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觉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知觉心理学
  • 高湘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10723152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06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527页
  • 主题词:知觉心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知觉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知觉的基本含义2

知觉的生物学过程2

感觉输入的必要性5

知觉行为5

第二节 知觉研究的意义6

知觉研究的实践目的6

知觉研究满足人的理性探究8

第三节 知觉研究的途径11

心理学的研究途径12

生物学的研究途径14

知觉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6

为什么强调视觉研究17

第四节 认知心理学思潮下的知觉心理学17

对知觉概念的重新认识17

知觉的间接理论和直接理论的融合19

计算机模拟21

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22

第二章 心理物理学26

第一节 感觉阈限的界定27

阈限的性质定义27

阈限的操作定义28

韦伯定律30

第二节 感觉阈限的测量方法32

最小变化法32

恒定刺激法37

调整法39

第三节 信号检测论40

信号检测论的由来40

信号和检测43

判断标准和辨别力43

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45

第四节 阈下知觉47

第五节 心理量表49

费希纳定律49

史蒂文斯定律51

第六节 心理物理反应的相对性53

第三章 视觉的基本概念和功能56

第一节 视刺激56

第二节 视觉系统57

人眼的结构57

从光信号(物理能量)到神经冲动信号(生物能量)60

视觉通路61

视皮质62

神经细胞的感受野63

视觉中枢加工的皮质—皮质联系模式69

P、M并行通路及其视觉功能70

视皮质细胞的特征检测功能72

第三节 基本视觉功能和视觉现象74

基本视觉功能的局限性74

暗视觉和明视觉78

暗适应80

视敏度82

眼动85

视知觉随时间的变化87

中国人的视觉感受性特点90

第四章 模式识别94

第一节 模式识别现象95

侧抑制95

马赫带96

赫尔曼格99

明度对比100

主观轮廓101

注意的选择和过滤作用103

知觉的整体优势效应104

第二节 传统的视觉检测、识别理论105

构造主义理论105

图形—背景知觉106

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组织理论108

第三节 现代模式识别理论111

特征整合理论111

投射不变式理论113

计算理论114

元件识别理论116

神经网络模型119

第四节 拓扑性质知觉理论124

知觉早期对物体拓扑性质的抽取124

拓扑性质检测与注意分配127

拓扑性质检测的脑机制129

知觉组织130

拓扑性质知觉理论对视觉研究的贡献132

第五节 物体识别132

从模式识别到物体识别132

视角与物体识别加工134

物体识别的神经元编码134

第五章 面孔识别137

第一节 面孔特征与面孔识别137

第二节 表情识别140

情绪材料140

被试群体142

第三节 影响面孔识别的因素144

物理因素144

生理因素144

社会因素146

第四节 面孔识别的研究方法149

实验仪器149

实验范式151

第五节 面孔识别的加工机制152

面孔识别加工的脑电成分152

面孔识别的独特性152

面孔识别模型155

第六章 颜色知觉161

第一节 颜色及其特性162

颜色的基本特性162

牛顿的早期工作163

第二节 颜色混合164

加法定律164

颜色系统165

减法定律166

第三节 色觉现象167

后像和颜色对比167

记忆色169

颜色恒常性169

第四节 颜色知觉理论172

三色感受器理论172

拮抗加工理论176

第五节 色觉异常180

色觉缺陷和色觉反常180

获得的色觉反常182

色觉测量183

第七章 深度知觉187

第一节 眼球运动线索188

第二节 双眼视觉——立体感的获得189

双眼视差190

两眼匹配194

立体知觉的神经基础197

第三节 单眼视觉深度线索199

静态线索200

运动视差206

第四节 三维立体知觉的多重线索表征208

多重线索表征的含义208

立体知觉线索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209

多重线索相互作用研究结果210

多重线索相互作用的线性模型211

第八章 运动知觉213

第一节 运动检测的生理机制214

眼睛的运动检测系统214

运动检测的神经机制216

第二节 视觉引导的行动219

视觉流模式219

