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TBH-522型150kW短波发射机维护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TBH-522型150kW短波发射机维护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3924950.jpg)
- 黄晓兵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ISBN:750682450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35页
- 文件大小:203MB
- 文件页数:40666474页
- 主题词:短波发射机-维修-技术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TBH-522型150kW短波发射机维护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 述1
1.1 TBH-522型150kW短波发射机简述1
1.1.1 中短波广播发射机的发展简况1
1.1.2 发射机型号“TBH-522”的含义2
1.1.3 150kW PSM短波发射机的主要特点2
1.1.4 发射机图纸上的编号4
1.1.4.1 发射机中各种编号的规定4
1.1.4.2 发射机中的各种放大器或组件的编号和名称5
1.2 发射机的方框图7
1.2.1 高周部分8
1.2.2 低周部分9
1.2.2.1 音频限制放大器9
1.2.2.2 PSM调制器部分10
1.2.3 电控系统11
1.2.4 自动调谐系统12
1.3 发射机的主要技术指标12
1.3.1 频率范围12
1.3.2 输出功率12
1.3.3 调制方式13
1.3.4 射频输出阻抗13
1.3.5 频率稳定度13
1.3.6 整机效率13
1.3.7 信杂比(信噪比)13
1.3.8 音频频率响应13
1.3.9 音频非线性失真13
1.3.10 音频输入电平13
1.3.11 调幅度不对称性13
1.3.12 调幅能力13
1.3.13 杂散输出14
1.3.14 调谐方式14
1.3.15 冷却方式14
1.3.16 电源14
第二章 射频电路原理分析(一)15
2.1 频率合成器15
2.1.1 PTS040频率合成器的技术特性16
2.1.1.1 频率16
2.1.1.2 换频时间16
2.1.1.3 输出16
2.1.1.4 杂散输出(以+13 dBm输出为基准点)16
2.1.1.5 频率标准16
2.1.1.6 其他16
2.1.2 PTS040频率合成器结构外形16
2.1.3 PTS040频率合成器的使用操作17
2.1.3.1 电源接线17
2.1.3.2 冷却17
2.1.3.3 本地工作17
2.1.3.4 遥控工作18
2.1.4 工作原理18
2.1.4.1 标频单元20
2.1.4.2 细分辨率单元20
2.1.4.3 10MHz步进/输出放大器和电平控制单元20
2.1.4.4 维修和标准21
2.2 衰减器21
2.2.1 概述21
2.2.2 早期的高频衰减器电路22
2.2.2.1 概述22
2.2.2.2 高频衰减器方框图22
2.2.2.3 高频衰减器原理分析24
2.2.2.3.1 10.24dB、5.12dB高频衰减器工作原理24
2.2.2.3.2 0.16dB~2.56dB高频衰减器工作原理26
2.2.2.3.3 输出放大器工作原理28
2.2.2.3.4 输入、输出指示电路工作原理28
2.2.3 早期的衰减器控制电路29
2.2.3.1 概述29
2.2.3.2 衰减器控制方框图30
2.2.3.3 衰减器控制原理分析30
2.2.3.3.1 电平控制切换电路30
2.2.3.3.2 时钟电路37
