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新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的新疆](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340708.jpg)
- 《当代中国的新疆》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ISBN:78017084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34页
- 文件大小:164MB
- 文件页数:716页
- 主题词:当代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纪念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的新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3
第一章 一块待开发的宝地3
第一节 新疆的地理位置与地貌轮廓3
一、地理位置3
二、地貌轮廓3
第二节 新疆自然、经济地理特点5
一、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地区5
二、新疆是一块待开发的地区7
三、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9
第三节 行政区划与分区地理10
一、南疆区11
二、北疆区12
三、东疆区14
第二章 新疆各族人民的苦难历程16
第一节 人间沧桑,统一乃历史主流16
第二节 同仇敌忾,抗暴是革命传统24
第三章 新疆的和平解放34
第一节 重兵压境与严重抉择34
第二节 和平起义的酝酿和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内部斗争35
第三节 中共中央的关注与新疆和平起义的实现42
第一编 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及社会主义建设第四章 民主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49
第一节 进军新疆,建立人民政权49
第二节 剿匪、镇反和抗美援朝运动52
一、剿灭乌斯满土匪,安定社会秩序52
二、镇压反革命运动53
三、抗美援朝运动54
第三节 稳定金融物价,统一财政经济管理55
第四节 因地制宜进行民主改革59
一、新疆农牧区的特点59
二、农村民主改革的重大步骤——减租反霸62
三、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二届代表会议64
四、农业区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66
五、牧区工作出现新局面67
第五节 军民协力恢复和发展生产69
第六节 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变化71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造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73
第一节 “三大改造”与城乡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74
一、对农业、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4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7
三、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8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81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方针与任务81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与新疆经济的发展82
第三节 成立生产建设兵团、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和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87
一、成立生产建设兵团87
二、实现民族区域自治88
三、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88
第六章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90
第一节 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运动91
一、大炼钢铁运动及其造成的损失91
二、人民公社运动及其影响93
三、整社与纠偏94
第二节 “反右倾”与新的“大跃进”95
一、“反右倾”斗争95
二、新的“大跃进”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96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初步调整97
一、整顿人民公社和加强农业98
二、调整农业布局,改变“南粮北调”局面99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100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继续调整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101
一、国民经济的继续调整101
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101
第七章 十年内乱及其对新疆经济的破坏103
第一节 大动乱,大破坏103
第二节 挫折,再挫折107
第三节 相对稳定与缓慢发展110
第八章 徘徊前进的五年116
第一节 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116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120
第九章 安定团结,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25
第一节 正确执行民族政策,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125
一、正确处理喀什事件,稳定政治局势125
二、广泛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认真解决民族关系中存在的问题127
三、民族团结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安定团结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128
四、从民族团结教育到精神文明建设131
第二节 经济发展战略的制订及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132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制订和逐步完善133
二、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农牧业和轻工业135
三、加强地质勘探和重点建设,抓紧做好大规模开发前的准备工作140
第三节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143
一、农区经济体制改革144
二、牧区经济体制改革147
三、农畜产品购销政策与流通体制的改革150
第四节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151