网膜扩张和运动速度判断221

第三节 物体运动检测224

运动检测阈限224

运动轨迹预测225

动量惯性表征226

碰撞时间预测227

第四节 生物体活动228

生物活动的内涵228

步态隐含的内容230

第五节 两大视觉系统231

中央视觉和边缘视觉231

聚焦视觉和周围视觉232

第六节 似动233

频闪观测仪似动233

运动知觉的匹配问题234

似动研究的意义236

第九章 恒常性和错觉238

第一节 知觉恒常性239

明度恒常性239

大小恒常性241

形状恒常性245

布伦斯维克率和索勒斯率245

感觉信息比率关系的计算246

第二节 视错觉247

月亮错觉247

埃姆斯错觉250

缪勒—莱耶尔错觉251

庞佐错觉253

波根多夫错觉254

水平—垂直线错觉255

对比错觉257

可逆图形257

不可能图形258

错觉产生的原因259

第十章 听觉262

第一节 听觉刺激262

声波的物理属性262

声波在介质中的传送264

第二节 听觉的神经生理基础266

耳的结构266

听觉刺激在耳内的传导268

耳对声音的初步分析269

听觉表征269

第三节 听觉病理学275

正常的听觉范围275

耳鸣276

听力损失和耳聋276

第四节 基本听觉现象279

响度知觉279

音高知觉283

声音的相互作用286

第五节 听觉空间知觉288

单耳线索288

双耳线索290

耳廓的作用293

定位错觉294

盲人的障碍物知觉295

第六节 言语听觉296

言语的声学特征297

言语声音的神经分析298

听觉字词识别299

汉语字词的声调研究300

语境的作用302

第七节 音乐听觉305

音乐听觉的定义305

音高加工305

节奏加工308

失歌症研究309

音乐的情绪表达313

音乐和言语加工的关系315

音乐应用316

第十一章 触觉320

第一节 触觉的性质321

触觉的分类321

触觉感受性322

物体表面温度知觉324

第二节 复杂触觉辨别325

对物体表面质地的知觉325

长度、距离辨别327

布拉耶盲文系统328

触觉—视觉替代系统329

触觉信息的整合329

第三节 触觉的认知神经基础331

触觉感受器331

触觉纤维334

纤维活动和触觉体验335

触觉的上行通路338

皮质躯体感觉区339

触觉模式识别的神经机制342

皮质组织的专门化347

躯体感觉皮质的可塑性348

第四节 主动触觉350

第十二章 时间知觉353

第一节 生物学基础354

生物钟理论355

药物的作用357

脑机制的研究357

第二节 认知的视角358

信息储存规模理论358

认知—注意理论361

第三节 生物学视角和认知视角362

第四节 年龄和时间知觉364

年龄和时间流逝体验364

短时距估计的年龄差异365

第五节 空间大小和时间知觉366

陶效应和卡帕效应366

经验时空相对论367

第六节 时间知觉的心理病理学研究368

精神分裂症的时间知觉369

抑郁症的时间知觉370

躁狂症的时间知觉371

反社会人格的时间知觉372

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的时间知觉373

第十三章 知觉发展375

第一节 视觉的发展376

视觉的发生376

颜色知觉的发展377

深度知觉379

视觉定向的发展380

形状知觉381

面孔识别384

第二节 听觉的发展386

听觉发生386

听敏度的发展387

声音识别387

第三节 运动知觉的发展390

第四节 感觉整合的发展393

第五节 自我知觉的发展394

自我知觉的萌芽395

自我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395

自我知觉发展中的性别差异396

第十四章 知觉与经验400

第一节 不确定性和知觉401

不确定性对知觉效率的影响401

刺激线索能提高知觉效率402

第二节 模糊性和知觉405

解决视觉模糊405

解决听觉模糊406

墨迹测验407

自动效应408

两可图408

结构性刺激引发的知觉错误409

第三节 熟悉性和知觉410

冗余度411

上下文的作用411

自然情境414

视角415

第四节 阅读的知觉原理416

第五节 不能觉察的知觉420

第十五章 知觉学习423

第一节 什么是知觉学习423

第二节 知觉学习的刺激特异性和知觉不变性425

视野和各视觉加工水平感受野的关系425

刺激位置迁移实验426

知觉学习的位置特异性428

对刺激位置特异性现象的解释429

知觉学习和知觉不变性431

再论知觉学习与初级感觉皮层的可塑性433

第三节 知觉学习与顿悟435

什么是顿悟435

轮廓错觉的顿悟实验436

知觉顿悟学习的机制439

第四节 物体识别学习441

知觉表征逻辑起点争论的演变441

基于两维映像特征的动态识别模型444

作为知觉不变性学习线索的时间延续性448

第五节 面孔识别学习449

面孔识别加工的特殊性451

熟悉和不熟悉面孔加工的区别453

面孔识别表征的要素456

陌生面孔学习理论461

第六节 知觉学习研究动向463

知觉学习的性质463

知觉学习的研究领域463

参考文献4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