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学方法论与行政分析立场 修订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学方法论与行政分析立场 修订2版
  • 黄钲堤著 著
  • 出版社: 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 ISBN:978986752248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14页
  • 文件大小:203MB
  • 文件页数:63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学方法论与行政分析立场 修订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壹、研究背景与动机1

一、论文写作与方法论1

二、行政分析立场与政治学方法论3

贰、问题定义4

参、论述要旨与章节安排7

第二章 政治学方法论的基础11

壹、政治学的定义11

一、德文Politik一字的概念内涵11

二、德文Wissenschaft一字的概念内涵12

三、本文对政治学的定义13

贰、国内学者对于方法论的定义14

参、理论、科学理论与方法论之关系17

一、简介理论17

二、学术研究活动理论的名称与内容26

三、学术研究活动理论与方法论的关系32

肆、方法论的性质34

一、方法论在本质上是一种结构理路34

二、方法论在功能上是一种学术语言35

三、方法论具有工具性格37

四、方法论具有开放性39

伍、本文的四套政治学方法论40

陆、论文写作的实质成分与研究流程44

一、第一步骤:议题选定与问题提法45

二、第二步骤:文献回顾47

三、第三步骤:建立假说48

四、第四步骤:将论证程序予以操作化51

五、第五步骤:检证于经验资料53

六、第六步骤:结论与建议53

第三章 后设理论三位一体55

壹、三个轴线55

贰、后设理论三位一体的定位58

一、1831年之前58

(一)希腊时期58

(二)17、8世纪:古典的认知理论73

(三)I.Kant的先天认识形式74

(四)德国观念论81

二、1831至1945年92

(一)逻辑实证论与批判理性论92

(二)W.Dilthey的体验诠释学103

(三)E.H usserl的现象学106

(四) 1927年:M.Heidegger的《存在与时间》111

(五)德国观念论的反驳与拥护之对立现象125

三、1945至1970年129

(一)1950年代:建构主义与批判理论129

(二)1960年代的德国社会学界——实证论争论136

(三)1961年:哲学诠释学为德国观念论的反思140

(四)1962年:E.Betti的诠释学说152

(五)1962年:T.S.Kuhn的《科学革命结构》159

(六)1968年:J.Habermas的《认知与旨趣》160

四、小结161

参、后设理论三位一体的内容162

一、经验分析论162

(一)名称字义162

(二)典型代表者163

(三)基本假定163

(四)认知方法与论证过程166

二、规范本体论169

(一)名称字义169

(二)典型代表者171

(三)基本假定172

(四)认知方法与论证过程176

三、辩证历史论178

(一)名称字义178

(二)典型代表者178

(三)基本假定179

(四)认知方法与论证过程182

四、小结183

第四章 W.Burklin与C.Welzel的政治学方法论185

壹、政治研究的前提之一:两种认知典范187

一、本节的论述关怀187

二、再论Aristotle的两类推理188

三、1951年:L.J.J.Wittgenstein的后期哲学189

四、1960年代:哲学的语言学转折194

五、1971年:G.H&von Wright的方法论二元论196

贰、政治研究的前提之二:三种思想流派200

一、从后设理论三位一体到三种思想流派200

二、三种思想流派的内容202

(一)理解本体流派与理解辩证流派202

(二)解释分析流派210

(三)小结213

参、政治研究的前提之三:理论切入点216

一、理论切入点即是研究途径216

二、历史(发生)论218

三、制度论与新制度论223

四、行为论232

五、政治的经济论233

六、系统理论234

七、另一种新的理论切入点237

肆、政治研究的方法:狭义的方法论239

一、方法导向239

二、研究安排242

三、研究技巧245

四、比较作为一般的方法248

伍、政治研究的目的:提出命题或理论252

陆、对于论文写作的意涵与应用253

一、对于论文写作的三点意涵254

(一)有助于概略掌握政治研究理路254

(二)有助于避开找资料的困境255

(三)可被学术圈接受与期待超越256

二、解释启迪典范在论文写作上的应用256

(一)结构社会学做为典型代表256

(二)特定因果关联下的量化方法导向262

(三)特定因果关联下的质化方法导向270

(四)评价274

三、理解诠释典范在论文写作上应用277

(一)理解本体流派277

(二)理解辩证流派286

(三)评价290

第五章 后结构主义方法论293

壹、疑义293

贰、简介结构主义293

一、结构主义的基础知识293

