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技术人员管理 英文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技术人员管理 英文版
  • (美)瓦茨·S.汉弗莱(Watts S.Humphrey)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5756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技术人员管理 英文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Ⅰ部分 管理者的领导角色1

第1章 技术领导3

1.1 领导者的目标3

1.2 领导者的信念4

1.3 领导者和下属的关系5

1.4 变革型领导6

1.5 交易型领导6

1.6 基层领导8

1.7 领导者的眼光9

1.8 专业人员的领导10

参考文献11

第2章 承诺道德规范13

2.1 承诺的要素14

2.2 具有责任感的承诺15

2.3 承诺还是冒险16

2.4 过度承诺16

2.5 管理承诺17

2.6 改变承诺18

2.7 坚持就是胜利18

2.8 建立承诺道德规范19

2.9 承诺的自主权19

参考文献20

第3章 职业道德的意义21

3.1 职业道德的要素22

3.2 避免作无用功22

3.3 意识的益处23

3.4 对意识的管理24

3.5 知识:仅仅只是起步25

3.6 正确的工作方法26

3.7 透明度原则27

3.8 保持透明度的艰难历程28

3.9 写作的自豪感29

3.10 透明度的益处29

3.11 职业水平与绩效30

3.12 管理者对职业水平的影响31

参考文献32

第4章 对个人的尊重33

4.1 尊重的标准34

4.2 开放政策35

4.3 同行评审37

4.4 创造一个信任环境38

参考文献39

第Ⅱ部分 技术和专业人员管理41

第5章 工程师及科学家的目标43

5.1 工作任务44

5.2 需求层次45

5.3 地方人与世界人47

5.4 对影响力的需求48

参考文献49

第6章 职业生涯的变化51

6.1 职业目标的演变52

6.2 年龄与创造力53

6.3 年龄与工作55

6.4 年龄与动力57

6.5 工作崩焦58

6.6 管理者与员工的合作关系59

6.7 职业风险与年龄60

6.8 老龄专业人员的管理60

参考文献61

第7章 对技术和专业人员的激励63

7.1 激励的力量64

7.3 管理方法的演变65

7.2 激励与技能65

7.4 任务成熟度的培养67

7.5 关系成熟度的培养69

7.6 动力的培养71

7.7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72

7.8 管理者的风格73

参考文献74

8.1 训练的必要性77

第8章 职业训练77

8.2 训练有素的工作方法78

8.3 智力训练79

8.4 训练的重要性80

8.5 个人软件过程81

8.6 管理者在专业规则中的角色84

8.7 更多管理准则85

参考文献86

第Ⅲ部分 人才的识别与培养89

第9章 对专业人员才能的识别91

9.1 人才的重要性92

9.2 人才资源93

9.3 技术人才的特性94

9.4 管理人才的发现97

9.5 被驯服的反叛者98

9.6 对人才的认识99

9.7 评估中心101

参考文献103

第10章 技术人才的培养105

10.1 专业发展106

10.2 职业流动107

10.3 技术发展的必要性108

10.4 管理者与员工的接触111

10.5 职业建议112

10.6 技术发展的阶段113

参考文献116

第11章 管理人才的培养117

11.1 管理培养的目的118

11.2 培养过程的开始119

11.3 管理者的个性120

11.4 任务交替121

11.5 产品开发部门主管123

11.6 制造部门主管125

11.7 开发计划126

11.8 临时任务127

11.9 管理培养计划的审核128

11.10 管理培养计划的支持129

11.11 注意事项131

11.12 专业人员培养计划中的官僚作风132

参考文献132

第Ⅳ部分 创新135

第12章 创新的意义137

12.1 工业创新138

12.2 失败的风险139

12.3 逆向工程142

参考文献143

第13章 创新者145

13.1 新思想146

13.2 创造力的本质149

13.3 想象力和勇气150

13.4 拥护者151

参考文献152

13.5 赞助者152

第Ⅴ部分 创新小组155

第14章 小组结构157

14.1 小组结构的概念157

14.2 协作158

14.3 小组创造力159

14.4 小组支持160

14.5 小组基本结构160

14.6 结构冲突161

14.7 团队规则162

14.8 团队行为162

参考文献164

第15章 创新小组的管理165

