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输血免疫血液学实验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输血免疫血液学实验技术
  • 刘景汉,兰炯采总主编;兰炯采,贠中桥,陈静娴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3504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38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461页
  • 主题词:输血-血液检查-实验-技术培训-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输血免疫血液学实验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免疫血液学基础知识1

第一节 免疫系统1

一、免疫器官和组织1

二、免疫细胞2

第二节 抗原2

一、抗原的一般特性2

二、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3

三、血型抗原3

第三节 抗体5

一、抗体的基本特性5

二、血型抗体7

第四节 红细胞血型抗原与抗体7

一、红细胞血型抗原8

二、红细胞血型抗体10

第五节 HLA抗原与抗体11

一、HLA抗原11

二、HLA抗体14

第六节 血小板抗原与抗体15

一、血小板血型抗原15

二、血小板血型抗体16

三、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16

第七节 补体18

一、补体的基本特性18

二、补体的激活途径18

三、补体的应用19

第八节 免疫应答19

一、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9

二、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9

第九节 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20

一、免疫耐受20

二、自身免疫21

第二章 血型血清学实验技术22

第一节 红细胞凝集试验22

一、红细胞凝集试验的原理22

二、影响红细胞凝集试验的因素22

三、红细胞凝集试验的分类23

四、红细胞凝集试验的方法23

五、红细胞凝集试验的判定25

六、红细胞凝集试验的记录方法27

七、红细胞凝集试验的应用27

第二节 凝集抑制试验27

一、凝集抑制试验的概念27

二、唾液中可溶性ABH血型物质的测定27

三、血型物质的应用31

第三节 吸收放散试验32

一、吸收试验的概念32

二、吸收试验的方法和应用32

三、放散试验的概念35

四、放散试验的方法和应用35

五、吸收放散试验的概念42

六、吸收放散试验的应用42

第四节 抗原检定45

一、ABO血型系统抗原检定45

二、Rh血型系统抗原检定50

第五节 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57

一、抗体的概念57

二、抗体的分类57

三、ABO血型抗体和不规则抗体57

四、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方法58

五、结果分析和判定58

六、抗体筛查和鉴定的影响因素61

七、临床意义63

第六节 抗体效价测定63

一、抗体效价测定的原理63

二、抗体效价测定的方法63

第七节 抗人球蛋白试验67

一、试验原理67

二、试验方法67

第八节 酶试验技术70

一、酶贮存液的制备70

二、酶的标准化70

三、酶技术的操作程序72

第九节 聚凝胺试验75

一、试剂与器材75

二、操作步骤76

三、结果分析和判定76

四、注意事项77

五、适用范围77

第十节 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77

一、试剂与器材78

二、方法78

三、注意事项78

四、适用范围79

第十一节 微量反应板法79

一、试剂与器材80

二、操作步骤80

三、结果分析和判定80

四、注意事项80

第十二节 凝集试验增强剂81

一、低离子强度溶液81

二、胶体介质81

三、聚乙二醇82

第三章 红细胞血型基因检测技术84

第一节 血型基因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84

一、核酸分析的基本原理84

二、PCR及其衍生技术85

三、分子测序87

四、血型基因芯片88

五、基因检测技术在血型鉴定中的应用89

第二节ABO血型基因分型技术91

一、ABO血型基因遗传背景91

二、ABO血型基因分型技术91

第三节Rh血型基因分型技术94

一、Rh血型基因遗传背景94

二、Rh血型基因分型技术97

第四节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定胎儿血型106

一、概述及原理106

二、检定步骤、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107

第五节 蛋白检测方法109

一、固相红细胞黏附技术109

二、蛋白芯片110

三、流式细胞仪110

第四章 输血前实验111

第一节 受血者样本采集111

一、采集输血前的血样111

二、采集受血者血样时的注意事项112

第二节 受血者和献血者ABO血型和Rh血型的检定113

一、ABO血型的检定113

二、Rh血型的检定114

第三节 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114

一、不规则抗体筛查概述114

二、不规则抗体筛查方法115

三、不规则抗体鉴定115

第四节 交叉配血试验117

一、交叉配血试验内容118

二、交叉配血方法118

三、各种交叉配血方法分析比较122

四、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解释及相应处理方案124

五、影响交叉配血的几种疾病125

六、交叉配血注意事项129

第五节 试验结果报告的规范化129

第五章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131

第一节 疑难血型131

一、概述131

二、出现疑难血型的原因132

三、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分类133

四、血型误定或疑难血型的提示134

五、ABO疑难血型的三步分析鉴定法135

第二节 疑难配血140

一、输血前试验140

二、主侧配血不相合的三步分析法141

三、次侧配血不相合的解决办法143

第三节 疑难血型与疑难配血典型案例分析143

一、白血病血型“变异”143

二、血浆蛋白紊乱干扰ABO血型检定144

三、类B144

四、全凝集/多凝集145

五、冷凝集素145

六、ABO亚型145

第六章 自身输血相关实验147

第一节 概述147

一、自身输血的定义及发展情况147

二、自身输血的优点147

三、自身输血禁忌证147

四、自身输血安全保障148

第二节 自身输血相关检测148

一、标本的采集148

二、自身血液采集前实验149

三、自身血液采集过程中的监控实验150

第三节 贮存式自身输血151

一、贮存式自身输血原理151