2.2.3.3.3 计数器控制电路39
2.2.3.3.4 二进制计数器和限位电路42
2.2.3.3.5 输出电路45
2.2.3.3.6 允许加音频控制电路46
2.2.4 新高频衰减器电路48
2.2.4.1 概述48
2.2.4.2 新高频衰减器电路方框图48
2.2.4.3 新高频衰减器电路原理分析49
2.2.4.3.1 固定衰减器49
2.2.4.3.2 变衰减器49
2.2.4.3.3 高频放大器50
2.2.4.3.4 输入、输出指示电路51
2.2.5 新衰减器控制电路52
2.2.5.1 概述52
2.2.5.2 新衰减器控制电路方框图52
2.2.5.3 新衰减器控制电路原理分析53
2.2.5.3.1 电平控制电路53
2.2.5.3.2 时钟电路58
2.2.5.3.3 十位二进制计数器59
2.2.5.3.4 计数器控制电路和限位电路59
2.2.5.3.5 满功率调整判别电路60
2.2.5.3.6 允许合音频控制电路61
2.2.6 故障处理62
2.2.6.1 频率合成器(激励器)输出过小62
2.2.6.2 衰减器输入开路(输入信号无)63
2.2.6.3 衰减器 自动控制部分故障63
2.3 200W固态化晶体管宽频带放大器64
2.3.1 概述64
2.3.2 主要技术指标64
2.3.3 200W晶体管宽放方框图64
2.3.4 低电平放大小盒66
2.3.4.1 低电平放大小盒面板66
2.3.4.2 低电平放大小盒方框图66
2.3.4.3 低电平放大器(PF5.900.046)67
2.3.4.3.1 电平控制放大器(前置级)67
2.3.4.3.2 自动电平控制电路68
2.3.4.3.3 第二级、第三级放大器69
2.3.4.3.4 封锁电路70
2.3.4.3.5 过压、过流保护电路71
2.3.4.3.6 驻波比保护电路73
2.3.5 高电平放大小盒75
2.3.5.1 高电平放大小盒面板75
2.3.5.2 高电平放大小盒方框图76
2.3.5.3 高电平放大小盒工作原理76
2.3.5.3.1 高电平放大器76
2.3.5.3.2 偏置电路78
2.3.6 故障处理79
2.3.6.1 故障处理一:宽放静态工作电流打到头或电压表无指示79
2.3.6.2 故障处理二:宽放过热79
2.3.6.3 故障处理三:宽放低电平小盒中三极管1V8坏79
2.3.6.4 故障处理四:低电平小盒中无感电阻烧坏80
第三章 射频电路原理分析(二)82
3.1 高频功率放大器82
3.2 高前级放大器82
3.2.1 概述82
3.2.2 高前级电子管的直流馈电82
3.2.2.1 栅极供电83
3.2.2.2 灯丝极供电83
3.2.2.3 帘栅极供电83
3.2.2.4 阳极供电84
3.2.3 高前级输入回路84
3.2.4 高前级输入检波器85
3.2.5 高前级阳极回路85
3.2.6 中和电路86
3.3 高末级放大器87
3.3.1 概述87
3.3.2 高末级电子管的直流馈电87
3.3.2.1 高末级电子管灯丝馈电87
3.3.2.2 高末级电子管栅极馈电88
3.3.2.3 高末级电子管帘栅极馈电88
3.3.2.4 高末级电子管阳极馈电89
3.3.3 高末级栅极槽路89
3.3.4 高末级阳极槽路90
3.3.4.1 隔直电容器91
3.3.4.2 高末级的腔体91
3.3.4.2.1 高末级的腔体结构92
3.3.4.2.2 高末级的腔体理论分析93
3.3.4.3 T网络94
3.4 高频取样元件95
3.4.1 概述95
3.4.2 检波器96
3.4.3 鉴相器96
3.4.3.1 高末级鉴相器原理分析97
3.4.3.2 鉴相器的使用和维护注意的问题100
3.4.4 定向耦合器101
3.5 平衡转换器(阻抗变换器)103
3.6 甚高频滤波器103
3.7 故障处理104
3.7.1 高前管栅阴碰极或通地104
3.7.2 8路盘形线圈中尼龙绳断,造成8路盘形线圈接点不接105
3.7.3 高末管栅阴碰极(或通地)105