第五节 对外开放与内联外引155
第六节 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157
第二编 人民政权建设和民族区域自治第十章 人民民主政权和法制建设163
第一节 新疆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和发展163
一、人民民主政权的创建时期163
二、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时期165
三、人民公社和革命委员会时期167
四、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权及实行政社分开的时期168
第二节 实行人民民主,建立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69
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司法机构172
第十一章 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施175
第一节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少数民族当家做主175
第二节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178
第三节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180
第四节 正确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82
第十二章 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185
第一节 团结一切爱国人士,顺利实现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185
第二节 拨乱反正,开创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189
第三节 发扬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192
第三编 农业的发展197
第十三章 农业概况197
第一节 发展历程198
一、农村经济恢复及社会变革时期198
二、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时期198
三、国民经济调整和全面发展时期199
四、十年动乱对农业经济的大破坏时期201
五、农村经济调整、改革及全面发展时期202
第二节 农业的成就203
一、农村经济实力增强203
二、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开始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205
三、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有了明显改善205
第三节 农村经济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206
一、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206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210
第十四章 种植业213
第一节 粮食作物213
一、粮食生产的发展213
二、粮食作物种植业内部结构及布局215
三、粮食供需平衡问题的解决218
第二节 经济作物220
一、经济作物种植业的发展220
二、棉花221
三、油料作物223
四、甜菜224
第三节 瓜果225
一、发展瓜果生产的资源条件225
二、瓜果生产发展概况227
第四节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发展趋向228
第十五章 畜牧业230
第一节 古老而重要的产业230
第二节 曲折的发展过程232
一、恢复和发展时期232
二、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33
三、畜牧业发展中的严重挫折234
四、畜牧业的蓬勃发展235
第三节 主要成就236
一、牲畜品种改良工作236
二、草原建设238
三、牲畜疫病防治239
四、牲畜结构调整241
第四节 体制改革242
第五节 发展中的问题和前景246
第十六章 林业248
第一节 新疆森林的特点248
一、山地森林248
二、平原荒漠林251
三、平原人工林252
第二节 林业建设253
一、创建阶段253
二、全面发展阶段254
三、遭受严重挫折阶段256
四、振兴与发展阶段256
第三节 森林的经营管理259
第十七章 水利与渔业262
第一节 水资源的形成及其特点262
一、水资源的形成262
二、水资源的特点及其灌溉价值263
三、水资源与农业布局的关系265
四、丰富的水力资源265
第二节 水利建设的发展历程266
一、历史的回顾266
二、解放后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267
第三节 水利设施及其分布271
第四节 水利建设的基本经验273
第五节 渔业276
一、渔业资源与渔区276
二、由自然捕捞向养殖、捕捞相结合,以养为主的方向发展277
三、渔业科学技术的发展278
四、放宽政策,依靠千家万户发展养鱼业280
第十八章 乡镇企业282
第一节 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282
一、创办初期的曲折经历与长时间的缓慢发展282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恢复和发展283
三、在调整整顿中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284
四、乡镇企业的新面貌286
第二节 乡镇企业的地位与作用288
一、重要地位288
二、巨大作用289
第十九章 气象事业292
第一节 创立与发展292
第二节 气候资源特征及气象灾害规律297
第三节 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299
第四编 现代工业的逐步建立第二十章 工业发展概况305
第一节 工业发展历程305
第二节 工业管理与技术进步309
一、工业管理体制的演变309
二、企业的技术进步311
第二十一章 石油工业314
第一节 丰富的石油资源314
第二节 发展历程315
一、恢复和起步316
二、艰苦创业,建设油田316
三、动乱年代坚持发展石油生产318
四、开拓前进的新时期319
第三节 石油勘探事业320
第四节 大步前进的行油科学技术323
第五节 不断完善的经营管理324
一、学习与独创相结合324
二、推行经济体制改革,落实承包经营责任制325
三、建立现代化的科学管理326
第六节 “一个惊人的神话”326
第二十二章 煤炭工业329
第一节 创立和发展329
第二节 深刻的变化332
第三节 经验与教训335
第二十三章 钢铁及有色金属工业338
第一节 钢铁工业338
一、艰苦创业338
二、“大跃进”和钢铁工业的调整340
三、十年动乱中钢铁工业遭到严重破坏342
四、在改革中蓬勃发展343
第二节 有色金属工业348
一、丰富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48
二、有色金属工业体系的建立349
三、发展历程352
四、发展经验353
第二十四章 建筑业和建材工业356
第一节 蓬勃发展的建筑业356
一、艰苦创业时期356
二、曲折前进时期359
三、十年动乱时期360
四、全面发展的新时期360
第二节 前途广阔的建材工业363
一、发展历程363
二、主要行业366
第二十五章 电力工业371
第一节 发展历程371
一、恢复和初创阶段372
二、水、火并举,曲折前进阶段372
三、全面发展的新阶段373
第二节 以骨干电厂为主的火电建设373
第三节 蓬勃发展的水电事业376
第四节 独具特点的电网结构378
