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路分析与设计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路分析与设计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4246918.jpg)
- (美)西莱特(Ciletti,M.D.)著;凌宝京等译 著
- 出版社: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162594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路分析与设计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1.基本电路关系1
引言1
1.1 电路模型和假设1
1.2 电压和电流2
1.3 理想电压源和电流源4
1.4 电阻和欧姆定律5
1.5 电导5
1.6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7
1.7 并联电阻和电流分配10
1.8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13
1.9 串联电阻和电压分配14
1.10串联、并联电路17
1.11电源组合18
1.12受控电源20
1.13能量和功率21
习题一22
本章提要22
2.电路分析方法29
引言29
2.1节点分析(NA)和基尔霍夫29
电流定律29
2.1.1节点方程求解32
2.1.2受控电流源的节点分析法33
2.1.3电压源的节点分析法35
2.2.1网孔方程39
电压定律39
2.2网孔分析(MA)和基尔霍夫39
2.2.2受控电压源的网孔分析41
2.2.3电流源的网孔分析41
本章提要44
习题二44
3.实用电路特性53
引言53
3.1线性与迭加53
3.2戴维宁等效电路57
3.3戴维宁等效电路——迭加61
3.4诺顿等效电路62
3.5 诺顿等效电路——迭加64
3.6电源变换64
3.7最大功率传递65
本章提要67
习题三67
引言74
4.1有限增益反馈放大器74
4.运算放大器74
4.2理想运算放大器79
4.3对运算放大器的进一步探讨82
4.4电压跟随器83
4.5缓冲电路83
4.6实用的考虑85
本章提要85
习题四86
5.1.1电容器90
5.1能量贮存元件90
5.能量贮存元件90
引言90
5.1.2电感器95
5.1.3导数模型96
5.2能量贮存97
5.3并联电路和电流分配99
5.4串联电路和电压分配100
5.5模型和直觉101
5.6 电容器和电感器的边界条件102
习题五104
本章提要104
6.信号模型109
引言109
6.1恒定信号109
6.2单位阶跃信号109
6.3斜坡函数和多项式110
6.4脉冲和冲激111
6.5指数信号115
6.6正弦信号116
6.6.2阻尼正弦信号和无阻尼正弦信号117
6.6.1相位角和信号延迟117
本章提要118
习题六118
7.电路响应的输入/输出模型124
引言124
7.1输入/输出模型124
7.2电路I/O模型的求解125
7.2.1齐次解126
7.2.2传输函数和特解128
7.2.3指数输入信号的全解129
7.3边界条件130
7.4重复的固有频率131
7.5电路的传输函数(s-域)模型131
7.6极、零点图131
7.7特解的迭加133
本章提要133
习题七133
8.1电容元件的响应137
引言137
8.一阶电路响应137
8.2 串联RC电路响应139
8.3零输入响应140
8.3.1时间常数和极、零点图141
8.3.2稳态响应142
8.3.3瞬态响应143
8.3.4 ZIR时移143
8.4.1具有阶跃输入信号的ZSR145
8.4零状态响应145
8.4.2零状态响应和时移147
8.4.3零状态响应和稳态响应148
8.4.4零状态响应相瞬态响应149
8.5初始状态响应150
8.5.1初始状态响应和阶跃输入150
8.5.2初始状态响应和稳态响应151
8.5.3初始状态响应和瞬态响应151
8.5.4初始状态响应和迭加/分解152
8.6 串联RC电路和指数输入152
8.7.1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54
8.7 RL电路响应154
8.7.2 RL电路对阶跃输入的零状态响应155
本章提要156
习题八156
9.一阶网络的其他特性163
引言163
9.1零输入响应的线性特性163
9.2零状态响应源信号的迭加性163
9.3零状态响应的定标(放大)165
9.5斜坡输入信号的ZSR和ISR166
9.4零状态响应的线性和迭加性166
9.6 RC电路对脉冲信号的响应167
9.7 RC电路的冲激响应169
9.8多激励源零状态响应的迭加性170
本章提要171
习题九172
10.正弦输入的一阶电路175
引言175
10.1复指数信号175
10.2正弦输入信号的特解179
10.3正弦信号输入的零状态响应182
10.4正弦稳态响应183
10.5正弦信号的迭加性186
本章提要187
习题十187
11.二阶电路响应193
引言193
11.1 RLC串联电路193
11.1.1物理过程193
11.2.1物理过程194
11.1.2 RLC串联电路的输入输出模型194
11.2二阶运算放大器电路的输入输出模型194
11.2.2输入输出模型195
11.3二阶齐次解195
11.4边界条件201
11.4.1串联RLC电路201
11.4.2运算放大器电路202
11.5 ZIR,ZSR和ISR202