3.7.4 高末调谐电容C23击穿106
3.7.5 高末帘栅薄膜电容击穿107
3.7.6 高末检波器故障107
3.7.7 检波器故障107
第四章 音频放大系统109
4.1 概述109
4.2 音频限制放大器109
4.2.1 概述109
4.2.2 音频限制放大器的方框图110
4.2.3 音频限制放大器的原理分析111
4.2.3.1 输入音频放大器111
4.2.3.2 变增益控制放大器111
4.2.3.3 增益控制电路113
4.2.3.3.1 窗口电压比较电路114
4.2.3.3.2 时间常数控制电路115
4.2.3.4 音频输出电路117
4.2.3.5 压缩电平指示器117
4.3 PSM调制控制器119
4.3.1 概述119
4.3.2 音频通路板119
4.3.2.1 直流消除电路121
4.3.2.2 放大滤波电路、削波电路、音频封锁电路121
4.3.2.3 杂音补偿控制取样电路122
4.3.2.4 叠加电路122
4.3.2.5 浮动载波控制电路122
4.3.2.6 功率控制123
4.3.2.7 合成电路124
4.3.2.8 三角波信号的作用124
4.3.2.9 基准电压形成电路125
4.3.2.10 高末帘栅电压控制电路125
4.3.2.11 时钟板电路126
4.3.3 快速A/D转换板127
4.3.4 环形调制器129
4.3.4.1 判别电路工作原理129
4.3.4.2 判别电路的专用清零电路130
4.3.4.3 J、K移位寄存器130
4.3.4.4 48级J、K触发器132
4.3.5 功率控制器134
4.3.5.1 输入电路134
4.3.5.2 复位电路135
4.3.5.3 过流保护电路136
4.3.5.3.1 高低功率控制138
4.3.5.3.2 故障保护控制138
4.3.5.4 功率升降控制电路139
4.3.5.4.1 调谐功率模式的选择及升降功率控制141
4.3.5.4.2 低功率模式的选择及升降功率控制141
4.3.5.4.3 高功率模式的选择及升降功率控制142
4.3.5.4.4 切顶后的自动降功率控制142
4.3.6 输入/输出板142
4.3.6.1 音频信号的引入143
4.3.6.2 发射机工作状态的引入143
4.3.6.3 发射机功率设置信号的引入145
4.3.7 开关状态板147
4.3.8 光接收板148
4.3.9 光发射板148
4.4 PSM功率放大器148
4.4.1 功率开关模块148
4.4.2 功率开关模块控制器149
4.4.2.1 开关状态检测电路150
4.4.2.2 保护管控制电路151
4.4.2.3 开关管控制电路152
4.4.3 哼声消除器152
4.5 故障处理154
4.5.1 功率模块故障154
4.5.2 功率模块连接电感烧坏154
4.5.3 PSM循环调制器故障154
4.5.4 1A8A4板上R47和R28的电压调整不合适155
第五章 自动调谐系统157
5.1 概述157
5.1.1 自动调谐的含义157
5.1.2 自动调谐的闭环控制系统158
5.1.3 自动调谐的调谐方式159
5.1.4 自动调谐的路数159
5.1.5 自动调谐系统波段的划分160
5.1.6 自动调谐系统方框图162
5.1.7 自动调谐系统的组成164
5.1.8 应急处理的开关按钮装置164
5.2 伺服放大器套箱1A10、1A11165
5.2.1 伺服放大器166
5.2.2 伺服放大器电路原理分析167
5.2.2.1 粗细调切换控制电路167
5.2.2.2 误差放大器169
5.2.2.3 门限电压比较电路170
5.2.2.4 三角波发生器和PDM调制器172
5.2.2.5 位置电压输出电路和电限位控制电路174
5.2.2.6 绝对值放大器176
5.2.2.7 与门控制电路177
5.2.2.8 桥式电机驱动电路和调谐完成电路179
5.2.2.9 过流保护电路182
