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医生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湖南医学院《临床医生手册》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4204·5
- 出版时间:1979
- 标注页数:1814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18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医生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中医辨证基本知识1
第一篇临床诊断与检查1
第一章中医辨证基本知识1
目 录1
目 录1
第一篇临床诊断与检查1
第一节中医基本理论的概述2
一、阴阳五行学说2
(一)阴阳学说2
(一)阴阳学说2
一、阴阳五行学说2
第一节中医基本理论的概述2
D 2维生素D3
维生素A维生素3
维生素A维生素3
D 2维生素D3
维生素K1 维生素4
安特诺新止血敏4
基苄胺凝血酸4
6-氨基己酸对羧4
K3维生素K4
3.肘部检查 (774
K3维生素K4
(二)五行学说4
3.肘部检查 (774
6-氨基己酸对羧4
基苄胺凝血酸4
安特诺新止血敏4
维生素K1 维生素4
(二)五行学说4
(一)脏腑6
二、脏腑及气、血、精、津6
(一)脏腑6
二、脏腑及气、血、精、津6
1.心与小肠(附心包络)7
1.心与小肠(附心包络)7
2.肝与胆8
2.肝与胆8
3.脾与胃9
3.脾与胃9
4.肺与大肠10
4.肺与大肠10
5.肾与膀胱(附女子胞)11
5.肾与膀胱(附女子胞)11
6.三焦12
(二)气、血、精、津12
(二)气、血、精、津12
6.三焦12
三、经络13
四、病因13
三、经络13
四、病因13
(一)外感六淫病邪的致病特点14
(二)七情致病的特点14
(三)其他14
(一)外感六淫病邪的致病特点14
(二)七情致病的特点14
(三)其他14
附:痰饮、瘀血15
五、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15
附:痰饮、瘀血15
五、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15
第二节中医诊法与辨证纲要16
一、中医诊法——四诊16
(一)望诊16
一、中医诊法——四诊16
(一)望诊16
第二节中医诊法与辨证纲要16
(二)闻诊19
(二)闻诊19
(三)问诊20
(三)问诊20
(四)切诊21
(四)切诊21
二、辨证纲要——八纲23
二、辨证纲要——八纲23
(一)表里24
(一)表里24
(三)虚实25
(二)寒热25
(二)寒热25
(三)虚实25
(四)阴阳25
(四)阴阳25
第一节病史采集27
第二章病历27
第一节病史采集27
第二章病历27
第二节体格检查29
第二节体格检查29
一、完整病历32
第三节各种病历、记录书写32
第三节各种病历、记录书写32
一、完整病历32
三、再入院记录33
二、入院记录33
二、入院记录33
三、再入院记录33
四、中西医结合病历33
四、中西医结合病历33
(一)儿科34
五、各科病历的特殊要求34
(一)儿科34
五、各科病历的特殊要求34
(二)外科35
(二)外科35
(三)妇产科36
(三)妇产科36
(五)耳鼻喉科37
(四)眼科37
(四)眼科37
(五)耳鼻喉科37
(六)口腔科38
(六)口腔科38
(七)皮肤科38
(七)皮肤科38
(八)神经科39
(九)精神科39
(八)神经科39
(九)精神科39
六、其他记录40
(一)诊疗计划40
(二)病程记录40
(一)诊疗计划40
(二)病程记录40
六、其他记录40
(三)交班记录42
(四)转科记录42
(五)手术前讨论记录42
(六)手术记录42
(三)交班记录42
(四)转科记录42
(五)手术前讨论记录42
(六)手术记录42
(七)产科特殊记录44
(九)死亡记录44
(八)出院记录44
(九)死亡记录44
(八)出院记录44
(七)产科特殊记录44
七、病室病历各页排列次序45
第三章症状鉴别诊断45
一、发热45
七、病室病历各页排列次序45
第三章症状鉴别诊断45
一、发热45
二、昏迷49
二、昏迷49
三、惊厥51
三、惊厥51
四、晕厥52
四、晕厥52
五、头痛54
五、头痛54
六、胸痛55
六、胸痛55
七、腹痛56
七、腹痛56
(四)碘水(Conray60
(四)碘水(Conray60
八、腰痛61
八、腰痛61
九、关节痛63
九、关节痛63
十、咯血64
十、咯血64
十一、呕血及黑粪65
十一、呕血及黑粪65
十二、便血67
十二、便血67
十三、血尿68
十三、血尿68
十四、皮肤出血70
十四、皮肤出血70
十五、咳嗽71
十五、咳嗽71
十六、呼吸困难72
十六、呼吸困难72
十七、发绀(青紫)74
十七、发绀(青紫)74
十九、水肿75
十八、心悸75
十八、心悸75
十九、水肿75
二十、腹水77
二十、腹水77
二十一、腹泻79
二十一、腹泻79
二十二、黄疸80
二十二、黄疸80
二十三、腹部肿块83
二十三、腹部肿块83
二十四、肝脾肿大86
二十四、肝脾肿大86
二十六、皮疹89
二十五、颈部肿块89
二十六、皮疹89
二十五、颈部肿块89
髂脊穿刺术91
一、骨髓穿刺术91
第四章临床一般诊断技术91
一、骨髓穿刺术91
髂脊穿刺术91
第四章临床一般诊断技术91
胸骨穿刺术92
脊椎棘突穿刺术92
胸骨穿刺术92
脊椎棘突穿刺术92
二、脾脏穿刺术93
胫骨穿刺术93
胫骨穿刺术93
二、脾脏穿刺术93
四、胸腔穿刺术94
三、淋巴结穿刺术94
三、淋巴结穿刺术94
四、胸腔穿刺术94
五、胸膜活体组织针取术95
五、胸膜活体组织针取术95
检查术96
七、肝脏穿刺活体组织96
检查术96
六、腹腔穿刺术96
七、肝脏穿刺活体组织96
六、腹腔穿刺术96
八、心包穿刺术98
八、心包穿刺术98
九、腰椎穿刺术99
九、腰椎穿刺术99
术100
十、小儿硬脑膜下穿刺100
十、小儿硬脑膜下穿刺100
术100
十一、脑室穿刺术101
十一、脑室穿刺术101
十二、小脑延髓池穿刺102
十二、小脑延髓池穿刺102
术102
术102
十四、关节腔穿刺术103
术103
十三、阴道后穹窿穿刺103
十三、阴道后穹窿穿刺103
术103
十四、关节腔穿刺术103
术104
十五、食管气囊网括拭104
术104
十六、十二指肠引流术104
十五、食管气囊网括拭104
十六、十二指肠引流术104
十七、直肠手指俭查法105
十七、直肠手指俭查法105
2.阴茎的神经阻滞106
吸虫法106
十八、直肠拖网诊断血106
十八、直肠拖网诊断血106
吸虫法106
2.阴茎的神经阻滞106
二十、中心静脉压测定107
二十、中心静脉压测定107
二十二、冷加压试验108
二十一、循环时间测定108
二十二、冷加压试验108
十九、静脉压测定108
十九、静脉压测定108
二十一、循环时间测定108
二十三、镇静试验110
二十四、心脏功能试验110
二十五、门静脉循环时110
间测定110
间测定110
二十五、门静脉循环时110
二十四、心脏功能试验110
