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共江西地方史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共江西地方史 第1卷
  •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002642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82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602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学科: 党史 地点: 江西省 年代: 1919~1949) 中国共产党 党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共江西地方史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中共江西地方组织的建立和第一次大革命时期(1919.5—1927.7)1

第一章 近代的江西社会1

第一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江西1

一、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1

二、江西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

三、江西人民的深重苦难6

第二节 近代江西人民的革命斗争7

一、江西人民响应太平军7

二、江西人民早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9

三、江西人民响应辛亥革命13

第三节 江西无产阶级的成长15

一、江西近代工矿企业的发展15

二、江西无产阶级的成长及其社会状况17

三、江西无产阶级早期的革命斗争19

第二章 江西人民的觉醒22

第一节 五四运动在江西的开展22

一、南昌、九江等地的声援活动22

二、南昌、九江六三阶段的斗争25

三、抵制日货的斗争26

四、爱国运动遍及全省28

第二节 爱国运动在江西持续开展30

一、声援“济南血案”和江西各界联合会的成立30

二、声援“福州惨案”31

三、救济南浔铁路和禁止米谷出口33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在江西的开展35

一、改造社的成立和《新江西》的创办35

二、新文化运动在江西各地的开展37

三、江西青年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39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江西组织的建立4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2

一、袁玉冰等在江西传播马克思主义42

二、马克思主义在全省的传播44

三、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争论47

第二节 江西地方党、团组织的建立50

一、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建立50

二、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江西的建立52

三、中国共产党江西地方组织的建立54

第三节 江西工人运动的兴起58

一、全省工人运动的勃兴58

二、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60

三、南昌党、团组织在工人中的活动64

第四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江西的形成和全省大革命高潮的到来67

第一节 国民党江西各级党部的建立67

一、国民党在江西的早期活动67

二、国民党在江西的重建69

三、革命新局面在江西的形成71

第二节 江西声援五卅运动74

一、南昌的声援74

二、九江的声援77

三、全省其他各地的声援79

四、江西当局对声援活动的破坏82

第三节 全省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农民运动的兴起84

一、全省工人运动的发展84

二、安源工人运动转入低潮87

三、全省农民运动的兴起88

第五章 北伐军进军江西和群众运动的高涨92

第一节 北伐军在江西战场的胜利92

一、江西人民迫切希望北伐军进军江西92

二、北伐军入赣作战94

三、北伐军对南昌的两次争夺战97

四、北伐军攻克赣东和南浔铁路沿线的决战101

五、北伐战争在全省的胜利103

第二节 工人运动的新高涨105

一、全省工会组织的大发展105

二、全省工人为改善政治经济权益而斗争106

三、九江军民收回英租界108

第三节 农民和青年、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110

一、全省革命高潮中的农民运动110

二、全省农村革命大风暴112

三、全省革命高潮中的青年和妇女运动113

第六章 反对蒋介石和国民党右派的斗争115

第一节 蒋介石在江西的反革命活动115

一、扩充军事实力和寻求靠山115

二、指使江西国民党右派篡夺党政大权118

三、纵容江西国民党右派破坏全省工农运动121

第二节 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123

一、同国民党省党部的斗争123

二、各界人民的请愿活动125

三、“四二”暴动和反对国民党右派斗争的胜利126

第三节 大革命低潮中江西共产党人的抗争129

一、江西大革命运动转入低潮129

二、革命低潮中共产党人的抗争131

三、中共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134

第二编 江西十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8—1937.7)137

第七章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137

第一节 大革命失败后江西的形势137

第二节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140

一、九江会议关于南昌起义的建议141

二、南昌起义的准备143

三、南昌起义的胜利146

四、南昌起义部队在赣东、赣南的活动148

第三节 湘赣边秋收起义和江西各地武装暴动154

一、八七会议决议在江西的传达贯彻154

二、湘赣边秋收起义156

三、赣北武装暴动158

四、赣西万安、东固暴动159

五、赣东北武装暴动161

六、赣南武装暴动163

第四节 中共江西地方组织的发展及其艰苦斗争166

一、大革命失败后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166

二、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169

三、省委对武装割据的指导和在白区的工作171

四、省委机关遭破坏176

第八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79

第一节 历史性的进军179

一、井冈山武装割据的客观条件179

二、历史性的进军和三湾改编180

第二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84

一、茶陵、遂川、宁冈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184

二、袁王部队大陇升编186

三、边界各县党组织的重建189

第三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曲折发展190

一、井冈山会师和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的建立190