5.2.3 检测单元(PF2.900.6001DL)185
5.2.3.1 位置电压和误差电压显示原理185
5.2.3.2 检测选择控制原理186
5.3 自动调谐控制套箱(PF2.503.6000DL)1A9188
5.3.1 自动调谐控制套箱的组成188
5.3.2 自动调谐控制套箱的面板188
5.3.3 预置盘189
5.3.4 操作板190
5.3.4.1 调谐方式选择控制电路191
5.3.4.2 调谐方式系统控制电路193
5.4 调谐逻辑控制单元194
5.4.1 主要功能194
5.4.2 调谐逻辑控制单元电路原理分析195
5.4.2.1 计数完成控制电路195
5.4.2.2 高末级功率检测和驻波比稍大重调控制电路195
5.4.2.3 高前级失谐控制电路198
5.4.2.4 末级失谐、失配控制电路199
5.4.2.5 调谐指令延时电路和换频生效指令200
5.4.2.6 调谐完成指令产生电路204
5.4.2.7 复位电路和调谐故障计时器208
5.4.2.8 调谐顺序控制器211
5.4.2.9 逻辑输出控制电路217
5.4.2.10 电机抑制电路220
5.4.2.11 四种调谐方式的操作步骤224
5.5 数字鉴频系统226
5.5.1 计数器电路原理分析228
5.5.1.1 整形放大电路和分频电路228
5.5.1.2 频率计229
5.5.1.3 多级分频器230
5.5.1.4 计数脉冲形成电路231
5.5.1.5 计数指令和复位指令形成电路235
5.5.1.6 高频检测和去抖动电路237
5.5.1.7 计数完成控制电路239
5.5.2 译码器电路原理分析240
5.5.2.1 EPROM存储器241
5.5.2.2 锁存D/A转换器242
5.5.2.3 早期的D/A转换器243
5.5.2.4 二路调谐腔体使用的D/A转换器243
5.5.2.5 早期的二路调谐腔体使用的D/A转换器245
5.6 EPROM存储器的编程原理及其使用方法246
5.6.1 如何确定与频率相对应的地址码数据246
5.6.2 如何确定各路调谐元件的位置电压数据248
5.6.3 EPROM存储器的读写原理250
5.7 新型的数字化自动调谐系统258
5.7.1 早期的新型数字化自动调谐系统259
5.7.1.1 调谐方式260
5.7.1.1.1 “手动”调谐方式260
5.7.1.1.2 “预置”方式260
5.7.1.1.3 “更换频率”(自动)方式261
5.7.1.1.4 “手动微调”方式261
5.7.1.1.5 手动微调“激励器控制电平”262
5.7.1.2 操作步骤263
5.7.1.2.1 预置”方式263
5.7.1.2.1.1 换频控制264
5.7.1.2.1.2 可调元件的位置控制264
5.7.1.2.1.3 几点说明265
5.7.1.2.2 “自动”方式265
5.7.1.2.2.1 系统换频控制266
5.7.1.2.2.2 自动调谐的全过程266
5.7.1.2.2.3 手动微调267
5.7.1.3 系统工作原理267
5.7.1.3.1 自动倒频功能268
5.7.1.3.2 实现对激励器的控制268
5.7.1.3.3 数据存储器271
5.7.1.3.3.1 现行工作参数数据缓冲区271
5.7.1.3.3.2 频点的设置272
5.7.1.3.3.3 频率数据库格式273
5.7.1.3.3.4 频道数据库273
5.7.1.3.4 执行电机与传动机构274
5.7.1.3.4.1 CP脉冲设计274
5.7.1.3.4.2 二相和四相步进电机275
5.7.1.3.4.3 驱动器电源接口276
5.7.1.3.4.4 传动机构276
5.7.2 最新的数字化自动调谐系统276
5.7.2.1 新自动调谐装置277
5.7.2.1.1 嵌入式主板PCM-9575简介279
5.7.2.1.2 FPGA简介279
5.7.2.1.3 多功能数据采集板PM511P简介280
5.7.2.1.3.1 主要技术指标280