二十三、镇静试验110
二十六、毛细血管镜俭111
查111
二十七、青毒素皮肤过敏试验111
二十七、青毒素皮肤过敏试验111
查111
二十六、毛细血管镜俭111
二十八、结核菌素试验113
二十八、结核菌素试验113
二十九、破伤风抗毒血清(T.A.T.)皮肤试验及脱敏注射法114
三十、皮肤划痕试验114
三十、皮肤划痕试验114
二十九、破伤风抗毒血清(T.A.T.)皮肤试验及脱敏注射法114
(一)红细胞计数法115
三十一、皮肤接触试验115
三十二、清洁中段尿采集法115
第五章实验室检查115
第一节血液115
一、血液的一般检查115
(一)红细胞计数法115
一、血液的一般检查115
第一节血液115
第五章实验室检查115
三十二、清洁中段尿采集法115
三十一、皮肤接触试验115
(二)血红蛋白测定法116
(二)血红蛋白测定法116
(三)白细胞计数法117
(三)白细胞计数法117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118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118
(六)西冷氏白细胞计数法119
(七)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法119
(五)阿耳内氏计数119
(五)阿耳内氏计数119
(六)西冷氏白细胞计数法119
(七)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法119
(八)血小板计数120
(八)血小板计数120
(九)网织红细胞计数120
(九)网织红细胞计数120
(十二)红细胞的各种常数及指数计算法121
(十一)红细胞比积测定法121
(十二)红细胞的各种常数及指数计算法121
(十)红细胞沉降率测定121
(十一)红细胞比积测定法121
(十)红细胞沉降率测定121
(一)出血时间123
二、出血性疾病的实验123
二、出血性疾病的实验123
室检查123
(一)出血时间123
室检查123
(三)血液凝固时间124
(二)束臂试验124
(三)血液凝固时间124
(二)束臂试验124
(五)凝血酶元时间(奎克氏一期法)125
(四)血块收缩试验125
(四)血块收缩试验125
(五)凝血酶元时间(奎克氏一期法)125
(六)自体凝血活酶—凝血酶元时间(S.T.P.T.)126
(七)凝血酶元时间延长的鉴别试验126
(六)自体凝血活酶—凝血酶元时间(S.T.P.T.)126
(七)凝血酶元时间延长的鉴别试验126
(十)循环抗凝物质的初步检测试验128
(九)凝血酶元消耗试验的纠正试验128
(八)凝血酶元消耗试验128
(十)循环抗凝物质的初步检测试验128
(九)凝血酶元消耗试验的纠正试验128
(八)凝血酶元消耗试验128
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29
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29
的实验室检查129
的实验室检查129
(一)反映凝血因子消耗的试验130
(一)反映凝血因子消耗的试验130
(二)反映继发性纤溶活力增强的试验131
(二)反映继发性纤溶活力增强的试验131
四、溶血性贫血的实验132
(二)溶血性贫血类型的鉴别检查132
(三)实验室检查方法132
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132
室检查132
(一)溶血增加的检查132
四、溶血性贫血的实验132
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132
(三)实验室检查方法132
(二)溶血性贫血类型的鉴别检查132
(一)溶血增加的检查132
室检查132
2.尿液中含铁血黄素检查133
2.尿液中含铁血黄素检查133
4.硷变性试验134
3.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的过筛试验134
3.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的过筛试验134
4.硷变性试验134
5.当-兰(Donath-Landsteiner)氏试验135
6.酸溶血试验135
7.红细胞热溶血试验135
7.红细胞热溶血试验135
6.酸溶血试验135
5.当-兰(Donath-Landsteiner)氏试验135
(一)制备骨髓涂片136
8.蔗糖溶血试验136
五、骨髓细胞检查136
五、骨髓细胞检查136
8.蔗糖溶血试验136
(一)制备骨髓涂片136
(二)检查骨髓内各种有核血细胞的方法及步骤137
(三)各种血细胞形态分类137
(三)各种血细胞形态分类137
(二)检查骨髓内各种有核血细胞的方法及步骤137
六、血型检查法及血液140
交叉配合试验140
(一)血型检查法—A、B、O血型试验140
(一)血型检查法—A、B、O血型试验140
交叉配合试验140
六、血型检查法及血液140
(四)临床应用140
(四)临床应用140
(二)血液交叉配合试验142
(二)血液交叉配合试验142
(二)红斑狼疮细胞检查143
(一)血内寄生物检查法143
七、其他143
(一)血内寄生物检查法143
(二)红斑狼疮细胞检查143
七、其他143
(三)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测定144
(三)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测定144
(一)标本的收集法145
(二)一般检查145
(一)标本的收集法145
一、尿的一般检查145
第二节尿液145
(二)一般检查145
第二节尿液145
一、尿的一般检查145
(三)化学检查146
2.葡萄糖146
2.葡萄糖146
1.蛋白质146
(三)化学检查146
1.蛋白质146
3.酮体147
3.酮体147
4.匿血试验147
4.匿血试验147
7.尿紫质测定法148
5.胆红质试验148
6.尿胆原试验148
7.尿紫质测定法148
5.胆红质试验148
6.尿胆原试验148
8.乳糜尿试验149
8.乳糜尿试验149
二、尿的特殊检查149
(一)尿埃第氏(Addis)计数(即24小时尿有机沉淀物计数)149
(四)显微镜检查149
二、尿的特殊检查149
(一)尿埃第氏(Addis)计数(即24小时尿有机沉淀物计数)149
(四)显微镜检查149
2.每小时尿的白细胞排泄率测定150
1.闪光细胞检查150
(二)泌尿系统感染的几项检查150
(二)泌尿系统感染的几项检查150
1.闪光细胞检查150
2.每小时尿的白细胞排泄率测定150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试验(T.T.C.试验)151
4.亚硝酸盐还原试验151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试验(T.T.C.试验)151
3.肾上腺皮质激素尿白细胞排泄试验151
4.亚硝酸盐还原试验151
3.肾上腺皮质激素尿白细胞排泄试验151