11.5.1过阻尼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03
11.5.2过阻尼电路的零状态响应204
11.5.3 RL、RC和RL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207
11.5.4过阻尼电路的初始状态响应207
11.5.5临界阻尼电路的ZIR,ZSR和ISR208
11.5.6欠阻尼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09
11.5.7欠阻尼电路的零状态响应210
11.5.8欠阻尼电路的初始状态响应212
11.6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213
11.7二阶电路的正弦响应213
11.8脉冲响应214
本章提要215
习题十一215
12.广义阻抗,导纳及s-域分析引言221
12.1广义阻抗和导纳221
12.2广义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电流定律222
12.3串联和并联电路225
12.4广义电压和电流分配227
12.5 电路模型及其分析一种简易方法229
12.6源迭加230
12.7极、零点图形232
12.8广义节点分析234
12.9广义戴维宁和诺顿等效电路236
本章提要238
习题十二238
13.频域模型和正弦稳态分析242
引言242
13.1阻抗、导纳和矢量242
13.2用相量分析稳态电路249
13.3电路的相量模型250
13.4源的迭加253
13.5戴维宁和诺顿等效电路255
13.6正弦稳态功率257
13.7平均功率258
13.8功率因数和传输损耗259
13.9均方根电压和电流(有效值)262
13.10复功率263
13.11最大传输功率264
13.12三相电路265
13.12.1△-Y阻抗变换270
13.12.2 Y-△导纳变换271
13.13变压器272
13.14理想变压器274
本章提要275
习题十三275
1 4.傅里叶级数280
引言280
14.1周期信号280
14.2相量信号集合280
14.3复数傅里叶级数282
14.4傅里叶级数的性质284
14.4.1唯一性284
14.4.2直流值285
14.4.3线性特性289
14.4.4时移特性289
14.4.5傅里叶级数的导数290
14.4.6对称性292
14.4.7余弦傅里叶级数292
14.5.1振幅293
14.5信号频谱293
14.5.2相位谱295
14.5.3功率谱296
14.5.4信号的正交性297
14.5.5信号均方值300
14.6电路分析——周期信号301
14.6.1输入/输出振幅谱303
14.6.2输入/输出功率谱303
14.7三角傅里叶级数304
14.6.3近似误差304
本章提要305
习题十四306
15.傅里叶变换310
引言310
15.1非周期信号:傅里叶变换310
15.2 幅度谱313
15.3傅里叶变换的存在性314
15.3.1广义函数和傅里叶变换315
15.3.2傅里叶变换的极限317
15.4.1唯一性319
15.4傅里叶变换的性质319
15.4.2对称性320
15.4.3面积320
15.4.4直线性320
15.4.5时移特性321
15.4.6频移(调制)特性322
15.4.7导数特性322
15.4.8积分特性324
15.5能量谱326
15.6傅里叶变换的电路分析328
15.7冲激响应331
15.8卷积331
本章提要333
习题十五334
16.电路分析和拉普拉斯变换337
引言337
16.1拉普拉斯变换337
16.1.1存在性338
16.1.2唯一性338
16.1.3线性特性339
16.1.4对称性340
16.1.5导数特性340
16.1.6积分特性341
16.1.7复频移特性341
16.1.8时移特性342
16.2拉普拉斯反变换和部分分式展开式343
16.2.1情况一:单极点因式343
16.2.2情况二:重极点因式344
16.2.3情况三:复极点因式345
16.3微分方程的拉普拉斯变换346
16.3.1初始状态响应348
16.3.2零状态响应350
16.3.3零输入响应351
16.3.4瞬态和稳态响应351
16.4冲激响应352
16.5拉普拉斯变换的电路分析352
16.6信号源的迭加355
16.7戴维宁和诺顿等效电路356
习题十六357
本章提要357
17.频率响应及滤波器设计导论362
引言362
17.1频率响应:振幅响应和相位响应362
17.2一阶低通滤波器363
17.2.1无源滤波器的实施方案364
17.2.2低通滤波器极、零点图特性365
17.2.3低通滤波器设计366
17.3二阶低通滤波器367
17.3.1无源滤波器的实施方案368
17.3.2极、零点图369
17.3.3有源低通滤波器设计369
17.3.4波特图371
17.3.5二阶波特图372
17.4高通滤波器373
17.4.1 无源高通滤波器的实施方案373
17.4.2极、零点图374
17.5带通滤波器374
17.5.1一般型式带通滤波器的特性375
17.5.2实际的和逼近的高Q带通滤波器的极、零点图376
17.5.3无源带通滤波器设计377
17.5.4有源带通滤波器设计381
17.6带阻滤波器382
17.7滤波器的尺度变换设计法383
17.7.1振幅尺度变换383
17.7.2频率尺度变换384
17.8级联滤波器及加载385
习题十七386
本章提要386
18.二端口网络模型392
引言392
18.1电路的阻抗模型392
18.2导纳参数395
18.3混杂参数398
18.4传输参数399
本章提要403
习题十八403