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波毫米波与光集成电路的理论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波毫米波与光集成电路的理论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4241372.jpg)
- 吴万春编著 著
- 出版社: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
- ISBN:15322·3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微波毫米波与光集成电路的理论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习题1
第一章 微带传输线的特性1
§1.1概论1
目录1
§1.2用保角变换法计算空气微带线的特性2
习题2
1.2.1零厚度宽微带线的近似解3
习题3
习题4
1.2.2零厚度微带线的严格解5
习题5
习题6
习题7
习题8
1.2.3零厚度微带线的改进近似保角变换11
§1.3有效介电常数16
1.3.1介质基片边界的变换16
1.3.2有效介电常数的计算17
§1.4用格林函数法计算微带线特性20
1.3.3近似公式20
1.4.1介质镜象法21
1.4.2格林函数24
1.4.3微带特性计算25
1.5.1介质格林函数26
§1.5用介质格林函数法计算微带线特性26
1.5.2单微带线特性的计算28
1.5.3耦合微带线特性的计算29
§1.6用变分法计算微带线特性30
1.6.1零厚度微带31
1.6.2有限厚度导带的修正33
1.7.1耦合波分析34
§1.7用耦合波分析耦合微带线特性34
1.7.2耦合模参数与偶模和奇模参数间的关系36
§1.8微带线的衰减37
1.8.2导体衰减38
1.8.1介质衰减38
§1.9微带线的色散40
1.9.1模式展开法41
1.9.2谱域格林阻抗函数法43
§2.1概论49
§2.2微带不连续性的电容参数计算49
第二章 微带不连续性与微带谐振器49
2.2.1矩阵法50
2.2.2过电荷法52
2.3.1准静态场的控制方程56
§2.3微带不连续性的电感参数计算56
2.3.2直拐角的电感参数计算57
§2.4矩形片微带谐振器的特性61
2.4.1磁壁法61
2.4.2全波分析64
§2.5圆形片微带谐振器的特性68
2.5.1磁壁法68
2.5.2全波分析70
§2.6微带不连续性的辐射73
2.6.1远区场近似法73
2.6.2近场近似法79
§2.7矩形片微带天线87
2.7.1传输线模型87
2.7.2模式展开谐振器模型88
§3.2半导体单片集成电路96
第三章 其它集成微带电路96
3.2.1半导体基片上的微带线96
§3.1概论96
3.2.2半导体基片上的固体器件98
§3.3用变分法计算悬带线的特性99
§3.4用有限差分法计算悬带线特性103
§3.5半导体-氧化硅基片的微带线107
3.5.1双层介质基片微带线107
3.5.2集总元件模型108
3.5.3平板波导模型110
§4.1概论115
第四章 鳍线与槽线115
4.2.1电磁场方程116
§4.2加鳍矩形波导的特性116
4.2.2电磁场的近似解118
4.2.3截止方程120
4.2.4特性阻抗121
§4.3加鳍波导的完备本征值解122
4.3.1Hz奇模122
4.3.2其余模式126
§4.4矩形波导中全金属平面电路的不连续性128
4.4.1电感鳍129
4.4.2电容鳍133
4.4加鳍波导的开路端137
4.4加鳍波导的短路端137
4.5.1零次近似解138
§4.5槽线的特性138
4.5.2二次近似解139
§4.6集成鳍线的特性146
4.6.1双鳍线特性146
4.6.2单鳍线特性150
§4.7用谱域导纳法分析鳍线与槽线特性152
第五章 介质波导157
§5.1概论157
§5.2平板介质波导的特性157
5.2.1波导模分析157
5.2.2本征值的近似公式161
5.2.3衰减163
5.2.4色散166
§5.3圆柱介质波导的特性168
5.3.1波导模分析169
5.3.2衰减174
§5.4矩形介质波导的分析——有效介电常数法175
5.4.1有效介电常数175
5.4.2波导模分析178
§5.5矩形介质波导的分析——点匹配法、模匹配法及变分法180
55.1点匹配法180
5.5.2模匹配法183
5.5.3变分法188
§5.6平板介质波导的突变端191
§5.7平板介质波导的突变阶梯195
§5.8平板介质波导的弯曲199
8.6.1耦合介质谐振器的等效电路200
8.6.2圆柱形介质谐振器间的耦合201
第六章 毫米波集成介质波导204
§6.1概论204
§6.2有效介电常数法207
6.2.1有效介电常数的计算208
6.2.2纵向传输常数的计算210
§6.3矩形介质镜象波导213
6.3.1电磁场分布214
6.3.2色散特性217
6.3.3衰减220
§6.4耦合矩形介质镜象波导223
6.4.1电磁场结构223
6.4.2色散特性226
§5.6矩形绝缘介质波导228
6.5.1单根绝缘介质波导228
6.5.2耦合绝缘介质波导232
§7.2模匹配法234
§7.1概论234
第七章 毫米波集成介质波导的严格解法234
7.2.1条形区内的波导模235
7.2.2场的展开式237
7.2.3切向场的匹配238
§7.3广义横向谐振法240
7.3.1多层介质片中的基本模241
7.3.2阶梯不连续性的边值问题244
7.3.3阶梯不连续性的输入导纳矩阵248
7.3.4广义横向谐振法249
§7.4广义传输线法250
§7.5有限元法255
7.5.1泛函公式255
7.5.2有限元法257
7.5.3几个问题261
§8.1概论262
第八章 介质谐振器262
8.2.1混合磁壁法263
§8.2圆柱形介质谐振器的特性263
8.2.2开波导法267
8.2.3变分法269
§8.3介质基片上圆柱形介质谐振器特性271
8.3.1开波导法271
8.3.2变分法273
8.3.3突变端的辐射276
§8.4矩形介质谐振器的特性282
8.4.1混合磁壁法282
8.4.2开波导法285
8.4.3用开波导法计算介质基片上矩形介质谐振器特性287
§8.5圆环形介质谐振器的特性288
§8.6介质谐振器间的耦合290
8.6.3矩形介质谐振器间的耦合294
§8.7介质谐振器与微带线间的耦合296
8.7.1圆柱形介质谐振器与微带线的端耦合297
8.7.2方形介质谐振器与微带线的端耦合299
9.2.1光程方程302
§9.2射线光学基础302
第九章 集成光波导302
§9.1概论302
9.2.2射线方程303
9.2.3射线的边界条件304
9.2.4费马(Fermat)原理306
§9.3介质薄膜光波导的分析——射线法307
9.3.1导行模308
9.3.2歌斯-汉欣(Goos-Haenchen)位移与波导有效厚度309
9.3.3散射模311
9.3.4泄漏模312
9.4.1射线法315
§9.4渐变折射率分布的薄膜光波导315
9.4.2场解317
§9.5非理想壁的薄膜光波导319
9.5.1耦合波方程319
9.5.2耦合波方程的解323
9.5.3正弦壁薄膜光波导325
§9.6薄膜光波导间的耦合326
9.6.1耦合波方程326
9.6.2耦合波方程的解329
9.6.3薄膜光波导间耦合的计算330
§9.7介质带状光波导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