6.尿沉淀涂片找细菌152
7.尿培养细菌计数152
8.尿内结核杆菌检查法152
7.尿培养细菌计数152
6.尿沉淀涂片找细菌152
8.尿内结核杆菌检查法152
(一)匿血试验153
一、物理性质153
二、化学检验153
9.尿三杯试验153
第三节粪便的检查153
一、物理性质153
二、化学检验153
(一)匿血试验153
第三节粪便的检查153
9.尿三杯试验153
(二)胆色素试验154
三、显微镜检查154
四、虫卵浓集检查及计数法154
三、显微镜检查154
(二)胆色素试验154
四、虫卵浓集检查及计数法154
六、阿米巴包囊检查法155
五、血吸虫毛蚴孵化法155
五、血吸虫毛蚴孵化法155
六、阿米巴包囊检查法155
七、肛门拭法156
七、肛门拭法156
一、痰的检查156
液检查156
第四节分泌物及其他体156
一、痰的检查156
液检查156
第四节分泌物及其他体156
二、胃液检查157
三、十二指肠液及胆汁的检查157
四、漏出液及渗出液的检查157
二、胃液检查157
三、十二指肠液及胆汁的检查157
四、漏出液及渗出液的检查157
五、脑脊髓液的常规检查158
五、脑脊髓液的常规检查158
七、前列腺液检查161
六、脓液的检查161
六、脓液的检查161
七、前列腺液检查161
八、精液检查162
八、精液检查162
九、霉菌及麻疯杆菌检查法163
九、霉菌及麻疯杆菌检查法163
第五节功能检查164
一、肾功能试验164
(一)酚红排泄试验(P.S.P.试验)164
(一)酚红排泄试验(P.S.P.试验)164
一、肾功能试验164
第五节功能检查164
(二)个别肾的肾功能试验165
(二)个别肾的肾功能试验165
(三)浓缩试验166
(五)每二小时尿比重试验166
(四)稀释试验166
(三)浓缩试验166
(四)稀释试验166
(五)每二小时尿比重试验166
(六)肌酐清除率测定167
(六)肌酐清除率测定167
(七)酸负荷试验168
(七)酸负荷试验168
(一)黄疸指数169
(二)定性凡登白氏试验169
二、肝功能试验169
(二)定性凡登白氏试验169
(一)黄疸指数169
二、肝功能试验169
状试验170
(四)麝香草酚絮状试170
(三)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70
验170
(五)脑磷脂胆固醇絮170
状试验170
(五)脑磷脂胆固醇絮170
验170
(四)麝香草酚絮状试170
(三)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70
(七)磺溴酞钠(B.S.P.)试验171
意义171
白检测的临床171
(九)血清甲种胎儿蛋171
义171
测定的临床意171
酶(S.G.P.T.)171
(六)硫酸锌浊度试验171
(八)血清谷—丙转氨171
意义171
白检测的临床171
(九)血清甲种胎儿蛋171
义171
测定的临床意171
酶(S.G.P.T.)171
(八)血清谷—丙转氨171
(七)磺溴酞钠(B.S.P.)试验171
(六)硫酸锌浊度试验171
(一)蛋白结合碘(PBI)测定172
三、代谢、内分泌功能172
测定172
(一)蛋白结合碘(PBI)测定172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72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72
测定172
三、代谢、内分泌功能172
(三)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174
(三)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174
(四)胰岛素耐量试验175
(五)胰岛素—葡萄糖耐量试验175
(五)胰岛素—葡萄糖耐量试验175
(四)胰岛素耐量试验175
(七)肾上腺皮质功能试验176
Carlore)水试验176
(六)肾上腺素升高血糖试验176
(七)肾上腺皮质功能试验176
1.罗、克、保三氏(Robinson-Ke-pler-Power)试验176
2.苏盖氏(Soffer-176
Carlore)水试验176
(六)肾上腺素升高血糖试验176
1.罗、克、保三氏(Robinson-Ke-pler-Power)试验176
2.苏盖氏(Soffer-176
4.ACTH刺激试验177
5.氟美松(地塞米松)抑制试验177
3.皮质素水试验177
3.皮质素水试验177
4.ACTH刺激试验177
5.氟美松(地塞米松)抑制试验177
(八)原发性醛固酮增178
多症的检查178
(九)组织胺试验178
(八)原发性醛固酮增178
多症的检查178
(九)组织胺试验178
(十)苄胺唑咻(Regi-tne)试验179
(十)苄胺唑咻(Regi-tne)试验179
2.高渗盐水试验180
2.高渗盐水试验180
(十二)低磷酸盐试验180
能试验180
(十一)脑垂体后叶功180
(十一)脑垂体后叶功180
能试验180
1.限水与垂体后叶素注射联合试验180
1.限水与垂体后叶素注射联合试验180
(十二)低磷酸盐试验180
(十三)磷酸盐廓清率181
(Cpo4)181
(十四)肾小管对磷酸盐重吸收百分率(TRP%)181
(十五)改良的钙滴注试验(Charles氏法)181
(十五)改良的钙滴注试验(Charles氏法)181
(十四)肾小管对磷酸盐重吸收百分率(TRP%)181
(Cpo4)181
(十三)磷酸盐廓清率181
一、固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182
第六节临床常用染色法182
(十七)尿钙半定量试验(SulkowitchTest)182
(十六)低钙试验182
一、固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182
(十七)尿钙半定量试验(SulkowitchTest)182
(十六)低钙试验182
第六节临床常用染色法182
二、抗酸菌染色法183
三、瑞忒氏(Wright)染色法183
四、过氧化酶染色法183
四、过氧化酶染色法183
二、抗酸菌染色法183
三、瑞忒氏(Wright)染色法183
第七节采集标本注意事184
第七节采集标本注意事184
项184
一、采集生化检验标本注意事项184
项184
一、采集生化检验标本注意事项184
二、采取细菌培养标本注意事项186
二、采取细菌培养标本注意事项186
(一)组织的送检187
三、采取病理检查标本注意事项187
(一)组织的送检187
三、采取病理检查标本注意事项187
(一)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188
一、一般检查须知188
第六章X线检查188
(二)脱屑细胞学检查188
第六章X线检查188
(二)脱屑细胞学检查188
(一)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188
一、一般检查须知188
(三)X线片管理189
(三)X线片管理189
(二)X线检查会诊单书写须知189
(二)X线检查会诊单书写须知189
