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航天工业部可靠性工程通用教材(试用) 可靠性工程——设计、试验、分析、管理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航天工业部可靠性工程通用教材(试用) 可靠性工程——设计、试验、分析、管理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4221266.jpg)
- 胡昌寿 著
- 出版社: 北京:宇航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623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12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航天工业部可靠性工程通用教材(试用) 可靠性工程——设计、试验、分析、管理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可靠性概论1
第一篇 可靠性设计(一)基础技术26
引言(可靠性设计概述)26
第一章 环境条件30
1.1概述30
1.2环境分类31
1.3环境影响与失效模式33
1.4核辐射效应36
1.5复合环境39
参考文献41
小结41
第二章 系统可靠性模型43
2.1产品定义和可靠性框图的建立43
2.2布尔代数和容斥原理简介48
2.2.1布尔代数48
2.2.2容斥原理52
2.3串联系统55
2.4并联系统56
2.5贮备冗余系统58
2.6表决系统61
2.6.1“n中取k”(k-out-of-n:G)系统61
2.6.2n:k交叉贮备系统66
2.6.3“n中取k至r”系统〔17〕70
2.6.4“n中取连续k”系统〔13-15〕,〔20〕71
2.7一般网络可靠性74
2.7.1结构函数74
2.7.2状态枚举法77
2.7.3概率图法78
2.7.4全概率分解法79
2.7.5最小路法81
2.8网络可靠性的不交型算法83
2.8.1不交型布尔代数及其运算规则83
2.8.2直接不交化算法87
2.8.3不交最小路法〔6〕90
小结94
习题95
参考文献97
第三章 可靠性预测和分配99
3.1系统可靠性指标论证99
3.2可靠性预测〔1〕〔2〕102
3.2.1可靠性预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02
3.2.2元器件计数可靠性预测法103
3.2.3元器件应力分析可靠性预测法105
3.2.4讨论109
3.2.5全寿命期可靠性预测模型[3]110
3.3可靠性分配112
3.3.1可靠性分配的原则、方法和步骤112
3.3.2串联系统可靠性分配113
3.3.3有并联冗余单元时的可靠性分配115
3.3.4可靠性分配的代数方法116
3.3.5可靠性分配的“努力最小算法”118
3.4冗余系统可靠性优化120
3.4.1概述120
3.4.2Lagrange乘子法121
3.4.3动态规划法123
3.4.4求解冗余系统可靠性极大的一个直接寻查法129
3.4.5求耗用资源极小的一个直接寻查算法〔12〕133
小结139
习题141
参考文献141
4.1概述142
第四章 失效模式、后果与严重度分析142
4.2FMEA143
4.2.1FMEA方法143
4.2.2FMEA实例151
4.2.3电子系统的FMEA159
4.2.4FMEA评审准则166
4.2.5FMEA的用途167
4.3失效严重度分析168
4.3.1定性分析169
4.3.2分量分析169
4.3.3严重度分析实例172
4.3.4严重度矩阵172
小结177
4.3.5严重度分析的用途177
习题178
参考文献178
第五章 故障树分析179
5.1故障树分析法概说179
5.2建造故障树181
5.2.1建树的准备工作183
5.2.2建树基本规则185
5.2.3演绎法建树举例——压力罐系统故障树的建造188
5.2.4信号流图法建树198
5.2.5关于用计算机辅助建树212
5.3单调关联系统故障树的定性分析213
5.4.1由最小割集计算顶事件概率223
5.4单调关联系统故障树定量分析223
5.4.2定量化的序似方法226
5.4.3可修系统故障树顶事件发生频率计算228
5.4.4重要度划算229
5.5NP困难和FTA新途径233
5.6FTA研究趋势243
5.6.1非单调关联系统故障树分析243
5.6.2多状态故障树分析249
5.6.3共因失效事件分析253
小结258
习题259
参考文献261
第六章 电子系统可靠性设计266
6.1元器件的选用与控制266
6.1.1电子元器件的失效267
