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下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释成观撰注;(唐)般刺密谛译 著
- 出版社: 毗卢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608页
- 文件大小:146MB
- 文件页数:12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下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二篇 悟后依体起修1415
第一章 前方便:四种清净明诲1415
第一节 断淫心清净明诲1424
第二节 断杀心清净明诲1450
第三节 断盗心清净明诲1464
第四节 断大妄语心清净明诲1486
【卷七】1505
第二章 道场加行1505
第一节 除障(前行)1505
1·持戒除魔事障1505
2·持咒除宿习障1508
第二节 坐道场修定慧1517
1·因戒生定1517
2·因定发慧1522
第三节 建立道场、结界轨则1526
1·净地、结坛1527
2·庄严道场1537
3·备供养物1540
4·安奉佛像1542
第四节 正修三昧(正行)1547
1·三七日加行证得三昧1547
2·百日证果1551
第三章 重说神咒1555
第一节 阿难祈请1555
第二节 如来重说五会神咒1557
1·首楞严五会神咒咒文(汉译全咒)1560
2·首楞严五会神咒注释义贯1574
(1)第一会注释义贯1574
(2)第二会注释义贯1613
(3)第三会注释义贯1622
(4)第四会注释义贯1646
(5)第五会注释义贯1662
第三节 神咒功德威神利益1691
1·一切如来自依神咒证得二利圆满1691
2·神咒利生之威德1700
(1)一切众生须依此咒修行,方得免魔事1700
(2)诵持、书写、佩带获益1702
(3)恶众生不害反护1706
(4)助成道业1709
(5)远离杂趣1712
(6)常生佛前1714
(7)众行成就1717
(8)诸罪消灭1720
(9)愿求称遂1726
(10)诸难消除1728
(11)兆民丰乐1730
(12)恶星不现1731
(13)持咒获护,得三摩地、不犯四过、必得心通1734
第四节 会众护咒1739
1·金刚力士护咒1739
2·梵释四王护咒1740
3·八部护咒1741
4·日月星等护咒1742
5·天神地只护咒1744
6·内圣护咒1746
第四章 请问大乘修证阶位1751
第一节 阿难问修证阶位次第1751
第二节 二颠倒因(先明凡夫境界差别之因)1757
1·众生颠倒1762
2·世界颠倒1770
第三节 十二类生(次明众生差别之果)1775
1·卵生1776
2·胎生1777
3·湿生1779
4·化生1780
5·有色1782
6·无色1784
7·有想1785
8·无想1787
9·非有色1789
10·非无色1791
11·非有想1793
11·非无想1795
【卷八】1799
第五章 正说六十位修证1799
第一节 三渐次位1799
1·第一渐次:除其助因(断五辛)1805
2·第二渐次:刳其正性(断淫、酒、肉,及持馀戒)1817
3·第三渐次:违其现业(现前不逐外尘,旋元自归)1827
第二节 乾慧地(入正位前)1832
第三节 地前诸位1836
1·十信位1836
(1) 初信:信心住1836
(2)二信:念心住1838
(3) 三信:进心住1840
(4) 四信:慧心住1841
(5) 五信:定心住1842
(6) 六信:不退心住1843
(7) 七信:护法心住1844
(8) 八信:回向心住1845
(9) 九信:戒心住1846
(10) 十信:愿心住1848
2·十住位1849
(1)发心住1849
(2)治地住1850
(3)修行住1851
(4)生贵住1853
(5)具足住1854
(6)正心住1855
(7)不退住1856
(8)童真住1857
(9)法王子住1858
