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十四团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三十四团志
  • 胡学良主编;三十四团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ISBN:722806715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793页
  • 文件大小:235MB
  • 文件页数:8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三十四团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荣誉1

序一5

序二7

序三9

凡例3

概述3

大事记3

第一编 自然地理29

第一章 位置面积29

第一节 位置29

第二节 面积29

第二章 地形地貌29

第一节 地形29

第二节 地貌29

第三章 气候30

第一节 气候特征30

第二节 温度31

第三节 光能35

第四节 无霜期及霜期霜冻37

第五节 降水与蒸发39

第六节风42

第四章 资源43

第一节 水资源43

第二节 动物资源45

第三节 植物资源45

第五章 地质 土壤46

第一节 地质46

第二节 土壤46

第六章 灾害51

第一节 风灾51

第二节 旱灾52

第三节 盐碱灾害52

第四节 冰雹与霜冻52

第五节 虫害53

第七章 环境保护53

第一节 环境污染53

第二节 环境保护54

第二编 建制57

第一章 建制沿革57

第一节 三十四团建制57

第二节 团属行政单位建制57

第三节1997年连级行政建制59

第四节 驻垦区单位61

第二章 村镇区划62

第一节 铁干里克镇62

第二节 自然村63

第三章 农林牧单位简介64

第一节 农业生产单位64

第二节 林园单位66

第三节 畜牧单位66

第三编 人口71

第一章 人口的形成71

第一节 人口来源71

第二节 人口结构73

第三节 民族81

第二章 语言 风俗83

第一节 汉族83

第二节 维吾尔族84

第三节 其他民族85

第三章 计划生育86

第一节 计划生育管理机构86

第二节 节制生育86

第三节 优生优育88

第四章 人民生活90

第一节 饮食与服饰90

第二节 住宅及其他91

第四编 经济综述97

第一章 经济形成与发展规模97

第一节 经济规模的形成97

第二节 经济规模的确定97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三十四团经济100

第四节 改革开放中的三十四团经济101

第二章 经济结构与生产水平103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103

第二节 产业经济结构104

第三节 种植业内部结构105

第四节 生产水平106

第三章 经济区的划分108

第一节 农业区的划分108

第二节 经济区的划分108

第四章 经济体制改革109

第一节 农业经济体制改革109

第二节工、交、商、建企业经济体制改革110

第五编 土地115

第一章 土地资源及利用115

第一节 土地资源115

第二节 土地利用115

第二章 土地开发116

第一节 勘查规划116

第二节 开荒造田117

第三节 灌区土地开发118

第三章 土壤改良119

第一节 土壤概况119

第二节 治水改土122

第三节 条田改建122

第四节 工程性平地122

第四章 土地管理126

第一节 土地管理机构126

第二节 土地管理法规和制度126

第三节 土地管理办法127

第六编 水利133

第一章 水利工程133

第一节 引水灌溉综述133

第二节 灌溉系统工程138

第三节 排水工程139

第四节 防渗工程140

第五节 饮水工程141

第二章 水利管理142

第一节 管理机构142

第二节 用水管理143

第三节 水费收支144

第四节 渠系管理145

第七编 种 植业151

第一章 作物结构151

第一节 粮食作物结构151

第二节 经济作物结构152

第三节 油料作物结构153

第四节 其他作物结构155

第二章 作物栽培156

第一节 粮食作物栽培156

第二节 经济作物栽培166

第三章 军棉一号175

第一节“军棉一号”的育成175

第二节 栽培技术177

第三节 推广应用177

第四章 耕作制度178

第一节 耕作技术178

第二节 轮作倒茬179

第五章 种子180

第一节 种子机构180

第二节 种子科研工作180

第三节 种子引进181

第四节 种子繁育181

第五节 种子生产与加工182

第六节 种子使用与管理183

第六章 肥料184

第一节 积制有机肥184

第二节 绿肥184

