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区域海洋学 海洋地质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区域海洋学 海洋地质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6/30315217.jpg)
- 李永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0278256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47页
- 文件大小:222MB
- 文件页数:569页
- 主题词:区域地理学-海洋学-中国;海洋地质学-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区域海洋学 海洋地质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渤海3
第1章 物质输运与现代沉积过程3
1.1入海河流物质通量及其变化规律3
1.2悬浮物质浓度分布与变化特征5
1.2.1平面分布5
1.2.2垂直分布7
1.3悬浮物质组成及来源10
1.3.1悬浮物质组成10
1.3.2悬浮体颗粒有机碳/氮的分布规律11
1.3.3悬浮物质来源12
1.3.4黄河入海泥沙的扩散趋势12
第2章 表层沉积与区域分布特征14
2.1沉积物粒度组成及其分布14
2.1.1粒度定义及分析技术14
2.1.2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15
2.1.3沉积物粒度参数分布特征16
2.1.4沉积物类型分布特征17
2.2沉积物的矿物特征18
2.2.1碎屑矿物18
2.2.2黏土矿物22
2.3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25
2.3.1常量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特征25
2.3.2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特征29
2.4沉积物微体古生物特征31
2.4.1有孔虫31
2.4.2介形虫33
2.4.3孢粉34
2.4.4硅藻35
2.5沉积作用与沉积环境36
2.5.1沉积速率36
2.5.2沉积物质输运趋势38
2.5.3现代沉积环境与沉积特征分析41
第3章 浅地层结构与古环境演变44
3.1晚第四纪地层划分及特征44
3.1.1晚第四纪地层划分44
3.1.2晚第四纪地层特征45
3.2浅地层剖面层序划分及地质解释47
3.2.1浅地层剖面层序划分47
3.2.2浅地层剖面层序特征及地质解释47
3.3单道地震剖面层序划分及地质解释48
3.3.1地震层序划分48
3.3.2地震层序特征及地质解释49
3.4晚第四纪以来沉积地层的时空分布特征52
3.4.1主要时期沉积地层的厚度变化特征52
3.4.2晚第四纪以来沉积中心的迁移演化趋势52
3.5晚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53
第4章 地质构造与沉积盆地演化55
4.1基底性质与盖层特征55
4.1.1基底性质55
4.1.2盖层特征56
4.2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57
4.2.1断裂构造体系57
4.2.2主要断裂构造58
4.2.3岩浆活动60
4.3构造单元划分61
4.3.1区域构造单元划分61
4.3.2主要构造单元特征61
4.4沉积盆地及其构造演化65
4.4.1前新生代构造演化65
4.4.2新生代构造演化65
第5章 深部结构与地球动力过程67
5.1地球物理场特征67
5.1.1重力场特征67
5.1.2地磁场特征68
5.1.3地温场特征69
5.2地壳结构70
5.2.1地壳厚度70
5.2.2上地幔—岩石圈结构71
5.3构造应力场特征72
5.4构造演化的动力学机制73
5.4.1渤海盆地的形成机制探讨73
5.4.2华北克拉通破坏与渤海构造演化74
第6章 油气资源与矿产资源评价76
6.1油气资源76
6.1.1渤海海域盆地基本油气地质条件76
6.1.2渤海海域油气资源规模与远景分析83
6.2砂矿资源85
6.2.1渤海滨海砂矿85
6.2.2渤海浅海砂矿资源86
第2篇 黄海99
第7章 物质输运与现代沉积过程99
7.1入海河流物质通量及其变化规律100
7.1.1黄海周边的河流及其悬沙通量变化100
7.1.2河流物质输入对黄海沉积物分布的控制101
7.2悬浮物质浓度分布与变化特征103
7.2.1悬浮体浓度的平面分布与季节性变化103
7.2.2 POC和沉积物有机碳δ 13 C值的平面分布特征107
7.3沉积动力学特征109
7.3.1沉积动力环境109
7.3.2环流泥质沉积的形成过机制110
7.3.3潮流沙脊沉积体系形成的动力过程112
第8章 表层沉积与区域分布特征114
8.1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及其分布114
8.1.1沉积物粒度组分分布特征114
8.1.2沉积物粒度参数分布特征116
8.1.3沉积物类型分布特征118
8.1.4表层沉积物分区120
8.2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及其分布123
8.2.1碎屑矿物特征及组合123
8.2.2黏土矿物组成及分布特征127
8.3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130
8.3.1常量元素分布特征130
8.3.2微量元素分布特征134