5.7.2.1.3.2 功能介绍280
5.7.2.2 新系统的调谐方式281
5.7.2.2.1 新系统调谐流程281
5.7.2.2.2 自动细调285
5.7.2.2.3 半自动细调285
5.7.2.2.4 手动细调285
5.7.2.2.5 调谐完成后的带载调谐285
5.7.2.3 数据库的管理285
5.7.2.4 模拟量的补偿287
5.7.2.5 激励器的遥控和激励电平自动增益控制287
5.7.2.6 手动操作287
5.7.2.6.1 电机复位功能287
5.7.2.6.2 单路电机操作287
5.7.2.7 遥控功能288
5.7.2.8 FPGA部分的设计288
5.7.2.8.1 电平转换电路的设计288
5.7.2.8.1.1 输入电路288
5.7.2.8.1.2 输出电路289
5.7.2.8.2 FPGA逻辑部分设计289
5.7.2.8.2.1 通信模块289
5.7.2.8.2.2 实际位置计数模块290
5.7.2.8.2.3 步进电机控制模块290
5.7.2.9 调谐回路控制290
5.7.2.9.1 误差比较精度291
5.7.2.9.2 电机、减速器与可调元件到位精度292
5.7.2.10 抗干扰性设计292
5.7.2.10.1 现场的改造292
5.7.2.10.2 FPGA内部抗干扰性设计292
5.7.2.11 调谐装置292
5.7.2.11.1 调谐装置系统组成292
5.7.2.11.2 调谐数字化装置293
5.8 故障处理293
5.8.1 自动调谐电源故障293
5.8.2 自动调谐激磁电源断电控制电路中V21(3DK4B)损坏294
5.8.3 1路传动机构卡死294
5.8.4 末级鉴相器屏极取样接地294
5.8.5 定向耦合器中电阻R12断或取样线断295
第六章 电源系统297
6.1 电源系统297
6.1.1 概述297
6.1.2 高末帘栅电源298
6.1.3 高末PSM电源298
6.1.4 宽放电源299
6.1.5 自动调谐电源299
6.1.5.1 概述299
6.1.5.2 直流电源故障报警电路299
6.1.5.3 激磁电源断电控制电路302
6.2 电源配电系统(PF3.624.6002DL)302
6.2.1 电源配电系统原理分析304
6.2.2 配电盘中交流接触器的主要功能305
6.3 故障处理305
6.3.1 高末偏压电源二极管V3开路305
6.3.2 高末级偏压电源故障305
6.3.3 6kV变压器次级压敏电阻坏306
6.3.4 保护小盒高频干扰306
6.3.5 PSM模块低端接地306
第七章 电源的控制系统307
7.1 概述307
7.2 电源的逻辑控制部分307
7.2.1 综述307
7.2.2 “控制Ⅰ小盒”的原理分析310
7.2.2.1 工作方式选择控制314
7.2.2.2 合冷却/断冷却控制(开机/关机控制)315
7.2.2.3 合灯丝控制318
7.2.2.4 合偏压控制320
7.2.2.5 合高前板压控制321
7.2.2.6 合高末高压控制325
7.2.2.7 合高末帘栅电压控制327
7.3 电源的保护系统329
7.3.1 概述329
7.3.2 “控制Ⅱ小盒”原理分析332
7.3.2.1 保护单元Ⅰ332
7.3.2.1.1 “过荷2”控制电路原理332
7.3.2.1.2 正常状态判别电路333
7.3.2.1.3 驻波比稍大控制电路335
7.3.2.2 保护单元Ⅱ337
7.3.2.2.1 高前和高末过荷控制电路337
7.3.2.2.2 过耗控制电路339
7.3.2.3 保护单元Ⅲ339
7.3.2.3.1 过荷封锁电路339
7.3.2.3.2 三次过荷保护电路341
7.3.2.3.3 过荷恢复电路343
7.4 控制小盒1A1345
7.4.1 低周部分的指示和控制345
7.4.2 电控部分的指示电路和控制电路346
7.4.3 发射机的封锁控制电路347
