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行政裁判院到行政法院 近代中国行政诉讼制度变迁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从行政裁判院到行政法院 近代中国行政诉讼制度变迁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3841593.jpg)
- 宋智敏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3347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行政诉讼-法制史-研究-中国-近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从行政裁判院到行政法院 近代中国行政诉讼制度变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行政法治思想传入的中国语境1
第一节 官民纠纷解决的本土资源2
一、官民纠纷解决的传统政治文化2
二、官民纠纷解决的制度设计5
三、官民纠纷解决机制的历史局限9
第二节 西方行政法治的理念与制度13
一、殊途同归的西方行政法治理念13
二、因地制宜的西方行政诉讼制度模式17
三、西方行政诉讼制度的文化基础21
第三节 西方行政裁判思想输入中国24
一、西方行政裁判思想输入的历史机缘25
二、西方行政裁判思想在中国的输入28
三、西方行政裁判思想输入的特点35
第二章 皇权体制下的行政裁判院46
第一节 行政裁判思想的滥觞47
一、官制改革中建立行政裁判院的设想47
二、政界与学界对设置行政裁判院的论争51
三、清末新式法律教育中行政法教学的设置54
四、清末大量行政法规的制定和颁布56
第二节 清末行政裁判院的筹设58
一、官制改革中建立行政裁判院的规划58
二、行政裁判院的组成与职权64
三、行政裁判院的相关制度65
第三节 行政裁判院制度的历史评价66
一、表现了激进的近代化取向66
二、背离了基本政治体制的框架设计70
三、受制于传统行政权力的影响71
第三章 三权分立下的平政院73
第一节 民国初年行政诉讼体制的论争74
一、争议的缘起:民国大学控告工商总长案74
二、有关行政诉讼体制争论的焦点77
三、争论之意义透析89
第二节 民国北京政府平政院的建立94
一、平政院的法律制颁95
二、平政院的组织与职权97
三、平政院审理的程序法保障103
第三节 平政院的审判实践107
一、平政院办案的总体情况108
二、平政院审理纠弹类案件的实证考察109
三、平政院审理诉讼案件判决类型的实证考察112
第四节 平政院制度的历史评价124
一、平政院的机构和职能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色124
二、平政院的法曹奉行了“精英主义”原则127
三、平政院的运行体现了近代诉讼理念128
四、平政院的制度多有模仿之痕迹132
第四章 五权分治下的行政法院136
第一节 五权分治体制的确立137
一、五权宪法的产生137
二、司法院与行政法院138
三、行政法院与监察权的分离140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行政法院制度的发展141
一、行政法院的法律制颁141
二、行政法院的组成、142
三、行政法院审理的程序法保障146
第三节 行政法院的审判实践150
一、行政法院受理案件的数量及原因分析151
二、行政法院受理案件的类型及其分析152
三、行政法院的受案要件及其分析153
四、行政法院审理情况及其分析155
第四节 行政法院制度的历史评价166
一、行政法院的组织设置体现了行政诉讼司法化倾向166
二、行政法院的制度设计继续推进对国外学说和法例的吸收167
三、行政法院在运行中发展了行政判例制度171
第五章 行政诉讼制度变迁的启示173
第一节 权力结构与制度模式174
一、近代中国行政诉讼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定位174
二、西方行政诉讼在宪政架构中所扮演的角色180
三、促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行政诉讼地位的提升182
第二节 制度移植与文化转型187
一、近代行政诉讼制度变迁中的法律移植188
二、行政诉讼制度移植中所体现的文化冲突190
三、寻求行政诉讼制度移植中文化的现代转型193
第三节 组织重构与制度创新196
一、行政诉讼的目的需定位于行政权与公民权的平衡197
二、行政诉讼组织的设计应利于独立性与专业性的调和统一201
三、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应逐步确立、发展行政判例制度208
附录213
参考文献261
后记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