8.3.3元素地球化学控制因素分析136
8.4沉积物微体古生物特征137
8.4.1有孔虫137
8.4.2介形虫139
8.4.3孢粉139
8.4.4藻类140
8.5沉积物模式与物质来源分析141
8.5.1北黄海141
8.5.2南黄海142
第9章 浅地层结构与古环境演化145
9.1第四系内部界限及地层特征145
9.1.1第四系内部界限145
9.1.2地层特征145
9.2浅地层剖面层序划分及地质解释149
9.2.1南黄海海域149
9.2.2北黄海海域150
9.3单道地震剖面层序划分及地质解释151
9.3.1南黄海海域151
9.3.2北黄海海域153
9.4埋藏古河道和古三角洲154
9.4.1埋藏古河道154
9.4.2古三角洲155
9.5第四纪环境演化156
第10章 地质构造与沉积盆地演化158
10.1基底性质与盖层特征158
10.1.1基底性质158
10.1.2盖层特征159
10.2断裂构造与岩浆活动160
10.2.1断裂构造体系160
10.2.2主要断裂构造161
10.2.3岩浆活动166
10.3构造单元与区域分布167
10.3.1构造单元划分167
10.3.2主要构造单元特征167
10.4构造演化177
10.4.1北黄海构造演化177
10.4.2南黄海构造演化178
第11章 深部结构与地球动力过程181
11.1地球物理场特征181
11.1.1重力场特征181
11.1.2地磁场特征182
11.1.3地温场特征185
11.2地壳结构186
11.2.1地壳厚度186
11.2.2 P波速度结构186
11.3构造应力场190
11.3.1现代构造应力场分析190
11.3.2新近纪以来构造变形揭示的南黄海应力场演化190
11.4构造演化的动力学机制193
11.4.1北黄海193
11.4.2南黄海193
11.4.3苏鲁造山带195
第12章 油气资源与矿产资源评价196
12.1概述196
12.2陆架石油资源196
12.2.1研究现状196
12.2.2南黄海盆地的生储盖组合198
12.2.3南黄海地区油气勘探现状200
12.2.4南黄海地区油气资源评价概况202
12.3滨海砂矿资源202
12.3.1北黄海砂矿资源带202
12.3.2南黄海砂矿资源带204
第3篇 东海215
第13章 物质输运与现代沉积过程215
13.1入海河流物质通量及其变化规律215
13.1.1长江入海水、沙通量及其变化规律216
13.1.2钱塘江入海水、沙通量及其变化规律217
13.1.3浙闽山溪性河流的水、沙通量及其变化规律218
13.1.4台湾沿岸河流的水、沙通量及其变化规律221
13.2悬浮物质浓度分布与变化特征223
13.2.1平面分布223
13.2.2垂向分布225
13.2.3时间变化227
13.3悬浮物质输运与现代沉积过程228
13.3.1主要河口悬浮物质输运和现代沉积过程228
13.3.2陆架区的物质输运与现代沉积过程232
13.3.3冲绳海槽的物质输运与现代沉积过程234
第14章 表层沉积特征与区域分布特征236
14.1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及其分布236
14.1.1沉积物粒级组分的分布特征236
14.1.2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分布特征238
14.1.3表层沉积物类型及其分布规律239
14.2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及其分布240
14.2.1碎屑矿物的组成及其分布240
14.2.2黏土矿物的组成及其分布245
14.3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248
14.3.1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248
14.3.2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及组合分区253
14.4沉积物微体古生物特征256
14.4.1有孔虫257
14.4.2介形虫260
14.4.3钙质超微化石260
14.4.4硅藻261
14.5东海的沉积速率262
第15章 浅地层结构与古环境演化264
15.1晚第四纪地层划分、特征及区域对比264
15.1.1地层划分264
15.1.2地层特征265
15.1.3区域地层对比267
15.2浅地层层序划分及其地质解释270
15.2.1浅地层剖面层序划分270
15.2.2层序特征与地质解释271
15.3单道地震剖面地震层序划分及其特征274
15.3.1东海陆架274
15.3.2冲绳海槽地震层序特征及其地质解释276
15.4地震相分析与沉积体系278
15.4.1地震相分析278
15.4.2沉积体系特征281
15.5古环境演化284
15.5.1新近纪沉积环境的演化284
15.5.2第四纪沉积环境的演变284
第16章 地质构造与沉积盆地演化287
16.1基底性质与盖层特征288
16.1.1基底性质288
16.1.2沉积盖层特征288
16.2断裂构造与岩浆活动292
16.2.1断裂构造292
16.2.2岩浆活动294
16.3构造单元与区域分布297
16.3.1构造单元划分297
16.3.2陆架盆地特征297
16.3.3钓鱼岛隆褶带特征298
16.3.4冲绳海槽构造特征298
16.4沉积盆地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演化299
16.4.1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特征299
16.4.2东海陆架盆地东部坳陷带特征300
16.4.3冲绳海槽盆地特征300
16.4.4构造演化成因机制探讨302
第17章 深部结构与地球动力过程303
