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政治经济学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政治经济学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4242606.jpg)
- 王景山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118844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政治经济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资本主义部分10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10
第一节 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产生10
一 商品经济的产生10
二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11
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13
第二节 商品14
一 商品二因素14
二 劳动二重性15
三 商品的价值量16
四 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18
第三节 货币19
一 货币的起源19
二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24
三 货币的流通规律28
一 价值规律及表现形式29
第四节 价值规律29
二 价值规律的作用30
第二章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33
第一节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33
一 市场经济的实质与内容33
二 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35
第二节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和作用37
一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7
二 资本主义市场的作用40
第三节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类型与模式42
一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类型42
二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45
第四节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48
一 国际分工的基础48
二 世界市场的形成49
三 世界市场的作用51
一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54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54
第三章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54
二 劳动力成为商品57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59
一 劳动过程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59
二 资本的本质61
三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62
四 剩余价值率63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64
一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64
二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65
三 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67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68
一 工资的本质68
二 工资的形式69
三 工资变动趋势72
一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74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和资本积累74
第四章 资本积累74
二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77
三 资本积累的本质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78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80
一 资本有机构成80
二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81
三 相对人口过剩82
四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85
一 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86
第三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福利制度86
二 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形式88
三 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本质和作用90
第五章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93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93
一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93
二 产业资本循环三种形式的统一96
三 产业资本循环的机制98
一 资本的周转和速度99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99
二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100
三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103
四 资本周转速度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105
第六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周期107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107
一 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107
二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108
三 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原理110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112
一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112
二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14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116
一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116
二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117
三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19
四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条件下生产资料较快增长121
一 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123
第四节 资本主义生产的经济周期123
二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124
三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125
第七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28
第一节 平均利润128
一 成本价格和利润128
二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130
三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33
一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35
第二节 生产价格135
二 价值规律转化为生产价格规律136
三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平均利润率下降137
四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140
第八章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42
第一节 商业资本142
一 商业资本的形成142
二 商业资本的职能143
一 商业利润的来源和本质145
第二节 商业利润145
二 商业资本的周转对商业利润的影响148
第三节 商业流通费用149
一 商业流通费用的分类149
二 生产性流通费用的补偿150
三 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151
第九章 金融与利息154
第一节 金融业与利息154
一 借贷资本和利息154
二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157
三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159
第二节 股份公司和股票161
一 股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161
二 股份公司的形成162
三 股票和股票价格164
第三节 金融市场166
一 证券交易市场166
二 汇率169
第十章 资本主义地租171
第一节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地租171
一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171
二 资本主义地租与封建地租的区别173
三 地租和租金的区别175
第二节 级差地租176
一 级差地租的形成176
二 级差地租Ⅰ179
三 级差地租Ⅱ183
第三节 绝对地租186
一 绝对地租的形成186
二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地租的影响189
第四节 垄断地租190
一 垄断地租的形成190
二 矿山、建筑地段地租191
三 土地价格193
一 生产的集中和垄断195
第十一章 垄断与资本的国际化195
第一节 企业垄断195
二 银行的集中和垄断196
三 垄断组织形式和垄断利润197
四 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和新变化200
第二节 国家垄断205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205
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207
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调节208
一 国际垄断的形成和发展210
第三节 国际垄断210
二 国际垄断的组织形式211
三 国际垄断的影响和作用213
下篇:社会主义部分215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15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15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设想与中国的实践215
二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218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21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220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220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22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223
一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223
二 中国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225
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228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公有制的理论233
第一节 公有制理论与历史实践233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233
二 中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历史实践235
三 中国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客观必然性23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239
一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239
二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241
三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联合体243
一 个体经济24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非公有制244
二 私营经济246
三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47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5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251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251
二 市场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25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57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257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60
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艰巨性26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264
一 市场机制的含义和功能264
二 价格机制265
三 供求机制266
四 竞争机制268
五 风险机制270
一 社会主义企业的地位272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企业制度272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272
二 现代企业制度特征274
三 企业经营机制276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产权制度277
一 产权的内涵、功能和类型277
二 企业产权制度创新280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组织制度283
一 企业组织制度及发展283
二 现代企业制度形式284
三 正确选择国有企业组织形式286
第四节 社会主义企业经营制度287
一 企业经济责任制度287
二 企业的财务制度288
三 企业的核算制度290
四 企业的营销制度293
一 商品流通的特点和作用296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流通和市场29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296
二 商品流通渠道和费用298
三 商品价格300
第二节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302
一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特点和渠道302
二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规律304
三 社会主义银行和信贷30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308
一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308
二 社会主义金融市场310
三 社会主义其他市场312
第十七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31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315
一 经济增长的内涵及与经济发展的区别315
二 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体系316
三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317
四 速度、比例和效益的关系32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322
一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战略322
二 科技教育和经济发展323
三 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325
四 地区结构与经济发展328
五 二元经济与经济发展330
六 人口、环境与经济发展331
一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内容构成332
第三节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332
二 社会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决定335
三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条件337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分配与社会保障34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340
一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340
二 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342
三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345
一 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348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348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他分配方式350
三 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35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354
一 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及构成354
二 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作用356
三 建立符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357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国际化359
一 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359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359
二 对外经济关系的形式361
三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格局365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366
一 国际贸易的一般理论366
二 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369
三 外汇与汇率374
四 国际收支375
一 国际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376
第三节 开放条件下国民经济的运行376
二 国际资金流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377
三 国际收支平衡对国民经济的影响378
四 中国恢复世界贸易组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379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382
第一节 宏观调控的理论与实践382
一 宏观调控理论382
二 中国宏观调控的实践38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内容387
一 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387
二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内容39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手段和体系393
一 社会义宏观调控的手段393
二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体系398
主要参考文献400
后记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