(10)灌顶住1858
3 ·十行位1860
(1)欢喜行1860
(2)饶益行1861
(3)无瞋行1862
(4)无尽行1863
(5)离痴乱行1864
(6)善现行1865
(7)无著行1866
(8)尊重行1868
(9)善法行1869
(10)真实行1870
4 ·十回向位1871
(1)离众生相回向1871
(2)不坏回向1873
(3)等一切佛回向1874
(4)至一切处回向1875
(5)无尽功德藏回向1875
(6)平等善根回向1876
(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1877
(8)真如相回向1879
(9)无缚解脱回向1880
(10)法界无量回向1881
5·四加行位1883
(1)煖地1883
(2)顶地1888
(3)忍地1889
(4)世第一地1891
第四节 菩萨十地1892
1·欢喜地1892
2·离垢地1893
3·发光地1894
4·焰慧地1895
5·难胜地1896
6·现前地1897
7·远行地1900
8·不动地1901
9·善慧地1902
10·法云地1903
第五节 等妙二位1904
1·等觉1904
2·妙觉1906
第六节 结论:修习止观,次第证入1908
第六章 文殊请问经名1913
第一节 本经五名1913
第二节 得密印加持——大众悟禅、证果1922
第七章 三界七趣众生升坠之因与果1928
第一节 为何一真如界,仍生六道?1928
第二节 众生升坠总原理:「内分外分」与上升下坠1939
1·内分(贪爱分内),属情故下坠1941
2·外分(渴仰分外),属想故上升1944
3·临终善恶相现1949
第三节 升坠之类别1952
1·飞升之类——净土、天道、鬼神(想多之众生)1952
2·不升不坠——人道(情想参半之众生)1955
3·下坠之类——三涂(情多想少之众生)1957
4·结论:别业中有同业1962
第四节 地狱趣之因果(十习因与六交报)1964
一、地狱之十习因1965
1·淫习1965
2·贪习1967
3·慢习1969
4·瞋习1971
5·诈习1974
6·诳习1977
7·怨习1979
8·见习1982
9·枉习1986
10·讼习1988
二、地狱之六交报1990
1·见业之报1991
2·闻业之报1995
3·嗅业之报1999
4·味业之报2003
5·触业之报2006
6·思业之报2009
三、结语2014
1·妄造所生2014
2·分别受报轻重2015
3·别业中有同业,妄生妄有2019
第五节 鬼趣之因果2023
一、鬼趣之因2023
二、十类鬼趣(鬼趣之报)2026
①怪鬼(贪习之报)2026
②魃鬼(淫习之报)2027
③魅鬼(诳习之报)2028
④蛊毒鬼(瞋习之报)2029
⑤疠鬼(怨习之报)2029
⑥饿鬼(慢习之报)2030
⑦魇鬼(枉习之报)2031
⑧魍魉鬼(见习之报)2032
⑨役使鬼(诈习之报)2033
⑩传送鬼(讼习之报)2034
三、结语:妄业所引2036
第六节 畜生趣之因果2038
一、畜生趣之因2038
二、十类畜生(畜生业之报)2040
①枭类(怪鬼之后报)2040
②咎类(魃鬼之后报)2041
③狐类(魅鬼之后报)2042
④毒类(蛊毒鬼之后报)2042
⑤蛔类(疠鬼之后报)2043
⑥食类(饿鬼之后报)2044
⑦服类(魇鬼之后报)2044
⑧应类(魍魉鬼之后报)2045
⑨休类(役使鬼之后报)2046
⑩循类(传送鬼之后报)2047
三、结语2048
①妄业所引,了本非有2048
②自招自受2049
第七节 人趣之因果2052
一、人趣之因2052
①负债者互相追偿2052
②负命者互相杀食2054
二、十类人趣(果报)2056
①顽类人2056
②异类人2057
③庸类人2058
④狠类人2059
⑤微类人2059
⑥柔类人2060
⑦劳类人2061
⑧文类人2062
⑨明类人2063
⑩达类人2063
三、结语:轮转可愍2064
第八节 仙趣之因果2066
一、仙趣之因2066
二、十种仙(果报)2069
①地行仙2069
②飞行仙2071
③游行仙2071
