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通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通信
  • 杨永田编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3220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计算机通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1

1.1.1 通信技术的产生与发展1

1.1.2 计算机技术的产生与发展5

1.2 计算机通信的发展7

1.2.1 计算机通信产生的背景7

1.2.2 计算机通信的发展过程8

1.2.3 虚电路的出现9

1.3 计算机通信的应用11

1.4 数据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12

1.4.1 数据通信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2

1.4.2 数据通信的层次结构13

1.5 数据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14

1.6 制定数据通信标准的机构15

2.1.1 信息17

2.1 信息、数据与信号17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17

2.1.2 数据18

2.1.3 信号18

2.2 数据通信系统分析21

2.2.1 通信系统模型21

2.2.2 通信系统分析22

2.3 编码与码型25

2.3.1 编码25

2.3.2 码型25

2.4 信道27

2.4.1 信道的类型27

2.4.2 信道的容量31

2.5 光纤信道33

2.5.1 引言33

2.5.2 光纤的传光原理34

2.5.3 光纤信道的组成35

2.5.4 光纤信道的传输特性36

2.6 微波信道37

2.6.1 地面微波中继信道37

2.6.2 卫星中继信道38

2.6.3 铱星计划39

第3章 传输技术40

3.1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40

3.1.1 模拟传输40

3.2 数字调制技术41

3.1.2 数字传输41

3.2.1 数字幅度调制42

3.2.2 数字频率调制44

3.2.3 数字相位调制46

3.2.4 调制解调器(MODEM)49

3.3 模拟信号的脉冲调制51

3.4 数字传输系统54

4.1.2 同步通信方式与异步通信方式57

4.1.1 计算机数据通信同步的分类57

4.1 同步的基本概念57

第4章 同步技术57

4.1.3 通信系统中的同步方法58

4.2 载波同步59

4.2.1 插入导频法59

4.2.2 直接法60

4.3 位同步61

4.3.1 外同步法61

4.3.2 自同步法62

4.4 群同步66

4.4.1 异步通信系统中的群同步一起止同步法66

4.4.2 同步通信系统中的群同步——同步头同步法67

4.5 网同步68

第5章 数据透明传输技术69

5.1 数据透明传输的基本概念69

5.2 转义字符填充法69

5.3 零比特填充法72

5.4.1 IEEE802.3标准:CSMA/CD73

5.4 采用特殊的信号与编码法73

5.4.2 IEEE802.3标准:令牌环74

5.4.3 IEEE802.4标准:令牌总线75

5.5 确定数据长度法76

5.5.1 面向字节计数的规程76

5.5.2 固定数据段长度法79

第6章 差错控制80

6.1 差错的类型80

6.2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法81

6.3 差错控制的方式82

6.3.1 反馈重发纠错82

6.3.2 前身纠错83

6.3.3 混合纠错83

6.4 采用检错码的的差错控制84

6.4.1 奇偶校验码84

6.3.4 不用编码的差错控制84

6.4.2 定比码87

6.4.3 循环冗余校验码88

6.4.4 其他90

6.5 采用纠错码的差错控制90

6.6 不用编码的差错控制91

6.7 关于帧或分组顺序的差错控制92

7.1 信道共享技术的原理94

第7章 信道共享技术94

7.2 信道共享技术的分类96

7.3 时分多路复用97

7.4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98

7.5 频分多路复用99

7.6 波分多路复用101

7.7 波分多路复用102

7.8 总结结构多机系统的信道共享技术104

7.8.1 选择型总线接入控制104

7.8.2 预约型总线接入控制106

7.8.3 竞争型总线接入控制107

7.8.4 令牌总线的接入控制112

7.8.5 有限冲突接入控制113

第8章 数据交换术115

8.1 数据交换技术概述115

8.1.1 什么是数据交换115

8.1.2 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Public Switched Tel.Net)115