(六)腹部照片注意事项190
(四)透视检查190
(五)胸部照片注意事项190
(六)腹部照片注意事项190
(七)创伤病人摄影注意事项190
(四)透视检查190
(七)创伤病人摄影注意事项190
(五)胸部照片注意事项190
(十)造影剂的药理与应用191
(九)造影检查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191
(八)体层摄影191
(九)造影检查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191
(八)体层摄影191
(十)造影剂的药理与应用191
(十一)碘造影剂过敏及其处理192
(十一)碘造影剂过敏及其处理192
(一)胸部透视及照片193
(二)支气管造影检查193
二、呼吸系统X线检查193
(一)胸部透视及照片193
(二)支气管造影检查193
二、呼吸系统X线检查193
(一)心脏和大血管X线检查194
(二)四肢动脉造影检查194
三、循环系统X线检查194
(二)四肢动脉造影检查194
(一)心脏和大血管X线检查194
三、循环系统X线检查194
(三)四肢静脉造影检查195
(四)下腔静脉造影检查195
(四)下腔静脉造影检查195
(三)四肢静脉造影检查195
(二)食管造影检查196
四、消化系统X线检查196
(一)腮腺造影检查196
四、消化系统X线检查196
(一)腮腺造影检查196
(二)食管造影检查196
(三)胃肠道造影检查(钡餐检查)197
(四)结肠造影检查197
(四)结肠造影检查197
(钡灌肠检查)197
(钡灌肠检查)197
(三)胃肠道造影检查(钡餐检查)197
(七)静脉法胆道造影检查198
(六)口服法胆囊造影检查198
(五)肠套叠灌肠复位法198
(七)静脉法胆道造影检查198
(六)口服法胆囊造影检查198
(五)肠套叠灌肠复位法198
(八)手术后胆管造影检查199
(一)腹部平片199
五、泌尿系统X线检查199
(一)腹部平片199
五、泌尿系统X线检查199
(八)手术后胆管造影检查199
(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200
(三)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检查200
(三)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检查200
(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200
(五)膀胱造影检查201
(六)尿道造影检查201
(四)逆行肾盂造影检查201
(五)膀胱造影检查201
(四)逆行肾盂造影检查201
(六)尿道造影检查201
(七)肾动脉造影检查202
(七)肾动脉造影检查202
(八)腹膜后注气造影检查203
(八)腹膜后注气造影检查203
检查204
六、女性生殖系统X线204
检查204
(一)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204
(一)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204
六、女性生殖系统X线204
(一)气脑造影检查205
(二)胎盘的X线检查205
检查205
七、中枢神经系统X线205
检查205
(一)气脑造影检查205
七、中枢神经系统X线205
(二)胎盘的X线检查205
(五)脑血管造影检查206
(三)脑室碘油造影检查206
(二)脑室空气造影检查206
脑室造影检查206
(二)脑室空气造影检查206
(三)脑室碘油造影检查206
脑室造影检查206
(五)脑血管造影检查206
(一)动脉造影检查207
(六)椎管造影检查207
(一)动脉造影检查207
八、骨科常用造影检查207
(六)椎管造影检查207
八、骨科常用造影检查207
(二)静脉造影检查208
(二)静脉造影检查208
(三)瘘道造影检查209
(三)瘘道造影检查209
(五)肩关节造影检查210
(五)肩关节造影检查210
(四)膝关节造影检查210
(四)膝关节造影检查210
(七)髋关节造影检查211
(六)腕关节造影检查211
(八)骨膜外充气造影检查211
(八)骨膜外充气造影检查211
(七)髋关节造影检查211
(六)腕关节造影检查211
九、眼内异物定位法212
第七章心电图及心向212
量图检查212
一、心电图的导联212
第一节心电图检查212
第七章心电图及心向212
量图检查212
第一节心电图检查212
一、心电图的导联212
九、眼内异物定位法212
二、心电图各波段及其测量213
二、心电图各波段及其测量213
(一)窦性心律215
三、心电图的临床应用215
四、分析心电图的程序215
五、常见心电图的诊断要点与临床意义215
(一)窦性心律215
三、心电图的临床应用215
五、常见心电图的诊断要点与临床意义215
四、分析心电图的程序215
(二)异位心律217
(二)异位心律217
(三)传导异常223
(三)传导异常223
(四)心肌肥大229
(四)心肌肥大229
(五)缺血性心脏病236
(五)缺血性心脏病236
(七)心肌炎237
(六)心包炎237
(六)心包炎237
(七)心肌炎237
(八)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239
(八)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239
(九)电解质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241
(九)电解质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241
六、心电图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242
六、心电图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242
第二节空间心电向量图检查245
第二节空间心电向量图检查245
第八章心脏导管检查256
第八章心脏导管检查256
第九章肺功能测定259
第九章肺功能测定259
第十章基础代谢率260
(BMR)测定260
第十章基础代谢率260
(BMR)测定260
血流图检查262
第十一章脑电图及脑262
第十一章脑电图及脑262
血流图检查262
第十二章超声波检查264
一、超声基本知识及其诊断基础264
一、超声基本知识及其诊断基础264
第十二章超声波检查264
二、超声诊断检查方法265
二、超声诊断检查方法265
(一)肝脏疾患的超声诊断267
三、临床应用267
三、临床应用267
(一)肝脏疾患的超声诊断267
(二)胆囊疾患的超声诊断268
(二)胆囊疾患的超声诊断268
(三)妇产科超声诊断269
(四)腹部肿块的超声诊断269
(三)妇产科超声诊断269
(四)腹部肿块的超声诊断269
(五)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270
(六)眼科疾病超声诊断270
(六)眼科疾病超声诊断270