二、军事斗争的胜利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192

三、土地革命的深入194

四、挽救“八月失败”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195

五、边界党的“二大”和红色政权理论198

六、红四、五军会合和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199

第四节 井冈山斗争的坚持201

一、第三次反“会剿”斗争的失利201

二、恢复边界红色政权的斗争202

三、红五军转战湘赣边界203

四、边界特委第四次执委会和湘赣边割据的新局面204

五、井冈山斗争的基本经验及其伟大意义205

第九章 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208

第一节 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开辟208

一、“东井冈”的开辟和红二团的成立208

二、红四团的成立和东固、于兴割据区域的发展212

第二节 红四军游击赣西南和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214

一、红四军转战赣西南214

二、前委瑞金会议和争取江西计划217

三、于兴宁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220

第三节 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222

一、红四军入闽后赣西南的艰苦斗争222

二、二七会议和赣西南统一领导机构的建立225

三、赣西南革命武装和苏维埃区域的发展228

第四节 攻打吉安的胜利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成立231

第十章 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236

第一节 游击斗争的开展和弋横苏区的开辟236

一、暴动队伍转入游击斗争236

二、弋阳、横峰红色政权的建立237

三、方胜峰会议的决策238

第二节 贵余万苏区的开辟和信江苏区的形成及发展241

一、贵余万暴动的胜利241

二、中共信江特委和信江苏维埃政府的成立242

三、信江苏维埃区域的发展244

第三节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247

一、红军攻占景德镇和红十军的组建247

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249

三、中共赣东北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的建立252

第四节 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54

一、苏区的发展和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254

二、中共闽浙赣省委和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的成立256

第十一章 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258

第一节 二七会议后赣西苏区的发展258

一、湘赣边境工农兵暴动委员会的成立258

二、赣西苏区的发展260

三、红七军在赣西苏区的活动261

第二节 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263

一、赣西、湘东南苏区的汇合263

二、中共湘赣省委的成立265

三、湘赣省苏维埃政府的成立269

第十二章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272

第一节 湘鄂赣边游击斗争的开展272

一、幽居会议和中共湘赣边特委的恢复272

二、红军湘鄂赣边境支队的游击战争274

三、红五军转战湘鄂赣边275

第二节 湘鄂赣边革命根据地的形成276

一、中共湘鄂赣边境特委“九二”会议的召开276

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278

第三节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发展279

一、日益高涨的群众革命运动和根据地的扩大279

二、革命武装的发展和红十六军的组建281

三、湘鄂赣边区党组织的发展和中共湘鄂赣省委的成立282

四、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的成立284

第十三章 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286

第一节 第一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286

一、敌我态势和苏区反“围剿”的准备286

二、赣西南苏区反“围剿”的胜利290

三、湘赣、湘鄂赣、赣东北苏区反“围剿”的胜利293

第二节 第二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295

一、反“围剿”前赣西南党的状况295

二、敌我态势和苏区反“围剿”的准备298

三、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胜利300

四、湘赣、湘鄂赣、赣东北苏区反“围剿”的胜利303

第三节 第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304

一、敌我态势和苏区反“围剿”的准备304

二、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胜利307

三、湘赣、湘鄂赣、赣东北苏区反“围剿”的胜利310

第四节 中央苏区的形成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在瑞金的成立313

第十四章 江西苏维埃运动的蓬勃发展318

第一节 苏区江西省的建立和发展318

一、中共苏区江西省委的成立318

二、宁都起义 红军攻打赣州319

三、江西省苏代会、党代会的召开和苏区的发展324

第二节 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327

一、敌我态势和反“围剿”的前期战役327

二、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胜利330

三、湘赣、湘鄂赣、闽浙皖赣苏区反“围剿”的胜利331

第三节 闽赣省、粤赣省、赣南省的建立334

一、闽赣省的建立334

二、粤赣省的建立336

三、赣南省的建立338

第四节 湘赣、湘鄂赣、闽浙皖赣苏区的发展340

一、湘赣苏区的发展340

二、湘鄂赣苏区的发展343

三、闽浙皖赣苏区的发展346

第十五章 土地革命的深入和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350

第一节 土地革命的深入350

一、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350

二、轰轰烈烈的分田运动及其成果354

第二节 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发展356

一、根据地的经济政策356

二、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358

三、工业和交通邮电建设360

四、商业和反封锁斗争363

五、苏区的财政金融事业365

第三节 根据地文化建设的成就368

一、新型的教育事业368

二、红色文艺运动372

三、苏区的新闻出版事业374

四、群众体育和卫生运动376

第四节 根据地的群众组织和群众运动378

一、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378

二、共青团组织和青少年工作379

三、妇女组织和妇女解放斗争381