15.1 创新小组的需求165

15.2 签约166

15.3 小组领导风格166

15.4 团队动力167

15.6 管理者的责任169

15.5 软件开发范例169

15.7 小组个人需求170

15.8 政治解决与技术解决171

15.9 小组协作172

15.10 小组凝聚力173

15.11 交流175

15.12 技术建议小组177

15.13 小组矛盾的管理177

15.14 团队之间的矛盾179

参考文献180

第16章 创新小组的环境183

16.1 科研重地184

16.2 财务上的合理性184

16.3 清除阻碍创新的因素185

16.4 非我不用186

16.5 创新环境的维护187

参考文献187

17.1 奖励计划189

第17章 奖励和表扬189

17.2 表扬计划190

17.3 奖励计划举例190

17.4 工业奖励计划191

17.5 奖励准则192

17.6 激励计划193

17.7 有关表扬计划的注意事项194

参考文献195

第18章 管理小组197

18.1 争论式管理197

18.2 IBM个人计算机198

18.3 PC JUNIOR型计算机的开发历程200

18.4 商业原则和策略200

18.5 对争论制度的管理201

18.6 管理角色202

18.7 小组合作203

18.9 管理范围204

18.8 决策过频204

18.10 管理观念的变化205

18.11 透明管理205

18.12 管理小组的建设206

参考文献207

第Ⅵ部分 组织209

第19章 集成与分散211

19.1 项目管理212

19.2 支持问题213

19.3 结构要素214

19.4 矩阵结构215

19.5 专家部门216

19.6 支持的定义217

19.7 项目的集成218

19.8 集成者的角色219

19.9 IBM的FS系统219

19.10 对集成的管理220

19.11 集成责任221

19.12 结构瘫痪222

参考文献223

第20章 对规模的管理225

20.1 规模问题226

20.2 间接交流227

20.3 管理范围227

20.4 间接管理228

20.5 管理交流228

20.7 领导者的优先考虑230

20.6 间接领导230

参考文献231

第21章 权力与政治233

21.1 权力的性质233

21.2 权力对权力行使者的影响234

21.3 职权235

21.4 盲目服从235

21.5 权力的行使与滥用236

21.6 信息的力量237

21.7 权力关系的处理238

21.8 对成人行为的宣传240

21.9 权力的分配241

21.10 权力和政治行为242

21.11 官僚机构245

参考文献247

第Ⅶ部分 管理变更249

22.1 领导问题251

第22章 结构变更251

22.2 组织的衰老254

参考文献258

第23章 变更过程261

23.1 变更的阻力261

23.2 解冻262

23.3 制定变更计划263

23.4 变更的实施264

23.5 复冻265

23.6 制定目标266

23.7 过程改进周期268

参考文献270

第24章 技术评估271

24.1 寻找问题271

24.2 观察而不是反应272

24.3 自我评估272

24.4 软件工程研究院的评估活动273

24.5 评估活动的持续277

24.6 改进成绩279

参考文献280

第Ⅷ部分 变更管理策略281

第25章 组织成熟度283

25.1 紧迫性与重要性的权衡283

25.2 组织改进284

25.3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起源285

25.4 成熟度等级285

25.6 CMM的实质286

25.5 在工业领域的应用286

25.7 CMM结构288

25.8 软件过程改进289

25.9 成熟度模型的工作原理289

25.10 制定改进优先度291

25.11 CMM的应用292

参考文献293

第26章 人员开发策略295

26.1 对组织的定义295

26.3 自我检验296

26.2 管理小组296

26.4 价值标准297

26.5 人员能力成熟度模型298

26.6 已授权的组织301

参考文献301

第27章 过程改进策略303

27.1 环境规范304

27.4 改进路线图305

27.2 过程管理的作用305

27.3 过程改进的必要性305

27.5 过程改进工作的展开306

27.6 改进成效309

参考文献310

第28章 建设未来311

28.1 目标的确定311

28.2 任务的确定312

28.3 彻底变更312

28.4 IBM的硬件业务313

28.5 改进工作的三个因素314

28.6 中间目标的制定314

28.7 跟踪的必要性315

28.8 说干就干316

28.9 领导者的荣誉316

参考文献317

索引3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