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符号到信号 乡约价值、类型与机理的考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从符号到信号 乡约价值、类型与机理的考察
  • 许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0846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0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15页
  • 主题词:乡村-行政管理-章程-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从符号到信号 乡约价值、类型与机理的考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选题缘由1

二、选题意义1

三、研究思路1

四、中心议题3

五、研究进路7

六、问题与否思10

七、理论推广17

八、反对意见19

九、无须替代方案20

第一章 去符号化后的乡约信号传递21

第一节 困境中的现代乡约及其改造中的属性功能21

一、现代乡约的现实困境22

二、属性脱困:强调乡约的演进性26

三、功能脱困:强调现代乡约的结构功能互惠28

第二节 从符号互动到信号传递:演进中的乡约29

一、从儒家符号互动到国家强势信号传递:乡约文化结构变迁30

二、从伦理情谊组织到信号逆向传递:乡村政治资源配置变迁31

三、从符号互动控制到信号传递控制:乡约社会控制变迁40

四、从家产制符号互动到混合制信号传递:乡约经济结构的变迁42

五、从民族符号到情感信号:乡约的民族性变迁46

第三节 由符号人到经济人:去符号下的价值消解与重整47

一、符号人:乡约的符号互动性47

二、利益关系主导合作信号博弈50

三、乡约与司法的合作博弈52

四、乡约调解传递合作信号58

五、理想:多元信号博弈61

第二章 从熟人社会到新熟人社会:乡约存在的社会类型64

第一节 互惠与互助:扩展的熟人社会64

一、扩展的社会规范和扩展的熟人社会64

二、理想类型的历史考察和属性66

三、新熟人社会的类型学分析69

四、新熟人社会对乡约研究的价值73

五、乡约中的契约精神如何形成75

第二节 互信:新熟人社会的责任伦理和责任共识80

一、伦理共同体责任和义务80

二、新熟人社会文化共识的困境85

三、新熟人社会的普适性、自治性和理想性88

第三节 强互惠:现代关系契约法则93

一、传统契约向现代关系契约迈进93

二、关系契约法则的再生99

三、现代关系契约的强互惠102

四、儒家关系型契约和现代关系契约103

第三章 符号与信号:乡约运行机理108

第一节 符号与信号:从传统乡约到现代乡约108

一、符号象征:传统乡约的运行机理108

二、信号传递:现代乡约的运行机理113

三、信号传递与符号互动理论兼容114

四、乡约信号循环:好人与坏人117

五、单一的信号工具面对复杂的乡约119

第二节 互惠信号:社会变迁中的礼俗相交122

一、符号效应还是信号传递?礼物规范的逐渐物化123

二、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婚前礼俗中的信号传递126

三、移风易俗的信号传递130

第三节 教化知耻信号:传统乡约中的德业相劝131

一、德业相劝:教化知耻信号传递132

二、强人逻辑:现代村庄无耻信号传递138

三、卡里斯马:传统威慑信号如何传递140

第四节 强制知耻信号:传统乡约中的过失相规143

一、警示:传递约束人类行为的信号143

二、驱逐:歧视越轨行为和强权驱逐弱者146

第五节 互助信号:乡约中的患难相恤147

一、责任感和凝聚力147

二、忠孝:丧俗中的社群团结150

第四章 乡约与公正152

第一节 至善:传统乡约实现公正的原理152

一、传统乡约体现至善理念153

二、至善理念下的纠恶扬善机制153

三、乡约中的无名氏定理155

第二节 基本善:村籍与公正155

一、选择性利他下的村籍与公正156

二、村籍的准入和准出159

三、福利村庄与个人自由162

四、公共服务供给的地方化:外嫁女权益难以保障165

第三节 从至善到基本善:性歧视与公正167

一、社会认知结构转型168

二、“演进的”社会规范的威慑信号173

第五章 法律与乡约177

第一节 何以为家?冷峻的法律和温和的乡约177

一、新婚姻法《解释三》传递不合作信号177

二、《解释三》中的围城定理180

三、私产的悲剧:不信任的婚姻和信号的不可传递181

四、乡约对于婚价、婚书、婚产的温和态度183

五、公产的喜剧:持续的超稳定婚姻伦理的情谊化186

六、乡约中继承权与国家法继承权的冲突188

第二节 刑罚规制与乡禁约189

一、新旧石牌的比较189

二、小则乡约,大则送官190

三、乡禁约超过或不及刑罚严厉性191

第三节 乡约中的投票与政治参与193

参考文献196

后记2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