二、贮存式自身血液采集实验检测151

三、贮存式自身输血操作流程152

四、贮存式自身输血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155

第四节 稀释式自身输血156

一、稀释式自身输血概述156

二、稀释式自身输血操作156

三、稀释式自身输血适应证158

四、稀释式自身输血禁忌证158

第五节 回收式自身输血159

一、回收式自身输血概述159

二、回收式自身输血操作159

三、回收式自体输血不良反应160

四、回收式自身输血适应证161

五、回收式自身输血禁忌证161

第七章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162

第一节 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162

一、定义162

二、发病机制162

三、HDN的主要类型163

四、临床症状165

第二节 孕妇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165

一、产前检查时机165

二、产前检查程序166

第三节 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测169

一、概述169

二、ABO HDN血清学检测170

三、Rh HDN血清学检测172

四、其他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173

五、血清学检查结果分析173

六、胎儿血型基因检测技术173

七、新生儿溶血病预防措施174

第八章 治疗性输血及相关监控实验175

第一节 治疗性输血简介175

一、相关政策和法规175

二、人员、设备要求175

三、规范操作、避免医疗纠纷176

第二节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177

一、治疗性红细胞单采177

二、治疗性白细胞单采178

三、治疗性血小板单采179

第三节 血浆置换180

第四节 新生儿溶血病治疗性输血182

一、HDN诊断试验182

二、HDN换血原则183

三、HDN换血方法及注意事项183

四、HDN产前孕妇血浆置换治疗的相关试验184

五、HDN产后换血治疗的相关试验184

第五节 淋巴细胞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相关实验184

一、淋巴细胞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临床过程185

二、淋巴细胞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相关实验185

第六节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的相关实验186

一、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及注意事项186

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前、中、后相关实验187

第七节 红细胞无效输注的相关实验187

一、红细胞无效输注的概念187

二、判定红细胞输注无效的相关实验188

第九章 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实验189

第一节 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189

一、慎重输血、减少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189

二、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提示189

三、常见的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190

第二节 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三步诊断法192

一、患者的时间分组和病理分组192

二、患者的病因分组193

三、鉴别及确诊实验194

第十章 输血科对临床医师的免疫血液学咨询服务197

一、如何正确认识血液与临床输血197

二、临床用血包括哪些程序197

三、送到输血科的标本有哪些要求198

四、《临床用血申请单》中为什么要清楚填写患者的年龄、性别198

五、《 临床用血申请单》中为什么要填写患者的临床诊断、简要病史或治疗用药情况198

六、输血前试验包括哪些内容199

七、临床输血要求患者与供者的红细胞血型系统全部相同吗199

八、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输血科及时发出血型检定的报告199

九、为什么输血科有时候发出血型检定报告的时间较长199

十、为什么ABO)定型要分别由两个不同的小组做或两个不同的人做200

十一、危重患者紧急输血抢救时,必须等待ABO血型检查清楚以后才能输血吗200

十二、紧急抢救危重患者,血型检定不清楚,有没有安全保险的血液输注200

十三、什么是抗体筛查?什么是不规则抗体201

十四、哪些患者需要做抗体筛查201

十五、如何分析抗体筛查的结果报告单201

十六、输血前为什么要配血?什么是主侧配血?什么是次侧配血202

十七、为什么除了盐水配血以外,还要用非盐水介质配血202

十八、输悬浮红细胞要同时做主侧和次侧配血吗202

十九、输注红细胞后,患者临床上未发现不良反应,就达到输血效果了吗202

二十、临床输血中发生可疑溶血性输血反应怎么办203

二十一、输同型血一定比输异型血安全吗203

二十二、RhD阴性红细胞可以输给RhD阳性病人吗204

二十三、RhD阴性患者在任何情况时都必须输RhD阴性血吗204

二十四、RhD阴性患者必须输RhD阴性血小板吗204

二十五、RhD阴性患者必须输RhD阴性血浆吗204

二十六、如果输血前试验结果准确,就能完全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吗205

二十七、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的输血前试验有什么特点205

二十八、什么叫自身抗体血型特异性?它有什么临床意义206

二十九、AIHA患者输血后发生免疫性输血反应或无效输血时,应考虑哪些问题206

三十、怎样才能保证临床输血在免疫学方面百分之百的安全206

三十一、输血科报告同一份样本两次测定血型抗体的效价不完全相同是结果不准吗207

三十二、ABO亚型或Rh弱D型红细胞能用于临床输血吗207

三十三、抗体筛查阳性的全血就应该报废吗207

第十一章HLA分型技术208

第一节HLA的多态性及等位基因命名208

一、HLA的多态性208

二、HLA抗原的命名211

三、HLA等位基因命名原则214

四、HLA分型报告的书写217

五、接受HLA新等位基因的基本要求218

六、HLA字典219

第二节HLA血清学分型及抗体检测219

一、分离混合淋巴细胞220

二、尼龙纤维分离B淋巴细胞221

三、免疫磁珠法分离淋巴细胞222

四、交叉淋巴细胞毒实验224

五、HLA-Ⅰ类抗原的血清学分型225

第三节HLA的细胞学分型227

一、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技术227

二、预致敏淋巴细胞分型法228

第四节HLA的基因分型技术229