(五)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270
(七)浆膜腔积液的超声诊断271
(七)浆膜腔积液的超声诊断271
电图检查272
电图检查272
第十三章 电诊断和肌272
(八)超声心动图272
第十三章 电诊断和肌272
(八)超声心动图272
酒石酸锑钾没食273
子酸锑钠(锑—273
酒石酸锑钾没食273
子酸锑钠(锑—273
第十四章放射性同位287
素检查287
一、甲状腺吸碘131功能试验287
素检查287
第十四章放射性同位287
二、甲状腺扫描287
一、甲状腺吸碘131功能试验287
二、甲状腺扫描287
三、放射性同位素肾图288
三、放射性同位素肾图288
四、肾扫描290
五、肝扫描290
五、肝扫描290
四、肾扫描290
第十五章内窥镜检查291
一、气管镜及食管镜检查291
一、气管镜及食管镜检查291
第十五章内窥镜检查291
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95
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95
三、胸腔窥镜检查296
三、胸腔窥镜检查296
五、纤维胃镜检查术297
五、纤维胃镜检查术297
四、胃镜检查297
四、胃镜检查297
六、乙状结肠镜检查298
六、乙状结肠镜检查298
七、纤维结肠镜检查术299
七、纤维结肠镜检查术299
八、膀胱镜检查及输尿管插管术300
八、膀胱镜检查及输尿管插管术300
第二篇 各种常见病的防治第十六章中医辨证论治302
第一节常用中医辨证论302
治方法302
一、脏腑辨证论治302
第二篇 各种常见病的防治第十六章中医辨证论治302
第一节常用中医辨证论302
一、脏腑辨证论治302
治方法302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论治303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论治303
(三)肺与大肠病辨证论治304
(二)肝与胆病的辨证论治304
(三)肺与大肠病辨证论治304
(二)肝与胆病的辨证论治304
(四)脾与胃病的辨证论治309
(四)脾与胃病的辨证论治309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论治311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论治311
(六)常见脏腑兼病辨证论治313
(六)常见脏腑兼病辨证论治313
附一五脏、气、血、阴、阳虚证辨证论治表315
附一五脏、气、血、阴、阳虚证辨证论治表315
附二五脏、气、血、阴、阳实证辨证论治表316
附二五脏、气、血、阴、阳实证辨证论治表316
二、卫、气、营、血辨证论治317
三、六经病辨证论治317
二、卫、气、营、血辨证论治317
三、六经病辨证论治317
四、病因辨证论治319
四、病因辨证论治319
五、中医常见证的辨证论治320
(一)发热320
五、中医常见证的辨证论治320
(一)发热320
(二)咳嗽321
(二)咳嗽321
(三)水肿322
(四)心悸322
(三)水肿322
(四)心悸322
(五)黄疸323
(五)黄疸323
(八)血证324
(六)失眠324
(七)泄泻324
(七)泄泻324
(八)血证324
(六)失眠324
(九)腰痛326
(九)腰痛326
(十)腹痛327
(十)腹痛327
(一)扶正祛邪328
第二节治疗原则和方法328
一、治疗原则328
(一)扶正祛邪328
一、治疗原则328
第二节治疗原则和方法328
(四)正治反治329
(三)标本缓急329
(四)正治反治329
(二)治病求本329
(三)标本缓急329
(二)治病求本329
(三)下法330
(一)汗法(解表法)330
二、治疗的基本方法330
(六)治未病330
(五)同病异治、异病同治330
(二)催吐法330
(一)汗法(解表法)330
(三)下法330
(二)催吐法330
二、治疗的基本方法330
(六)治未病330
(五)同病异治、异病同治330
(四)和解法331
(五)温法331
(六)清热法331
(七)消法331
(四)和解法331
(五)温法331
(六)清热法331
(七)消法331
第十七章常见急症及332
中毒的处理332
一、高热332
(八)补法332
一、高热332
中毒的处理332
第十七章常见急症及332
(八)补法332
二、昏迷333
二、昏迷333
三、晕厥336
三、晕厥336
四、休克337
四、休克337
五、心跳骤停341
五、心跳骤停341
六、心绞痛346
六、心绞痛346
七、心力衰竭346
七、心力衰竭346
八、气胸351
八、气胸351
九、咯血352
九、咯血352
十、呕血及黑便354
十一、急性肾功能衰竭354
十、呕血及黑便354
十一、急性肾功能衰竭354
十二、电击358
十三、溺水358
十三、溺水358
十二、电击358
十四、高温中暑359
十四、高温中暑359
十五、食物中毒360
十五、食物中毒360
十六、农药中毒361
十六、农药中毒361
十七、一氧化碳中毒362
十七、一氧化碳中毒362
十八、其他急性中毒363
(一)急性砷中毒363
十八、其他急性中毒363
(一)急性砷中毒363
(三)巴比妥类药中毒364
(三)巴比妥类药中毒364
(二)急性汞中毒364
(二)急性汞中毒364
(五)强硷中毒365
(四)强酸中毒365
(六)酒精中毒365
(四)强酸中毒365
(五)强硷中毒365
(六)酒精中毒365
(一)雷公藤366
十九、中草药中毒366
(一)雷公藤366
(七)阿托品类中毒366
十九、中草药中毒366
(七)阿托品类中毒366
(二)含亚硝酸盐类植物中毒(肠原性紫绀)367
(三)藜芦367
(二)含亚硝酸盐类植物中毒(肠原性紫绀)367
(三)藜芦367
(六)天南星368
(五)延胡索368
(六)天南星368
(四)番木鳖368
(五)延胡索368
(四)番木鳖368
(八)乌头与附子369
(七)闹羊花369
(七)闹羊花369
(八)乌头与附子369
(十二)商陆370
(十二)商陆370
(十一)夹竹桃370
(十)万年青370
(九)苦参370
(九)苦参370
(十)万年青370
(十一)夹竹桃370
(十六)细辛371
(十三)芫花371
(十四)鸦胆子371
(十五)地瓜子371
(十四)鸦胆子371
(十五)地瓜子371
(十六)细辛371
(十三)芫花371
第一节常见传染病的防372
第一节常见传染病的防372
第十八章传染科372
一、发热,原因未明372
治372
一、发热,原因未明372
第十八章传染科372
(十八)鱼胆372
(十七)蟾蜍372
治372
(十八)鱼胆372
(十七)蟾蜍372
二、病毒性肝炎374
二、病毒性肝炎374
三、伤寒及副伤寒377
三、伤寒及副伤寒377
四、细菌性痢疾(菌痢)378
四、细菌性痢疾(菌痢)378
五、细菌性食物中毒380
五、细菌性食物中毒380
六、阿米巴痢疾381
六、阿米巴痢疾381
七、阿米巴肝脓肿382
七、阿米巴肝脓肿382
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383