二、C.Levi-Strauss的结构主义297

参、后结构主义的语言观301

肆、后结构主义者对语言文本的认知方法306

伍、后结构主义之一:R.Barthes的符号论312

一、与F.de Saussure的结构语言学之差异313

二、与C.Levi-Strauss的结构主义之差异315

三、L.Hjelmslev的符号系统:ERC317

四、神话系统与后设语言系统320

五、阅读神话系统的三种方式323

六、符号的直接意指与文化意义326

七、符号生成之后的性质332

八、符号论在政策研究上的应用333

陆、后结构主义之二:M.Foucault的主体诠释学339

一、主体诠释学339

二、知识考古学340

三、权力系谱学343

四、认识论上的断裂346

五、伦理系谱学349

六、「知识/权力」模式在政治研究上的应用352

柒、后结构主义之三:J.Derrida的解构理论355

一、传统本体论的彻底瓦解355

二、解构即是分延356

三、difference是一个能指358

四、解构即是对不能的体验359

五、解构的操作360

(一)从语言的概念扩散进行解构360

(二)从语言的因果多重性进行解构363

六、解构理论在政治研究上的应用:双重阅读364

七、前后期的解构思想之转折366

捌、反思369

第六章N.Luhmann的系统理论与观察理论375

壹、N.Luhmann的函数结构系统理论375

一、疑义375

二、两种系统理论的差异性376

三、多重因果关联与函数对等物381

四、在政治实务上的应用384

五、函数分析做为比较研究方法论384

六、评价388

贰、 N.Luhmann的自我再制系统理论与观察理论389

一、基本假定389

二、自我再制与他我再制391

三、从混沌学看自我再制392

(一)混沌学的要义393

(二)混沌现象的描述394

(三)吸子395

(四)分形与分维398

(五)蝴蝶效应400

四、观察就是透过一个区别所进行的标示401

五、函数与意义之间的关系402

六、观察具有偶变性与吊诡性404

七、二阶操控学与二阶观察412

八、二阶观察是另一种认知典范414

九、观察理论的应用例子415

(一)军中同性恋的观察415

(二)自然环境生态受到破坏的观察416

(三)台湾水权问题的观察417

(四)少年犯罪的预防与矫治制度的观察420

(五)台湾统筹分配税款问题的观察423

(六)对于不可治理性的观察426

十、评价427

第七章 政治学方法论在行政分析立场上的应用——以西德的行政经验为例429

壹、一个限定及其理由429

贰、四种问题分析立场的引伸431

参、从四种问题分析立场论国家的游戏空间及意义434

一、保守立场:国家是高于社会一级的系统434

二、合理化立场:国家与社会在多面向上的交互影响438

三、批判立场:国家的行动能力441

四、马克思式立场:国家行为的遗传因子446

五、小结448

肆、从四种问题分析立场论内阁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449

一、保守立场:行政权的优先449

(一)行政权的专业性与公益导向449

(二)行政与民主国家的关系451

(三)行政权的功能与意义之流失452

二、合理化立场:回归现实的理性458

(一)系统形构与复杂度化约458

(二)渐进主义462

三、批判的立场:内阁与官僚的执行赤字465

(一)对渐进主义的批判466

(二)对行政部门的问题处理能力的批判467

(三)对政治领导能力的批判470

(四)对官僚组织型态的批判473

(五)对行政批判的批判475

(六)政治危机理论:限制及保留政治行政系统的理性477

四、马克思式立场:国家机构的职能规定482

(一)国家机构本身特有的生命483

(二)财团与国家机构的紧密结合486

五、小结489

伍、从四种问题分析立场论议会主义490

一、保守立场:贫乏的行动能力与微小的专业490

二、合理化立场:国会系统的强处491

三、批判立场:批判国会既有功能的缺失494

四、马克思式立场:阶级斗争的遮掩497

五、小结499

陆、从四种问题分析立场论多元主义500

一、保守立场:危险的多元主义500

二、合理化立场:必要的多元主义503

三、批判的立场:不完全的多元主义505

四、马克思式立场:遮掩的多元主义507

五、小结508

柒、从四种问题分析立场论统合主义508

一、保守立场:古典的统合主义508

二、合理化立场:从新多元主义到新统合主义511

三、批判立场:新统合主义的成本516

四、马克思式立场:统合主义的集团与有选择性的统合主义518

五、小结519

捌、从四种问题分析立场论民主主义519

一、保守立场:民主的危险519

二、合理化立场:写实主义下的民主522

三、批判立场:反对一个简化的民主524

四、马克思式立场:真正民主的不可能527

五、小结528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531

壹、结论531

贰、后续研究建议554

附录557

附录一论体制、政策、政治三者的关联557

附录二 简介哲学三大部门561

附录三 简介偶变性573

参考文献577

索引5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