殖种苗与水块指标57
第40图 赤潮生物Gymnodinium brevis之浮游形态59
第41图 养鳗池中之浮游植物61
第42图 养鳗池中之浮游动物62
第七节 浮游生物的遗骸63
第一节 浮游生物学的术语和生态群69
第一章 浮游生物的分类69
第二篇 浮游生物各论69
第二节 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71
第43图 水栖生物食物连锁71
第44图 水产生产金塔72
第45图 水轮虫Hydatina senta73
第46图 有尾类皮家虫Oikopleura diocia73
第47图 浮游生物之类型图75
第一节 浮游性矽藻通性77
第二章 单细胞浮游植物77
第48图B Biddulphia mobilensis之小胞子形成78
第48图A 矽藻之缩小分裂图78
第48图C 矽藻壳模型图79
第48图D 矽藻壳形解析图80
第50图 Thalassiosira属81
第49图 矽藻分类图81
第51图 Biddulphia属82
第二节 浮游矽藻之典型82
第52图 Chaetoceras属之模型图83
第53图 Chaetoceras属矽藻(a.b.c.d.e.f)84
第54图 Skaletonema costatum85
第57图 Aster ionella japonica CLEVE86
第56图 弧形矽藻Eucampia zoodiacus CLEVE86
第55图 Thalassithrix nilzschioides Grun86
第59图 Coscinodisus gigas89
第58图 Rhizosolenia hebetata89
第三节 浮游性蓝色藻类通性90
第60图 蓝藻类分类图91
第61图 青粉之一种Microcystis oeruginosa92
第62图 红海蓝藻Trichodesmium erythracum EHRENB92
第四节 浮游蓝藻之典型92
第63图 绿藻类93
第五节 浮游绿色藻类通性93
第64图 新月藻之(A)94
第六节 淡水浮游绿藻之典型94
构造(B)细胞分裂95
第65图 新月藻C.parvula之接合生殖96
第66图 原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之发育97
第三章 介乎动植物间之单细胞浮游生物99
第一节 介乎动植物间浮游生物之通性99
第67图 动植物中间性之涡鞭毛藻(虫)类99
第二节 介乎动植间之浮游生物之典型101
第68图 夜光虫Noctiluca101
第69图 眼虫Euglena(植物鞭毛类Euglenneae族,动物属有毛虫Euglena目)之构造102
第70图 团藻Volrox glohator(植物属绿藻类Volvocaeles族,动物属原生动物有毛虫类藻鞭毛虫目)之生殖103
第71图 带鞭毛类模式图104
第72图 Gymuodinium abbreviatum KOFOID SWEZY105
第73图 G.aeruginosum STEIN106
第74图 G.fusus等之形态(a.b.c.d.e.)107
第75图 盔形虫(藻)Peridinium conicum(GARM)之铠板数法108
第76图 长角铠鞭藻(虫)类Ceratium109
第76图F 长角铠鞭虫之显微照相111
第77图 Monas sp.113
第四章 单细胞浮游动物113
第一节 单细胞浮游动物之通性113
第78图 白点虫Ichthyophthirius mnltiflüs FOUGUET114
第79图 浮游性伪足虫类114
第二节 单细胞浮游动物之典型115
第80图 放射虫Acanthrometron pellucidum J.MULLER116
第81图 浮游有孔虫——浮珠螺117
第82图 太阳虫Actinophrys sol.O.F.Müller118
第83图 挺挺虫Tintinnopsis tampanula119
第84图 挺挺虫类(a.b.c.d.)120
第二节 腔肠类浮游动物及其典型123
第一节 通性123
第五章 多细胞浮游动物终生型类123
第85图 吊钟水母Aglantha digitalis HAECKEL构造图124
第86图 罩钟水母A.bemistoma PERON et LESUEUR125
第三节 轮虫类浮游动物及其典型126
第88图 独脚水母Hybocodon prolifer AGASSIZ126
第87图 盘形水母Obelia geniculata ALLMAN126
第90图 鼠轮虫(Rattulus capucinus)127
第89图 淡水产泥轮虫(Synchaeta stylata)127
第92图 龟甲轮虫(Anuraea coehlaris)128
第91图 筋纹轮虫(Ploesoma truneatum)128
第93图 轮虫体制129
第94图 双尾龟甲轮虫Keratella aculeata Ehrenberg131
第95图 长刺轮虫Notholca longispina(Hellicott)131
第97图 缸轮虫Brachionus bakeri O.F müller132
第96图 囊轮虫Asplauchna priodonta Gosse132
第四节 毛颚类浮游动物及其典型133
第98图 羽状腕轮虫Polyarthra platyptera133
第99图 箭虫体制图134
第100图 箭虫Sagitta bipunctata之头部136
第五节 甲壳类桡脚目浮游动物及其典型137
第101图 常见水产浮游甲壳类动物138
第102图 重要桡脚类139
第103图 长须虫(Calanus he lgolandicus CLANS)之体制140
第104图 长须虫(C.finmarchicus)142
第106图 长须虫(Calanus caistatus)143
第105图 长须虫(Centropages bradyi)143
