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融创新下的货币政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金融创新下的货币政策
  • 范立夫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900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金融改革-影响-货币政策-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融创新下的货币政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一 金融创新浪潮1

二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2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框架4

第三节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7

第四节 本书的不足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7

第二章 金融创新:范畴界定与构成9

第一节 金融创新范畴的界定9

一 国外理论界的定义10

二 国内理论界的定义11

第二节 金融创新的构成13

一 金融业务创新13

二 金融制度创新20

三 金融市场创新23

第三章 金融创新的理论回顾与文献述评25

第一节 国外理论概述25

一 早期金融创新理论(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25

二 当代金融创新理论(20世纪80年代之后)31

第二节 国内理论概述36

第四章 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39

第一节 货币供给概述39

第二节 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42

一 金融创新使得货币定义发生变化42

二 金融创新使得货币层次划分复杂化43

三 金融创新使得货币供给主体增加44

四 金融创新使得基础货币可控性减弱45

五 金融创新使得货币乘数变大48

第五章 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54

第一节 金融创新改变了货币需求结构54

第二节 金融创新降低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59

一 金融创新使货币的稳定性需求降低,不稳定性需求上升59

二 金融创新使各类变量在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变化60

第三节 金融创新使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变化64

第四节 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弹性的影响65

一 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收入弹性的影响65

二 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利率弹性的影响65

三 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利率弹性影响的数学分析与模拟检验74

第六章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78

第一节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78

一 金融创新使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力降低79

二 金融创新削弱了再贴现政策的效力80

三 金融创新强化了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的作用81

第二节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82

一 金融创新降低了中介目标的可测性83

二 金融创新削弱了中介目标的可控性84

三 金融创新弱化了中介目标的相关性85

第三节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86

第七章 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88

第一节 货币供应量与GDP相关关系分析88

第二节M2与GDP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的检验89

一 变量选取89

二 数据处理90

三 对变量单位根检验90

四 构造趋势变量函数90

五 对有时间趋势的回归做除趋势变换93

第三节 缩小样本区间后M2与GDP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的检验94

一 对变量单位根检验94

二 构造趋势变量函数95

三 对有时间趋势的回归做除趋势变换96

四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96

五 协整检验97

六 利用ADL模型进行OLS估计98

七 模型检验98

八 引入误差修正模型(ECM)100

九 讨论模型可能存在的问题101

第四节 实证分析的结论103

第八章 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实证分析106

第一节 引论106

第二节 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106

一 模型和变量的选取106

二 计量分析107

第九章 加入金融创新的IS—LM模型与货币政策115

第一节 货币供应量目标和利率目标的矛盾116

第二节IS—LM模型与货币政策效应117

一IS—LM模型117

二IS—LM模型中曲线的平行移动问题118

三IS—LM模型中曲线的旋转移动问题119

第三节IS—LM模型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124

一当IS曲线较不稳定时124

二当LM曲线较不稳定时127

第四节 加入金融创新的IS—LM模型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131

一 货币需求不稳定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131

二 货币需求利率弹性变小严重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133

第十章 资产证券化与货币政策135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概述136

一 资产证券化的范畴界定136

二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状况137

三 资产证券化的一般原理141

四 资产证券化的流程143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46

一 基于银行系统整体的分析147

二 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151

三 证券化影响的实证分析154

四 利率工具对抵押贷款利率的影响实证159

五 证券化对货币政策的其他影响161

第三节 政策建议162

一 逐步改革货币政策调控模式162

二 健全货币政策工具体系162

三 建立起约束资产证券化主体市场规模的指标体系,将金融体系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之内163

第十一章 电子货币与货币政策164

第一节 电子货币的界定及其发展状况165

一 电子货币的界定165

二 电子货币的发展166

第二节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70

一 电子货币对货币定义和计量的影响172

二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176

三 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182

四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体系的影响184

第三节 应对电子货币冲击的建议190

一 对货币进行新的层次划分190

二 采取多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190

三 中央银行对电子货币收取准备金191

四 电子货币的准备金率应分层次而设191

五 严控电子货币可能带来的流动性风险192

六 加强各国家的货币政策协调和沟通192

参考文献193

后记2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