第三节 秸秆还田184

第四节 化肥185

第七章 植物保护185

第一节 植保组织185

第二节 主要病虫害186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186

第八章 经营管理与经济效益190

第一节 经营管理190

第二节 经济效益191

第八编 林 园业196

第一章 林业196

第一节 林木种类196

第二节 育苗197

第三节 植树造林198

第四节 树木更新200

第五节 生态与经济效益200

第二章 果园生产201

第一节 果园建设201

第二节 果树品种203

第三节 香梨204

第四节 果品采摘与保鲜贮藏211

第五节 果品销售211

第三章 经营管理213

第一节 机构213

第二节 管理体制214

第三节 经营管理214

第九编 畜 牧业219

第一章 饲草资源219

第一节 天然草场219

第二节 农区草场219

第二章 畜牧业生产220

第一节 畜牧业发展历程220

第二节 畜禽种类及数量221

第三节 畜禽产品产量225

第四节 畜牧业设施及投资229

第三章 疫病防治231

第一节 疫病与防治231

第二节 防治机构236

第四章 经营管理237

第一节 管理体制237

第二节 管理制度237

第三节 饲养管理237

第四节 经济效益238

第五节 管理机构239

第十编 塔里木马鹿243

第一章 塔里木马鹿由来243

第一节 塔里木马鹿的形成243

第二节 分布与特性244

第二章 马鹿业生产发展历程246

第一节 驯养马鹿历史246

第二节 发展历程247

第三章 繁育248

第一节 马鹿繁殖的生理特点248

第二节 选种选配249

第三节 保胎与助产250

第四章 饲养与管理251

第一节 饲养设施252

第二节 饲养技术252

第五章 鹿茸255

第一节 鹿茸生长与发育255

第二节 鹿茸采收与加工256

第三节 鹿茸销售与经济效益257

第六章 疫病防治258

第一节 疫病种类及发生258

第二节 疾病防治258

第七章 科研与新技术应用259

第一节 科研259

第二节 新技术应用259

第十一编 农机263

第一章 农具263

第一节 传统手工生产农具263

第二节 畜力农具263

第三节 机引农具264

第二章 农业机械266

第一节 机械设备266

第二节 机械化程度271

第三节 农机修理275

第四节 技术革新275

第三章 经营管理276

第一节 机构队伍276

第二节 机务管理278

第三节 安全生产管理279

第四节 经济核算281

第十二编 工业285

第一章 加工业285

第一节 发展历程285

第二节 粮油加工业286

第三节 棉花加工业292

第四节 食品加工业295

第五节 其他加工业296

第二章 建材工业298

第一节 红砖烧制298

第二节 水泥预制件300

第三节 石棉开采300

第三章 机械制造与电力工业300

第一节 机械制造业300

第二节 电力301

第四章 其他工业303

第一节 制药业303

第二节 采矿业303

第五章 经营管理303

第一节 管理机构303

第二节 管理体制304

第三节 经济效益304

第十三编 交通邮电309

第一章 交通运输309

第一节 道路309

第二节 运输312

第三节 安全管理314

第四节 经营管理315

第二章 邮电316

第一节 机构设置316

第二节 邮路与邮政317

第三节 电信317

第十四编 村镇建设321

第一章 城镇建设321

第一节 团部建设321

第二节 连队居民点建设324

第二章 建筑业329

第一节 机构329

第二节 施工队伍与技术培训329

第三节 建筑施工330

第四节 经营管理331

第十五编 商业物资335

第一章 商业335

第一节 国营商业335

第二节 个体商业341

第二章 物资342

第一节 物资计划与供销342

第二节 物资管理345

第三节 粮油管理与供应346

第十六编 计划 财务 金融 保险353

第一章 计划353

第一节 计划体制353

第二节 计划编制353

第三节 统计355

第二章 财务357

第一节 财务体制357

第二节 资金来源359

第三节 资金使用361

第四节 财务监督364

第三章 金融 保险364

第一节 金融364

第二节 保险366

第十七编 劳动工资371

第一章 职工队伍371

第一节 职工来源371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374

第三节 职工技术培训376

第二章 劳动工资377

第一节 工资制度的变革377

第二节 工资调整与工资水平379

第三节 奖励工资380

第四节 津贴与补贴380

第三章 劳动保护381

第一节 安全监察381

第二节 劳动保护382

第三节 劳保福利382

第四节 退休退职385