第107图 剑水?(Cyclops fusus Jurine)体制144
第108图 剑水?(C.leuckartu SARS)146
第六节 甲壳类枝角目浮游动物及其典型147
第109图 长刺微尘子(Daphnia longispina O.F.Müller)148
第111图 微尘子之胸肢及末端爪149
第110图 微尘子(Daphnia pulex)之体制149
第112图 大眼水?(Evadne Nordmanni Loven)之体制150
第七节 甲壳类裂脚目浮游动物及其典型152
第112-1图 南极虾(Euphausia superba)153
第六章 多细胞浮游动物幼虫期型类155
第一节 通性155
第113图 钵水母之幼虫Ephyra157
第114图 花虫类之幼虫Arachnactis157
第116图 涡虫类之幼虫Miiller's larva158
第115图 蛇尾类之幼虫Ophinopluteus158
第117图 多毛类鳞虫之幼虫Polychaste larva159
第118图 多毛类後期幼虫Polychaste larva159
第119图 多毛类Trochophara之幼虫160
第120图 星虫Trochophara(Sipuncroidca)之幼虫160
第121图 帚虫之幼虫Actinotrocha161
第122图 腕足类(三弦琴贝)之幼虫161
第123图 苔藓虫之体芽胞Stutoblast162
第124图 软体类动物之担轮子Trochophora162
第126图 甲壳类口脚目之幼虫Erichthus163
第125图 软体动物之被面子Veliger163
第127图 甲壳类口脚目之幼虫Erichthoidina164
第128图 甲壳类口脚目之幼虫Alima164
第129图 甲壳类软脚目之幼虫Protozo?a165
第130图 甲壳类长尾亚目及短尾亚目之幼虫Zo?a165
第132图 龙虾类之特殊变态幼虫Phyllosoma166
第131图 长尾亚目之糠虾期幼虫Mysis stage166
第134图 短尾类之跼眼幼虫Zoea(Brachiura)167
第133图 甲壳类之肢脚幼虫Nanpleus167
第136图 海鞘类之幼虫Appendicularia stage168
第135图 藤壶类之幼虫168
第138图 鱼类无足目之变态鱼苗Leptocephalus169
第137图 原索动物肠鳃类之幼虫 Tornaria169
第二节 幼虫期浮游生物之典型170
第139图 紫海胆之幼虫Echinoplnteus172
第140图 虱目鱼苗体制172
第二节 浮游生物试验和研究之重要177
第一节 海洋湖沼的生产力177
第一章 试验和研究之目的177
第三篇 浮游生物学的试验和研究177
第三节 浮游生物试验之实施178
第141图 珠形海鞘(Oikopleura)180
第四节 浮游生物之研究181
第一节 采集工具183
第二章 浮游生物的采集法183
第142图 表层采集用浮游生物采集网183
第143图 浮游生物采集网用网衣之编结184
第144图 浮游生物采集网布裁剪法186
第146图 开闭采集网187
第145图 汉生式定量采集网187
第146-1图 浮游生物采集实地作业图188
第147图 浮游生物采集用抽水装置190
第三节 垂直采集法191
第二节 水平采集法191
第148图 浮游生物连续采集器192
第149图 水平采集器构造192
第150图 两种垂直采集法193
第四节 Collection of Plankton Samples(浮游生物采集)实习194
第15图表 台北淡水河河口生态区、浮游动物之种类及数量时间上之变化196
第16图表 台北淡水河河口生态区、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分布上之变化197
第17图表 浮游生物采集纪录卡198
第三章 浮游生物定量研究法199
第一节 浮游生物的定量研究199
第二节 浮游生物的定量法199
第151图 浮游生物排水容积测定器200
第三节 个数测定法201
第152图 稀释瓶201
第153图 ZWICKERT计数盘202
第四节 培养计数法205
第18图表 示例藻水之六种浓度之实测吸光数及其相对浓度C.C.之细胞数与理论计算数据207
第19图表 示例藻水四种浓度(AB瓶太稀未秤)之实测之吸光数及其相对浓度之乾重g与理论数据207
第20图表 示例藻水(绿藻)之波长测定表208
第21图表 细胞数与吸光数之关系表209
第22图表 乾重与吸光数之关系表210
第154图 海阳号水产调查船1966年7月21~25日台湾海峡浮游生物分布调查定量图211
第155图 海阳号水产调查船1966年7月21~25日台湾海峡渔场浮游生物定性定量分析与渔场调查图212
第156图 海阳号水产调查船1966年8月22~30日台湾海峡渔场浮游生物定性定量分析与渔场调查图213
第四章 浮游生物的标本217
第一节 固定标本217
第二节 染色标本218
第五章 浮游生物的培养和养殖法219
第一节 浮游生物的功用219
第157图 浮游植物制造有机食粮示意图220
第二节 单细胞浮游植物培养法220
第158图 培养液之动静与所生矽藻群体之不同223
第三节 介乎动植物间之微小浮游生物之培养223
第四节 浮游动物及幼虫期浮游动物之养殖225
第23图表 微尘子养殖施肥量226
第159图 虾类孵化器227
第160图 丰年虾(Artemia salina L.)228
附录 浮游生物图集229
一、矽藻类230
二、蓝色藻类及绿色藻类236
三、动植物中间生物及原生动物238
四、原生动物246
五、水母类250
六、轮虫类254
七、箭虫类258
八、多毛类260
九、桡脚类262
十、叶脚类276
十一、其他甲壳类280
十二、软体动物284
十三、被囊类286
十四、变态幼虫290
十五、鱼卵苗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