7.5 自动调压稳压控制器348
7.5.1 概述348
7.5.2 自动调压稳压控制器的组成349
7.5.3 自动调压稳压控制器原理分析349
7.5.3.1 误差放大器351
7.5.3.2 升降压控制电路352
7.5.3.3 暂停控制电路353
7.5.3.4 越限控制电路355
7.5.3.5 灯丝电压正常控制电路356
7.5.3.6 黑灯丝切换控制电路357
7.5.3.7 手动自动升降压控制电路358
7.5.3.8 刹车控制电路(马达制动控制电路)359
7.5.3.9 黑灯丝切换控制电路和黑灯丝电源360
7.5.3.11 缺相保护控制电路362
7.5.3.12 灯丝电压数码显示363
7.6 新型的微机电控系统363
7.6.1 系统的组成363
7.6.1.1 电控系统微机接口装置363
7.6.1.2 电控逻辑及指示装置364
7.6.1.3 过荷保护及PSM控制装置364
7.6.2 微机电控及保护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特点365
7.6.2.1 主要功能365
7.6.2.2 系统的主要特点366
7.6.3 系统的控制基本原理367
7.6.3.1 FPGA的内部结构367
7.6.3.2 FPGA的特点368
7.6.3.3 FPGA输入、输出电路的形式368
7.6.4 灯丝控制单元370
7.6.5 保护单元372
7.6.5.1 保护单元板372
7.6.5.2 过荷电平比较板372
7.6.5.3 打火过耗比较板373
7.6.6 PowerTBH系统简介373
7.6.6.1 总体结构373
7.6.6.2 PowerTBH系统界面374
7.6.6.3 PowerTBH功能介绍374
7.6.6.3.1 PowerTBH自动化界面及功能介绍374
7.6.5.3.2 PowerTBH时间表界面及功能介绍375
7.7 故障处理378
7.7.1 正常播音过程中掉灯丝故障378
7.7.2 黑灯丝电源板220V电源保险烧断378
7.7.3 调压小盒降压交流接触器K2线包一端未接上378
7.7.4 1A4小盒中K1不动作378
7.7.5 调压器降压过程中超过零位378
7.7.6 高压真空开关K12的一对主接点不接379
第八章 冷却系统380
8.1 概述380
8.2 发射机的风冷系统380
8.3 发射机水冷冷却系统381
8.3.1 超蒸发冷却工作原理382
8.3.2 水冷却系统的维护382
8.4 故障处理383
8.4.1 低周风接点接触不良383
8.4.2 高周集中吹风风接点接触不良383
8.4.3 抽风机电源线破损短路383
第九章 技术维护384
9.1 发射机的调整与使用384
9.1.1 发射机电控开机384
9.1.2 自动调谐系统的调整384
9.1.2.1 自动调谐的调整384
9.1.2.2 新型自动调谐的调整384
9.1.3 调谐元件位置的调节385
9.1.3.1 高末调谐腔体接点位置的调节385
9.1.3.1.1 找Z脉冲更换385
9.1.3.1.2 更改频率库386
9.1.3.2 高前盘香线圈与3C3电容位置的调节386
9.1.3.3 T网络线圈位置的调节386
9.1.3.4 高末调谐电容器(3路电容C1)位置的调节386
9.1.3.5 (4路)可变真空电容器(1200pF)的调节387
9.1.3.6 5路电容器(1000pF)的调节387
9.1.3.7 7路电容器(1200pF)的调节387
9.1.4 电子管的老练387
9.1.5 高末级的中和调整388
9.1.6 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调整389
9.1.7 发射机的典型工作状态389
9.2 发射机的检修与维护390
9.2.1 检修和维护周期390
9.2.1.1 日检390
9.2.1.2 周检390
9.2.1.3 月检390