四、贫农团等群众组织及其活动383

第十六章 江西苏区的曲折斗争385

第一节 王明“左”倾错误在江西苏区的贯彻385

一、赣南会议和宁都会议385

二、反“江西罗明路线”的错误斗争391

第二节 肃反中的“左”倾错误394

一、赣西南苏区的肃反扩大化错误394

二、湘赣、湘鄂赣、闽浙皖赣苏区的肃反扩大化错误395

第三节“左”倾土地政策的贯彻397

第十七章 江西苏区的丧失401

第一节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401

一、敌我态势和“左”倾教条主义对反“围剿”的错误指导401

二、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失败403

三、闽浙皖赣、湘赣、湘鄂赣苏区反“围剿”的失败406

第二节 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失利410

一、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组建410

二、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失利411

三、方志敏在狱中的斗争414

第三节 红六军团西征415

一、红六军团的组建416

二、红六军团西征417

第四节 主力红军战略转移418

一、中共中央对红军长征的布置418

二、主力红军从江西苏区突围长征420

三、国民党对江西苏区的摧残421

第十八章 江西三年游击战争424

第一节 红军的战略转变和游击战争的开始424

一、中共中央对坚持江西苏区斗争的部署424

二、中央苏区边境游击斗争的开始425

三、留守红军的战略转变427

第二节 赣粤边的游击战争429

一、长岭会议和粉碎第一次“清剿”429

二、北山事件与反“搜山”斗争431

三、两广事变后游击战争的发展433

第三节 湘赣边的游击战争434

一、湘赣边初期的游击战争434

二、棋盘山会议和湘赣边游击战争的坚持436

第四节 湘鄂赣边的游击战争438

一、湘鄂赣边游击战争的开始438

二、湘鄂赣边游击战争的艰苦阶段440

第五节 闽浙皖赣边的游击战争442

一、闽浙皖赣边游击战争的开始442

二、皖浙赣边新游击根据地的建立443

三、中共皖浙赣省委的成立和皖浙赣边游击战争的发展445

第六节 闽赣边和汀瑞边的游击战争446

一、闽赣边的游击战争447

二、汀瑞边的游击战争449

第三编 江西党组织在抗日战争中(1937.7—1945.8)451

第十九章 江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新四军的组建451

第一节 江西的国共和谈451

一、抗战爆发前后江西的政治状况451

二、各游击区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及江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453

第二节 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456

一、游击队下山改编456

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459

三、新四军驻赣机构及其工作461

第二十章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坚持斗争468

第一节 中共江西地方组织的恢复和发展468

一、各地党组织的调整468

二、中共江西省委的重建471

第二节 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472

一、日军对江西的野蛮侵略472

二、抗日救亡团体的活动474

三、出版界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478

第三节 积极开展统战工作480

一、致力于上下层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480

二、支援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作战482

三、动员民众参战支前484

四、开展武装斗争485

第二十一章 反共逆流中的共产党人488

第一节 国民党当局制造反共摩擦488

一、从大港惨案到新四军办事处被封闭488

二、江西省委及其组织遭全面破坏491

第二节 反共逆流中共产党人的抗争493

一、上饶集中营的斗争493

二、马家洲集中营的斗争499

三、赣南地区党组织的斗争502

第二十二章 江西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508

第一节 新四军五师一部挺进赣北508

一、新四军五师一部进入瑞阳边508

二、新四军五师一部进入彭湖边510

第二节 迎接八路军南下支队512

一、八路军南下支队开辟五岭战略基地512

二、进军粤北、赣南接应南下支队513

第四编 江西党组织在解放战争中(1945.8—1949.10)516

第二十三章 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516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的江西时局516

一、国内局势的新变化516

二、江西政治日趋黑暗517

三、江西经济一蹶不振519

四、中共组织亟待发展521

第二节 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的日益高涨521

一、抗议美军暴行的游行示威522

二、从“五二一”学运到抗议“九龙事件”523

第三节 社会各界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526

一、城市工人的罢工斗争526

二、农民抗粮、船民“罢运”斗争528

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斗争529

第二十四章 江西地下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533

第一节 中共湘赣边工委挺进江西腹地533

一、中共湘赣边工委的建立533

二、中共湘赣边工委进入赣南534

三、中共湘赣边工委进入赣西南535

四、中共湘赣边工委进入赣东等地536

第二节 中共南昌城工部恢复城市工作538

一、中共南昌城工部的初创与发展538

二、中共南昌城工部领导的学运、统战和武装活动539

三、中共南昌城工部迎接解放的斗争541

第二十五章 江西各地的武装斗争544

第一节 皖浙赣工委进军赣东北544

一、中共皖南地区前进工委成立544

二、前进工委先遣队进入婺源545

三、中共皖浙赣工委成立546

四、中共皖浙赣大工委挺进浙赣线547

第二节 赣南支队转战粤赣边549

一、中共五岭地委成立549

二、粤赣湘边总队一部入赣551

三、粤赣湘边总队主力开辟赣南、湘南552

四、粤赣湘边纵队赣南支队转战赣南554

第三节 地下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556

一、武夷支队的武装斗争556

二、湘赣边工委在赣西南、赣东等地的武装斗争557

第二十六章 解放江西全境的伟大胜利560

第一节 人民解放军驰骋江西560

一、二野四、五兵团和四野十五兵团的渡江战役560

二、二野四、五兵团驰骋赣东北四野十五兵团进军赣西北562

三、二野四兵团解放南昌565

四、四野十五兵团横扫赣南566

五、江西人民对解放战争的支援568

第二节 江西人民政权的建立571

一、南昌市军管会的成立571

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军区的成立572

三、赣东北区党委、行政公署、军区的成立574

四、赣西南区党委、行政公署、军区的成立575

第三节 清剿江西残匪的斗争576

一、江西的匪情576

二、清剿土匪的巨大胜利577

后记5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