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383
九、乙型脑炎385
九、乙型脑炎385
十、疟疾386
十、疟疾386
十一、流行性斑疹伤寒388
十一、流行性斑疹伤寒388
十二、钩端螺旋体病389
十二、钩端螺旋体病389
十三、流行性出血热391
十三、流行性出血热391
十四、败血症392
十四、败血症392
十五、中毒性休克394
十五、中毒性休克394
十六、血吸虫病396
十六、血吸虫病396
十八、丝虫病401
十七、钩虫病401
十八、丝虫病401
十七、钩虫病401
十九、肺吸虫病402
十九、肺吸虫病402
二十、狂犬病403
二十、狂犬病403
第二节传染病护理常规405
第二节传染病护理常规405
第三节隔离及消毒406
第三节隔离及消毒406
病409
第十九章内科409
第一节消化系统常见疾409
二、慢性胃炎409
一、急性胃炎409
二、慢性胃炎409
一、急性胃炎409
病409
第一节消化系统常见疾409
第十九章内科409
三、胃、十二指肠溃疡410
三、胃、十二指肠溃疡410
四、门脉性肝硬化413
四、门脉性肝硬化413
五、原发性肝癌415
五、原发性肝癌415
第二节呼吸系统常见疾416
病416
一、慢性支气管炎416
第二节呼吸系统常见疾416
病416
一、慢性支气管炎416
二、支气管哮喘418
二、支气管哮喘418
三、支气管扩张症420
三、支气管扩张症420
四、大叶性肺炎421
四、大叶性肺炎421
五、肺脓肿422
五、肺脓肿422
六、急性化脓性胸膜炎423
六、急性化脓性胸膜炎423
七、肺结核424
七、肺结核424
八、结核性胸膜炎426
八、结核性胸膜炎426
第三节循环系统常见疾427
一、风湿病427
病427
一、风湿病427
病427
第三节循环系统常见疾427
二、风湿性心瓣膜病429
二、风湿性心瓣膜病429
三、高血压病与高血压心脏病432
三、高血压病与高血压心脏病432
四、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冠心病)436
四、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冠心病)436
五、先天性心脏病439
五、先天性心脏病439
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442
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442
七、慢性肺原性心脏病443
七、慢性肺原性心脏病443
八、心包炎445
八、心包炎445
九、心律失常447
九、心律失常447
十、充血性心力衰竭449
十、充血性心力衰竭449
一、慢性肾炎451
病451
第四节泌尿系统常见疾451
一、慢性肾炎451
病451
第四节泌尿系统常见疾451
二、肾盂肾炎454
二、肾盂肾炎454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457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457
一、贫血459
一、贫血459
第五节血液常见疾病459
第五节血液常见疾病459
二、白血病461
二、白血病461
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64
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64
见疾病465
第六节代谢及内分泌常465
见疾病465
一、糖尿病465
一、糖尿病465
第六节代谢及内分泌常465
二、糖尿病昏迷(酮症酸中毒)469
二、糖尿病昏迷(酮症酸中毒)469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471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471
四、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阿狄森氏病)472
四、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阿狄森氏病)472
二、昏迷病人护理常规473
一、一般内科护理常规473
第七节内科疾病护理常473
规473
一、一般内科护理常规473
二、昏迷病人护理常规473
第七节内科疾病护理常473
规473
四、肾炎护理常规474
五、糖尿病护理常规474
六、甲状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474
七、内出血护理常规474
八、胃、十二指肠溃疡护理常规474
三、心脏病护理常规474
四、肾炎护理常规474
八、胃、十二指肠溃疡护理常规474
六、甲状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474
七、内出血护理常规474
三、心脏病护理常规474
五、糖尿病护理常规474
第一节生长发育475
第二十章儿科475
第二十章儿科475
第二节婴儿喂养475
第一节生长发育475
第二节婴儿喂养475
第三节儿科常见疾病防治482
一、新生儿黄疸482
一、新生儿黄疸482
第三节儿科常见疾病防治482
二、新生儿硬肿症483
二、新生儿硬肿症483
三、新生儿败血症484
三、新生儿败血症484
四、婴幼儿腹泻485
四、婴幼儿腹泻485
五、婴儿营养不良487
五、婴儿营养不良487
【附】捏脊疗法488
六、佝偻病488
【附】捏脊疗法488
六、佝偻病488
七、小儿肺炎489
【附】 冷空气疗法的方法489
【附】 冷空气疗法的方法489
七、小儿肺炎489
九、急性肾炎491
八、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491
九、急性肾炎491
八、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491
十、肾病综合征493
十、肾病综合征493
十一、小儿肺结核495
十一、小儿肺结核495
十二、结核性脑膜炎497
十二、结核性脑膜炎497
十四、蛲虫病498
十三、蛔虫病498
十四、蛲虫病498
十三、蛔虫病498
十五、麻疹499
十五、麻疹499
十六、脊髓灰质炎501
十六、脊髓灰质炎501
十七、小儿感染性休克503
十七、小儿感染性休克503
十八、小儿急性感染性脑水肿506
十八、小儿急性感染性脑水肿506
十九、小儿感染性休克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508
十九、小儿感染性休克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508
二十、百日咳509
二十、百日咳509
二十一、白喉511
二十一、白喉511
二十二、化脓性脑膜炎512
二十二、化脓性脑膜炎512
二十三、蚕豆病514
二十三、蚕豆病514
二十五、急性高热515