9.2.1.4 季检、半年检390
9.2.1.5 年检391
9.2.1.6 渡夏大检、冬防工作391
9.2.2 具体 检修内容和方法391
9.2.2.1 检修电控箱交流接触器391
9.2.2.2 检修电控箱断路器391
9.2.2.3 检修T网络线圈391
9.2.2.4 检修盘香型线圈392
9.2.2.5 检修腔体392
9.2.2.6 检修UPS电源392
9.2.2.7 检修水泵,使用备用水泵393
9.2.2.8 检修PSM模块393
9.2.2.9 检修调谐元件机械部分393
9.2.2.10 检修大电流螺丝394
9.2.2.11 检修风接点394
9.2.2.12 检修水流接点394
9.2.2.13 检修高周机箱内所有元件394
9.2.2.14 检修气泵395
9.2.2.15 检修水路395
9.2.2.16 检修门开关及地线钩395
9.2.2.17 检修放电球395
9.3 TBH-522型发射机中使用的电子管396
9.3.1 高前级电子管—FU-101C金属陶瓷四极管396
9.3.1.1 电气特性396
9.3.1.2 极间电容396
9.3.1.3 机械物理特性396
9.3.1.4 极限运用数据397
9.3.1.5 典型工作状态(10kW阳极调幅,射频功率放大器,丙类)397
9.3.1.6 电子管尺寸和恒流曲线397
9.3.2 高末级电子管—TH537398
9.3.2.1 一般特性398
9.3.2.2 极间电容398
9.3.2.3 机械特性399
9.3.2.4 高频放大器及板极调制工作方式399
9.3.2.5 电子管尺寸和恒流曲线400
9.4 电子管的打压与更换400
9.4.1 电子管的打压400
9.4.2 电子管的更换402
9.4.2.1 高末电子管的更换402
9.4.2.2 高前电子管的更换402
9.5 真空电容器的打压和更换403
9.5.1 真空电容器的打压403
9.5.2 真空电容器的更换404
9.5.2.1 C23电容的更换404
9.5.2.2 C24电容的更换405
9.5.2.3 C25电容的更换405
9.6 隔直电容器的更换405
9.7 发射机的测试验收406
9.7.1 输出功率、输入功率和效率的验收方法407
9.7.1.1 输出功率的测试407
9.7.1.2 输入功率的测试408
9.7.1.3 效率的测试410
9.7.1.4 测试验收表格410
9.7.2 信杂比、音频频率响应、音频非线性失真和调幅度不对称性的验收方法411
9.7.2.1 信噪比的测试411
9.7.2.2 音频非线性失真的测试414
9.7.2.3 音频频率响应的测试415
9.7.2.4 正负调幅度不对称性的测试416
9.7.3 载波跌落和残波辐射的验收方法417
9.7.3.1 载波跌落的测试418
9.7.3.2 残波辐射的测试419
9.7.3.3 PSM 开关频率421
9.7.4 稳定性试验422
9.7.4.1 调制能力的测试422
9.7.4.2 瞬时断激试验422
9.7.4.3 自动关机试验422
9.7.4.4 过荷试验423
9.7.4.5 115%冲击试验423
9.7.4.6 加6dB音频冲击试验424
9.7.4.7 24小时连续负荷试验424
9.7.5 浮动载波功能测试425
9.8 双指针功率表的原理和使用425
9.8.1 概述425
9.8.2 双指针功率表的指示原理426
9.8.3 定向耦合器的工作原理427
9.8.4 双指针功率表上各刻度曲线的计算429
9.8.5 双指针功率表的结构432
9.8.5.1 定向耦合器分压比的选定432
9.8.5.2 定向耦合器的分压电容432
9.8.5.3 互感器的结构433
9.8.6 定向耦合器的调整方法434
9.8.6.1 测量电容分压比434
9.8.6.2 调整变流比435
9.8.6.3 微调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