6.1.2典型的失效率曲线268
6.1.3失效速率模型270
6.1.4元器件现场失效率模型的建立272
6.1.5环境因子274
6.1.6元器件的筛选和老炼275
6.1.7电子元器件的降额使用283
6.1.8我国电子元器件标准概况287
附录6-1289
参考文献292
6.2电路与系统的可靠性设计293
6.2.1元器件的正确使用及选用优选电路293
6.2.2尽可能简化设计及简化的原则295
6.2.3最坏情况设计及边缘性能试验296
6.2.4电路漂移分析300
6.2.5误差及统计性分析302
6.2.6稳定性分析308
6.2.7过渡过程的分析308
小结310
习题312
参考文献313
6.3潜电路分析313
6.3.1潜电路分析的重要性313
6.3.2潜电路的分析方法314
6.3.3数字逻辑的潜电路分析319
6.3.4软件的潜通路分析320
6.3.5硬件及软件的综合性分析321
参考文献322
64热设计323
6.4.1概述323
6.4.2传热路径和热流动方式326
6.4.3元器件的热设计328
6.4.4印刷电路板的热设计331
6.4.5机箱的热设计332
6.4.7电子设备热设计程序334
6.4.6.热设计中热管的应用334
参考文献337
6.5耐环境设计337
6.5.1温度防护338
6.5.2湿气防护[12][13]339
6.5.3盐雾和腐蚀防护339
6.5.4低气压防护344
6.5.6冲击、振动和噪声的防护345
6.5.5霉菌防护345
6.5.7防爆[13]348
6.5.8瞬时核辐射的防护和加固[6][9][10][11][16]348
6.5.9核电磁脉冲的防护和加固[7][8][16]350
6.5.10空间电子设备抗辐射设计351
6.5.11局部环境控制353
小结357
参考文献358
第七章 冗余技术与容错设计360
7.1概述360
7.2冗余设计的基本原则361
13.3寿命周期总费用的估算361
7.3分立元件的冗余技术364
7.4.1并行冗余的实现方式369
7.4模拟电路的冗余技术369
7.4.2备件切换冗余的实现方式370
7.4.3三重冗余的模拟输出表决电路371
7.5数字逻辑电路及系统的冗余技术373
7.6自动重构容错系统379
7.7容错计算机系统384
7.8发展趋势389
习题390
参考文献391
第八章 参数优化设计——三次设计392
8.1概述392
8.2.1质量损失函数的近似表达式393
8.2质量损失函数概念393
8.2.2功能界限与容许差394
8.3.1系统设计396
8.3三次设计简介396
8.3.2参数设计397
8.3.3容许差设计399
8.4有源低通滤波器的三次设计403
8.4.1系统设计403
8.4.2参数设计405
8.4.3容差设计414
8.4.4实验验征416
小结417
参考文献417
符号及缩语418
第九章 电磁兼容性418
9.1概述419
9.2.1干扰源420
9.2干扰源及交连通道420
9.2.2干扰交连通道423
9.2.3干扰交连数学模型430
9.3电磁兼容性设计[1][2][4][5][6]434
9.3.1按地与搭接437
9.3.2屏蔽441
9.3.3滤波442
9.3.4电缆网设计442
9.3.5仪器电路EMC设计[1][2][5][6][40][41]444
9.3.6结构电磁兼容性设计454
9.3.7材料、零组件及工艺455
9.3.8防雷电456
9.3.9火箭防静电458
9.3.10卫星防静电放电(ESD)43…45460
9.3.11电爆器件的EMC问题[35][32]465
9.4系统EMC分析程序469
9.4.1系统EMC的分析的主要步骤470
9.4.2计算机EMC分析步骤475
9.5标准与规范482
9.5.1主要EMC标准与规范482
9.5.2术语及单位制483
9.5.3主要标准及规范的内容简介487
9.6试验与测试492
9.7EMC管理497
小结502
参考文献505
第十章 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508
10.1概述508
10.2材料与结构的失效模式510
10.2.1材料失效模式510
10.2.2结构失效模式511
10.3一般设计程序512
10.4.1概述515
10.4应力与强度的散布515
10.4.2常见的应力、强度概率分布518
10.5.1安全系数及其不足之处520
10.5安全系数与可靠性520
10.5.2应力强度干涉理论521
10.5.3基于统计分析的安全系统527
10.6可靠性设计计算531
10.6.1正态分布函数代数运算531
10.6.2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计算535