二十五、急性高热515
二十四、肠原性紫绀515
二十四、肠原性紫绀515
二十六、惊厥516
二十六、惊厥516
第四节儿童自动免疫实施程序517
第四节儿童自动免疫实施程序517
一、儿科一般护理常规518
第五节儿科护理常规518
第五节儿科护理常规518
一、儿科一般护理常规518
五、麻疹护理常规519
三、肺炎护理常规519
二、新生儿护理常规519
五、麻疹护理常规519
四、痢疾护理常规519
三、肺炎护理常规519
二、新生儿护理常规519
四、痢疾护理常规519
六、脑膜炎护理常规520
六、脑膜炎护理常规520
七、营养不良护理常规520
七、营养不良护理常规520
八、消化不良护理常规521
第二十一章神经科521
第一节神经系统检查方521
法521
八、消化不良护理常规521
第二十一章神经科521
第一节神经系统检查方521
法521
二、脊髓横贯性损害535
第二节神经科常见疾病535
一、面神经麻痹535
第二节神经科常见疾病535
一、面神经麻痹535
二、脊髓横贯性损害535
三、癫痫537
三、癫痫537
四、脑血管病539
四、脑血管病539
五、颅内高压540
五、颅内高压540
第一节常见精神病542
一、精神分裂症542
第二十二章精神科542
第一节常见精神病542
一、精神分裂症542
第二十二章精神科542
二、躁狂抑郁性精神病546
二、躁狂抑郁性精神病546
三、传染病性精神病547
三、传染病性精神病547
四、中毒性精神病548
四、中毒性精神病548
五、神经衰弱549
五、神经衰弱549
【附】胰岛素低血糖治疗551
六、癔病(歇斯底里)551
【附】胰岛素低血糖治疗551
六、癔病(歇斯底里)551
七、反应性精神病552
七、反应性精神病552
第二节精神科急症的一般处理原则553
第二节精神科急症的一般处理原则553
一、精神科急症的诊断原则553
一、精神科急症的诊断原则553
二、精神科急症的处理原则554
二、精神科急症的处理原则554
第一节皮肤病的临床表现555
第二十三章皮肤科555
第二十三章皮肤科555
第一节皮肤病的临床表现555
第二节皮肤病的治疗557
第二节皮肤病的治疗557
第三节常见皮肤病的诊疗要点562
一、脓疱病562
二、扁平疣562
二、扁平疣562
一、脓疱病562
第三节常见皮肤病的诊疗要点562
四、麻风563
四、麻风563
三、带状疱疹563
三、带状疱疹563
五、头癣565
五、头癣565
六、体癣566
七、手足癣566
七、手足癣566
六、体癣566
九、疥疮567
十、湿疹567
八、甲癣567
八、甲癣567
九、疥疮567
十、湿疹567
十一、婴儿湿疹568
十一、婴儿湿疹568
十二、接触性皮炎569
十三、荨麻疹569
十三、荨麻疹569
十二、接触性皮炎569
十四、药物性皮炎(药疹)570
十四、药物性皮炎(药疹)570
十五、稻田皮炎572
十六、银屑病(牛皮癣)572
十五、稻田皮炎572
十六、银屑病(牛皮癣)572
十七、神经性皮炎573
十七、神经性皮炎573
十九、斑秃574
十八、酒渣鼻574
十八、酒渣鼻574
十九、斑秃574
二十、白癜风575
二十、白癜风575
二十一、梅毒575
二十一、梅毒575
第二十四章外科578
第一节普通外科578
一、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578
一、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578
第二十四章外科578
第一节普通外科578
二、手部感染579
二、手部感染579
三、慢性溃疡582
三、慢性溃疡582
四、毒蛇咬伤583
四、毒蛇咬伤583
五、破伤风587
五、破伤风587
六、气性坏疽590
六、气性坏疽590
七、严重烧伤592
七、严重烧伤592
八、下肢静脉曲张603
八、下肢静脉曲张603
炎604
九、血栓闭塞性脉管604
九、血栓闭塞性脉管604
炎604
十、急性乳腺炎或脓肿607
十、急性乳腺炎或脓肿607
十一、乳腺癌608
十一、乳腺癌608
十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615
十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615
十三、甲状腺腺瘤618
十三、甲状腺腺瘤618
十四、皮及皮下肿瘤619
十四、皮及皮下肿瘤619
第二节腹部外科621
一、腹部创伤的急症处理621
一、腹部创伤的急症处理621
第二节腹部外科621
二、急腹症623
二、急腹症623
三、急性腹膜炎626
三、急性腹膜炎626
四、腹膜腔残余脓肿627
四、腹膜腔残余脓肿627
五、急性阑尾炎628
五、急性阑尾炎628
六、肠梗阻630
六、肠梗阻630
七、腹外疝633
(一)腹股沟疝633
(一)腹股沟疝633
七、腹外疝633
(一)溃疡病的外科治疗636
八、胃、十二指肠溃疡病636
(五)白线疝636
(四)脐疝636
(三)切口疝636
(二)股疝636
(三)切口疝636
(四)脐疝636
(五)白线疝636
八、胃、十二指肠溃疡病636
(一)溃疡病的外科治疗636
(二)股疝636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638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638
(三)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641
(三)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641
九、胃癌642
九、胃癌642
十、胆道感染与胆道结石644
十、胆道感染与胆道结石644
【附一】胆道冲洗法648
十一、胆道蛔虫病648
十一、胆道蛔虫病648
【附二】经“T”形管碘剂胆道造影术648
【附一】胆道冲洗法648
【附二】经“T”形管碘剂胆道造影术648
十二、肝脓肿650
十二、肝脓肿650
十三、肝叶或肝部分切除术651
十三、肝叶或肝部分切除术651
十四、门静脉高压症652
十四、门静脉高压症652
十五、急性胰腺炎654
十五、急性胰腺炎654
十六、结肠、直肠癌656
十六、结肠、直肠癌656
十七、痔659
十七、痔659
十八、肛裂662
十八、肛裂662
十九、肛门直肠瘘663
十九、肛门直肠瘘663
二十、直肠脱垂664
二十、直肠脱垂664
(一)病史要点666
一、颅脑外伤666
第三节神经外科666
【附】肛门直肠疾患局部常用中药处方666
【附】肛门直肠疾患局部常用中药处方666
第三节神经外科666
一、颅脑外伤666
(一)病史要点666
(二)检查要点667
(三)诊断要点667
1.头皮伤667
(二)检查要点667
(三)诊断要点667
1.头皮伤667
3.脑震荡668
2.颅骨骨折668
3.脑震荡668
4.脑挫伤668
5.颅内血肿668
2.颅骨骨折668
5.颅内血肿668
4.脑挫伤668
6.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和水瘤671
7.开放性颅脑外伤671
1.急救指征671