8.1.4 租用线路网(Leased Line Network)117

8.1.3 公用数据网(Public Data Network)117

8.1.5 数据交换技术的类型119

8.2 电路交换120

8.3 报文交换121

8.4 分组交换122

8.4.1 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122

8.4.2 分组交换的特点123

8.4.3 分组交换网的构成124

8.4.5 X.25建议书127

8.4.4 分组传递业务和用户业务类别127

8.5 帧中继128

8.5.1 帧中继(Frame Relay)概述128

8.5.2 帧中继所提供的服务130

8.5.3 帧中继的体系结构132

8.5.4 帧中继的接入控制133

8.5.5 帧中继的帧格式134

8.5.6 帧中继的优点与应用135

8.6 ATM交换136

8.6.1 引言136

8.6.2 ATM技术的基本特点136

8.6.3 ATM网的体系结构137

8.6.4 ATM的信元格式140

8.6.5 ATM交换原理141

8.6.6 服务质量(QOS)141

9.1 引言143

9.2 计算机通信的地址143

第9章 寻址与路由技术143

9.2.1 IP地址144

9.2.2 IP地址指定网络连接144

9.2.3 IP地址的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144

9.2.4 有限的广播145

9.2.5 回送地址145

9.2.6 IP地址的表示145

9.2.7 IP地址的管理146

9.2.9 IP地址的特点147

9.2.8 IP地址的应用举例147

9.3 从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149

9.3.1 问题的提出149

9.3.2 通过直接映射转换150

9.3.3 通过动态绑定的地址转换150

9.3.4 地址转换高速缓存151

9.3.5 关于ARP协议151

9.4.2 透明路由器153

9.4.1 引言153

9.3.6 关于RARP协议153

9.4 IP地址的扩展153

9.4.3 委托ARP154

9.4.4 子网编址155

9.4.5 超网编址156

9.5 Internet的组播157

9.5.1 引言157

9.5.2 硬件广播与硬件组播157

9.5.3 IP组播158

9.5.4 IP组播地址158

9.5.5 Internet群组管理协议(IGMP)159

9.6 自举与动态配置(BOOTP与DHCP)161

9.7 端口与套接字161

9.7.1 引言161

9.7.2 端口(Port)162

9.7.3 套按字(Socket)164

9.8 域名系统DNS165

9.8.1 Internet的域名165

9.8.2 正式与非正式的Internet域名166

9.8.3 已命名项目与名字的语法168

9.8.4 将域名映射到地址168

9.8.5 域名转换170

9.8.6 高效率的转换170

9.8.7 高速缓存:高效率的关键171

9.9 路由选择的基本概念171

9.10 路由选择算法173

9.10.1 最短路由选择173

9.10.2 扩散法175

9.10.3 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176

9.10.4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178

9.10.5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179

9.10.6 分级路由选择181

9.10.7 移动主机的路由选择182

9.10.8 广播路由选择184

9.10.9 多点播送路由选择185

9.11 路由原理及路由协议187

9.11.1 路由原理187

9.11.2 路由选择协议188

9.12 路由表189

9.12.1 什么是路由表189

9.12.2 路由表是如何生成的190

9.13 路由器191

9.13.1 路由器的原理与作用192

9.13.2 路由器的功能192

9.13.3 路由器的分组处理193

9.13.4 路由器的应用(Router Specification)194

9.13.5 新一代路由器195

第10章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196

10.1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基本概念196

10.2.1 拥塞产生的原因197

10.2 拥塞控制197

10.2.2 拥塞控制的策略199

10.2.3 拥塞所产生的危害203

10.3 分组交换网的拥塞控制205

10.4 帧中继的拥塞控制207

10.4.1 帧中继拥塞控制的目标与方法207

10.4.2 许诺的信息速率209

10.4.3 利用显式信令避免拥塞210

10.4.4 利用隐式信令进行拥塞恢复211

10.5 ATM风的拥塞控制211

10.5.1 ATM通信量与拥塞控制的要求211

10.5.2 信元时延偏差212

10.5.3 通信量与拥塞控制框架结构212

10.5.4 通信量控制213

10.5.5 拥塞控制213

10.6 流量控制215

10.6.1 引言215

10.6.2 结点-结点流量控制216

10.6.3 源点-宿点流量控制219

10.6.4 结点与主机之间的流量控制220

10.6.5 源主机-宿主机流量控制221

第11章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224

11.1 引言224

11.2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225

11.2.1 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的发展225

11.2.2 ISDN的国际标准225

11.2.3 ISDN的业务和功能226

11.2.4 ISDN的结构226

11.2.5 ISDN的协议模型229

11.3 同步数字体系-SDH技术230

11.3.1 SDH的产生背景230

11.3.2 SDH的概念与特点231

11.3.3 SDH的帧结结构与开销功能232

11.3.4 SDH基本复用原理237

11.3.5 同步复用基本结构238

11.3.6 映射方法239

11.3.7 定位与指针243

11.3.8 复用方法248

11.4 7号信令系统简介249

11.4.1 从信令到控制249

11.4.2 SS7的体系控制与协议集250

第12章 信息安全与保密技术简介251

12.1 引言251

12.2 网络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251

12.3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所存在的缺陷252

12.4 怎样实现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255

12.5 密码技术256

12.5.1 现代密码学的基本概念256

12.5.2 密码攻击概述256

12.5.3 网络加密257

12.5.4 简介几种著名的加密算法257

12.5.5 数字签名258

12.5.6 报文的鉴别260

12.6 防火墙简介261

12.6.1 防火墙的基本知识261

12.6.2 防火墙产品设计的要点263

12.6.3 防火墙的体系结构265

12.6.4 防火墙的关键技术268

12.7 虚拟专用网技术简介273

12.7.1 引言273

12.7.2 虚拟专用网分类274

12.7.3 虚拟专用网安全协议276

第13章 计算机通信的体系结构277

13.1 ISO/OSI/RM体系结构与计算机通信关系277

13.2 关于通信协议279

13.3 计算机数据通信的层次结构281

附录 英文编写词汇表282

主要参考文献2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