第五节 电力工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380
第六节 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实现现代化管理381
第二十六章 机械电子工业384
第一节 机械工业384
一、机械工业的创立385
二、在调整中发展386
三、十年动乱中的严重破坏和发展389
四、全面改革,全面发展390
第二节 电子工业395
一、历史和现状395
二、成就与不足396
第二十七章 轻工业和化学工业400
第一节 轻工业400
一、一轻工业400
二、二轻工业403
三、食品工业408
第二节 化学工业415
一、发展历程416
二、主要行业418
第二十八章 纺织工业421
第一节 古老的历史及其兴衰421
第二节 当代纺织工业的概况422
一、重要地位422
二、发展规模和速度423
三、部门结构及其变化424
四、布局及其变化425
第三节 纺织工业的发展过程425
第二十九章 交通邮电事业430
第一节 公路交通431
一、大发展时期432
二、“二五”计划及三年调整时期公路建设的高速度与低效益432
三、十年动乱时期433
四、全面改革,全面发展434
第二节 铁路建设435
一、兰新铁路436
二、南疆铁路437
第三节 民用航空438
第四节 管道运输441
第五节 邮电通信441
一、“驴马邮政,骆驼电报”441
二、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442
三、邮电通信设施建设443
第六节 交通邮电建设的经验教训444
第三十章 城市建设447
第一节 城市建设概况447
一、综合规划,统一建设447
二、积极建设市政公用设施448
三、供水与排水设施的建设448
四、公共交通与城市道路建设449
五、发展液化石油气和集中供热450
六、园林绿化与环境卫生450
七、发展住宅建设451
第二节 主要城市发展概况452
一、乌鲁木齐市453
二、喀什市455
三、伊宁市456
四、克拉玛依市457
五、石河子市458
六、奎屯市459
第三节 城市建设中的问题460
第五编 商业财政金融、外贸及旅游事业第三十一章 商业、物资和供销合作事业465
第一节 商业465
一、发展历程465
二、新疆商业的特点469
三、商业体制的改革与多种经济成分商业格局的形成470
第二节 物资流通471
一、物资流通部门的建设和发展471
二、物资流通部门在生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473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474
一、供销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474
二、农村贸易和民族贸易的支柱476
第四节 粮油购销与加工478
一、粮油购销478
二、粮油加工479
第五节 饮食服务业481
一、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481
二、饮食业的发展483
三、服务业的变化483
第三十二章 财政金融485
第一节 历史概况48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疆财政487
一、财政收入488
二、财政支出490
三、新疆财政体制的演变及财政、财务改革49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疆金融495
一、变革旧金融制度,建立新金融制度495
二、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形成496
三、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更好地为开发建设新疆服务499
第三十三章 对外贸易和旅游事业501
第一节 对外贸易的发展501
第二节 新兴的旅游事业506
第六编 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第三十四章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513
第一节 为开发建设新疆服务的自然科学事业513
第二节 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新疆社会科学事业518
第三十五章 教育事业525
第一节 发展历程526
第二节 基础教育527
一、初等教育的发展和普及527
二、普通中学的发展529
三、中小学学制改革529
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530
五、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531
第三节 高等教育532
一、发展过程532
二、特点533
三、高等院校的科研和国际交流活动533
第四节 中等专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534
一、中等专业教育534
二、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534
三、成人教育535
第五节 少数民族教育536
一、坚持以少数民族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方针536
二、发展牧区寄宿制学校537
三、巨大成就538
第三十六章 文化艺术和卫生体育539
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539
第二节 为各族人民健康服务的卫生事业544
第三节 多彩多姿的体育事业548
第三十七章 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553
第一节 多民族文字的报纸繁荣兴旺554
第二节 多语种多层次的广播事业初具规模557
第三节 蓬勃发展的多民族语言的电视事业560
第四节 为各族人民供应精神食粮的出版发行事业564
第七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73
第三十八章 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和发展573
第一节 军队大生产和兵团的成立573
一、发扬“南泥湾精神”,军队参加大生产573
二、部队集体转业,参加新疆经济建设575
三、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576
第二节 农垦事业的大发展576
一、建设正规化国营农场576
二、“大跃进”中的发展和失误578
三、在调整中稳步发展580
第三节 严重挫折和缓慢恢复582
一、“文化大革命”对农垦事业的严重破坏582
二、兵团体制的撤销及出现的新问题582
三、初步调整与缓慢恢复584
四、兵团体制的恢复585
第四节 在改革中大步前进586
一、农牧团场的改革587
二、工业企业的改革589
第三十九章 经济建设成就和民兵工作592
第一节 兵团的农业592
一、兴修水利,亘古荒原变绿洲592
二、各业并举,农、林、牧、渔齐发展593
三、发展机械化,提高生产水平598
第二节 兵团的工业599
第三节 兵团的商业、交通运输业及建筑业601
第四节 民兵工作与边境农场建设602
一、兵团的民兵工作602
二、民兵“三代”工作和边境农场建设603
第五节 农垦城镇建设604
一、绿洲新镇——五家渠605
二、瀚海碧玉——阿拉尔605
三、金山下的明珠——北屯镇606
第六节 兵团的民族团结工作606
第四十章 兵团的文教卫生和科技事业609
第一节 教育事业609
一、高等教育609
二、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610
三、少数民族教育611
第二节 文化宣传工作611
第三节 医疗卫生事业612
第四节 科研机构及成果613
结束语615
附录 新疆历届主要领导人名录(一九四九——一九八七年)619
彩色插图目录631
后记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