6.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和水瘤671
7.开放性颅脑外伤671
(四)治疗671
1.急救指征671
(四)治疗671
2.急救措施672
3.非手术治疗672
3.非手术治疗672
2.急救措施672
4.手术适应证673
5.各种不同伤情的处理原则673
4.手术适应证673
5.各种不同伤情的处理原则673
(五)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处理675
(五)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处理675
(六)手术前后的处理676
(六)手术前后的处理676
二、周围神经损伤677
二、周围神经损伤677
二、胸部外科常用诊疗方法680
二、胸部外科常用诊疗方法680
一、一般常规680
第四节胸部外科680
一、一般常规680
第四节胸部外科680
三、胸部外科手术前后681
处理681
(一)术前准备681
三、胸部外科手术前后681
处理681
(一)术前准备681
(二)手术后处理683
(二)手术后处理683
(一)胸部损伤687
四、胸部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687
四、胸部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687
(一)胸部损伤687
1.急性脓胸691
(二)脓胸691
(二)脓胸691
1.急性脓胸691
2.慢性脓胸692
2.慢性脓胸692
(三)肺脓疡693
(三)肺脓疡693
(四)支气管扩张694
(五)支气管肺癌694
(四)支气管扩张694
(五)支气管肺癌694
(六)肺结核的外科治疗696
(六)肺结核的外科治疗696
(七)纵隔肿瘤698
(八)食管癌698
(七)纵隔肿瘤698
(八)食管癌698
(九)缩窄性心包炎701
(九)缩窄性心包炎701
(十)动脉导管未闭702
(十)动脉导管未闭702
(十一)心房间隔缺损703
(十一)心房间隔缺损703
(十二)心室间隔缺损704
(十二)心室间隔缺损704
(十三)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706
(十三)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706
(十四)四联症706
(十四)四联症706
(十五)主动脉缩窄707
(十五)主动脉缩窄707
(十六)二尖瓣狭窄症708
(十六)二尖瓣狭窄症708
第五节泌尿外科710
一、临床诊疗方法710
(一)泌尿外科病史及体格检查710
一、临床诊疗方法710
(一)泌尿外科病史及体格检查710
第五节泌尿外科710
(二)尿道器械的使用713
(二)尿道器械的使用713
(三)尿道金属探杆探查术(尿道扩张术)714
(三)尿道金属探杆探查术(尿道扩张术)714
(一)肾盂肾炎716
(一)肾盂肾炎716
二、泌尿生殖系统炎症716
二、泌尿生殖系统炎症716
(二)膀胱炎719
(二)膀胱炎719
(一)肾结核720
三、泌尿生殖系统结核720
(三)前列腺炎720
(一)肾结核720
(三)前列腺炎720
三、泌尿生殖系统结核720
(二)附睾结核724
(二)附睾结核724
四、泌尿系统结石725
四、泌尿系统结石725
(一)肾结石725
(一)肾结石725
(二)输尿管结石727
(二)输尿管结石727
(三)膀胱结石728
(三)膀胱结石728
(一)肾损伤729
五、泌尿系统损伤729
(一)肾损伤729
五、泌尿系统损伤729
(三)尿道损伤731
(二)膀胱损伤731
(三)尿道损伤731
(二)膀胱损伤731
(二)膀胱肿瘤733
六、泌尿生殖系统肿瘤733
(一)肾肿瘤733
六、泌尿生殖系统肿瘤733
(一)肾肿瘤733
(二)膀胱肿瘤733
(三)睾丸肿瘤736
(四)阴茎癌736
(三)睾丸肿瘤736
(四)阴茎癌736
七、其他常见疾病737
(一)包茎737
七、其他常见疾病737
(一)包茎737
(三)精索静脉曲张738
(四)肾下垂738
(三)精索静脉曲张738
(二)睾丸鞘膜积液738
(四)肾下垂738
(二)睾丸鞘膜积液738
(五)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肥大症)739
(五)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肥大症)739
(六)急性尿潴留741
(六)急性尿潴留741
(七)乳糜尿742
(七)乳糜尿742
八、肾上腺疾病744
八、肾上腺疾病744
(一)皮质醇增多症(柯兴氏综合征)744
(一)皮质醇增多症(柯兴氏综合征)744
(二)嗜铬细胞瘤747
(二)嗜铬细胞瘤747
(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750
(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750
九、肾性高血压751
九、肾性高血压751
(一)一般内容和方法753
(二)骨科检查的注意753
事项753
第六节骨科753
一、骨科的检查和诊断753
第六节骨科753
事项753
一、骨科的检查和诊断753
(一)一般内容和方法753
(二)骨科检查的注意753
2.问诊754
1.望诊754
和方法754
(三)骨科检查的内容754
(三)骨科检查的内容754
和方法754
1.望诊754
2.问诊754
3.触诊755
3.触诊755
4.叩诊756
5.听诊756
4.叩诊756
5.听诊756
6.测量757
6.测量757
7.关节活动功能检查758
8.肌肉检查758
7.关节活动功能检查758
8.肌肉检查758
9.神经系统检查759
9.神经系统检查759
1.肩部检查771
查771
(四)各部位的骨科检771
11.骨科特殊检查771
10.血液循环检查771
1.肩部检查771
查771
(四)各部位的骨科检771
11.骨科特殊检查771
10.血液循环检查771
2.上臂部检查774
2.上臂部检查774
4.前臂部检查777
4.前臂部检查777
5.腕部检查777
5.腕部检查777
6.手部检查779
6.手部检查779
7.髋部检查783
7.髋部检查783
8.膝部检查789
8.膝部检查789
9.踝部和足部检查793
9.踝部和足部检查793
10.颈部检查796
10.颈部检查796
11.胸部、腰部、骶髂部检查798
11.胸部、腰部、骶髂部检查798
二、骨科常见伤病的诊803
断和治疗803
(一)骨折803
1.检查和诊断803
病史803
二、骨科常见伤病的诊803
断和治疗803
(一)骨折803
1.检查和诊断803
病史803
检查804
检查804
X线检查806
X线检查806
2.治疗的原则和方法807
原则807
现场急救807
2.治疗的原则和方法807
原则807
现场急救807
医院急诊室处理810
医院急诊室处理810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