④空行仙2072
⑤天行仙2073
⑥通行仙2074
⑦道行仙2076
⑧照行仙2076
⑨精行仙2077
⑩绝行仙2079
三、结语:不出轮回(仍处轮回)2080
第九节 天趣之因果2083
一、天趣之因2083
二、诸天趣2084
A·欲界天2084
(A)六欲天2084
①四天王天2084
②忉利天2087
③焰摩天2088
④兜率天2091
⑤化乐天2093
⑥他化自在天2094
(B)结语:仍属欲界2096
【卷九】2099
B·色界天——四禅天2099
(A)初禅三天2099
1·三天名义2099
①梵众天2099
②梵辅天2102
③大梵天2103
2·结语:伏漏、离欲界苦2104
(B)二禅三天2107
1·三天名义2107
①少光天2107
②无量光天2108
③光音天2109
2·结语:离忧、伏粗漏2111
(C)三禅三天2113
1·三天名义2113
①少净天2113
②无量净天2114
③徧净天2115
2·结语:身心安稳、与喜乐俱2117
(D)四禅凡天2119
1·凡外四天2119
①福生天2119
②福爱天2121
③广果天2123
④无想天2124
2·结语:苦乐不动,於有为法达纯熟2127
(E)四禅五净居天(五不还天)2129
1·五净居之因2129
2·净居五天2132
①无烦天2132
②无热天2133
③善见天2134
④善现天2136
⑤色究竟天2137
3·结语:五净居天为四禅诸凡夫天所不能知见2138
4·总结色界天:不出色界2140
C·无色界天2141
(A)无色界中回心之大阿罗汉2141
(B)四空天2143
①空无边处天2143
②识无边处天2145
③无所有处天2146
④非想非非想处天2148
(C)无色界中不回心钝罗汉及外道天2150
(D)结语2153
a·结语一:通於凡圣2153
b·结语二:不出无色界2155
(E)总结三界:迷本积妄而生2157
第十节 四种阿修罗趣2160
①鬼趣摄修罗(卵生)2161
②人趣摄修罗(胎生)2162
③天趣摄修罗(化生)2163
④畜生摄修罗(湿生)2165
第十一节 总结七趣2166
1·总结一:七趣虚妄因果2166
2·总结二:随顺妄恶为因2169
3·总结三:正定能除三妄惑2170
4·总结四:同业别业俱妄2172
5·总结五:正修须除三惑2174
6·总结六:邪正之判2176
第三篇 五十阴魔(破魔证通)2177
第一章 习禅须知魔事2177
第一节 由妄生空,迷生世界2187
第二节 发心归元,震裂空界2191
第三节 魔怖而来扰2193
第四节 不迷魔即殒,迷则魔得便2195
第二章 五十阴魔(禅中五十境)2203
第一节 色阴魔境2203
一、色阴区宇相(定中初相)2203
二、色阴尽相(定中末相)2207
三、色阴十境相(中间过程诸相)2210
(1)身能出碍2210
(2)身彻拾虫2213
(3)精魄离合、闻空说法2215
(4)境变佛国2218
(5)虚空成七宝色2221
(6)黑暗中能见物2223
(7)身同草木2225
(8)上见佛国下见地狱2227
(9)遥见遥闻2229
(10)妄见妄说2231
四、结语:迷则成害,嘱令保护2233
第二节 受阴魔境2239
一、受阴区宇相(定中初相)2239
二、受阴尽相(定中末相)2242
三、受阴十境相(中间过程诸相)2244
(1)责己悲生——悲魔入心2244
(2)扬己齐佛——狂魔入心2249
(3)定偏多忆——忆魔入心2253
(4)慧偏多狂——知足魔入心2256
(5)历险生忧——忧魔入心2259
(6)觉安生喜——喜魔入心2263
(7)见胜成慢——慢魔入心2268
(8)慧安自足——轻清魔入心2274
(9)著空毁戒——空魔入心2277
(10)著有恣淫——淫魔入心2283
四、结语:迷则成害,嘱令保护2288
【卷十】2291
第三节 想阴魔境2291
一、想阴区宇相(定中初相)2291
二、想阴尽相(定中末相)2294
三、想阴十境相(中间过程诸相)2296
(1)贪求善巧——怪鬼来挠2296
(2)贪求经历——魃鬼来挠2304
(3)贪求契合——魅鬼来挠2308