10.6.3结构可靠性计算的图解法541
10.6.4参数敏感度分析544
10.6.5结构可靠性设计实例546
10.7飞行器结构557
10.7.1概述557
10.7.2安全系数的选定558
10.7.3试验策略561
10.7.4可靠性计算问题565
10.8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567
10.8.1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567
10.8.2薄壁零组件疲劳设计问题576
10.9材料强度规范579
小结583
习题584
附表587
参考文献588
小结599
第十一章 人机工程599
参考文献599
12.1软件可靠性的基本特征量600
第十二章 软件可靠性600
12.2软件设计和生产605
12.3软件可靠性管理611
12.4软件可靠性的数学模型616
小结622
第二篇 可靠性设计(二)623
参考文献623
引言623
线路与产品应力分析及若干专题623
第十三章 质量可靠性成本及寿命周期总费用624
13.1金钱的时值及产品的寿命周期总费用624
13.2质量可靠性成本628
13.4系统可靠性及费用的权衡634
小结641
参考文献641
目录643
第三篇 可靠性试验与分析643
引言643
第十四章 可靠性试验644
14.1概述644
14.2.1可靠性增长试验的意义649
14.2可靠性增长管理649
14.2.2可靠性增长的数学模型与应用651
14.3环境实验659
14.3.1单项环境实验659
14.3.2综合环境试验660
14.4寿命试验662
14.4.1寿命试验的意义与分类662
14.4.2工作寿命试验663
14.4.3贮存寿命试验665
14.4.4加速寿命试验671
14.5验证性试验675
14.5.1设计鉴定与生产验收675
14.5.2单式寿命抽样方案676
14.5.3序贯寿命抽样方案680
14.6环境应力筛选685
14.6.1环境应力筛选的意义686
14.6.2高效应力筛选687
小结693
习题694
附表695
参考文献697
第十五章 失效物理分析698
15.1概述698
15.1.1失效物理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内容698
15.1.2失效物理分析在可靠性工程中的作用701
15.1.3两个物理模型706
15.2失效分析707
152.1失效分析的概念707
15.2.2失效分析在可靠性工程中的地位708
15.2.3失效分析的思路和方法710
15.2.4不合格品分析715
15.3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机理716
15.3.1半导体元器件的失效机理717
15.3.2阻容元件的失效机理739
15.4金属构件的失效机理740
15.4.1疲劳断裂741
15.4.2脆断745
15.4.3腐蚀失效748
15.4.4应力腐蚀750
15.4.5韧性断裂751
15.4.6磨损753
15.5失效物理分析的手段755
15.5.1概述755
15.5.2几种主要分析测试仪器简介757
小结773
参考文献774
第十六章 可靠性统计分析(一)776
单元产品可靠性估计776
符号表776
16.1参数为二项分布时可靠性估计776
16.1.1点估计776
16.1.2区间估计778
16.2寿命为指数分布时可靠性估计780
16.2.1寿命试验分类781
16.2.2点估计784
16.2.3区间估计785
16.3寿命为威布尔分布时可靠性估计803
16.3.1图估法806
16.3.2数值法818
小结826
习题826
参考文献828
第十七章 可靠性统计分析(二)829
正态型参数可靠性估计829
符号表829
17.1正态分布参数估计829
17.1.1单一总体参数估计830
17.1.2多总体参数估计833
17.1.3性能参数综合843
17.2性能可靠性估计847
17.2.1性能可靠性定义847
17.2.2单侧性能可靠性置信下限849
17.2.3双侧性能可靠性置信下限852
17.3结构可靠性估计857
17.4对数正态分布参数与可靠性估计862
小结866
习题866
参考文献868
第十八章 系统可靠性综合与Monte——Carlo模拟870
符号表870
18.1金字塔式可靠性综合870
18.1.1概述870
18.1.2成败型试验的产品可靠性综合872
18.1.3指数寿命型试验的产品可靠性综合876
18.1.4成败型与指数型产品可靠性综合880
18.3系统可靠性评定的一般步骤888
18.2环境因子估算方法892
18.2.1指数寿命型896
18.2.2成败型897