第十八编 中国共产党三十四团组织389

第一章 党的各级委员会389

第一节 中共三十四团委员会389

第二节 党总支委员会397

第三节 党支部委员会398

第二章 党员代表大会399

第一节 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399

第二节 第二届党员代表大会400

第三节 第三届党员代表大会400

第四节 第四届党员代表大会401

第五节 第五届党员代表大会402

第六节 第六届党员代表大会402

第七节 第七届党员代表大会403

第八节 第八届党员代表大会404

第九节 第九届党员代表大会404

第三章 党委工作部门405

第一节 党委工作部门沿革405

第二节 部门领导人406

第四章 党组织建设409

第一节 党员409

第二节 党组织生活416

第三节 整党建党416

第四节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417

第五章 纪律检查420

第一节 组织机构420

第二节 纪律检查工作421

第三节 廉政建设422

第六章 统战工作423

第一节 机构423

第二节 统战工作424

第七章 干部工作426

第一节 干部来源426

第二节 干部结构427

第三节 干部体制431

第四节 干部管理431

第五节 离退休干部安置434

第八章 重大政事434

第一节 审干、整风、反右派斗争434

第二节 反右倾思想斗争435

第三节 政治整军435

第四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436

第五节“文化大革命”437

第六节“揭、批、查”和平反冤假错案440

第七节 精神文明建设441

第十九编 行政445

第一章 行政机构445

第一节 三十四团行政机构445

第二节 行政工作部门448

第三节 团以下行政建制454

第二章 生产代表大会及表彰大会456

第一节 生产代表大会456

第二节 表彰大会459

第三章 民政事务468

第一节 优抚工作468

第二节 婚姻登记469

第三节 丧葬470

第四节 残疾人工作471

第五节 信访工作472

第四章 机要档案473

第一节 机构473

第二节 机要473

第三节 档案473

第五章 警卫通讯474

第一节 警卫474

第二节 通讯474

第六章 史志工作475

第一节 组织机构475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三十四团组织史资料编纂工作475

第三节 团志编纂476

第七章 援外工作477

第一节 援助巴基斯坦477

第二节 援助索马里费诺农场477

第三节 援助坦桑尼亚477

第八章 地方选举478

第九章 施政要略478

第一节 开垦农场“五边”方针478

第二节 贯彻中央“八字”方针479

第三节 农业学大寨480

第四节 调整产业结构480

第五节 农业区划481

第六节 企业整顿482

第二十编 群众团体487

第一章 工会487

第一节 工会组织与会员代表大会487

第二节 企业民主管理488

第三节 劳动竞赛489

第四节 自营经济492

第五节 职工文体活动与文化设施493

第六节 扶贫解困送温暖493

第二章 女工委员会494

第一节 组织机构494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494

第三节 妇女工作495

第三章 共青团500

第一节 组织建设500

第二节 历届团员代表大会503

第三节 团的活动507

第四章 少年先锋队515

第一节 少先队组织515

第二节 少先队活动516

第三节 少先队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517

第二十一编 群众工作521

第一章 场乡支援521

第一节 地方支援农场521

第二节 农场支援地方521

第二章 民族团结523

第一节 民族团结教育523

第二节 民族团结活动524

第三章 共建文明活动525

第一节 场乡共建525

第二节 警民共建526

第二十二编 武装529

第一章 组织529

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529

第二节 值班连队530

第三节 基干民兵与普通民兵组织532

第二章 军政建设534

第一节 军事训练534

第二节 政治思想建设535

第三节 军事演练536

第四节 劳武结合537

第五节 武器管理538

第三章 征兵与退伍安置539

第一节 征兵工作539

第二节 退伍安置540

第四章 驻军541

第一节 清代驻军541

第二节 民国驻军541

第三节 新中国驻军542

第二十三编 政法545

第一章 司法545

第一节 机构545

第二节 司法工作545