(4)贪求辨析——蛊毒魇鬼来挠2314
(5)贪求冥感——疠鬼来挠2323
(6)贪求静谧——大力鬼来挠2329
(7)贪求宿命——山川土地鬼神来挠2336
(8)贪求神力——天地大力精魅来挠2341
(9)贪求深空——麟凤龟鹤精怪来挠2348
(10)贪求长寿——遮文茶、毗舍遮来挠2355
四、结语:妄称成佛,以淫为教,嘱令保护2364
第四节 行阴魔境2371
一、行阴区宇相(定中初相)2371
二、行阴尽相(定中末相)2376
三、行阴十境相(中间过程诸相)2378
(一)堕二种无因恶见(二无因论)2378
①计本无因(过去无因恶见)2380
②计末无因(未来无因恶见)2383
(二)堕四种徧常恶见(四徧常论)2387
1·类别2389
①计「心境为常」恶见2389
②计「四大是常」恶见2390
③计「八识为常」恶见2391
④计「想阴尽为常」恶见2393
2·结语:堕为外道(圆常论)2395
(三)堕四种颠倒邪见(四颠倒见)2396
1·类别2399
①计「我常他为无常」之邪见2399
②计「国土无常及究竟常」之邪见2402
③计「心为常、生死无常」之邪见2403
④计「行阴常,前三阴无常」之邪见2404
2·结语:堕为外道(一分常论)2405
(四)堕四种有边邪见(四有边论)2407
1·类别2408
①计「过去未来有边,相续心无边」之邪见2408
②计「八万劫前无边,众生界有边」之邪见2410
③计「我知性无边,他知性有边」之邪见2411
④计「一切依报正报皆半有边、半无边」之邪见2413
2·结语:堕为外道(有边论)2414
(五)堕四种矫乱论2415
1·类别2417
①计「八亦」之矫乱论2417
②计「惟无」之矫乱论2423
③计「惟是」之矫乱论2425
④计「有无」之矫乱论2426
2·结语:堕为外道2428
(六)计「死后仍有十六相」之邪见2429
(七)八种邪计无相2433
(八)八种俱非邪论2438
(九)七际断灭邪见2444
(十)邪计五处现证涅盘论(五现涅盘邪论)2447
四、结语:定中用心交互所成,嘱令保护2453
第五节 识阴魔境2457
一、识阴区宇相(定中初相)2457
二、识阴尽相(定中末相)2461
三、识阴十境相(中间过程诸相)2465
(1)堕「因所因」之邪执——生外道种2465
(2)堕「能非能」之邪执——生我徧圆种2469
(3)堕「常非常」之邪执——生倒圆种2472
(4)堕「知无知」之邪执——生倒知种2476
(5)堕「生无生」之邪执——生颠化种2481
(6)堕「归无归」之邪执——生断灭种2486
(7)堕「贪非贪」之邪执——生妄延种2489
(8)堕「真无真」之邪执——生天魔种2493
(9)堕「定性声闻」之计执——生缠空种2496
(10)堕「定性辟支佛」之计执——生不化圆种2501
四、结语:迷则成害,嘱令保护2510
第六节 总结五阴魔境2515
一、五阴尽之境界——证入圆通、诸根互用、入如来地2515
二、教令护持——令识魔相、除心垢、持神咒、摧破诸魔2519
第三章 尾声(总结全经)2525
第一节 五阴之生灭与修断2525
一、重问五阴除灭之顿渐2525
二、总答五阴生灭本因:同是妄想——妄元无因2527
三、别答五阴根本生因2533
(1)色阴之生因——坚固之妄想2533
(2)受阴之生因——虚明之妄想2536
(3)想阴之生因——融通之妄想2538
(4)行阴之生因——幽隐之妄想2540
(5)识阴之生因——罔象之妄想2542
四、五阴各自之边际2549
五、灭除五阴之顿渐——理为顿悟,事非顿除2552
第二节 结劝传示未来2554
【附录一】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钵怛罗陀罗尼(梵本原文)2564
【附录二】大佛顶首楞严神咒(拉丁拼音)2574
【附录三】大仏顶万行首楞?陀罗尼(日语拼音)2583
【附录四】三界六道表2595
【附录五】大乘圆顿了义六十位修证表2596
参考书目2597
注者简介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