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理论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学理论教程
  • 叶风远,张艺声,李燃青编 著
  • 出版社: 浙江省高等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材编写组
  • ISBN: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学理论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1

文学的涵义1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1

文学理论演变的简况2

第二节 学习文学理论的意义4

文学理论指导文学创作4

文学理论指导评论和欣赏5

文学理论指导中学语文教学5

第三节 学习文学理论的方法6

认真弄懂理论6

密切联系实际7

在反倾向的斗争中学习7

第一章 文学的形象性9

第一节 艺术形象9

艺术形象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9

艺术形象的特点13

第二节 文学以形象反映社会生活17

文学反映社会生活及其不同方式17

作家要深入社会生活22

第三节 艺术形象是作家的创造29

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29

文学真实是作家对生活真实的艺术概括38

第二章 文学的情感50

第一节 情感在文学中的地位50

情感是文学的重要特征50

重视文学情感是历史的经验55

第二节 文学的情感和思想的关系59

情感和思想的相互渗透59

情理融合的实践意义62

第三章 人物形象65

第一节 文学是人学65

人是文学的主体65

文学要充分表现人的情感68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74

创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77

第二节 典型人物79

创造典型人物的重要性79

典型环境82

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84

典型人物和典型性85

第四章 创作思维与形象塑造88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思维规律88

人类思维的形式88

形象思维的特点92

抽象思维的作用97

第二节 典型化的规律和方法101

典型化101

典型化的基本规律102

典型化的不同方法106

第五章 创作方法109

第一节 文学发展史上的创作方法109

古典主义109

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111

现实主义117

自然主义121

现代主义12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代的创作方法125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25

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129

社会主义创造方法的多样化131

第三节 世界现与创作方法的辩证关系134

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内涵、意义134

世界观对创作方法的制约作用136

创作方法对世界观的相对独立性138

第六章 文学的内容与形式141

第一节 文学的内容及其构成因素141

文学的内容141

文学内容的组成部分142

第二节 文学的形式及其构成因素153

文学的形式153

文学形式的构成因素154

第三节 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165

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165

形式对内容的能动作用166

内容与形式的审美意义167

第七章 文学的体裁171

第一节 文学分类与多边文学171

体裁形成与分类简况171

相对分类与多边文学173

第二节 诗歌174

言志缘情,浮想联翩174

击节吟咏,曲尽其妙175

凝炼含蓄,意象鲜明176

第三节 散文177

选材广泛177

结构灵活177

手法多样178

第四节 小说179

塑造形象179

安排情节179

创新小说181

第五节 戏剧文学182

冲突尖锐182

语言多能183

质文各别184

第六节 银屏文学187

视觉性形象187

动态性描写187

电影性语言189

第七节 说唱文学191

短小紧凑191

语言生动191

合撤押韵191

能说能唱192

第八章 文学的风格与流派194

第一节 文学的风格194

风格194

风格的形成194

风格的特性196

第二节 文学的流派201

流派201

流派的形成202

流派的特性204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学风格和流派的多样化206

经典作家提倡风格、流派的多样化206

艺术教条主义扼煞风格、流派的多样化207

新时期发展风格、流派的多样化208

第九章 文学的继承、交流和创新210

第一节 本民族文学的批判继承210

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210

文学历史的发展规律性211

继承的基本途径213

第二节 各民族文学的交流与影响215

民族形成与民族文化215

文学的交流原因与影响方式217

文学交流、影响的基本途径220

第三节 创造民族化的社会主义文学222

批判对中外文学遗产的错误倾向222

坚持对中外文学遗产的正确态度223

文学民族化及世界文学的基本精神225

第十章 文学的社会本质229

第一节 文学是社会的上层建筑229

文学和经济229

文学和政治234

文学和道德、哲学、宗教237

第二节 文学的社会作用240

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240

社会主义文学的方向245

第三节 文学的社会属性249

文学的人民性249

文学的阶级性254

文学的党性258

第十一章文学欣赏260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性质和意义260

文学欣赏的性质260

文学欣赏的意义261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特点和规律263

文学欣赏的情理统一263

文学欣赏的再创造和再评价265

文学欣赏的个性差异268

文学欣赏的共鸣现象270

第三节 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275

文学欣赏能力的标志275

培养文学欣赏能力的途径279

第十二章 文学批评282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任务282

文学批评的性质282

文学批评的任务284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289

文学批评标准的时代性和阶级性289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标准290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方法295

从形象和情感入手,进行深入的科学分析295

坚持思想分析和艺术分析的统一296

从历史、 社会、时代的联系中考察作品297

从实际出发, 对作品作全面的评价298

通过比较,评价不同作家的作品299

记后302

勘误3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