18.4蒙特卡罗方法(MonteCarloMethod)903
18.4.1随机数的产生903
18.4.2系统模拟的Monte-Carlo方法912
18.4.3系统模拟方法的效率916
小结919
习题919
参考文献920
第十九章 可靠性估计的Bayes方法922
19.1Bayes方法的基本公式922
19.2成败型试验串联系统可靠性Beyes置信下限929
19.3成败型试验串联系统可靠性综合的LosA1anos方法937
19.4.1经验Beyes的基本想法944
19.4经验Bayes方法944
19.4.2直接法945
19.4.3间接法949
19.5Bayes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现状951
参考文献952
第四篇 生产与使用可靠性954
引言954
第二十章 统计质量控制956
20.1控制图及过程能力指数956
20.1.1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956
20.1.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957
20.1.3控制图的基本原理961
20.1.4均值一极差控制图(?-R图)963
20.1.5过程能力指数965
20.1.6控制图的使用968
20.2计数抽样检验970
20.2.1抽样检验的必要性和作用970
20.2.2计数一次抽样方案971
20.2.3抽查特性曲线(OC曲线)和两种错误判断971
20.2.4百分比抽样的不合理性978
20.2.5标准型的抽样方案和LTPD方案979
20.2.6计数二次抽检和计数序贯抽检方案984
20.3计量抽样检验990
20.3.1用总体均值衡量产品质量的情形990
20.3.2用总体不合格品率衡量产品质量的情形995
20.4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GB2823介绍999
20.4.1适用范围和特点999
20.4.2GB2828的结构1001
204.3抽检方案的选取与实施1007
20.5.1适用范围和特点1009
20.5计量调整型抽检方案ISO3951-81介绍1009
20.5.21SO3951-31的结构1012
20.5.3ISO3951-81的判断规则1014
20.5.4方案的选取与实施1021
小结1023
习题1024
参考文献1025
第二十一章 可维修性工程1026
21.1概述1026
21.1.1衡量可维修性的指标1026
21.1.2维修与可维修性1027
21.1.3不同类型产品的可维修性1029
21.2不能工作时间与修复时间1032
21.2.1不能工作时间的组成1033
21.2.2失效事件与维修记录1035
21.2.3影响不能工作时间的因素1037
21.3可维修性的分配和预测1040
21.3.1可维修性分配1040
21.3.2可维修性预测1045
21.4可维修性设计准则1054
21.4.1设计检检一览表1055
21.4.2封装结构设计1056
21.4.3标准化与互换性1057
21.4.4人机系统设计1059
21.4.5安全性1059
21.4.6测试与检测1061
21.5电子系统可维修性的设计1064
21.5.1检测及维修方法的分类1064
21.5.2可维修性设计的基本原则1065
21.5.3内部测试电路及设备(BIT/BITE)1066
21.5.4单元部件的检错方法:自检错电路1070
21.5.5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1072
21.6可维修性验证1075
21.6.1可维修性验证的两种方法1076
21.6.2可维修性验证计划的两种规定1080
21.7可维修系统有效性与维修策略分析1082
21.7.1可维修系统的可靠性数量指标1083
21.7.2马尔可夫型可维修系统有效性分析1086
21.7.3基本维修策略1100
21.7.4有效性的统计评定1113
小结1117
参考文献1118
第二十二章 可靠性管理1120
22.1概述1120
第五篇 可靠性管理1120
22.2可靠性控制计划1122
22.3可靠性保障体系1126
22.4元器件与外协件控制1129
22.5设计评审1130
22.6可靠性增生管理1132
22.7失效反馈、分析、与改正制度1133
22.8数据管理1134
22.9产品技术状态管理1136
22.10可靠性教育1139
小结1139
参考文献1140
设计检查清单例1142
习题答案1159
数学用表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