一、血清学分型向基因分型的转变229

二、基因组DNA的抽提231

三、模板DNA含量及质量检测233

四、HLA的PCR-SSP分型234

五、HLA的PCR-SSO分型方法238

六、HLA的测序分型方法241

第五节HLA分型与造血干细胞移植254

第十二章 血小板输血相容性试验检测技术257

第一节 血小板抗原及抗体257

一、血小板相关抗原257

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258

三、同种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及意义259

第二节 血小板输血相容性试验检测技术260

一、血小板抗原检测技术260

二、血小板同种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试验技术269

第三节 血小板输血相关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288

一、选择与患者HLA相容的供者血小板288

二、尽可能选择与患者HPA相容的供者血小板289

第十三章 胎儿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相关实验291

第一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291

一、胎儿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分析291

二、胎儿血小板产生的时间292

三、血小板抗原292

四、血小板抗体292

第二节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判断及相关检测294

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94

二、新生儿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96

第十四章 血液保存与管理中的实验技术299

第一节 血液制品的种类、质量标准及相关检测299

一、血液制品的种类299

二、血液制品的质量标准及相关检测300

第二节 血液制品保存中免疫血液学相关检测313

一、红细胞血液制品的保存313

二、血小板制品的保存316

三、白细胞的保存316

四、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的保存316

第三节血液的入库与复检317

一、血液入库317

二、库存血的质量检查317

三、血站血液的领发319

第四节 血液的出库319

一、血液的领发319

二、发血次序320

三、血液的退回与再发320

第十五章 免疫血液学实验室的行政管理321

第一节 临床输血的方针与政策32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321

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322

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323

四、《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输血科(血库)的医院感染管理325

五、WHO:血液的临床使用325

六、ISBT临床输血伦理规范326

第二节 免疫血液学实验室管理文件327

一、质量手册328

二、程序文件329

三、其他质量文件329

第三节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330

一、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过程质量管理330

二、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335

第四节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342

一、输血相容性室间质量评价的发展342

二、输血相容性室间质量评价的质量评价组织工作流程343

三、输血相容性室间质量评价的意义和作用343

四、输血相容性检测EQA项目的建立344

五、输血相容性检测EQA计划的程序和运作345

六、基于WEB的输血相容性EQA347

七、导致室间质量评价失败的主要原因347

第五节 输血管理信息系统347

一、输血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347

二、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组成349

三、血液信息系统的要素和功能352

第十六章 免疫血液学实验室质景管理356

第一节 质量与质量管理356

一、基本质量术语356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357

第二节 仪器设备的校正与保养360

一、血清学离心机360

二、移液器361

三、全自动加样系统362

四、流式细胞仪363

五、其他小型设备364

第三节 实验耗材及试剂的规范化管理365

一、实验耗材及试剂的采购365

二、实验耗材及试剂的质量控制366

三、实验耗材及试剂的保存369

第四节 血清学实验技术规范化及质控370

一、标本管理370

二、实验操作的规范化372

三、实验报告的管理373

第五节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规范化及质量控制373

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规范化设置及管理374

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操作人员的规范化要求376

三、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规范化操作376

四、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质量控制378

第六节 相关的免疫学和遗传学实验技术的规范化及质量控制380

一、免疫学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380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规范化技术382

三、流式细胞免疫学规范化技术383

第七节 生物安全与防护385

一、生物安全的概念385

二、生物安全水平386

三、免疫血液学实验室准入规定386

四、实验室的安全性386

五、个人防护387

六、操作注意事项387

七、废弃物处理387

八、实验室的消毒389

九、培训389

第十七章 输血实验技术工作涉及的法律问题391

第一节 概述391

第二节 医疗事故的定义及分类391

第三节 与输血免疫血液学实验技术相关的医疗事故392

第四节 输血实验技术工作中的自我保护394

附录398

附录1免疫血液学实验自制/自配试剂(有关部门未颁布统一标准,无市售商品)的质量控制398

附录2输血实验中涉及的人体检验正常值413

附录3血型基因频率计算公式及对照实验的设计426

参考文献4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