17.1地球物理场特征303
17.1.1重力场特征303
17.1.2磁力场特征305
17.1.3海底热流特征307
17.2地壳结构312
17.3构造应力场315
17.3.1构造应力分析315
17.3.2应力场分布规律320
17.4区域构造演化的动力学机制324
第18章 油气资源与矿产资源评价327
18.1油气资源327
18.1.1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地质条件327
18.1.2冲绳海槽盆地油气地质条件332
18.1.3东海油气资源规模与远景分析332
18.2砂矿资源335
18.2.1东海滨海砂矿335
18.2.2东海浅海砂矿资源336
18.3热液矿产资源338
18.3.1热液活动区的分布338
18.3.2热液矿床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339
18.3.3热液矿产资源潜力评价341
18.4天然气水合物资源342
18.4.1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成矿地质背景342
18.4.2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分布343
18.4.3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评价343
第4篇 南海359
第19章 物质输运与现代沉积过程359
19.1入海河流物质通量及其变化规律359
19.1.1珠江入海水、沙通量及其变化规律359
19.1.2华南其他主要入海河流的水、沙通量及其变化规律362
19.1.3南海其他主要入海河流的水、沙通量及其变化规律363
19.2悬浮物质浓度分布与变化特征365
19.2.1平面分布365
19.2.2垂向分布367
19.2.3时间变化369
19.3悬浮物质输运与现代沉积过程371
19.3.1主要河口悬浮物质输运与现代沉积过程371
19.3.2陆架、陆坡区的悬浮物质输运与现代沉积过程372
19.3.3南海海盆的悬浮物质输运与现代沉积过程374
第20章 表层沉积与区域分布特征379
20.1沉积物粒度组成与分布379
20.1.1沉积物粒度组成与分布379
20.1.2粒度参数特征382
20.1.3沉积物类型及分布特征383
20.2沉积物矿物特征与分布387
20.2.1碎屑矿物387
20.2.2黏土矿物389
20.3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397
20.4沉积物微体古生物特征403
20.4.1有孔虫403
20.4.2介形虫407
20.4.3放射虫408
20.4.4钙质超微化石410
20.4.5硅藻411
20.5沉积作用与物质来源412
20.5.1南海陆架沉积作用413
20.5.2南海陆坡沉积作用414
20.5.3南海海盆沉积作用415
20.5.4物质来源与沉积速率415
第21章 浅地层结构与古环境演化418
21.1晚第四纪地层划分、特征及区域对比418
21.1.1地层划分418
21.1.2地层特征418
21.1.3区域地层对比427
21.2浅地层剖面、地震剖面层序划分431
21.2.1南海北部区域层序划分431
21.2.2南海南部海区434
21.3地震相与沉积相435
21.4新近纪以来沉积环境的演变437
21.4.1南海北部沉积环境演化437
21.4.2南海西部和南部沉积环境演化440
第22章 地质构造与沉积盆地演化441
22.1基底性质与盖层特征441
22.1.1基底性质444
22.1.2盖层特征445
22.2断裂构造与岩浆活动447
22.2.1断裂构造447
22.2.2岩浆活动452
22.3构造单元与区域分布457
22.3.1构造单元划分457
22.3.2北部大陆架裂陷构造带457
22.3.3西部大陆边缘走滑构造带458
22.3.4南部大陆边缘碰撞构造带460
22.3.5东部边缘俯冲构造带461
22.3.6中央海盆构造区462
22.4沉积盆地特征与海盆构造成因464
22.4.1南海主要沉积盆地分布及其特征464
22.4.2南海海盆演化历史477
22.4.3海盆成因机制探讨479
第23章 深部结构与地球动力过程481
23.1地球物理场特征481
23.1.1重力异常特征481
23.1.2磁力异常特征485
23.1.3海底热流分布特征488
23.2地壳结构490
23.2.1地壳厚度490
23.2.2纵波速度结构492
23.2.3面波层析成像498
23.3构造应力场499
23.3.1构造应力作用特征499
23.3.2构造应力分布特征500
23.3.3构造应力场的动力背景502
23.4区域构造动力学机制503
23.4.1南海成因机制503
23.4.2构造演化背景505
23.4.3构造演化模式508
第24章 油气资源与矿产资源评价510
24.1油气资源510
24.1.1南海北部510
24.1.2南海南部515
24.2砂矿资源519
24.2.1滨海砂矿519
24.2.2浅海(深海)砂矿520
24.3铁锰结核与结壳矿产524
24.3.1铁锰结核、结壳的分布524
24.3.2结核、结壳的矿物、地球化学特征526
24.4天然气水合物资源528
24.4.1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成矿地质背景528
24.4.2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分布529
24.4.3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评价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