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台“中道实相圆顿一乘”思想 相即不二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天台“中道实相圆顿一乘”思想 相即不二门
  • 施凯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津出版社
  • ISBN:978957668904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115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天台“中道实相圆顿一乘”思想 相即不二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第一章 智者「中道圆顿」思想之圆融建构1

第一节 「中道圆顿」义理思想之建构综论1

第二节 「中道圆顿」思想之诠释方法与运用11

第三节 「中道圆顿」思想所依经论与义理开展30

第二章 智者对「中道实相」的诠释与运用57

第一节 「诸法实相」的义涵60

第二节 智者的「中道实相」观63

一、《法华经》之正体——「中道实相」63

二、「一实相印」所呈显之「中道即实相」的义理旨趣67

三、实相异名之施设呈显「真空与妙有」之相即相融义70

四、「佛性」与「中道实相」的融摄73

第三节 「中道实相」的诠释与运用78

一、以「三法圆妙、相即不二」作为统贯一切诸法之基调78

二、以「待绝二妙」统摄一切教观义理思想86

三、以「即空即假即中」统贯一切大小偏圆顿渐之观心法要90

第三章 智者「绝待」与「相待」妙理之中道圆顿义97

第一节 「绝待妙」与「相待妙」的定义与诠释100

一、「绝待」与「相待」在佛法上的意义100

二、「绝待妙」与「相待妙」义的圆妙义诠释102

第二节 「绝待妙」与「相待妙」的核心主轴——「中道实相」106

一、从不可思议「妙」义开展107

二、「中道实相」的多重向度113

第三节 绝待与相待妙理于智者判教的开展与应用116

第四节 「绝待」与「相待」妙理之五重义理辩证进路132

第四章 智者「三轨成乘」之中道圆顿范畴论证模式140

第一节 「三轨成乘」之义涵与范畴142

一、「三轨成乘」之义涵142

二、「三轨成乘」之中道实相圆顿义148

三、「三轨成乘」显「非纵非横」、「非三非一」之三段论证153

第二节 「三轨成乘」之圆顿教观思想与论证模式157

一、「三轨成乘」所圆展之圆顿观157

二、「三轨成乘」与「十如是」之圆融会摄164

三、「三轨成乘」的扩延性与融通性之应用171

四、「三轨成乘」融摄「化法四教」显圆顿道次第179

第五章 智者《维摩诘经》三疏之「中道圆顿」诠释模式186

第一节 智者《维摩诘经》三疏之诠释模式188

一、《维摩诘经三观玄义》之诠释模式189

二、《维摩诘经玄疏》之诠释模式192

三、《维摩诘经广疏》之诠释模式194

第二节 《维摩诘经三观玄义》与《维摩诘经玄疏》之论证方法198

一、与化法四教互摄圆合199

二、与圆顿三观互融圆构203

三、对共不共般若的圆妙诠释208

第三节 《维摩诘经广疏》之「心净土净」的依报净土观211

一、依报净土与化法四教之融合211

二、依报净土与圆顿观法之融摄214

三、依报净土之待绝二妙观217

第六章 智者「中道圆顿」思想于诠释学之意义与开展224

第一节 「中道圆顿」之辩证原理226

一、「教相门」与「观心门」之统整(义理与实修的结合)226

二、「方便」与「实际」的会归(言诠与离言的贯通)230

三、「现象」与「本体」的融摄(缘起与实相的相即)234

四、「真空」与「妙有」的体用(当体与化用的不二)237

第二节 「中道圆顿」于创造的诠释学之意义与开展241

一、实谓—「十如是」呈显「中道实相」范畴化之关涉242

二、意谓—智者证成「中道实相圆顿一乘」义之相关经论252

三、蕴谓—中道实相圆顿一乘的义理建构263

四、当谓—中道实相圆顿一乘的圆融遍摄276

五、创谓—圆顿一乘义的再发现与再创造289

参考书目3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