第三节 法制宣传教育546

第四节 民事调解547

第五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547

第二章 治安保卫549

第一节 组织机构549

第二节 治安管理550

第三节 户籍管理553

第四节 群众治保工作554

第三章 监狱工作555

第一节 机构555

第二节 监狱管理工作555

第三节 就业安置557

第二十四编 科技561

第一章 机构队伍561

第一节 机构561

第二节 科研队伍562

第二章 科研活动565

第一节 科普活动565

第二节 科技活动565

第三节 科技引进与推广568

第三章 科研成果与效益569

第一节 科研成果569

第二节 经济效益573

第二十五编 文化577

第一章 文化组织与设施577

第一节 文化组织577

第二节 文化设施578

第二章 文学艺术581

第一节 文学创作581

第二节 文艺演出581

第三节 摄影、美术、书法583

第三章 电影电视583

第一节 电影583

第二节 电视584

第四章 新闻与通讯584

第一节 新闻通讯584

第二节 广播585

第三节 团内小报585

第五章 体育586

第一节 学校体育586

第二节 群众体育586

第六章 文物遗址587

第二十六编 教育591

第一章 普通教育591

第一节 学前教育591

第二节 小学教育593

第三节 中学教育598

第二章 成人教育604

第一节 扫盲教育604

第二节 红专大学605

第三节 职工文化补课605

第四节 成人自学考试605

第三章 教师队伍606

第一节 教师队伍建设606

第二节 教师结构607

第三节 教师待遇608

第四节 教师职称608

第五节 教职员名录611

第四章 教育设施614

第一节 校舍614

第二节 教学设备615

第五章 教育管理615

第一节 管理机构615

第二节 教育经费管理617

第六章 勤工俭学619

第一节 校办农、工、商619

第二节 支农劳动619

第三节 建校活动620

第二十七编 医疗卫生623

第一章 医疗623

第一节 发展历程623

第二节 医疗机构624

第三节 医疗设备628

第四节 医疗技术629

第五节 中医中药633

第六节 医疗制度633

第七节 药政管理及供应634

第二章 卫生防疫634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634

第二节 卫生防疫机构635

第三节 预防保健与计划免疫636

第四节 传染病的防治638

第五节 妇幼保健638

第六节 食品监督640

第二十八编 人物643

第一章 人物传643

第一节 战斗英雄人物传643

第二节 劳动模范人物传644

第二章 英模人物简介644

第一节 战斗英雄简介644

第二节 模范人物简介646

第三节 名人简介649

第三章 正团级领导人简介651

第一节团(场)长简介651

第二节 政治委员简介658

第四章 各级各类先进人物名录663

第一节 三十四团获国家级先进个人称号663

第二节 三十四团获自治区、兵团级先进个人称号664

第三节 获农二师和巴州先进个人称号665

第四节 荣获团级先进称号名录668

第五章 各行业高、中级技术职称名录681

第一节 高级技术职称681

第二节 中级技术职称682

第六章 各级各类领导业务干部名录、名单686

第一节 历任副团级领导干部686

第二节 历任正副营级领导干部(含科级)名录687

第三节 历任正、副连级领导干部名录688

第四节 历任团机关干部名录689

第五节 历任连队业务干部名录690

第六节 历任中小学教师名录691

第七节 历任医护人员名录692

第八节离、退休干部693

第七章 工人名录703

第一节1956~1997年三十四团工人名单703

第二节 三十四团离休工人名录(1978~1997)722

第三节 三十四团退休工人名单(1978~1997)722

第八章 辞世职工726

第一节 正常辞世职工名录726

第二节 非正常死亡职工名录727

第二十九编 附录731

一、1998~2000年三十四团大事记731

二、1998~2000年三十四团概况735

三、关于农二师对三十四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739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六四三一部队与巴州农垦局三十四团场关于征用土地协议书743

五、三十四团党委常委会工作规则755

六、三十四团经济责任制办法768

七、三十四团农业连队全面推行连务公开和健全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实施办法7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